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英雄虽悲壮,但却不寂寞

谭嗣同的事迹其实看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

也知道他留下的千古绝笔。

可是实际上,在史书上,关于谭嗣同,大家可能知道的更多的是康有为。

经过前面的铺垫,谭嗣同的人物被塑造起来了,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尽管你可以说他手段太稚嫩,可以说他太容易相信人,可是却不得不否认,这个角色,有其魅力所在。

观众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袁世凯,可是谭嗣同从东北到京城,一直都把袁世凯当成了患难与共,当成了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的人。

他认为他是同道者,只是可惜的是,他看错了。

但是到了最后,当王五去救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慷慨赴义,希望用自己的热血来唤醒更多的人。

被押着前往法场的路上,有人疑惑地问,那是谁啊?

也有人知道,那就是谭嗣同啊!

正如早前王五说的,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此时的谭嗣同何尝不是如此?

法场,谭嗣同被围在中间,百姓围观,九斤哭送!

九斤哭着喊着少爷,谭嗣同看着她露出一抹笑容:“你一向都笑的都挺好的,干嘛要学人家哭啊?过了今天,一定要欢笑,不要再流眼泪!”

九斤哭着说:“少爷,好,我听话,我以后都不哭!”

谭嗣同也忍不住落泪道:“九斤,往后的日子是属于你自己的,记住要好好活下去!”

九斤哭着拿着买来的糖葫芦:“少爷,我买了你最喜欢吃的冰糖葫芦,我特别在柳麻子那边买给您吃的,少爷!”

可是这个时候,时辰已到,鼓声响起。

一把刀架在了谭嗣同的肩上,那是一把他很熟悉的刀,这把刀,正是当初他和袁世凯送给大刀王五的刀!

此时此刻观众才明白,王五之前为什么向那余万山借刀了,原来借的是这样的持刀的机会。

“五哥!”谭嗣同看到王五也不免惊讶。

“谭兄,我送你上路!”王五看着谭嗣同说道。

他知道谭嗣同这个朋友,兄弟的志向,所以,他来了,用他这把谭嗣同亲自邀请出山的刀来送他上路。

谭嗣同笑了“能够死在黑旗军统领的刀下,岂不快哉。”

他张嘴咬了两颗糖葫芦,然后慨然赴死!

王五举刀,却依然眼眶泪水满溢!

鼓声停歇,王五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嘴里掉出冰糖葫芦……

谭嗣同死了,为了他的心中的强国梦,笑傲苍穹,慷慨面对死亡!

王五成全了他最后的想法。

王五决意为谭嗣同复仇,与奕亲王王妃诀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王五始终和王妃发乎情止乎礼,哪怕是这最后的诀别,他也依然坐在外面,隔着门窗。

王妃:“你想听什么?”

王五:“最动听的已经听过。”

王妃“你会记住吗?”

王五:“我生生世世都会记住。不过今夜之后恐怕一切都会随云梦消散。”

王妃:“云会散,梦会消。但是记忆是不会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忆。”

王五:“但愿生生世世的回忆之中都有你。”

王妃:“但愿年年月月都有五爷这样的知音。”

话音落下,王妃却已经不见了王五的身影,她推开窗,看到的只有飘落的雪和那一把初会赠给王五的红纸伞,孤零零地在风雪之中。

王五来到袁世凯的府衙,大厅的正堂上摆着袁世凯暗设下的“吾兄谭嗣同之灵位”,袁世凯看着谭嗣同的灵位,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许是想到了曾经相识的种种吧。

王五来了,他也知道王五会来。

决战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历史的成败既然已定,双方的生死当然亦要决出。

袁世凯:“你终于来了。他的确是治国之材,可惜生不逢时。”

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白。

王五:“错了,是他所托非人。”

袁世凯转过身来问:“他去得痛快吗?”

王五:“痛快,一刀百了。”

袁世凯:“是你刀法好。”

王五:“过一会,你就知道了。你不怕吗?”

袁世凯走到王五面前:“袁某投笔从戎,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王五愤然:“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也都视人命如草芥。”

袁世凯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这一仗,输的是你们,如果你们赢,还不是一样尸骸遍地?”

或许这也是他永远不会懂谭嗣同和王五这样的人吧。

王五:“成败已定,可是生死未决。”

袁世凯:“不错,你不应该来。”

王五:“你当然不想我来。”

袁世凯:“五哥,天涯路远,要走的路还很长,不如我们......”

王五:“我和你只有一个人可以走以后的路。”

王五要杀袁世凯,却被好友陶安挡住,他让王五走,可王五决然要杀袁世凯为谭嗣同报仇。

于此同时,九斤和小川等人也杀了进来。

“你们来干什么?这场仗不是你们打的!”

“我不是来打仗的,我是来跟您并肩作战的!”

“五爷,我是来为少爷做最后一件事的!”

王五看向小徒弟左宗生:“那你来干什么?”

“师傅,我只是想跟你们在一起!”

王五举头望天:“谭兄,您拭目以待!看看这一代神州弟子的风范吧!你们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这时候奕亲王的手下的总教头也带兵丁过来,挡住了他们的退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最后的决战开打!

各种兵器,武功套路在这一刻,全部展露无遗!

花拳王和小川上演师徒对决。

这一场兵对兵将对将打了有五分钟。

最终虽然敌人除了袁世凯都全部被杀,可是小川也死了了,九斤也重伤,王五让小徒弟左宗生离开。

王五和袁世凯终于对上,袁世凯自然不是王五的对手。

可是袁世凯竟然在王五的灵位牌上绑了炸药,最终九斤为了保护灵位被炸死。

最后的时刻,奕亲王带着火枪队来了,袁世凯逃过一劫,王五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长声念出了谭嗣同的绝笔诗。

“谭兄,英雄不寂寞!我来了!”

他毅然朝着枪口冲了过去,最终死于乱枪之下。

王妃为他立碑,上书,吾友王五公之墓,她把那把红色油纸伞留在了墓碑前!

主题曲响起,仿佛在唱着王五的一生。

一生起伏浮沉**里,谁愿长伴相随?

一生的梦若随时间去,谁愿留在我梦中?

真的心假的意,假的心真的意,朦胧俗尘世事。

千变际遇,这心永坚持,智勇中送情义。

血像火,心绪激昂,四处风涌云荡。

爱像火,千串光芒,照四海永未亡。

这样的结局可以说很不武侠,也很不主流。

这和我们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有关,正邪之争的最后就是要让“好人杀尽坏人”嘛。

可是《一刀倾城》的结局却是好人也好英雄也罢,最终都死了,反而影片的大反派袁世凯,奕亲王都活的好好的。

这也是让很多看片会上的院线看片代表们皱眉的地方。

是,虽然从电影整体和主题来看,这部电影,这样的结局,才是符合电影一开始就定下的悲壮的基调,可是从市场层面来说,从商业层面来说,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不讨喜的。

但是这样的结局能改吗?

还真的不能改,因为这虽然是披着历史的武侠片,但是始终里面的人物虽然经过艺术加工,但是毕竟是历史人物。

比如袁世凯,比如奕亲王!

总不能为了一时的爽快,就直接手起刀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换句话说,和抗战神剧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这些人真的那么好杀,那么历史也就不是那样的历史了。

张斌也是微微皱眉,不过,随即他就释然,或许这部电影再早个十年二十年的话,这样的结局的确会丢掉很多观众。

可是现在,这样的结局,才更为难得。

因为观众的鉴赏能力早就已经进步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才是整部电影的真正的基调,英雄不寂寞,但是英雄却悲壮!

“啪啪啪!”掌声还是响了起来。

不管如何,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了。

赵光明用力地拍了拍李易的肩膀:“没想到会是这样一部电影!这个结局,很好!”

事实上,如果真的改了结局,才是败笔。

“对三个主角的塑造非常成功,契合了史实的背景,又表现出了英雄的悲壮和正气。尤其是王五,粗中有细,不怒自威。和谭嗣同的狱中对话、亲手送谭嗣同上路以及最后从容赴死。一个“大英雄”的形象简单、干净的展现出来,这种情况下,人们被主角的主观形象所触动,貌似剧情已经不太重要了。”

“就是这个结局,会不会不太契合时下的市场?”

“我反倒是觉得,大家看多了那种坏人死绝的结局,再来看这种更符合历史走向的结局,反而更容易接受!”

“也是,如果王五不死,那么这个角色似乎也就没有那么丰满了!”

众多看片代表也不由地互相讨论了起来。

其实他们讨论的最多的还是这个结局部分,因为这个结局真的很反常规,反主流。

但是就像之前那位说的那样,坏人死绝,的确是主流价值观,但是却也没少被观众骂太假,因为观众不是傻子,恰恰相反,经过众多的影片的洗礼,他们对电影的认知,早就今时不同往日了。

《一刀倾城》看片会结束了。

事实上,这部电影因为本身关注度就很高,所以,这场看片会同样的引人注目。

院线方面李易其实不担心,就算他们不满意结局,可是却也不能否认电影的确不错。

这一点,从现场的这些看片代表们的反应就可以看的出来。

他们纠结的唯一的点就是结局是否太过悲壮了?

看片会结束之后,电影就要正式定档,而点映也会开启。

很多武侠迷们,李易的影迷们对这部电影期待已久,所以一直都在关注这部电影的后续。

很快地专场点映之后,影评人们和媒体人们的评论就纷纷出炉。

而反响也出人意料的好!

“有史以来台词最好的武侠电影,没有之一!”

“武打很炫,但印象更深的是那些充满历史情怀的对白:“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故国非国,有家无家”。类似的悲情,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一再上演,至今未已。”

“真的没想到会是这样一部厚重的武侠,或者说某种程度上已经重新定义了武侠!不再是江湖争霸,不再是儿女情长,不再是私人恩怨,而是家国情怀,是为了心中的强国梦,慷慨赴义!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刀倾城》不仅是一部多血之作,变法之血,男儿之血,杀戮之血,更是一部多情之作。一行男儿不轻弹的泪水里有王五和谭嗣同的英雄情,一句“只要有你就永远有大刀队”的话语里有王五和万田的兄弟情,一串最爱吃的冰糖葫芦里有谭嗣同和九斤的主仆情,一曲愁肠柔转的情曲里有王五和王妃的男女情,一番谆谆教诲里是王五和左宗生的师徒情……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情,在这部悲壮的影片里温暖着滋润着观众的心田。”

“这样的电影就像一坛烧刀子,仰头喝下只觉得从五脏六腑开始燃烧,烧的血也沸腾起来,把坛子一摔,赞一声痛快。有小人,有阴谋,但更多的是捐躯赴国难的浩然正气。赵千这个演员绝对是个惊喜,水牢里的泪,法场上平静的眼,看的真是让人心如刀绞,除了本身的剧情外,再想起曾经种种,无法自控。”

“它将历史与武侠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侠之大义、为国为民的情怀。喜欢这部电影,我想就是电影处处透出的这份家国情怀吧,从袁世凯和王五在进城门时分别将其比喻成“里程碑”和“墓碑”时,影片就布上了一层英雄衔恨的悲伤情调。

“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血溅黄沙路,一死天下殊”

好一部武侠!台词真的写的太绝了!”

“从王五视角,描述了袁世凯背叛维新派、谭嗣同慷慨赴死的这段历史。导演构建了一个江湖,有人忠肝义胆快意恩仇,有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人背信弃义遭人唾弃。王五、谭嗣同、袁世凯在电影里都成了武林高手。电影台词很有文化底蕴,字面说的一句话,内里又是另一个意思。“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我们做大事的,不是大成,就是大败”“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王五容身之所”这等悲情让人唏嘘!”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