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296建言1

奋斗在苏俄 296建言1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就像维克托所说的,联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尽管在对抗轴心国同盟的立场上,英美苏三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前还是明确的,而到了现在,却正在变的日渐模糊。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人和人之间,同样也存在于国和国之间,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来讲,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存在转化的原因。

在联盟内部,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前,各种各样的党内斗争都是隐性的,派系与派系之间的隔阂虽然存在,但却没有那么的明显。

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这种矛盾就陡然浮现出来,团结、和睦的因素降低了许多,斗争与妥协的因素却愈发多了起来。

放在联盟外部,看国际关系,英美苏之间的合作,显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在西方的媒体舆论中,不管是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都得到了那些西方舆论的大肆褒奖,而随着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尤其是在苏军解放了包括基辅的整个东乌克兰之后,西方的舆论就开始变味了。

在西方的媒体报道中,更多地出现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论调,舆论对所谓“乌克兰民族的苦难”多了许多的讨论,而这样的内容,显然不是莫斯科喜欢看到的。

所以,总的来说,英美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它只是被全世界与法西斯之间的矛盾遮掩住了,而等到法西斯被击败之后,英美与苏联之间的“次要矛盾”,立刻就会升级为主要矛盾,这是必然的。

德黑兰会议头两天,是三巨头之间的闭门会议,这样的会议,维克托自然是没有权利参加的,不过,会议的大概内容他还是知道的。

就目前来说,斯大林同志与罗斯福、丘吉尔所探... ...讨的内容,主要还是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

事实并不像后世所宣传的那样,如今的斯大林同志,对催促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他所不能接受的,是英美将开辟第二战场的位置,放在亚平宁半岛。

从相关的会议纪要来看,美国人对亚平宁半岛的战事并不怎么关心,罗斯福的关注点依旧是在太平洋战场上,他希望欧洲的战事能够尽快结束,随后,苏联应该尽快发起对日作战。

美国人在太平洋上取得了连番胜利,但穷凶极恶的日本人,同样也让美军吃到了足够的苦头,因此,日本数以百万计的陆军,对美国人来说,依旧是一块足够坚硬的石头,华盛顿需要苏军发起对日作战,从而减轻他们身上的压力。

但英国人却有他们自己的打算,丘吉尔力主以亚平宁半岛为基地,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如此一来,英美联军的北上,将有希望阻止苏军向中南欧方向的扩张。

别看英国人能耐不怎么样,但胃口却是大的很,他们希望先一步夺取奥地利和匈牙利,将苏联西扩的脚步,阻隔在波兰以东,相比起这个目标,英国人对太平洋的战争,不感兴趣。

面对英国人的贪婪,斯大林同志是真的拍了桌子,他甚至公开向丘吉尔表明,如果英美选择继续在意大利北进的话,那么莫斯科将不排除与柏林单方面媾和的可能性,只要德国人能够撤退到波兰以西,那么苏联甚至可以释放现有的德军战俘。

这种近乎针锋相对的纠缠,持续了两天,最终,在罗斯福的干预下,丘吉尔还是做出了让步,原则上同意英美联军不在亚平宁半岛继续北上,并于明年年中,在法国海岸开辟第二战场。

除此之外,为了让英国人的大批军队撤出伊朗,罗斯福提出了发动暹罗战役的构想,要求丘吉尔尽快将集结在... ...南伊朗地区的部队,调往中南半岛,以便在该地区发动新的对日作战计划。

从这一点上看,尽管罗斯福已经离死不远了,可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对抗轴心国的军事行动,还离不开苏联的配合,因此,英国佬早早暴露出来的反苏倾向,才会被他最终压制住了。

对于维克托来说,最近两天里,他并没有过多关注谈判的问题,毕竟那与他的工作没有多少相关性,那是人家莫洛托夫同志应该考虑的问题。

自从脑子里萌生出那个邪恶的念头,打算好好利用一番“麦卡锡主义”这个噱头之后,维克托在最近两天里,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筹划这件事了。

不过,在这件事上稍稍有些麻烦的是,他不能提前以报告的形式,将这个计划提交上去,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解释清楚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从何而来,他凭什么能够提前几年,就认定会有一个叫麦卡锡的人跳出来哗众取宠,在美国闹出那么一场喧嚣的风波?

是的,这些问题他解释不清楚,所以,只能不动声色的悄然布局,将一系列的钉子率先埋下去,等到某个关键的时候,这些钉子就能跳出来,说不准就会扎中什么人的心脏。

除了安排这件事之外,维克托还在关注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他的那套“基层党委会”理论,送到斯大林同志面前去。

不过,在德黑兰,这样的机会并不好找,不仅仅是因为罗斯福就住在苏联大使馆里,斯大林同志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罗斯福在一起的。

即便是这两位巨头不在一起的时候,斯大林同志也会抓住时机,与莫洛托夫商量一些谈判的事情,为此,维克托根本找不到“可趁之机”。

不过,就在斯大林同志抵达德黑兰的第五天,苏美英三方达成... ...了《宣言》草案的第一版后,维克托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

才刚刚进入黄昏,大使馆内便已然是一派灯火辉煌的景象。

为了庆祝三方达成了基本的统一意见,今晚大使馆举办了一个庆祝酒会,按照计划安排,酒会将在六点半钟正式开始,包括英美两国的谈判代表在内,还有伊朗王室派来的代表,预计参加酒会的人,超过了半百之数。

此时,距离酒会正式开始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各方的代表都还没有来,而罗斯福总统还在休息——昨晚这位总统先生似乎没有睡好,今天一天,苏联的专家团队和美国人自己带来的医疗团队,先后给他做了两次体检,这会他还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使馆主楼的灯光,投射在楼前的池塘水面上,将这一汪清澈的池水点缀的粼粼泛光,宛如一条挂满了水晶流苏的裙子。

池塘边的甬路上,穿着风衣、戴着军帽的维克托,正跟在斯大林同志身后半步远的地方,与这位领袖同志一起散步——这是一份殊荣,如果没有来自斯大林同志的邀请,他都没有这个资格。

随行的克里姆林宫摄影师,将两人在池塘边散步的影像,用相机记录了下来,这是一种素材,没准什么时候用得上,当然,维克托只能希望有人在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别将他与叶若夫同志联想到一起——想当年,叶若夫同志也是经常陪着斯大林同志散步的。

斯大林同志之所以邀请维克托与他一同散步,也不是无的放矢的,而是为了向他了解一些最新的情报。

因为斯大林同志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维克托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汇报一些内容。

莫斯科的天气情况与德黑兰相差很多,进入十一月份之后,莫斯科的气温陡然降了下去,明斯克甚至在两天前下... ...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小雪。

负责军需工作的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赫鲁廖夫将军是称职的,在他的统筹安排下,一线部队已经完成了冬季换装的工作,这也是自战争爆发以来,苏军第一次赶在冬季来临之前,全面完成了冬装替换的工作。

相比起苏军的后勤工作,德军的情况显然不太妙,按照情报的显示,截止到目前,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换装率还不到百分之四十,或许在真正入冬之前,他们的换装工作都无法完成。

因为后勤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对接下来的白俄罗斯战役充满信心,不过,他先后提交的作战方案,都没能得到总参谋部的认可,就连朱可夫同志都在反对他的意见,当然,谁的心里都很清楚,别说是罗科索夫斯基,恐怕任何人提出来的作战方案,朱可夫同志都不会认可的,他就是想自己去指挥这场战役。

“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国人的败像已经暴露无疑,”走在斯大林同志身后半步远的地方,维克托按照自己的思路,陈述着自己的观点,“但与此同时,在我们的红军系统内部,也有更多的问题正在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