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2953巨头

奋斗在苏俄 2953巨头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还是清晨,初秋如同薄雾般的晨霭,还没有从德黑兰的城市街道上彻底退却,白蒙蒙的水气凝结在离地半米高的位置,走动间,会给人一种潮湿微寒的感觉。

苏联大使馆偌大的院落内,从戒备森严的使馆院落门口,一直到主体楼前的花坛,荷枪实弹的内为士兵分列鹅卵石小路的两侧,目不斜视的迎接着正从院落门外缓缓驶入的车队。

这列车队由十七辆黑色的轿车组成,前面七辆在车头的位置插着美国人的星条旗,而后面的十辆车上,则是插着英国人的国旗,每辆车的旁边,都有两名穿着黑色西装的白人壮汉跟随着。

今天,是德黑兰会议召开的第一天,同时,也是身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正式入住苏联大使馆的第一天。

就像之前所说的,罗斯福选择下榻在苏联大使馆,而放弃了美国大使馆,这件事在美国国内的媒体上,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这件事看上去就像是“总统先生被斯大林和他的红色帝国绑架了”。

当然,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四次连任总统的强力人物,罗斯福在美国国内有着常人难及的声望,正因为如此,舆论对他的决定构不成任何影响,所以,在考虑了诸多的综合因素之后,他以及他的团队最终还是接受了哈里曼的建议,将下榻的地点选择到了苏联大使馆。

与迎接斯大林同志的时候差不多,维克托此时也站在迎接的人群里,位置同样比较靠后,他的左边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马歇尔——没错,就是在战后提出了旨在复兴欧洲的所谓“马歇尔计划”的那个人。而在他的右手边,则是英国国防部参谋长伊斯麦将军。

目前,维克托对外的身份,是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情报委员会”的主席,注意,这个部门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就是... ...一个用来迷惑人的“虚设部门”。

所谓虚设部门,并不是说对外宣传上存在,实际中不存在,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个部门不仅在对外宣传中存在,在苏军的无线电通讯中,同样也存在,另外,这个部门还有属于它自己的邮递编号和通讯密电码,甚至还有自己的指挥中心。但所有的信息,最终都会指向列福尔托夫军事监狱。

在如今的苏联,为了对抗间谍活动,类似这样的虚设部门有很多,当然,最多的还是一线战场上活跃的方面军级虚设指挥部,这东西都是用来迷惑敌人的。

从使馆门口缓缓驶入的车队,最终停靠在楼前,随着前行的两名黑西装,在引路的礼宾车停下来的那一瞬间,便飞快的赶上前去,将礼宾车的后车门打开,随即,又在车门边上放下一个很精巧的小斜梯。

尽管位置比较靠后,视线被前面身材魁梧的英国皇家总参谋长布鲁克上将挡住了多半,但此时的维克托依旧感觉心情有点激动。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了,维克托已经习惯了那些曾经历史上的名人,活脱脱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但是在这一刻,他的情绪总归还是有些波动起伏的。

今天是三巨头聚首的日子,实事求是的说,就当前的局势来看,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这三位名至实归的巨头,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利益,确实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欧洲战场上,东线地区,经过了基辅反攻战役之后,德军的颓势已经暴露无遗,苏联红军的优势彻底显现,即便是西方媒体都普遍承认,在当前局势下,面对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在东线已经难有作为了。

而在地中海沿岸,英美盟军已经在西西里岛登陆,逼迫着意大利人颠覆了他们的墨索里尼政府,甚至令墨索里尼本人,都一度沦为游击队的俘... ...虏。尽管希特勒派遣的特遣队将他救走了,但却已经无力挽回整个意大利的局势。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先后夺取了新乔治亚群岛和布干维尔岛,从而进一步压缩了日本人的本土防御圈,进而又威胁到了日本人在东南亚各地的石油生命线。

如今的日本,在海洋作战中,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面对美国人的进攻,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孤军死守的形势,拖延美国人的进攻节奏。但无论他们如何拖延,战败沦亡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说白了,三巨头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德黑兰召开会议?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确定自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了嘛,考虑到未雨绸缪的因素,所以大家得提前商量商量,有些战后的利益应该如何划分。

而对于维克托来说,这场在前世的时候,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格局的会议,已经不再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个他有机会亲自参与的现实事件了,因此,他的确有理由为此而激动。

从小斜梯上滑下来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头发半白、满脸皱纹的老人,他的脸色带着一种明显不健康的苍白,密密麻麻的老人斑,似乎在预示着他的大去之日已经不远了。

在看到这个老人的第一眼时,维克托的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难道在这个年月里,所谓的“十大邪术”之一已经出现了?前世他看到的三巨头照片上,罗斯福可没有这么苍老啊,很明显,那张世界著名的照片是被人ps过了。

尽管一张脸形同枯槁,但罗斯福先生却始终带着笑意,而在他的身后,替他推着轮椅的小个子,则是总统的私人顾问霍普金斯。

在第一眼看到霍普金斯的时候,维克托的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前世所熟知的名词“麦卡锡主义”,随即,他下意识的扭过头,朝站在身侧... ...的马歇尔看过去。

或许是感受到了他的视线,马歇尔扭过头,也朝他看过来,同时,还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

看到对方脸上和煦的笑容,维克托也回报以善意的微笑,但是在这一刻,他的脑子里却在盘算着一个弄死对方的计划。

世人都知道苏联有一场大清洗,却鲜有人知道,在战后的美国,其实也有一场近乎于大清洗的大规模迫害运动,尽管后世的文献中鲜有记载,但现实的情况是,在麦卡锡主义泛滥的几年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谓“纠察队”,可是干了不少“好事”。

抄家、刑讯、公然抢劫,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在华盛顿都频频上演,从政界到科学界,再到教育界、文艺界,都受到了这场运动的广泛冲击,类似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这样的人,都成为了运动的受害者。而马歇尔、霍普金斯这些人,同样也在这场运动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尽管这场运动是打着反左翼的旗帜进行的,但考虑到它对美国造成的深远影响,维克托认为自己没有理由不做出些安排,给这场险些动摇了美国国本的运动添上一把火。

麦卡锡用来发起这场运动的借口,就是捕风捉影的说什么美国政府中有数以百计的**潜伏者,还说类似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类似马歇尔、霍普金斯这样的政治家,是苏联的间谍。可惜的是,这家伙的指责非常空泛,没有任何切实的证据。

呵呵,没关系,维克托认为,如果前世的这一场运动仍旧出现的话,那么麦卡锡先生会获得他所急需的证据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对外情报局,很乐意帮他这个忙。

看到维克托脸上和善的笑容,马歇尔先生迟疑了一下,朝他伸出了右手。

维克托毫不犹豫的把手伸出去,同他握了握,这才再次朝他点点头,重新... ...将目光投向队伍的前方。

此时,人群的最前方,斯大林同志已经站到了罗斯福的身边,两人正握着手说些什么,气氛融洽而不失热情,咋一看上去,两人就像是多年的密友一般。

而在稍远一些的地方,穿着定制西装、身材臃肿的如同不倒翁一般的丘吉尔先生,正与一个身材瘦高、表情严肃的中年人并肩走过来,中年人的手里还拿着一柄巨大的长剑。

这个中年人维克托认识,罗伯特?艾登,英国现任的外交大臣,战争爆发的这两年里,这家伙没少往莫斯科跑。

维克托看着丘吉尔一行人走到斯大林同志面前,艾登将那柄华丽的长剑交给丘吉尔,随后,丘吉尔又将它交到斯大林同志的手里,看样子,这柄长剑应该是一份礼物。

说实话,即便是在前世的时候,维克托对美国人就没有任何好感,傲慢、自大、霸道等等等等,这些负面的词汇似乎都能用在美国人的身上。

但是相比起美国人,他对英国人的恶感更甚,在他眼里,如果美国人可以看作是暴躁的狮子,那么英国人就是瘸了一条腿,却还总喜欢表现自己的鬣狗。

天字第一号搅屎棍,说的就是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