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 第24章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24章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作者:威馆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4 03:33:23 来源:奇书网

12月的《儿童文学》,发表的是夏天的《一颗钉子毁掉了一个国家》。

就是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马掌,少了一颗马掌钉栽了一个骑兵,栽了一个骑兵毁了一个部队,毁了一个部队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灭了一个国家。

PS:我问大春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大春说:怪不得骑兵被淘汰了,现在都开坦克了!

大春虽然知道自己上杂志了,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印刷的杂志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连忙拿去给他妈看。

没一会儿,哭丧着脸就回来了:“天儿,我说的不对吗?骑兵就是被淘汰了啊!现在都开坦克啊!”

大春被他妈给收拾了~

夏天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以后少说点……”

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时间来到12月,这气温就开始非常明显的下降了。

就算是夏天不怕冷,多少有点寒暑不侵的意思,但依然让夏妈套上了毛衣——自己出毛线,请春妈帮织的。

虽然夏妈已经尽力尝试了,但最终也只织成了一个脖套。

当时夏家全家都出力支持夏妈织毛衣——夏爸到处买毛线,夏天给撑线缠线球。

就连咪咪都四脚朝天的躺着,四只脚撑着毛线团让夏妈舒服的织衣服。

结果夏妈发现自己又织错了几针,一边拆一边数落咪咪:“就是你在一边捣乱,我才织错了!”

咪咪被训,眼睛瞪的溜圆,四仰八叉脑袋一歪,死死的盯着夏妈:……我?!冒昧的家伙~

有脖套已经很不错了!

夏爸给夏妈一顿夸:你看这不还是有进步吗?

那可不,当初俩人结婚,夏妈就想给夏爸织个毛衣,到现在夏天都十多岁了,连个马甲都没织出来。

天气冷了,燕京的老百姓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燃料了。

没别的,除了少数人会准备一些木头,大多数还是煤。

夏爸带着夏天,又借来了倒骑驴,去宣武区煤球厂。那里的工人在生产煤球和蜂窝煤。

用煤粉和黄土以一定比例混杂,加水和成泥,用手持的铁模子一扣,一个圆柱形带着很多蜂窝的蜂窝煤就成了。晾干了就能用了。

抗烧,持久。很多家庭取暖和做饭都用它。

一倒骑驴的蜂窝煤被爷俩运回来,摞在挡雪的墙角。夏妈在清扫院里的黑色煤灰。

这时候的个人家基本没有集中供暖,一到冬天烧炉子就很埋汰。没办法。

到了12月10日,很多人期盼已久的高考开始了——各地多有不同,还有20几号的。

这年冬天,有570万名年龄介于13岁到37岁的应考者涌进考场,最终录取了27.3万人。

由于准备仓促,印刷试卷的纸张不敷,总设计师亲自下令调用了印刷《MX》的纸张。

对考生家庭出身条件的限制,也因总设计师而取消。但落实到基层还是有各种说法,没办法。

这一届的高考题,因为运动十年,很多适龄的青年早就下乡多年,水平差很多。所以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因为人员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为了弥补前几年的人才空缺,所以不少地方的题目都是以基础题为主。

大概算是历年最简单了吧?

但就算是这样,对于很多人来说,也非常难。

这么说吧,地理考试问你燕京是夏天,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是什么季节?

九成九的考生都不知道巴西利亚是什么地方,甚至连巴西这个国家都不知道。

不过,只要能越过这道龙门,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

恢复高考后,一直有“金77银78”的说法。

也就是说首届77级大学生不出意外都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次届78级大学生发展也发展得相当好。

这要是考上了,可以说以后很多只有在新闻上看到的大佬,以后就是你的校友和同学了!

高考来的快去得快,就两天,无数激动难耐又强压兴奋的青年们又潮水般的退去了。

回工厂的回工厂,回乡下的回乡下。

12月20日,上头正式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二简字。

只可惜现在开国快三十年了,大家也不希望继续简化下去了,都习惯了。

所以对这次的二简字方案非常不满,报纸上全都是批评的声音。

夏天根据天启得来的信息得知,这二简字方案一直也没人重视,一直到86年6月24日被证实废止了。

有少数的字后来还有些人在用,比如说“餐”的二简字“歺”,比如说“橘子”的“桔”!

又过了两天,12月22日,冬至。

正所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呢?!

家里就算条件艰苦,也得饱一顿白菜馅的吧?

那攒了一年的细粮票,都换成富强面粉,为的就是这少数的几天。

夏天家包的是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夏天吃了五十个。又端了一大碗给大春家送去。

大春家包的是酸菜猪肉馅饺子,春爸连忙招呼夏天:“快上炕。”——他家盘的炕,春爸的手艺。

“吃了没?”

“刚吃过了。”

“那就再吃点。”

春爸对于夏天那是太了解了,肯定还能吃,不可能有吃不下的情况。

又给按着吃了10个酸菜馅的饺子。

至于那碗猪肉白菜馅的饺子,春爸春妈一人尝了两个,剩下都被大春吃了。

夏天家的饺子,猪肉含量更高。大春爱吃~

……

很快78年就到了。

1月1日,《儿童文学》发表了夏天的《狼来了》。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出自《伊索寓言》,夏天给本土化了一下。

PS:大春:撒谎最多只能撒两遍!

编辑特地在下边写了编辑语:别信大春儿小朋友的,撒谎一遍都不行!

看得出来,编辑们还是很尊重“惊鸿客老师”的,就算是担心误导小朋友,也宁愿在下边写上编辑语,而不是删掉或修改夏天的原作。

编辑们觉得,这毕竟是小朋友最直接的感受,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小朋友的想法。自己这些人需要做的是正确引导,不是抹杀其他的想法。

这个时期,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开明。

而更开明的也来了。

新年刊的《人民文学》,一上市便风靡全国。

这期封面文章叫《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是数学家,名叫陈景润。

文章中藏着一代人的金句——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就是全世界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

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公众中确立了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和科学的声望。

毕竟之前的运动,实在是……打压的太狠了。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春风。

除此之外,今天晚上七点,著名的节目《新闻联播》开播了。电视和广播都能听到。

而主持人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声音浑厚的男性。

就是那位“春天到了,又到了万物交P的季节”的赵老师~

没想到他多年以后因为某个电话录音,而得了个诨号——紧爷。

……

进入新一年没几天,《人民日报》刊登了关于上个月高考的一些信息。

去年的高考因为要降低难度,所以作文甚至占分数的70%之多,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人民日报》在全国的高考生之中,特地评选了三篇最好的论文,将其刊登在报纸上发表出来。

很快高考分数也出来了!

燕京这里,文科状元竟然是位女同志,就是登报的三篇作文中的一位作者。

她语文差1分满分!

到了16号,这天是腊八。后来人们都不太在意这一天了,不当做是节日,但现在还是挺当回事的。

家里有点条件的,都熬点腊八粥喝。

燕京这边有一套顺口溜: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到了腊八了,多少算是有点过年的盼头了。

入冬以来下了几场雪,都是都不大,落地就没了。

但是今天下的很大,晚上夏天举着手电往窗外照,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地面上已经厚厚一层了。

第二天五点半醒了,起来洗漱,外边是银装素裹。

如果把视角拉高,俯瞰整个燕京城,就能发现这座古老的国度,已经披上了一层银装。

夏天出来晨练,发现雪下了十二三公分厚。

拿起了竹扫帚,给院里扫了扫。得,今天也别晨练了,改扫雪吧。

扫了院里,又出了大门,开始扫门口,把胡同里也顺便扫扫。

有年纪大的大爷大娘,觉轻,起的也很早,看到夏天在扫雪,都连连夸赞。

“诶呦,行呀,爷们儿!仁义啊!”

“好样的小天,这门口不用扫了,我来,别冻着你。”

“小天吃豆包不,大娘早上腾的,一会儿你吃几个暖和暖和。”

也有不着调的:“夏天啊,老李头家门口你就别给他扫了。一会儿我泼点水,摔他一跟头!”

等吃了中午饭了,小东他们来找夏天和大春。

小东:“天儿,我和眼镜来的时候,看到一波人正跟另一波撕吧呢。”

“因为什么啊?”

“不知道啊。”

眼镜推了推眼镜,吸了下鼻涕:“还能因为啥,没事找事呗。”

这年头的孩子都野,家里也不怎么管。

像是夏天他们十几岁,结果还没能上学,那真是干什么的都有。

你让他们工作,也不现实,天天就各个胡同乱窜。有打架斗殴的那都太正常了。

就像眼镜说的,没事找事打发时间,消磨精力呗。

像是夏天早两年,经常到各个胡同各个学校去堵这些格外活跃的小子,然后拿来解手痒。

“走吧,死冷寒天的也没啥事,去看看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