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五十章 钩心斗角

帝国风云 第五百五十章 钩心斗角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仅靠国内提供的补给,顾祝同根本无法解决柴油短缺的问题。

所幸的是,攻打美国本土不仅仅是中**队的任务,也是整个同盟国集团的任务,而且集团的其他成员国也渴望着尽快打赢这场战争。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的话,中国肯定不是同盟国集团中最先倒下的国家。

正是如此,顾祝同盯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三月中旬,顾祝同专程去了柏林,带着冯承乾的介绍信去拜会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随后,在雷德尔的引见下,顾祝同会晤了曼斯坦因、古德里安、凯特尔、布劳希奇等德军将领。

虽然顾祝同之前没有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将领接触过,但是在战区司令部里,有几名德军的联络军官。此外,在罗马商讨攻打百慕大群岛的时候,顾祝同也遇到过几位德军的高级将领。

在顾祝同看来,与严谨著称的德军将领打交道,最好不要拐弯抹角。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出现过像俾斯麦这样的伟大政治家,但是在德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没有政治才华,是纯正的军人。

结果,在与德军高级将领会晤的时候,顾祝同直接提出了要求,也开出了条件。

这就是,德军为中**队提供燃油等作战物资,而在攻入美国本土之后,将给予德军参战机会。

当然,这不是顾祝同的个人决定。

在同盟国集团阵营里面,因为攻打美国本土所闹出的纠纷根本就不是秘密。

早在中**队登陆美国西海岸之前,中德就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产生了争执。虽然双方都做了妥协,但是并不表示矛盾已经消除。

在中**队攻打波多黎各的时候,中德矛盾再次浮上水面。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吃了一个哑巴亏,即中国让出了百慕大群岛。却在加勒比海夺取了更有价值的前进基地。相反,德意联军攻打百慕大群岛的作战行动,反而为中**队分担了压力,而百慕大群岛的价值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德军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反而成全了中**队在加勒比海取得的重大胜利。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就在同盟国高层会议上发出了威胁。

虽然只是空洞的威胁,即如果中国在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中独断专行。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不会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与帮助,但是由外交大臣亲口说出来,表明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已经对中**队的所做所为非常不满了。

接下来,中德的紧张局势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为中**队攻打古巴而变得更加紧张。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队将单独攻打美国。

虽然在集团中的弱小国家看来。中国愿意承担攻打美国所遭受的损失,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这等于将在战后被彻底边缘化,而且在处置美国的时候没有发言权。

显然,不管是德军将领,还是帝国官员,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付出的代价与遭受的损失。超过了同盟国集团的其他所有成员国。说得简单一些,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同盟国集团中,唯一本土遭到大规模轰炸的国家。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这场大战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有近五百万军人与上千万平民伤亡,在所有参战国中,仅次于红俄、美国与英国,为同盟国集团中人员伤亡最大的国家。甚至比日本还要多。

在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之后,任何一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民都希望获得应有的利益。

显然,攻占美国本土是同盟国集团在这场战争中所能获取的最大的胜利果实。而且也是获取战争红利的基本保证。

不难想像,如果德军被排除在占领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之外。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肯定不可能获得与之有关的战争红利。

显然,中**队在这方面的独断专行,肯定无法赢得帝**人的好感。

问题是,在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与中国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也没有足够的投送能力。

虽然在英国投降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为了攻打英国本土,开始建造登陆舰艇,但是英国在本土遭到攻击前就向同盟国集团投降,使得德意志第二帝国失去了继续建造登陆舰艇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战争损失,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在打败了威胁最大的敌人之后把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即弥补战争造成的损失,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国民的生活条件,削弱战争造成的负面影响。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不得不削减军事力量,减少军事物资的产量,把更多的资源用来生产生活用品,而进口贸易也以食品为主,以让已经在战争中忍饥挨饿数年的国民吃上几顿饱饭。当然,谁都知道,在战争结束之前调整经济机构,必然会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同盟国集团中的影响力。可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再不力求改变国民的生存状况,恐怕在战争结束之前,这个欧洲地区出现得最晚的帝国就会在暴乱中分崩离析,威廉二世也将因此紧随沙皇俄国尼古拉三世的步伐,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末代皇帝。

这些因素,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能力单独攻打美国本土。

也正是如此,在中国提出首先在美国西海岸登陆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才不得不做出让步。

显然,如果中国打算单独攻占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除了抗议,也没有别的办法。

只是,德军的高级将领可不是外交官。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外交官反复抗议的时候,德军总参谋部拿出了一份极为庞大、也极有震撼力的作战计划。这就是,动用上千艘船只,把五十个德军师送到大西洋对岸,在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登陆。

如果有必要,调集一千艘船只根本不是问题。

虽然在英国战败之后,英国的所有船只都以战争赔款的方式交付给了中国海军,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本身就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船队,而且这支船队在战争期间,从瑞典运回了大量铁矿石与煤炭。此外,在击败法国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还获得了法国的所有船只,并且在英国战败之后陆续兑现。主要就是,法国战败的时候,英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部署在海外的法国舰队与船只。等到英国战败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扶持的法国政权进行了大清算,把原本属于法国的船只全部要了回来,并且按照德法早就达成的协议交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大概有一千五百艘可用的大型货轮。

问题是,仅仅有运输船只,并不足以把部队送到大西洋对岸,还需为运输船队提供护航战舰。

要知道,美国海军的舰队覆灭了,可是美军的潜艇还在活动。

当时,美军至少有上千艘潜艇,而且在西海岸被中**队攻占,巴拿马运河落入中**队手里之后,美军的所有潜艇都在大西洋上活动,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部署在面向北大西洋的东海岸地区。

这些潜艇,只需要出动三分之一,就能让那些没有护航舰艇保护的船队永远也无法横渡大西洋。

要命的是,德军没有足够多的护航战舰。

战争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封锁英国,用潜艇袭击美英船只,根本就没有执行过远洋护航任务。虽然在波罗的海,为了对付红俄的潜艇、以及几艘偷偷溜进来的英国潜艇,德军动用了护航舰艇,但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到瑞典的航线就几百公里,护航战舰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大部分反潜护航任务都是由反潜巡逻机执行的,而且反潜护航作战的机会也非常少。

当时,德军能够用于反潜护航作战的驱逐舰不到三十艘。

要知道,掩护一千艘运输传,至少需要一百六十艘驱逐舰。

即便能够把部队送到大西洋对岸,而且成功登上了美国本土,德军还要面对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中**队面对的问题。

这就是,后勤保障无以为继。

显然,如果无法为作战部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不管投入多少兵力,也不可能击败敌人,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由此可见,德军制订的作战方案根本不具备可行性,只是想以此向中**队叫板。

当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顾祝同来到柏林之后,雷德尔会如此热情,而高傲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将领肯坐下来跟他协商。

当然,事情总有两面性。

对中**队来说,把德军排除在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之外,也并非明智之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