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钢铁与烈火

帝国风云 第五百一十三章 钢铁与烈火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强攻持续到三月三日,在进行了近四天的顽强抵抗之后,美军终于扛不住了。

当天,第三十一陆战师率先取得突破,随后第三十二陆战师与第五十二陆战师也撕开了美军的防线,到了晚上,第五十一陆战师与第二十一陆战师也成功突破了美军防线,而前面三个陆战师则在夜间突击了数公里。

与顾祝同预料的一样,美军的“救火队”迅速赶了过来。

只是,三个装甲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堵住五处缺口,而且顾祝同手里还有三个陆战师没有上场呢。

打到三月四日凌晨,顾祝同派出了第二陆战师、第四陆战师与第八陆战师。

这次,顾祝同没有分散兵力,而是把三个陆战师全部放在了一起,从克鲁塞斯西面大约十五公里的地方发起突击。这里是离克鲁塞斯最近的一处突破口,只不过并非当时最理想的突击地点。这就是,美军的一个装甲师正在朝这里赶来,而且驻守克鲁塞斯的两个美军步兵师也在赶来。

顾祝同没有蛮干,而是抓住了最为宝贵的机会。

天亮之前,他就出动了航空兵。

虽然航空兵难以在夜间为突击的陆战队提供支援,但是有更大的用处,即轰炸那些正在赶往战场的美军。

遮蔽式轰炸,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显然,顾祝同不但希望在这里取得重大突破,还希望能够在突破美军防线的同时打残美军的预备队。

可以说,这也正是顾祝同选择在离克鲁塞斯最近的突破口投入重兵的原因。

要知道,美军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布雷德利要想守住克鲁塞斯,就得拼命堵住这个巨大的漏洞,也就会不计后果的投入预备队,而那些正在赶往战场的预备队正好是航空兵的理想轰炸目标。如果当时顾祝同选择在其他地方发起突击。那么布雷德利很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退缩,用预备队组建新的防线。只有在这里,在离克鲁塞斯近得不能再近的地方,布雷德利才没有退缩空间,战斗的进展与顾祝同预料的差不多。

在天亮之前,美军就动用了三个师的预备队,其中一个是装甲师。只是。这三个师在黎明到来之前都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当时,从克鲁塞斯西北出发的第二装甲师。在天亮前的三个多小时内遭到了十多次轰炸。在其前锋部队与中国海军陆战队交战的时候,全师已经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坦克。

事实上,美军的人员伤亡更加惨重。

当时,布雷德利下令增援部队必须全速前进,务必在天亮之前赶到,把正在向北突击的中**队打回去。结果就是,在遭到轰炸的时候。很多部队都没有疏散,甚至没有隐蔽,依然在快速行军。

天亮之后,美军的处境就更加不妙了。

按照顾祝同的安排,航空兵、特别是战术航空兵开始为陆战队提供近距离支援,而在夜间负责为陆战队开路的炮兵则转为执行纵深打击任务,在该处取得突破的第五十一陆战师则在天亮前派出了侦察兵。

猛烈的炮击与轰炸,让美军吃足了苦头,也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

要知道,当时支援该方向进攻的火炮超过了一千门。三分之一是口径在二百四十毫米以上的舰炮,而在天亮的时候,突破口的宽度只有三公里。也就是说,火炮密度达到了每三米一门!战线对方,美军的火炮不到两百门,而且全部是陆军的火炮,其中口径在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重炮不到一百门。

当然,真正的优势在空中。

为了支援三个发起纵深突击的陆战师。顾祝同不但把所有岸基战术航空兵派了过去,还动用了半数舰载战斗机。打到三月四日上午,连部署在巴拿马的战略航空兵也赶来助阵。三百多架轰炸机在美军头上投下了近两千吨炸弹,对正在克鲁塞斯西郊进行集结的美军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显然。这种打法极为野蛮。

顾祝同并不追求巧妙的战术,更没有采纳陆战队参谋的意见,他只抓住了一点,即用轰炸与炮击组成的弹幕,让美军在见到陆战队之前就被击溃、甚至被直接消灭掉,尽一切可能减轻陆战队的进攻负担。

当然,这也保证了陆战队的推进速度。

对于已经丢掉了防御阵地,必须在空旷平原上作战的美军来说,中**队的轰炸与炮击是无法抵挡的。

显然,在这块战场上,意志绝对不是钢铁与烈火的对手。

对美军来说,前方是一道由炸弹与炮弹组成的墙壁。

必须承认,大部分美军官兵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

当时,很多美军部队成建制被轰炸与炮击消灭,冲在最前面是两个坦克营、四是装甲营与四个步兵营都是全军覆没,近四千名官兵无一生还。在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发起的那次地毯式轰炸中,正在集结的一万多名美军官兵中,只有不到一百人生还,甚至有数千人连尸骨都没有留下。原因很简单,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中,有半数是燃烧弹,也就是之前火攻美国西海岸城市的那些燃烧弹。

事实上,顾祝同当时并没有考虑过用燃烧弹。

虽然在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时候,顾祝同就批准使用燃烧弹,但是当时主要是用燃烧弹来对付城市。事实上,在之前的所有战斗中,燃烧弹大规模使用,都是用来对敌国的城市进行战略轰炸,很少把燃烧弹用在战术行动中。主要就是,燃烧弹对于正在推进的作战部队没有太大的威胁。

根据顾祝同回忆,他当时根本就没有下令使用燃烧弹。

在发起进攻之前,他给空军下达的命令是尽一切可能支援陆战队,轰炸战线后方的美军防御部队。

具体怎么打,则是由空军战略航空兵的指挥官决定。

此外,顾祝同甚至不知道有燃烧弹可以用。

原因是,当时送到巴拿马的燃烧弹只有三千多吨,是有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送来的。这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原本打算在珍珠港装上高爆弹,然后去补充给战斗舰队,但是当时珍珠港的弹药库里已经没有高爆弹了,剩下的全是燃烧弹。结果就是,这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装着燃烧弹去了巴拿马,并且在科隆港停靠了一天。在此期间,快速战斗支援舰运送的燃烧弹换成了高爆弹。也就是说,那三千多吨燃烧弹全都留在了科隆港的弹药库里,而这也正是战略航空兵的弹药库。

当然,在大战期间,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在得知有几千吨燃烧弹之后,战略航空兵的指挥官立即决定用上这些弹药,而且就是用来轰炸正在集结的美军。

此外,这还是一种新式燃烧弹。

在轰炸美国本土期间,空军就发现,之前用来轰炸英国的燃烧弹,在对付美国城市的时候并不理想。主要就是,英国城镇里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石头砌成的,此外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也很多,反而是木结构的建筑物较少。这样一来,就需要足够大的燃烧弹,才能够产生理想的破坏效果。问题是,美国城镇的建筑物,除了大城市中心以钢筋混凝土为住,大部分居民区的建筑物都是木制结构的。这样一来,把燃烧弹做得小一些,不但能够达到同样的破坏效果,而且覆盖范围更大。

当然,小型燃烧弹不是什么希奇的东西。在轰炸日本的时候,中国空军就使用过一些较小的燃烧弹,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当然,这也与当时轰炸日本本土的主力是中型轰炸机有很大的关系。

只是,空军并没有使用小型燃烧弹,而是使用了集束燃烧弹。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把集束炸弹里的子弹药换成燃烧弹,在轰炸地区上空撒布,从而使轰炸范围达到最大。

当时使用的,正是集束燃烧弹。

也正是如此,仅仅几百吨燃烧弹就覆盖了近十平方公里的地区,把美军的集结地点全部囊括在内。对于当时在该区域内的美军来说,根本没有侥幸生还的希望,因为没有任何躯体能承受住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在这场轰炸中幸存下来的一百多名美军属于同一个步兵营,该营当时正在负责维护营地中央的蓄水池。轰炸到来的时候,幸存的美军官兵都躲到了蓄水池里面,也因此保住了性命。

打到四日傍晚,突击速度最快的第二陆战师已经推进了十多公里。

天黑的时候,第二陆战师前出的侦察部队已经到达了克鲁塞斯郊外。当时,这支侦察部队就经过了美军预备队的集结阵地。对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兵来说,当漆黑大地上的数千具焦尸出现在眼前,即便这与他们无关,那种感受也不好受。

当然,对布雷德利来说,三月四日的战斗,就不仅仅是感受不好那么简单了。

夜幕落下的时候,布雷德利就知道,他已经错过了堵住防线缺口的机会,不出四十八小时就将丢掉克鲁塞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