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奉为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在首场媒体和影评人专场点映之后,在全美一百多家影院开启为期一周的点映。

最初的时候,虽然有很多影评人吹捧,但是毕竟,大家都还没有用看到这部电影,可是影评人和媒体的吹捧太“过”夸张了,甚至有媒体把这部电影誉为“经典之作”!

什么叫“经典之作”?可以说这绝对是对一部电影的最大的赞誉。

李易的作品当中当年的《楚门的世界》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当然还有几部其他的电影,不过,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大多时候,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被人们称道的电影才能够被誉为经典之作。

可是《肖申克的救赎》何德何能?

当然,这样的高评价肯定也吸引了不少观众,想要去一睹为快。

而在点映开启之后,让更多人难以置信的是,《肖申克的救赎》的总体评分居然几乎没有怎么下降。

甚至于很多影迷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比之之前的影评人们还要来的更高。

一位资深影迷,同时也是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影评人直接写了一条:“经典之作,绝非过誉!”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曾经有一个脑筋急转弯式的问题。

记得那个问题是这样问的:假如被当做精神病患者被送进医院,该如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

不是嘶声力竭的辩解,不是去解高等数学,不是去医生办公室威胁医生;

一个获得很多网友的点赞的回答是:

不要试图去证明自己是正常人,而是自己平时是怎么样的就怎么样的表现。

这与《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做法如出一辙。

安迪因为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无期徒刑。

当无期徒刑已成为既定事实时,明智的做法不是声嘶力竭——事实证明这样做是错的,因为同一天一同入狱的狱友,因为第一天晚上声嘶力竭的呼喊,而被狱警无情打死了。

明智的做法也不是去典狱长办公室辩解自己无罪——事实证明这样做也是错的,安迪在知道自己是无罪时,就迫不及待的向典狱长证明,哪怕他还有证人。

最终安迪的狱友兼安迪唯一的证人汤米被枪杀了。

安迪如何快速适应监狱生活的呢?就是把在监狱外的兴趣爱好带进了监狱内。

雕刻、阅读、甚至凭借自己的专业而成为了监狱内的“银行职员”。

不抱怨现实,而是积极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内心平和的过出岁月静好的状态。

当然,如果安迪一直只是致力于兴趣爱好,刻一些石头、看一些过期太久的杂志书报,也太过于安于现状。我也不会将这部影片称之为经典之作了。

希望,是的,人生需要希望,人活着是需要抱有希望的。

人生若无希望,生活便是一潭死水。

人生充满希望,生活便是一汪清泉。

被错判无期徒刑,又上诉无望的安迪,他人生的希望与众不同——越狱!

然后享受自由的空气!

安迪的希望,支撑他在监狱里20年如一日的度过每一个孤独寂寞的夜晚。

希望,是带着安迪穿透遥遥无期的牢狱生活的一束光,让安迪精神振作;正因为《肖申克的救赎》传递出的是一个要付出很高代价的商品——希望。

犹如安迪,为了自己内心的希望,付出了20年的时间!

而电影之所以经典在于,它传递希望的方式。

它不是在挠你,也不是在抓你,它就是一点一滴的渗透给你。

看过电影的你,不会立刻就要为实现自己的希望而立下豪言壮语;也不会立刻就为自己的希望梳理出各种不同的规划。而是当将来的某一天,当你想要放弃自己的希望的时候,

有一个声音、有一个画面、有一个故事,都已深深刻进脑海,一点一滴的渗透到灵魂,它来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会儿,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微笑着和我们招手。

这部电影给人的触动真的很大,故事内容简单却又复杂。但给我触动最深的并不是主角安迪,而是一位卑微的老人,布鲁克斯·海特伦。

他在监狱时负责打理里面的图书馆,是里面的老好人。但他在服役50年获得假释出狱后,因习惯监狱里的体制化,无法适应外面的新世界,最终因绝望而自杀。在上吊之前,他用刀在壁橱顶端刻上“BROOKS WAS HERE”——老布到此一游。

当看到这一幕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还有什么能比时间的力量还大,如果你一意孤行的去做一件事,时间久了,也许你就被抛弃了。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希望,信念,二者让人在绝望中生存,在绝望中反击,并在绝望中胜利。此片胜在主题。表达了一种在绝望的环境中不放弃希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并奋起斗争最终战胜绝望取得胜利的中心思想,对观看者影响不可谓不大,此片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经历的风浪越多,看后越能够感同身受,越能够发人深省。很多初出茅庐的小牛犊在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之后看到此片往往能够热泪盈眶。作为电影,它无疑是很成功的。

一部电影要如何才能够被誉为经典?

是少数派认可的艺术巅峰?亦或者是多数派认可的狂欢之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个答案没有标准,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是一部少数派认可的艺术巅峰之作,那么或许是枯燥的,是乏味的,至少在多数人眼里是如此,因为我们的艺术通常都是少数派。

可是这样的电影能被称作经典之作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会被一小部分人认可但是却绝对无法被大多数人称赞。

而《肖申克的救赎》并非如此,它不是那种让人看了懵懂无比的,影片剧情循序渐进,不断重建和假设,有内涵有深度,有寓言性的伏笔和较强的鉴赏空间,依靠肖申克监狱这个小载体,把监狱里的人的不同遭遇以及监狱当权者的黑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上世纪40年代,美利坚正处于战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社会的矛盾也越来严重,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僵化和掌权者的贪婪及政府的无作为,都在腐蚀着这个国家,使人感到绝望和无助。

《肖申克的救赎》用贯穿电影的两大主题“自由”与“希望”救赎了被“制度化”的肖申克监狱所有人,安迪则是上帝的化身,他的到来给瑞德和肖申克监狱所有的人带来希望和自由,即使身陷监狱依然不忘自救与帮助他人。当安迪从淤泥里爬出来仰天长啸的那一刻,安迪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我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经典之作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对人性最基本的思考和认知,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尾符合大众的预期。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止在于美女环绕、特技音效、富商大佬;而是不管多少年重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部电影究竟要表达什么?我认为是在讲诉灵魂的救赎。

有一种对事物坚定不移的观念。“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典狱长诺顿说的这句话把大多犯人的思想禁锢在这高墙内。

正如瑞德说的,“当你进笼,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是认真的,眨眼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的悔恨。”

监狱里面的人就开始等死。初入监狱的安迪平静而沉稳,并没有瑞德他们想象的脆弱;他不断观察着肖申克的一切,“不闷不响的,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一样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这是瑞德对他的描述,也能对比看出安迪他的与众不同,这都是对于无罪的他不属于这里的信念。

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它不仅仅是指躯体的自由,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然而对于监狱中大多数人来说这两者都已丧失。在修缮屋顶时,安迪无意中听到监狱长抱怨交税的事情,便知道这可能是改变狱中地位的关键点。利用他的大银行家本行,为他的朋友获得了冰凉的啤酒。

“修缮屋顶,坐在屋顶,阳光洒在肩头,仿佛是自由人,像是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犯人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也许安迪是想拍监狱长马屁,或许是想获得狱友的友谊。在那一瞬间,只有瑞德知道安迪是想要自由。

进入肖申克就会有很多不平等。监狱中的人知道安迪有能耐逃脱各种政府税收,都蜂拥而至想要帮助。一个狱官想要给孩子办一个教育基金,安迪说:“坐下谈吧!”

两个人平等的进行交谈。逐渐有求的人越来越多,瑞德也能够过来当助手,在图书馆开始办公,好像是在自己办公室一样,一样的平等。

瑞德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在两次的假释申请失败后,瑞德已经无所谓了。他从老布身上看到制度化的自己,更加失去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然而此刻的安迪积极的帮助汤米考证书,满心希望狱中的人都能有希望可追逐。

坚持也是一种可贵的东西。安迪入狱的前两年不断受到三姐妹的性骚扰,“毕生都没有像这两年那么惨”,瑞德说。安迪这些年坚持每周写信,最后扩大了图书馆,使得更多狱人能享受到一丝的自由。安迪用七尺小锤子凿通了瑞德600年的梦,20年来的坚持,谁能不佩服?

最后,“人一生或忙着活,或忙着死,反正二选一。”给了瑞德困惑,也给了希望。穿过罪恶的高墙,爬过肮脏的污水,涤尽污秽,让安迪在彼岸重生。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他们管不到你的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这才是真正的救赎!

还有一点,那就是这部电影句句台词都是经典,能震撼到心灵,所以我愿称之为经典之作。”

很快地,《肖申克的救赎》就开始被越来越多人评论,解读,而给予的评价都非常高,同时电影里面的一些细节也被影迷们挖掘出来。

比较浅显的,就是那本圣经:“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又有比较深刻的,如瑞德对安迪说,他听不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而其实,《费加罗的婚礼》中一个唱段讲的是,一群女人给其中一人的丈夫写信,去邀请他同另一个女人约会,从而考验他的忠诚。

所以这里也是一个隐喻,隐喻安迪的老婆出轨不忠!

又如当诺顿翻开之前藏着安迪小石锤的《圣经》时,打开的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一章节详细描述了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引领下离开埃及的故事,这段路程由以色列人的先知摩西带领,通过荒野,前往应许之地。

正如同安迪逃离肖申克监狱,前往自由之地一般!

还有死亡,刚进监狱时,监狱长说: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

与安迪一起进监狱的胖子,因为第一天晚上哭,被打死了。

老布出狱后,忍受不了寂寞,无法面对不确定性,自杀了。

汤米因为告诉了安迪真相,被监狱长叫去谈话,而谈话的地方在一个逃出监狱的出口,被监狱长叫人打死,并诬陷汤米逃狱被打死。

前3种死,在说监狱的黑暗,也在说囚犯的无奈。

更有影迷点出了电影里面的关键的道具:石头!

因为电影有句台词:在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这里的石头是什么?

是资源。监狱就是这种资源有限的地方,烟,工具,书,扑克,漂亮的图片......

如果说监狱隐喻的是环境,那么石头隐喻的就是资源。

石头在电影中反复出现。

石头是知识,安迪是通过石头以及地理学知识,判断出监狱的地形,从而挖墙逃出。

石头也是他的爱好,他用石头雕刻棋子。

石头也是掩饰,利用爱好掩盖他挖隧道的事实。

你拥有的,也可能有无限可能。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