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自由的味道

《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无疑是戳中了老美这个,标榜自由的国度的影评人们和媒体人们。

当然,本身这部电影能够成为经典,也有其独到之处。

所以,虽然首场点映刚结束,影评网上,《肖申克的救赎》就被那些影评人们和媒体人们打出了一个令人咂舌的分数。

9.9分!

可以说这个分数简直是夸张!

很快地各种影评就新鲜出炉。

着名影评人拉里森在凌晨4点发布了《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在个人社交平台账号上。

“最初,我和很多同行们都以为来自华国的奇迹导演,奇迹不再。

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部仓促上马的“新闻”电影,可是结果我却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从影院回到家,一路上脑海里都在思考着,关于这部电影的种种,于是彻夜未眠,已经躺下却又爬起来写下了这篇评论。

在我眼里,肖申克的救赎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关于信念: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

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果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却告诉他:“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整部影片的烙印就是肖申克身上的信念,待了二十年,没有被监狱一日复一日的生活磨灭的信念。这个信念是自由的信念,他不愿意相信是自己害死了妻子,他要去查明真相。起初还会表现出来,后来在普通、重复、机械的监狱生活中慢慢隐藏了起来,进而变成了一种好好生活、享受监狱生活的信念。

他身上的气质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身上是亡命徒的气质,散发着颓废、腐烂、丧失人性的味道,他却很干净阳光轻松悠闲。在我现在想来,他是很不一样的,这种气质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有个性”“酷”?从来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随时肯定自己的想法,从不怀疑自我。

我确实是觉得他很酷的,当时看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想想,那是因为他心中有信念,有目标,他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想要在自己出狱后去往自己的“世外桃源”,去做一个打渔出海的人。有这样梦想的人,本身就是光明而干净的,怎么会跟监狱里其他混日子毫无目的的人一样?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

可是来自华国的奇迹导演,却用安迪给我们带来了奇迹。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们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们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关于自由:

还记得监狱里面播放的音乐吗?

或许很多人在第一次听的时候,都没有能够听明白,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也不需要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怼,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也才明白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

在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丧失殆尽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

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

最初的时候,他的这种行为让人觉得很奇怪,可是真的很奇怪吗?

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可是布鲁克斯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正如同瑞德说的那般:“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布鲁克斯一样离开。

要么忙着生活,要么忙着等死。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希望:

安迪一直怀抱着最好的希望,陪审团宣布他有罪时如此、长期无法获得假释时如此、被“三姐妹”施暴和纠缠时如此,甚至在汤米被典狱长枪杀时仍然如此。

安迪没有被残酷的环境和一个个时间慢的如同刀割的夜晚压垮,“希望”让他在狱友中如此不同,也慢慢地感染到了瑞德等人。

有些东西在我们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触碰不到,那就是希望。

自由,是以希望为前提的。没有希望,没有追求希望的勇气,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坚持的路在希望里永远不会太长,哪怕人别层楼,我宿孤舟,也是另一番希望。

执着的安迪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用石锤凿穿一条隧洞,这样的举动轰动了一时,警察在河水中找到安迪的旧衣服,令人不得不惊叹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着?

是希望!他始终怀抱着希望,并且一直在为着自己心目中的最美好的希望而努力着。

救赎:

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之中,和同行们一直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

在肖申克这座监狱里,一个银行副总裁的安迪,一个蒙受不白之冤十九年的安迪,一个最终变成太平洋小岛上船主的安迪,这一段人生旅程,是他的救赎之路,那么,他到底救赎了什么?

对于肖申克监狱的狱友来说,对于安迪的好友瑞德来说,包括被枪杀的汤米,安迪的所有行为,让他们体会到在厚重石墙外的一丝丝自由。可以在屋顶上喝着啤酒干着活,可以在广场上听到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可以在图书馆听汉克威廉姆斯的经典唱片,可以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识字考试,这些时刻都让他们重温着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由身份。

对于肖申克监狱来说,因为有了安迪,“三姐妹”被以恶制恶了,监狱里有了音乐和图书馆,典狱长等人的丑恶脸面被揭下,监狱里变得干净了一些。

我起初觉得,这是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里,安迪完成了对其他人,对监狱的救赎。

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救赎也太过表面,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但人的内心深处呢?真的也变化了吗?除此之外,对于安迪他自身而言,救赎又在哪里呢?

突然我想起了安迪在汤米被杀害,他被关禁闭出来之后,和瑞德的那一段对话。

我想很多人大概和我第一感觉一样,都觉得这是安迪决定越狱前的某种仪式,他交代了很多事情,跟老友告别,他觉得19年的赎罪足够了,决定要亲自改变命运。

这个问题让我难以入眠,翻来覆去地想,终于我想到了,那一番对话,或许本身就代表着安迪对自己的救赎。他的救赎不是生命形式的改变,也不是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是灵魂层面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重新认知。

在肖申克监狱的19年时间里,安迪的执念有两个,一是自己是无罪的,二是生活必须是有希望的。倘若汤米不被枪杀,而是帮助安迪翻案,无罪释放的安迪回到社会,他是不是会重新拾起过去的身份?

然而,汤米被杀,安迪在瑞德面前的那一长段的自白,是他对自己过往生活的重新理解,他推翻了自己过去的形象,直面自己和妻子之间的问题,接受在这件凶杀案里,他所承担的那部分责任。

在自身遭受了巨大磨难的前提下,他看到的是自己的责任,没有推卸给任何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反思。从这一刻开始,安迪救赎了自己灵魂,找到了他自己。

这个时候,我想说,安迪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励志英雄,不应该仅仅是众多狱友的救赎者,他是肖申克监狱中,一个真正自己救赎了自己灵魂的人,一个让内心那么多强烈冲突最终得到和解,让生命归于平静的人。

这是他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也是“救赎”真正体现的地方。

人不是一定要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是一定要反抗命运的安排,而是在命运发生的当下,看清楚自己的本色,明白自己为什么处在命运这个关口下。唯有把自己看明白了,才会在“命运”的面前,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合适的选择。

其实人生的结局,哪有好坏对错,当一个船夫,或者当一个银行家,都不过是命运呈现的不同模式罢了。真正重要的应该是,成为船夫或者银行家,是自己心甘情愿下的选择。

人生也没有实现不了的美好之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关于美好的独特定义,真的顺应内心做了选择,终究会达到那个终点。

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用别人对于美好的定义,来设定自己的人生。那些时刻伴随自己的内心冲突,无不在提醒着我们“当下的选择是有问题的”,我们一边抗拒去面对这个冲突,用各种方式来试图合理化“内心冲突感”,另一边用意志力的方式强迫自己带着冲突继续往前走。

亲爱的朋友,你是这样吗?

友谊:

此片无关爱情,监狱里面,安迪和瑞德的友谊,安迪和布鲁克斯的友谊,和其他狱友们的友谊。

在高墙里面的友谊或许有时候比在外界更加地纯粹,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是互相成就。

安迪像是人生导师一般,始终指导着、鼓励着瑞德,让他对人生充满希望,瑞德来到了遥远的墨西哥海湾,两位挚友终于重逢。

希望是如此重要,正是因为遇到了安迪,出狱后的瑞德在面对不适应时依旧选择正面的面对生活;正是因为遇到了瑞德,安迪才有机会逃出监狱。”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