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三十六计都用上了

《十二怒汉》这种电影,对话类电影,而且还是剧情向的,肯定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于被很多人解读成了一些连李易自己都没想到的东西。

特别是针对8号这个关键性的人物,更是延伸出来各种各样的解读。

“牛逼,太牛逼了,感觉整部电影是各种计谋的现实版体现!”

“比如说呢?”

“比如刚柔并济,比如远交近攻,比如知己知彼!”

“少说了,还有暗度陈仓,欲擒故纵,一桃杀三士,反客为主等等!”

“我怎么觉得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

而事实上呢?

其实这些东西,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类的解读,又不需要太严谨,只需要能够自圆其说,逻辑自洽就可以了。

很快地就有影评人给出了相关的解读。

“《十二怒汉》如果从单一的陈伟杰饰演的八号陪审员的角色出发,抛开其他的不谈,只说计谋,真的堪称精彩绝伦。

首先我们要知道想要说服十一个陪审员,8号陪审员可以说运用了不同的策略,你柔我刚,你刚我柔,借力打力。对沉默寡言认真思考的或是表面逻辑清楚,实际并没有认真思考的,充分抓住思考成熟的逻辑论述,一句不让,直接说服,或是利用机会凸显自己的逻辑正确,争取信任,比如,面对12号,一直追问到他说出“没有人可以确认那一点——指证人不会犯错,我们又不是在做科学论证”;对被情绪控制的,制造沉默,避其锋芒,利用群体压力,凸现其无理性,比如很多时候对3号和10号的态度;对其相互之间意见的不一致,充分放大和利用,引起内部争议,静观其变而得到更多有利于自己的论据和支持者,分化论敌,比如当出身于贫民窟的5号与其他人关于出身问题发生争执时,还有很多情况下,都是任凭大家互相讨论,而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有时候他其实已经有成熟的意见。

我们从头开始说,最初的时候,他用的是什么?是示敌以弱。

为什么这么说?

十一个人都举手说有罪,只有他没有举手。

而在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选择了示敌以弱,其实我们通过后面的剧情可以看的出来,他其实是对这个案子有着很深的研究的,比如对那些证据提前做了质疑和说服其他人的准备。

所以,他只是示敌以弱地说,我并不觉得他是无辜的,但是用几分钟的时间,不经过讨论就判决,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是的,他只是希望讨论一下,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说服他,而不是想着如何被他说服。

因为敌我悬殊太大了,11:1啊!

这样的局面,他如果硬刚,那必然会真正的被群起而攻击!

当然,有的情况下也要以刚对刚,但要击其关节,令其避无可避、转无可转。手中有驳倒对方逻辑基础或者基础证据的杀手锏时,有目的的把对手逼到最后一步,再准确出击,从根本上击倒对手的逻辑信心,面对3号提出的凶器证据,8号就拿出了最有信心和最出其不意的论据,一把和凶器完全相同的摺刀,而且是把大家的指证从泛泛的“出身”、“前科”逼到凶器上才拿出来。

那么他凭什么能有信心说服这十一个人呢?答案就是,知己知彼!

十一个反对者,组成一个反对群体,实际上分成两部分,核心反对人员和助力人员,而体现在个体身上,群体的作用则体现为两种——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前者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后者相反,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说通俗一点,就是有的人见到人多就激动,有的人见到人多就发蔫。分化、瓦解、说服这个群体,要利用争论充分暴露和了解反对群体的组成结构和成员性格,针对性的组合语言、情绪和逻辑。

他通过一系列的投票,一系列的对话,认真地观察着其他十一个人,他自己知道自己质疑的证据,不足以完全推翻有罪的论调,但是通过观察,他却可以从中寻找到盟友!也就是在这十一个人当中的社会助长型人格的选手。

所以,在面对助力人员时,社会助长型性格的,可以激发其英雄式的责任感,比如当6号很认真的询问9号老人意见时,就促发其充分发表了独特的意见;社会抑制型性格的,可以减轻其身上的责任压力,给以重视,通过赞扬和提供容易发挥专长的表现机会来提高自信和参与热情,比如对戴眼镜的2号和出身在贫民窟的5号,在讨论电车通过时间时,8号专门询问他们的意见,给注意语法的11号创造投无罪票和充分得到重视并发表意见的机会。还有一种群体懒惰者,只想随大流的人,对他们则要给予并利用压力,两种压力——负责和思考的压力,急于结束的压力,在讨论刀子刺入部位的时候,8号就专门向12号和7号提问,直接导致7号轻易的改投“无罪”票。

对核心反对人员如10号和3号,可以离开、搁置他,降低激情和动力,避免可能造成的盲目偏执,比如,在讨论孩子为什么回去取刀时,10号非常激动的四处指责,8号并没有与其争论,而是提出再投票一次的建议,缓解其偏执的情绪;社会抑制型性格的,可以通过关注、理解以及主动的了解来拉近心理距离或是进行说服,这使得很多认真思考、意见坚定的反方在同意“无罪”之后成为“无罪”方很重要的力量,提出很多新的质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同时善用群体压力,当自己处于弱势时,回避群体压力,比如第二次采用秘密书面投票,就避免赞同者因为迫于群体压力而不敢赞成无罪,而且借机凭借“善解人意”赢得了更多支持。

为此,他成功的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极为关键的一票,9号的票!从1到2,或者说从0到1,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而当己方占据优势时,可以充分发挥群体压力的作用:强调优势地位事实,并且可以利用沉默强化压力,寂静状态下,往往情感压力更大。在最后只有三票有罪时,面对情绪激动10号,大家都置之不理,反而使得这个社会助长型性格的老人变得懦弱无力。

扬长避短!

事实上,如何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想法?

或者说,如何让一个人变得自信起来?

比如5号,一直都是比较自卑的,因为他出身贫民窟,哪怕之后,他跳票过来,可是实际上,此时此刻的他依然并不自信。

为什么?

因为谈论的那些东西,都不是他擅长的。

于是,当到了后续,如何用摺叠刀的时候,他就真正地开始建立起了绝对的自信,因为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人见过古惑仔用摺叠刀互殴的画面,只有他懂得。

于是自信就出来了。

而反过来,对于3号和10号,这两位,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面,十二个人当中,最难啃,最固执的角色。

8号的策略是什么?

除了降低他们的激情和动力之外,实际上,他还用了一个潜移默化地激怒!

让他们反过来的去扬短避长,实际上,无论是10号也好,或者3号也罢,他们真的逻辑能力很差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事实却是,他们从头到尾,其实都没有说过什么真正的有用的话。

对于10号,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那就是不断地重复,那个孩子的出身,不断地通过各种描述的过程,强调,比如虽然对方出身贫苦,但是却并不是他的错,虽然对方曾经有多很多案底,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如何如何。

这些后面都不是重点是被强调的他出身社会底层。

这可以说是10号暴雷失去理智的引线,因为他看不起这样的人,他容不得别人对这样的人有半点的同情。

所以,他失去了所有的有效的辩论词,说出来的都是歧视,歧视,歧视!

而这很明显的会让人反感,没有人喜欢被人强制性地去改变自己想法,你歧视可以,可是不要强加给我们。

但是10号却是落入了这样的陷阱,于是他成了孤立无援的被排斥者。

对于3号,他是个愤怒者,同样的道理,他的愤怒的引线是那是一个年轻人,这就足够了。

于是,他也同样地开始根本不会去思考,只想告诉所有人,现在的年轻人不行,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如何,就该如何如何。

可是他却忘记了,只有他自己是这样想的,于是他其实和10号变得一样了,不能因为对方是年轻人,不能因为被告有前科,不是个好孩子,就可以直接说他是有罪的。

远交近攻!

这一点可以说是八号在获得关键的盟友的关键策略。

尊重人的感情和情绪,利用一切细节感染他人,关心、安抚是最佳的突破心理隔膜的机会,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观点,寻求一部分共性的内容或看待角度,缩小差距,建立信任,寻求支持者,既是对争论对手的分化瓦解,也是对本方人员的支持鼓励。

比如重视1号作为主持人尽职尽责的特点,充分尊重他的组织权,并且在关窗户的时候认真听这个球队教练讲故事;重视2号希望做一点事情的想法,当2号善解人意的为9号老人解围,询问谁要喉糖时,8号立即表示了支持,并且模拟开门场景时请他记录时间;重视7号对球赛时间的要求,并没有说他的要求无理;对很多人的部分质疑,都及时的给予支持。很多这种细节上的行为,反而更突出其他受情绪控制或者简单认为有罪的陪审员的无理。

这让他很容易地就获得了这些人的潜意识之中的好感。

人是感情动物,大义灭亲虽然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际上,通常在不是特别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帮亲不帮理。

一个和你关系好的人,哪怕他的一些言论,可能不是那么的完美,可是你依然还是愿意站在他这一边。

然后就是暗度陈仓。

敌对方试图拉近距离的时候,可以接受其建立关系的努力,这种影响其实是双向的,在其主观接近的同时,不知不觉也会收到己方的影响,可以避免克服敌意单向接近,最终哪一方能影响和改变另外一方,取决于信念、理念、逻辑和策略。比如在卫生间里对6号和7号的态度。

对于6号,窃以为最关键的那一句话就是“假设你是被审判的那个人呢?”,这句话虽然6号并没有表现出来有什么态度,但是实际上,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必然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而这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改变,让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其实八号就已经赢了这一票。

欲擒故纵,这一点同样的重要。

说话要抓住要点和关键环境,不必争的不用争,听或者让其情绪激动,多说多暴露可能更有利于寻找问题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们可以花一小时来讨论,球赛八点才开始”;“他过了悲惨的十八年,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我想要提出一些问题,或许他们毫无意义”……在面对大家反对的弱势情况下,8号说话不多,而且总是保持一种收敛的情绪,没有走动,没有慷慨激昂,而且对一些容易激动的人,更多是引导和避让,并不针锋相对。

前期对3号的态度则通常是针锋相对,激怒他,制造他与其他陪审员的矛盾,积累其情绪冲动和其他陪审员对他的斥力与群体压力,而且,3号在激动情绪下说出的话和做的事,事实上也多次为他提供了证据,拿错了折刀——不是案件的凶器,而是8号买到的一模一样的刀,“他怎么能肯定他看到的都是真的”,“我要杀了他”

等等,等等,其实都是在欲擒故纵,因为有些东西,你嘴上说不,可是身体却很老实!

3号就很诚实地诠释了这一点。

于是他说了:“我要杀了他!”

于是他拿起了那把并不是凶器的刀。

于是他说着说着自己就乌龙了!

这些都是八号提前铺垫下来的。

最后到了真正的决定性的一刻的时候,八号同样的不含糊,一改之前的示敌以弱,开始真正地露出了獠牙。

开始反客为主:当最后只剩下3号坚持有罪的时候,8号开始反过来挨个的询问反对方,并且最后站立着凝视和质疑3号,给予其最大的群体压力和情感压力,“我们想听听你的说法”。而3号作为面临情感压力者,往往会用行动掩饰自己的脆弱和痛苦,可能会暴露出真正的痛苦或意见来源,以及背后的一切真相。正是这种反客为主的压力,大家的凝视和无语,促使3号暴露了情感原因的偏执,当情绪宣泄一空后,只能承认“无罪”。

所以,这绝对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影片,认真地去看,认真地去思考,会从中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