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654不好的趋势

奋斗在苏俄 654不好的趋势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6 19:05:29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克鲁格洛夫,也就是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克鲁格洛夫,同样也是内务人民委员部中贝利亚同志的亲信之一,另外,此人也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系统中,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就像此前所说的,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任职的大部分中高层干部,都是学历水平不怎么样的人,类似阿巴库莫夫那样的小学毕业生也有不少,而在这其中,类似克鲁格洛夫这种曾经在红色教授学院学习过的人,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受贝利亚同志重视的。

    实际上,与阿巴库莫夫同志类似,克鲁格洛夫也算不上是贝利亚同志的核心死党,他是在一九三七年之后,才调到贝利亚同志身边工作的,最初,他是贝利亚同志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第一副手,换句话说,他在当时其实就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第二把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贝利亚同志对他的信任都是无以复加的,那时候,克鲁格洛夫甚至掌握了整个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事权和干部任免权。

    但是后来,不知道是处于一种什么原因,他与贝利亚同志的关系疏远了很多,不仅第一副手的职务被人取代了,就连人事部门领导的工作也被取消了,在过去几年里,他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的存在感并不高。而随着联合国的成立,他又被派到了美国,专门负责联盟驻联合国代表们的安全工作去了。

    此前不久,联盟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团换了人,葛罗米柯同志的团队返回了莫斯科,而作为他们的安全工作负责人,克鲁格洛夫也被调了回来,不过其返回莫斯科后负责什么工作,维克托就缺乏了解了,没想到的是,库兹涅佐夫同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个人也拉拢了过去,他才刚刚将阿巴库莫夫送上了...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主席的位置,又想紧接着把内务人民委员部也拿下,不得不说,库兹涅佐夫同志的野心确实是有些大了。

    书房内,维克托手里握着一支钢笔,他将克鲁格洛夫的名字写在面前的一张便笺上,手中钢笔的笔尖,不停在这个名字上点来点去。

    先是阿巴库莫夫,紧接着就是克鲁格洛夫,贝利亚同志手下的两员大将先后跳槽,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它是一种征兆,预示着贝利亚同志对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掌控力,已经进入了绝对的衰退期,即便是没有来自于库兹涅佐夫的打击,他的小集团恐怕也会出问题的。

    还是那句话,贝利亚同志的情况与维克托的情况并不相同,贝利亚同志的仕途前景并不明朗,他现在除了一个中央政治局成员的位子之外,在党内缺乏存在感,同时,还承受着斯大林同志的猜忌,地位不稳。因此,那些曾经追随他的人,心中难免会有所顾虑,至于类似阿巴库莫夫、克鲁格洛夫这样的,原本就不受他重用的人,就更有可能选择在这个时候转换立场了。

    而维克托的仕途目前则是处在绝对的上升期,他向莫斯科核心领导层的靠拢步骤太明显了,相信任何一个关注着他的人都能明显体会到——刚刚从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主席的职务上离开,前往卡累利阿地区主持工作,结果连半年时间都不到,就再次被调回莫斯科,挂上了一个中央书记处秘书处主任的职务,成为了斯大林同志在中央书记处的副手,这样的任职履历,太能体现问题了。

    正因为如此,那些曾经被维克托安排到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各个岗位上的人,在作出政治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就会多的多,他们需要考虑,为了一时的利益,背叛一个处在快速上升期中的年轻干部,而且是无线接... ...近莫斯科领导核心的年轻干部,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值得,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不会为此遭到对方的报复。

    说白了,就是在这种时候,背叛贝利亚的政治代价,明显要比背叛维克托的政治代价更低。

    当然,最最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维克托曾经提拔起来的那些人,其地位还远远达不到阿巴库莫夫、克鲁格洛夫等人的水准,库兹涅佐夫与贝利亚之间那种层次的争锋,还牵扯不到他们那个级别的人,因此,他们承受的压力和受到的诱惑都没有那么大,自然转换阵营的**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其实对于维克托来说,不管是阿巴库莫夫就任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还是克鲁格洛夫就任人民委员部的主席,都与他的关系不是很大,毕竟他还担任着中央书记处秘书处的主任,是斯大林同志的助手,在国家安全部门的问题上,库兹涅佐夫同志所要针对的也并不是他。

    另外,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维克托与日丹诺夫同志之间的互动多了很多,两人在工作上的交集非常大,由于维克托愿意对日丹诺夫同志的工作给与充分的配合,因此,他这个斯大林同志眼中的红人,也不是库兹涅佐夫同志需要打击的目标。

    但相对于克鲁格洛夫就任内务人民委员部主席这件事,对内情报局展开对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调查,显然就值得维克托重点关注了。

    众所周知的一点是,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联盟的空军对联盟夺取战争胜利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不管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还是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空军的卓越表现,都为地面战场的胜利推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而不能忘记的一点是,在卫国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联盟的空军可谓是一败涂地,实话实说,当... ...时在红军的系统内,空军甚至没有形成一个足够独立的军种,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思想,都相当的落后,因此,战争甫一爆发,整个空军系统几乎都陷入了瘫痪。

    可以负责任的说,联盟的空军真正发挥作用,还是从一九四二年开始的,就是在那一年,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诺维科夫同志开始担任空军的主要指挥工作,而马林科夫同志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成员,开始负责航空工业的指导工作,配合他完成任务,并直接担任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则是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沙胡林同志。

    就是从一九四二年开始,联盟的空军开始了翻身大作战,不管是一线部队的组建、战术的转变,还是后方的大规模生产。新式飞机的研发等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迅速的推进,并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德军的发展速度。就在四年的卫国战争时间内,联盟仅仅是组建起来的空军集团军就有十八个,总飞行战斗架次数以百万计,其规模之庞大令人感觉惊悚。

    空军如此显著的转变,总不能说没有诺维科夫同志的功劳,也不能说没有马林科夫同志和沙胡林同志的功劳,这是很显然的。

    不过,自从卫国战争结束之后,马林科夫同志就因为战时对航空工业的指导工作而备受指责,他的错误是在航空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过度的奉行官僚主义,以不科学的强制性命令,取代科学而专业的方法,并因此给航空工业的生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战后初期的那段时间里,马林科夫同志可没少为此而烦恼,不过,那时候斯大林同志的表态比较含糊,因此,风波最终还是平稳的渡过了。

    而这一次呢,同样的风波卷土重来,与之前那一次的状况有所不同。之前那次的风波,发起者并不是国家安... ...全部门,而是一些党员干部,他们对马林科夫同志的指责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完全是一种舆论上的冲击,因此,在斯大林同志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这种诋毁其实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

    但是这一次的情况显然就不尽相同了,挑起风波的是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对内情报局,这个曾经由维克托短时间领导过的部门,可不像那些普通的谣言制造者一样,他们专注于国内情报的搜索,善于反谍、反破坏,因此,哪怕他们采取制造伪证的手段,也能将证据搞的似模似样的,让人真假难辨。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次没有直接针对马林科夫同志,而是从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基层展开调查,调查的理由也不是什么官僚主义,而是说该部门内存在反苏维埃、反联盟的敌对活动。

    好吧,或许在维克托看来,对内情报局给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罗织了什么样的罪名,如何去展开调查,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他真正看重的,是对内情报局已经有了充当政治斗争工具的倾向,要知道,当初在国家爱安全人民委员部主持工作的时候,维克托是坚决反对将国家安全部门纳入政治斗争领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