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632戈利科夫1

奋斗在苏俄 632戈利科夫1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6 19:05:29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库兹涅佐夫同志的意见,是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作为将来联盟海军停驻航空母舰的关键岗,同时,将勘察加半岛作为火箭兵的重要驻地,因为从勘察加半岛向南俯瞰,可以威胁到整个日本,自然也能威胁到美国人在日本设立的全部军事基地。

    维克托在一旁听着,他看的很透彻,不管是未来十年的造舰计划,还是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的地位问题上,库兹涅佐夫同志的立场,都是建立在以航母为主的大海军战略之上的,这一点与联盟内部的主流海军建设思路并不相符,甚至可以说,与联盟的整体军事建设思维也不相符。

    在维克托转生之前的那个世界里,世人对苏联的各种产品有一个固有的印象,那就是粗糙但却实用,感觉就像是苏联人造不出精细的东西一样。

    这种看法当然是偏颇的,联盟也有技术集成度很高,很精细的东西,但实事求是的讲,联盟在各种技术上所追求的,的确不是精细和完美,而是实用和耐操,就像AK47,就像T-34坦克等等。基于此,在海军的发展方向上,联盟的决策层似乎也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航空母舰是一种很精细的东西,当然,也非常的昂贵,但是,其实用性却不怎么强。

    想想看,花费那么多的资源,就是为了将一个飞机场挪到海面上去,这还不算,等到这个飞机场建成了,为了保障它的安全,还得弄一堆的舰船围绕它去运作,而作为它的敌人,潜艇只需要用一两枚鱼雷,就能将这个华而不实的海上机场送到海底去,所以,就实用性而言,潜艇与航母究竟哪个更优秀?

    另外,现在联盟已经试射成功了射程九百公里的火箭,这也就是说,如果联盟能够将这种火箭安装到舰艇上去,那么只需要动用这么一艘舰船,搭载着加装了... ...核弹头的火箭,就能轻而易举的消灭掉一整支航母编队,所以,就威力而言,火箭与舰载机究竟哪个更大?

    所以,在如今的联盟内部,有关海军的发展思路,其实是有三种观点的,即:旧有的,已经明显过时了的战列舰至上观点;以狼群战术为主的唯潜艇致胜观点;火箭军决定一切的观点。而类似库兹涅佐夫同志这种发展航母技术的观点,却并不是主流的。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各种各样的军事发展理论,归根结底都是要立足于联盟实际情况的,库兹涅佐夫同志的大航母理论之所以不是主流,也得不到决策核心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联盟没有那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无法投入巨资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送六艘航母下水。

    而相比起造航母,造潜艇也好,造火箭也罢,其代价毕竟小了很多,所以,支持这两种观点的人才是多数。

    再有,在如今的联盟军事领域,掌握主要发言权的,毕竟还是来自陆军的将领,整个参谋部几乎都是陆军的天下,空军也好,海军也罢,都是给陆军打配合的。考虑到每年联盟能够投入的军费有限,像华西列夫斯基他们那些人,又怎么可能会接受库兹涅佐夫同志的意见,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将军费的拨付完全倾向于海军。

    就维克托个人而言,他倒是很乐意支持库兹涅佐夫同志的意见,当然,这里所谓的支持,是指支持他有关保留有限航母力量的那个建议,作为穿越者,维克托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航母这种武器将在海军作战的领域内,占据何等重要的位置,而作为现实中的联盟高层官员,他同样很清楚联盟的现状,毫不客气的说,库兹涅佐夫同志提出的那个十年造舰计划,对联盟来说,只是一种幻想。

    除了造舰计划之外... ...维克托也赞成库兹涅佐夫同志有关勘察加半岛的论断,在他前世关于苏联的有限记忆中,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好像就是联盟太平洋舰队的主要潜艇基地,苏联及其之后的俄罗斯,都将超过半数的战略核潜艇驻泊于此,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美国本土实施最为有效的核威胁。

    在库兹涅佐夫同志之后上去发言的,是一个光头的中年人,此人正是出身政治委员,搞过情报工作,还负责过外交谈判,却又在莫斯科战役期间出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并追着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狂奔四百公里,在部队行进过程中解放了十几座城市的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元帅。

    在维克托的印象中,这个人很强,就像是什么工作都能做一样,不过......可能是因为形象不好的缘故,斯大林同志似乎对他始终没有什么好感,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情况才有些好转。

    戈利科夫同志在负责情报工作的时候犯过错误,因此被斯大林同志撤销了职务,而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则在莫斯科战役期间充分展示出来的,为此,他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在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军旅生涯都相当的顺利,很快就成为了联盟方面军一级的司令员,直到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期间。

    在哈尔科夫反击战役进行期间,瓦图京同志贪功冒进,结果被曼施坦因打的大败亏输,整个战线都崩溃了。当时的总参谋部为了帮助瓦图京逃避罪责,联合朱可夫同志在斯大林那里搞了点鬼,隐瞒了哈尔科夫前线的实际战局,目的也是为了给瓦图京一个挽回的机会。

    要命的是,瓦图京的部队崩溃之后,处于他侧翼位置的戈利科夫所部陷入了危局,根本无法挡住德国人随时可能向他发起的进攻。当时的戈利科夫向总参谋部和... ...最高统帅部发出请求,想要将他的部队向后撤,试图在哈尔科夫西南向重新建立防御阵地。

    从当时的真实战局来考虑,戈利科夫同志的要求是正确的,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如果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他的请求,或许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就会是另一个结局了,但问题是,总参谋部在提交给斯大林同志的战情报告中,并没有如实的反映出瓦图京的失败,对整个哈尔科夫前线影响有多大,因此,斯大林同志认为前线的情况应该没有那么糟糕,并以此为依据,拒绝了戈利科夫同志的请求。

    最终,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结局所有人都知道了,苏军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遭遇了迎头一棒,三个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了后续的进攻计划,并由此转向防御。战役结束之后,最高统帅部追究了一线指挥员的责任,在总参谋部以及朱可夫同志的包庇下......的确是包庇,而且是毫无原则的包庇,瓦图京同志逃脱了其原本应该承担的罪责,而与总参谋部没有太多联系,且出身情报部门的戈利科夫同志,就成为了最合适的替罪羊,他虽然没有被送上军事法庭,但却被剥夺了在一线指挥战斗的权利,直接调到后方去搞后勤工作了。

    就是这件事,在戈利科夫同志与总参谋部一系的将领之间,制造了一条难以磨平的隔阂,不,说是隔阂还不太准确,应该说是仇恨才对,根据维克托的了解,戈利科夫同志是真的将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瓦图京这些人恨到骨子里了。

    斯大林同志显然也知道戈利科夫同志与总参谋部那些人之间的嫌隙,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为了打压总参谋部的气焰,他就将戈利科夫同志重新提了上来,不仅让他负责军队干部的管理工作,还让他挂了一个副总参谋长的头衔。

    必须承... ...认的一点是,戈利科夫同志的确是对付总参谋部的最佳武器,他对总参谋部,对朱可夫的仇视,简直就是不加掩饰的。几个月前,在针对朱可夫同志的批评中,那些对朱可夫同志有意见的军中将领,最多就是批评他孤高自傲、贪权恋功,批评他将联盟、将集体的荣誉,全都归于他自身,不谦虚等等,都是些无伤大雅的罪名。而戈利科夫同志则是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对朱可夫同志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批判。随后,又在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公开指责朱可夫,说他将卫国战争中一切失败的罪责,都推到别人的身上,却将功绩都揽到他自己的身上,这是在抬高他自己的地位,贬低布尔什维克党,贬低最高统帅部。基于此,戈利科夫同志认为,朱可夫同志是个地道的波拿巴分子,他想做红军系统内的军头,想要推翻苏维埃的统治,代之以他的军阀独裁。

    不要小瞧这个“波拿巴分子”的帽子,当年的图哈切夫斯基等一众红军元老,基本上都是死在这个罪名之下的,戈利科夫同志毫不犹豫的将这顶血腥的帽子扣在朱可夫头上,显然是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