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438梁赞

奋斗在苏俄 438梁赞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S-13”号潜艇以及它的指挥官马连尼斯高少校,给联盟惹了一个麻烦,它在一夜之间使得联盟成为了盟军以及法西斯一方争相指责的对象。

看看英美国内的这些媒体,他们在报纸上争相报道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海难的新闻,并对其中的某些细节详加描述,什么有丈夫先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后再饮弹自尽,什么几个孩子如何在接近零下二十度的海水中挣扎,直到被冻僵、冻死。

维克托的手上有从柏林传回来的准确情报,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客轮上,遇难的人的确超过了九千之众,因为事发的时候是深夜,再加上临近的地方缺少通行船只,因此,最终获救的人只有一千多。

搭载了上万人的一艘客轮遭遇袭击,获救的人只有一千多,遇难的人却有近万之众,可想而知,当时的场景有多么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的媒体竟然能获悉当时的细节,可想而知,他们对新闻的搜集能力,已经强过了情报人员搜集情报的能力。

另外,维克托实在想不出这一次袭击中联盟有什么地方需要受到指责,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确是客轮没错,可在这艘船上,也的确搭载了大量的军用设施,甚至是武器装备,与此同时,这艘船上的乘客中,也有大量的德军士兵。

考虑到这些情况,尽管这艘船是客轮,可它也没有不受攻击的理由,因为它已经在实际上参与到军事行动中了。

更何况当时是夜间,作为“S-13”号潜艇的指挥官,马连尼斯高少校在看到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的防空炮之后,才下令发动的袭击,这是完全符合交战规则的,毕竟当时的他不可能知道船上搭载了多少人。

退一万步说,就算马连尼斯高少校犯了错误,袭击错了目标,貌似英美这两个同盟国,也没有跳出来指责联盟的立场... ...因为就在不到半年前,美国人才刚刚做了一次类似的事情。他们的诺分号潜艇,袭击了日本的马丸号运输船,而这艘运输船相比起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才是一艘真正的“平民船”,因为它的任务,就是从琉球群岛疏散1500名小学生回日本本土。诺分号的袭击,直接将这1500名小学生送入了海底,当时,也没见英美的报纸跳出来大谈什么人道不人道的问题。

说白了,英美报纸上的这种具备针对性的报道,其实就是对苏联的恶意抹黑,这是一种旨在丑化联盟国际形象的宣传手段,其中充斥着满满的恶意。

现在,因为缺乏来自对外情报局的情报,维克托也不好判断这种宣传的背后,是不是存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意志,但按照维克托的猜测,英国的媒体宣传多半是有政府参与的。

针对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事件,维克托决定稍后专门向国防人民委员部提交一份报告,就舆论宣传的问题,探讨一下英美对联盟的真实态度。

过去,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维克托很少在一些政治性的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比如说战后经济的问题,再比如说战后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问题等等,维克托是从不表明自己的态度的。

在战后经济建设的观点问题上,联盟有三种不同的立场,而在这方面,维克托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却从来没有公开表露过。

对于联盟在战后与英美等国的关系问题,目前联盟内主要的观点,都是认为会出现一个趋向缓和的时期,尤其是在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上,就连斯大林同志都认为苏美之间,不会有对立的情况出现。

而在这个问题上,维克托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他同样不曾公开表露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维克托秉性谨慎,他认为自己所处的职务和权力层,不需要... ...他对某些问题持有个人化的观点和立场,他所负责的工作,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情报综合起来,提交给上面的决策者,然后由那些决策者根据情报的内容来决定他们的观点和立场。

不要认为这种谨慎就是懦弱,相反,“不持立场”原本就应该是情报人员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则之一。

试想一下,处在维克托的这个职位上,如果对任何问题都有个人的立场,并且还总是喜欢坚持个人的立场,那么,最容易出现的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就拿战后联盟与英美之间的关系来说,如果维克托坚持认为战后联盟与英美之间的关系将会是对立的,那么作为主管国家安全工作的干部,作为主抓情报工作的总负责人,他必然会从各种各样的情报中,寻找可以支持自己立场的东西,并以这些东西为论据,向莫斯科的核心决策层证明自己的观点。

至于那些不能证明这一立场,甚至是可以否决这一立场的情报,则有很大概率会被他忽视,甚至是刻意的隐瞒起来,由此,联盟的整个情报工作,都会受到他个人观点的影响,从而彻底的脱离实际,并对联盟的各项政策制定,产生无法估量的恶性伤害。

归根结底,情报工作所需要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便是实事求是,主管情报工作的人不需要有个人立场,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实际存在的情报信息总结归纳出来,呈报给真正的决策者。

过去,维克托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好,不过现在,他的个人立场正在变的越来越明显。

将桌上的这份文件拿起来,维克托抿着嘴唇想了想,随后,他拉开右手边的第一个抽屉,从内里放的一摞文件中翻了翻,挑选出一份绿皮的文件,将他与桌上那份文件放在一块,又用一个银色的金属文件夹,将两份文件夹在一块。

绿皮的那份文件,是之前由乌克兰第1方面... ...军提交给国防人民委员部的,文件中的内容,涉及到了德国人在奥斯维辛设立的一个集中营——没错,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上周,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向波兰南部推进的过程中,从德国人的手里夺取了这个充满了罪恶的地方,考虑到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将它暂时性的封锁了起来。

在如今这个年月里,全世界知道奥斯维辛这个地方的人恐怕寥寥无几,但是在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个年代里,“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名字,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

乌克兰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显然也知道这个集中营非同一般,关键是从里面搜出来的东西太触目惊心了,因此,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不敢私自处理,只能向莫斯科打了一份报告,等着莫斯科下达指示命令。

在维克托看来,莫斯科应该选择这个时候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消息公布出去,甚至可以组织西方的记者前去参观,这个充满爆炸性的新闻,一方面可以将德国人彻底钉在种族灭绝的耻辱柱上,另一方面,也可以转移西方媒体的注意力,让他们别再继续盯着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海难的事情了。

如何才能打消一个丑闻所制造出来的热点?答案是,用另一个热点来取代它。

将夹在一块的两份文件随手放在一边,维克托将双臂的胳膊肘撑在桌面上,双手捧着脸,用掌心在脸上用力搓了搓,醒了醒神,随即从椅子上站起身,在办公桌前的车厢里来回走了两圈,稍稍活动了一会儿。

看看手上的腕表,已经是上午十一点钟了,按照时间计算的话,再有半个小时应该就能抵达梁赞。

这次前往梁赞,维克托是要去见一个人的,这个人来自于伊朗,名叫卡迪•穆罕默德,是伊朗库尔德人的代表,也是联盟所扶持的库尔德共和国的实际领导者。

出... ...身于马哈巴德大型库尔德人家族的卡迪•穆罕默德,同样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显然不满足于仅仅在伊朗国内搞事情,而是打算在库尔德人聚居的四国交界处,也就是所谓的库尔德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库尔德民族国家。

为此,他还在马哈巴德搞了一个所谓的“库尔德斯坦救亡图存委员会”,准备通过这个委员会,来领导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的独立运动。

尽管在四国交界处的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居住着数千万的库尔德人,但很明显的一点是,要想将他们全都凝聚在一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卡迪•穆罕默德缺钱缺枪,他需要有人在背后支持他,才有能力与德黑兰分庭抗礼。

因此,卡迪•穆罕默德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政策,就是抱紧莫斯科的大腿,他非常清楚,只有依靠联盟的支持,他有机会达成自己的愿望。

在三年前,卡迪已经去过一次莫斯科了,而这一次是他第二次来访。这一次卡迪对莫斯科的访问,已经在昨天结束了,而维克托这次去见他,是一次秘密的会晤,绝对不能对外公开的那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