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117章 急中生智

奋斗在苏俄 第117章 急中生智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9 16:53:00 来源:ibiquge.com

维克托才刚刚将行军礼的手放下来,闻言,急忙再次行礼,嘴里大声说道:“是的,斯大林同志,我是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

“我记得你,是的,我记得你,”斯大林同志笑了,他朝维克托指了指,说道,“拉夫连季在用人方面缺乏天赋,不过,你的出现,让我对他的工作缺陷有了些许改观。”

这番话说完,他扭头看了看身边的米高扬,后者微笑着点头,凑趣道:“您这番话要是被拉夫连季同志听到的,他恐怕会有些情绪的,呵呵。”

即便是以维克托的政治觉悟,都听出了米高扬这番似乎随口说出来的笑话不怀好意,这是在调侃贝利亚接受不了批评,即便是斯大林同志的批评都不行。

对于维克托来说,这属于神仙级别的人在打架,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参与的,因此,保持沉默才是最佳的应对手段。

斯大林同志似乎并没有将米高扬的话放在心上,他脸上的笑容不减,继续看着维克托说道:“内务人民委员部之前的情报工作并不能让人感觉满意,相比之下,总参情报局的表现反倒更出色一些。维克托同志,现在你开始主要负责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情报工作了,我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

维克托之前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暂时还没有头绪,可是在斯大林同志的面前,他是肯定不能这么说的,只有毫无政治经验的人才会在领导面前实话实说。

“是这样的,斯大林同志,”脑子飞快的运转着,维克托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还真是想到了一些应对之词,他轻咳一声,说道,“结合我当初在西方向上从事的情报工作经验,以及内务人民委员部现如今的对内情报工作现实,我计划推行一种基层情报站与扩大线人制度相结合的新模式。”

“哦?”斯大林同志似乎对这个所谓的“新模式”很感兴趣,他扭头看了一眼米高扬,后者知情识趣的回避。

“仔细谈谈你的想法,”等到米高扬下了台阶,斯大林同志才做了个手势,邀请维克托边走边说。

维克托所说的新模式,其实并不怎么新鲜,即便是在过去,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情报系统中,也有线人制度,所谓的线人,就是提供线索的人。但在此之前,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情报部门,对线人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政治审查这一部分,那些出身、立场不好的人,是没有可能成为内务人民委员部线人的,话句话说,线人其实是被确定为内务人民委员部正式成员的。

而按照维克托的这个计划,情报部门将会扩大线人的发展,同时,对线人不再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也不再将线人视为委员部的正式成员。这些线人可以是普通士兵、普通民众,甚至可以是犯人、出身存在问题的人等等等等,总而言之,委员部将会把发展线人的权力,下放到基层的情报站,基层情报站的任何一名情报人员,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发展一定的线人。

维克托认为,情报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搜集情报,情报局的工作主方向,应该是不择手段的搜集情报,搜集重要情报,而不是保持情报队伍的纯洁性和政治正确。情报部门必须搞清楚内围和外围的概念,对于内围成员,也就是正式成员,其立场和忠诚度必须严格保障,但对于那些外围成员,其身份和立场并不是主要的,可能那些罪犯、存在问题的人,才更加有机会接触到重要的关键性情报。

基于此,维克托建议重新调整基层情报站的组织结构,一个基层情报站可以有两到三名主管,每名主管负责领导三到五名正式的情报人员,而那些正式的情报人员,在发展线人的数量上不做限制,他们可以联系一两个线人,也可以联系上百名线人。

为了保障情报站的安全性,各情报人员之间应该是相互隔离的,主管与每个情报人员都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而基层情报站的负责人,则必须严格控制每一名主管,一旦察觉到某个主管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对其采取措施。为此,每个基层情报站还应配属三到五名武装人员,以便随时处理意外情况。

维克托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模式,以基层情报站为点,以主管为线,以大量的线人为面,构建起一个点线面俱全、涵盖范围尽可能广泛的基层情报网络。但这样的基层情报网络完全铺开之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对内情报部门,将能够把自己的视野在全联盟范围内铺开。

听他简单的介绍了一番构想,斯大林同志很有耐心的提了几个问题,维克托凭借自己做情报工作的经验以及一份急智,都回答得不错,这些都令斯大林同志非常的满意。

维克托并不知道,在他前世的历史中,战争时期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并且在1942年到1943年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内务人民委员部发展了人数以百万计的线人。随后从内务人民委员部独立出去的国家安全委员部,接管了这个庞大的线人网络,从而实现了对整个联盟毫无死角的监控。

而在前世的历史中,主导这项工作的人,正是年轻有为的阿巴库莫夫同志。

“这个方案听上去似乎是可行的,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同志,”在大厦楼前的台阶下,斯大林同志面色严肃的说道,“我希望它能够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情报工作带来一些改观。”

语气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我给你两天时间,将这个方案形成具体的报告,拉夫连季同志已经去了列宁格勒,你直接把这份报告交给我,我要第一时间看到它。至于你所说的经费问题,尽管我们现在的条件很困难,但鉴于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我会与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同志们协商好,尽可能保证你们的需要。”

“是,斯大林同志,”维克托急忙站直身子,行了个军礼。

斯大林同志点了点头,迈步朝前走去,前方不远处就是他的座车,波斯克列贝舍夫已经等在车边了。

看着斯大林同志上了车,车子开动起来,渐渐驶远,维克托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说真的,尽管适才斯大林同志说话的语气也好,态度表情也罢,都很随和,至少不是那么严肃,但在心理上,维克托依旧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维克托从不相信个人气场这种东西,在他看来,斯大林同志之所以会给他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自己知道对方的威权有多么重,说句很到位的话,斯大林同志要让他去死的话,只需要说一句话就够了,不,甚至连一句话都不用说。

等到维克托上了车的时候,大厦前就只剩下他自己了,瓦连卡将车子开动起来,缓缓驶出克里姆林宫,不过四五分钟,便到了卢比扬卡广场的那栋大楼前。

维克托从车上下来,抖了抖身上的军大衣,随即走向大楼入口的方向,因为心里想着方案的事情,对沿途那些与他打招呼的人,他都没有怎么去理会。

为了应付斯大林同志提出的问题,他当时现想现卖的弄了一个扩大线人群体的新方案,而这个方案竟然获得了斯大林同志的认可,还要求他在三天内给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直接交上去。

一个草案与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是完全不同的,草案只要说出准备怎么做,具体要实现一个什么效果就够了,但涉及到具体的方案,就要详尽具体的多了,这其中不仅要涉及到可行性的问题,还要涉及到更多的细节,甚至还要确定一系列的人事问题。

说实话,三天时间内要将这么一份方案弄出来,仅仅依靠维克托本人是不行的,他需要动员整个内部情报部门的干部一起做这件事,具体的问题要交给具体的部门去敲定。

既然要为了这个工作而动员整个内部情报部门,那么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即便贝利亚同志人在列宁格勒,谢罗夫人在外高加索,但他们肯定也会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件事的。

是的,斯大林同志的确说了,这份方案弄出来,要直接交给他过目,但维克托却不会傻呵呵的真去这么做,而对贝利亚以及他的直属领导谢罗夫,却连个招呼也不打。这是政治初哥的表现,也是前途丧尽的一种做法,维克托自然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所以,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脑袋一热,就把自己的直属领导丢了,而是要冷静下来,仍旧按照平素的工作流程,先将这件事向谢罗夫做一下报告,再想办法与远在列宁格勒的贝利亚联系上,与他通个气。借口有很多,都是现成的,比如说:第一次搞这么大的方案,不知道有没有漏洞,所以想请领导给把把关什么的。

等到两个领导都通知到了,最后再考虑斯大林同志的问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管是贝利亚还是谢罗夫,都不会阻挠他亲自向斯大林同志汇报方案的,毕竟他们也不是政治初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