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归隐老朱气炸了笔趣阁 > 第四十章 朱元璋:民间还是有高人的!

第四十章朱元璋:民间还是有高人的!

七八位大臣们,陆续进入了御书房。

他们先对朱元璋行礼,再对朱标行礼。

但其脸上都惊疑不定,感觉钱财可能来的不正。

因为大明军队,在早期还没有引来李善长这种,内政极有才能的人才之前,朱元璋经常干打土豪、打富商的事。

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位谋士!

李善长主内,在朱元璋打下京城后,第一时间想的是户籍人口。

也是因为有他在,中后期的明军,才能有稳定根据地,可以收税收,收粮食,不至于一路抢一路打。

刘伯温主外,负责军事战争策略。

宋濂,大学士,代表诸多儒学世家。

汪广洋,中配版的李善长。

常年作中书省二把手,不内斗。

但是每次内斗,中书省权力空窗,都是让他上,有新人顶替后,再让其从一把手位置上下来。

七八个重臣,忐忑的看着朱元璋。

他们困惑这钱财,到底从哪里来的?

朱元璋笑着说道:“怎么,都蒙了?”

“微臣等,确实不知陛下,从何聚来这百万两纹银?”

刘伯温拱手问着。

汪广洋和宋濂也不住问着。

朱元璋轻笑着说道:“咱啊,听了一个高人的策略,开设了大明银行!”

“就是靠这个大明银行,集资筹到了百万银两…………”

他亲自将大明银行运作方式说了出来!

甚至还说大明银行筹集到了多少银钱。

这话一出,八位重臣同时愕然。

汪广洋喃喃道:“只是五天,就聚来一百五十万两纹银?”

“这世上居然有如此手段!”

.....

宋濂暗自咽口唾沫,难以掩盖惊讶之色。

他不住感慨道:“这高人,当真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啊!”

李善长和刘伯温没有言语。

可他们内心,却如翻江倒海那般震惊。

前些天,他们也得知了朝廷要开设大明银行的事情。

但是,都没当回事。

一来,是不清楚运作。

二来,大明银行是前户部尚书吕昶负责的。

不该他们管理的事情,他们向来不多问,在其位,谋其政。

不在其位置,没有被陛下交代去做,就不要多问,不要夺取探测。

这是官场规矩。

因为都是高官,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盯着。

所以他们没过问。

但没想到,这大明银行,居然有如此能耐。

五天,筹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这简直是破天荒啊。

朱元璋轻笑着从他们身侧走过,心中颇为得意。

他不禁想起来,打天下那会儿,自己时刻都要问他们策略。

内政问李善长!

军事问刘伯温。

民生问汪广洋。

钱财问吕昶。

事事都得过问。

每次搞得他,都要去找那些文臣武将,这些人还各个读书人模样,必须得装一下,而后才告诉他。

现在,终于轮到朱元璋,震惊他们一次了。

他也不是,非要请教这般重臣不可的!

民间大才诸多,如楚轩这般,不摆架子,就要钱的主儿,作用不比这些人低。

朱元璋沉默不语,就看着这些大臣的震惊模样。

而刘伯温等人,确实也没想到这一点。

他们原本想着,国库缺钱,陛下要问弄钱的事情,所以都有腹稿。

但是腹稿内容,大多数都是什么先免税,发展民生,再收取税收。

或者,硬着头皮建议朱元璋,大力发展商业,而后收商税等等。

但他们确实没想到。

居然有高人提出,大明银行这种变性质的钱庄!

再用国朝的信誉,陛下的信誉,太子的信誉作为担保。

这要不是天下初定没多少年。

百姓们不太相信国朝,绝对能集资更多的钱财。

“好了!”

“都不要惊讶了!”

朱元璋笑着坐在椅子上,问道:“咱商量商量,看看这钱,怎么给官员们加俸禄吧!”

“是加你们这些重臣的俸禄!”

“还是加四品到六品官员的俸禄!”

“或者是主要加七品到九品官员的俸禄,还是全部都加。”

“怎么分配这钱,你们都议一议!”

听到这话,宋濂率先站出来说道:“陛下,老臣认为,可以主要加五品到九品官员的俸禄!”

朱元璋轻笑着说道:“也是,你这大学士,门生遍布天下!”

“那些门生,多是有钱人,随便给你们这些老师上供些许,就够你们生活了!”

“陛下!”刘伯温主动提议道:“像是真正基层办事的官员!”

“如正七品到从九品等!”

“其每月俸禄在十两银子到五两银子左右!”

“而他们数量,大概在两万三千位左右!”

他停顿片刻,看着朱元璋神情没问题,这才接着说道:“微臣建议!”

“直接给这两万三千个官员!”

“每人在原本固定俸禄的情况下,各自加三十两!”

两万三千人,三十两!

六十九万两!

刘伯温一开口,就撒出去了近七十万两。

这让朱元璋都有些微微眼皮挑。

这笔钱可不少啊。

不过,现在国库有钱了。

诸多官员们,谈论俸禄的时刻,各个都大气得很。

李善长甚至直接说道:“陛下,干脆就给这两万三千官员,都加个五十两!”

“这样,他们也能养家糊口了!”

两万三千人,五十两!

一百四十五万两。

朱元璋微微皱眉头,他打算的是,只拿出八十万两来。

可李善长的提议,几乎就是按照这个满编一百五十万两来的。

两万八千官员!

其中五千人。

要么是中高阶官员,俸禄足够。

要么是只负责普通工作官员,原本俸禄是够其一家三口生活的。

不像是县令、校尉这些人。

他们拿着俸禄,不止要养自己一家,还得要养众多下属,这就不够了。

像蓝玉,靠着自己俸禄,绝对不愁吃喝。

但他手下俸禄不够,蓝玉就得去救济。

李善长这个提议一出。

立马引起其他大臣们的赞同。

.............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