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下半段

国潮1980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下半段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宁卫民越想越兴奋,把自己所感悟到的,赶紧告诉了康术德。

很想跟师父就海外中餐的经营讨教一二,看看自己考虑的思路对不对,有没有误区。

这让康术德相当惊讶。

他也没想到宁卫民的脑子转动的如此快,思维能跳跃这么大的距离。

居然一下子就能从国内跳到海外去,从一个餐厅的经营还上升到世界性餐饮格局了。

但老爷子为人持重,对不了解的事儿,也不愿轻易下断言。

他很认真的想了想,也只能这么跟宁卫民说。

“我可没去过外国,自然不清楚外头是不是真像你说的这个样子。我年轻那会儿,听宋先生跟隔壁的江先生倒是闲谈过海外的一些事儿。好像中餐在海外很吃得开的样子,不论是美利坚,欧罗巴,又或是东洋扶桑,都是中餐馆林立。而且据说有口味极好的馆子。”

“国父当年也曾说过,‘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所以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如你所说,海外连一家正宗口味的中餐馆都难找,这是我存疑的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了,在海外经营中餐厅,困难也是毋庸置疑的。除了缺少调味料和食材,最大的问题怕是缺少专业厨师啊。而且没了文化氛围,海外中餐就是无根之水。好的厨师跟不上,又着急挣块钱。迎合外国人,弄出什么李鸿章杂碎,和左宗棠鸡,这样的怪胎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姑且就暂从你说的这两道菜做法分析一下吧。这道左宗棠鸡压根就不是中餐。过油炸了加甜酱汁的方法,明显是假借个中餐之名而已。这就代表了当地人最喜欢的常见口味。炒杂碎倒是中餐做法。乱炒这么一堆东西,虽然是没章法,可优点是快,而且花里胡哨的挺唬人。”

“其实这就跟咱们过年,孩子最爱的“杂拌儿”似的,既有不意中发现喜爱食材的惊喜感。也能迎合人“花小钱办大事儿”的心理。各种各样都掺和在一起了嘛。大概是外国人就是觉得吃了这道菜,就等于吃了中餐所有的炒菜,也就容易获得满足感。”

“反正在我看来,这两道菜都具有‘小吃’的特点。烹饪简单,直白明了,不用等候,价钱也不贵。而且口味恒定,这些都应该是受外国人欢迎的原因。但也正是因为太浅白,毫无技术含量。咱们的国人才不会喜欢。”

“这都与口味无关了。你想啊,这两样都是随便扒拉个脑袋,咱们的人上手就会做的玩意,谁愿意花钱吃啊?所以如果外面的情况真要如同你说的似的。我就认为中餐在海外还是大有可为。”

“因为环境、服务、装修、摆设是好学的。可烹饪的方法和技艺难学啊。咱们学他们不但能学到位,甚至能青出于蓝。事实上,对照外国人流行的假中餐。把中餐西化。咱们做假西餐,把西餐中用可要高级得多了。连外国人都喜欢吃呢。”

宁卫民听到这儿,知道到关键处了。

赶紧支棱起耳朵,还将了老爷子一军。

“老爷子,我洗耳恭听您的高见。不过空口无凭,您最好能来点实际的。”

然而对此,康术德却一点也不感为难,仅仅淡然一笑。

“实际的?那太容易了。你大概是想不到的,我当年去起士林的这顿饭还有下半段儿呢。那就是你要的实际例子。我们那次起士林之行,并非只是单纯去开了一次洋荤。尤其是吃了个透心儿凉的李立,他是最有想法的。”

“啊?还有下半段?”宁卫民又懵了。

“李立?就点了仨德意志的那位爷?他能有什么想法?”

“哈哈,那你还真小瞧了他了。我这个朋友是缺点不少,老想占便宜,爱投机取巧。可有一说一,他的头脑是绝顶聪明的,其实你有些地方就和他很像。”

康术德捋了捋胡子,作为刚才宁卫民将他军的回敬,他也拿宁卫民打趣了一番,这才说了下文。

敢情李立在京城票戏已久,却连个正经的师承也没混上。

真正唱戏的老板,哪位都不收他,大概是觉得他嗓子有限,又吃不了苦。

而且人太有主意,不安分。

混得时间久了,新鲜劲儿一过,就连李立自己也觉出不是事儿来了。

且不说真下了海,以他的条件未必就能挣来金山银海。

就是得了这戏子的身份,要再想进大宅门找他爸爸和几个朋友也不方便了。

因为大宅门是不能有戏子亲戚的,更不愿意有戏子成天没事来登门走动。

所以他一直在寻思将来干点什么。

结果正是这趟起士林之行,给了他莫大触动,甚至可以说大大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回到京城过了没多久,也就仨月,李立就成了“李记”酒铺的老板。

他开的小酒铺在东四大街上,占地不大,也就三十来平米。

门脸也很小,哪怕刻意去找,一个不留神兴许也能错过去。

不同寻常之处,是颇有起士林之风,不是京城人所熟悉的“大酒缸”路数。

铺子外面他做了个洋花铸铁的幌子,吊着个酒葫芦。

让常去就酒馆的主儿看着就新鲜。

铺子里全是小桌,上面铺着补花桌布。

这别说大酒缸了,也绝对比起士林高级,起士林充其量不过是白桌布。

李立用的桌布都是带补花的,全是他的妈和姐姐给做的。

桌上也明码标价地搁着一份menu,里边分类标着二锅头、衡水老白干、竹叶青、拌豆腐丝、开花豆、花生米,也标着荷兰水和烂肉面。

荷兰水是东边冷饮店里的,烂肉面是胡同里头的小面馆的。

但凡有人点,只要隔着门嚷一声,那边就给送过来了。

另外,李立跟老舍笔下《茶馆》里的掌柜一样,还请了个烫着飞机头的女招待。

那女招待穿着带花边的白围裙,用盘子托着酒壶,而不是端着,花蝴蝶似的在铺子里飞。

就这小酒铺,那叫一个火!

开业没多久,就把其他的酒铺生意都给比下去了。

可别的小酒铺看着眼红吧,却偏偏又学不了他这个路数。

因为人家没去过起士林啊,一是摸不透其中的章法,看着他怪招迭出眼晕得慌。

二是琢磨着要照他这个路数硬改,也都怕把自己老主顾丢了。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李记酒铺都是一枝独秀。

颇受东单东四一些公司小职员和衙门里一些小文员的青睐。

就连宋先生也饶有兴趣的光顾过几次,还教会了李立做日本的玉子烧当下酒菜。

尽管很快就“七七事变”了,北平沦陷,小酒铺无处进货,很快就关张了。

可就靠这这差不多两年的红火买卖,李立攒下了一笔钱,又转而拿这钱去学了开汽车。

如此,他才成了马家孙少爷的司机。

不过,即便成了司机,尝过了洋派儿好处的李立也没对做买卖死心。

因为经常开车送马家孙少爷出去,又能言善道。

他不但跟马家孙少爷,混得关系越来越好,见识过的大场面也多了。

1938年的时候,他居然说动了马家少爷和北平市长家的千金余小姐,以及马家花园房客江先生家的四小姐,共同出资六千大洋给他开餐馆。

然后,他就在旧东安市场的丹桂商场与南花园之间,又开了一个较为正式的小餐馆,取名吉士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