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五十六章 良法妙招

国潮1980 第六百五十六章 良法妙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听过康术德和两位旧友当年在起士林初次吃西餐的故事,宁卫民笑得直不起腰来。

老爷子讲得实在太精彩了,一点都不比连阔如和单田芳差。

另外,他也是没想到,西风东进的时候,居然因为菜名陌生都能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哪怕像咖啡、圣代、冰激凌、巧克力这样已经形成定式,今日惯见了的名字,原来也是来之不易的。

看来确实什么都需要一个过程。

遗憾的是,他却没有这样的机会见识一下当年的起士林。

通过老爷子的语言描述,单凭想象,宁卫民就已经觉得如今起士林已经大不如前了。

今日见到当年那么有名,那么气派的西餐馆变得如此的萧条,实在是为之惋惜啊。

对此,康术德表示赞成。

“可不,解放前的起士林才是最辉煌的时候。今天的起士林,在经营上犯了两个最重要的错误,所以买卖才这么差劲,已经和过去完全不能相比。”

“哎?两个错误吗?”宁卫民有点意外。

“我还以为咱爷儿俩一直是在说,起士林不该把高贵、优雅和豪华的排场全扔了。说的是管这个餐馆的人不明白,能吃得起这么高价位的顾客。已经不是单凭菜的口味正,就能留得住的了。除了这一点,起士林还能有什么问题啊?”

“还能有什么问题?”康术德笑了,“起士林的两个毛病,你的坛宫倒是都没有,甚至还做的挺不错。可是就凭你这话,我看你恐怕也是误打误撞在做到的啊。”

这下宁卫民还真的好奇了,赶紧求师父赐教。

“我告诉你啊,起士林之所以能比六国饭店、京城饭店,津门的利顺德这些大饭店更出名,更受人欢迎。其实并不在于这里的大菜,比其他几家做的有多么的好。真正的原因,是在于起士林是走由下至上路线发展起来的,面包、西点和糖果有口皆碑,是津门第一。”

“起士林刚开餐馆的时候,因为本钱有限,主要以面包、西点和自制糖果为主,顺带经营简餐。当时来起士林吃饭的多是外国人,但面包、西点、糖果却是中外皆宜,人人喜爱。你想啊,或许有人吃不了西餐,但没有人吃不了面包、蛋糕和糖果,对不对?”

“坦白讲,哪怕连中餐在内也是一样,任何地方的特色饮食到另一地经营,往往是大菜类需要时间才能为人接受。而小吃类却最容易在异地落地生根,获得认可。就因为小吃类简单直白,价钱低啊。起士林就是误打误撞,用雅俗共赏又物美价廉的面包糖果打响了名气。”

“起士林当时有专人把每天制作的面包用三轮车外卖外送,大受津门市民的喜爱。后来又因有了名气,承揽下了京津线铁路的面包供应。这才有了扩充餐馆的能力。然而哪怕成了高档餐馆,聘请了厨师和服务人员。起士林面包、西点、糖果也不涨价。常年维持在让大众消费得起的旧日水准,甚至物价大幅变动的时候,不惜亏本维持。”

“这是非常明智的。起士林用不涨价的面包糖果,落下了交口称赞好口碑,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也顺手带火了他的高档餐馆,引得许多国人追逐名气光顾。这就是最好的广告,最佳的良性循环。是起士林能发展壮大的秘诀。说白了骑驴找马吃两头儿啊。但找着马了,驴也没扔。”

“和起士林相比呢,那些纯粹的高档西餐馆什么都贵,没有低价的商品获得大众的认可。菜做的再好,也名气不显,只有少数人知道。买卖自然就不会火爆。甚至或许他们的面包做的比起士林还讲究还好处,可价钱贵啊。那又有什么用啊?”

“其实现实中和起士林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顺东来的丁德山开了羊肉馆,照样还经营过去的豆汁扒糕,每天摆在店外销售给过去的穷主顾。甚至还降价了,不为挣钱,就为人场。弄得那些车夫满京城的传顺东来的仁义。”

“你再看看那狗不理,为什么买卖那么好?就因为包子永远是好吃不贵。哪怕如今扩充成了大饭馆子,包子味道、价钱和过去也没区别。人家挣大钱单指着炒菜,包子还是薄利多销。只要包子不差,这个根本不倒。炒菜贵点,水平一般,顾客也买账。”

“所以你那个坛宫的点心店啊,算是你小子开对了,懵上了。多少吃过你那些小吃点心的老百姓背后夸你的坛宫啊。所以只要有人来了京城,想吃宫廷菜。如今就冲这样的民声,这样的名声,第一个就会想到你。你饭庄门口见天人挤人排的大队那就是你的招牌幌子。就跟丰泽园卖烤馒头和银丝卷时排大队一个道理。透着你的饭庄气象非凡。这才叫大买卖。”

“反过来你再看看现在的起士林,这面包、西点、糖果如今卖得不说多么贵吧,反正不便宜了。味道和价格综合考量,确实不如去副食店买现成的东西实惠。那这名气能不散吗?高不成,低也不就,只想凭过去的那点名气赚钱。起士林要是买卖还红火,那才不正常呢。”

“你记着我今天这话引以为戒吧。做买卖和做人一样。不能什么便宜都占,也不能什么钱都赚。谁比谁傻啊?如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就会反误了你的卿卿性命的……”

什么叫聪明人啊?那就是一点就透,善于举一反三。

老爷子这番话,听到宁卫民的耳朵里,那叫振聋发聩。

实话实说,当初宁卫民力排众议,决定用坛宫一层开点心店,还卖老百姓个便宜价。

他心里确实有图个有口皆碑,图个免费广告的意识。

但他想的还不是那么明白,杀富济贫完全是出于无奈。

更多的还是碍于年代特性,为了怕坛宫价高惹来报纸非议,物价局不满。

才打算以此作为一种敷衍问题的说辞,一种安抚人心借口。

要论他本心,还是认为这是亏本买卖,与坛宫的消费层次不符合。

甚至还惦记着等有朝一日做出名气,市场放开价格了,他就提价呢。

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问题了,就跟他用搭售的办法卖服装尾货一样。

那些点心小吃其实就是对标的炮灰价,卖便宜点,是大有好处啊。

而且他更在乎的是老爷子随口的几句。

“或许有人吃不了西餐,但没有人吃不了面包、蛋糕和糖果,对不对?”

“连中餐在内也是一样,任何地方的特色饮食到另一地。大菜类需要时间才能为人接受。而小吃类却最容易在异地落地生根。”

这似乎一下解决了许多他想不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中餐的底子那么厚,但一到海外就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啊?

为什么在海外能赚到钱的中餐品类,都得靠那些变异的假中餐啊?

那无疑是经营方式和推广模式上,出了重大的问题!

没错,因为文化的隔膜,到了海外的中餐,越博大精深越坏菜。

倒不如日本的生饭团子,刺身鱼片,外加一碗汤面。

老爷子这几句,在他看来似乎就说到了根源,是解决的良法妙招!

是不折不扣的点石成金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