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 > 第483章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大明皇长孙 第483章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28 03:47:21 来源:笔趣阁SO

一月后,倭国王宫。

足利义满看着面前由倭国使臣送来大明要求停战的条件。

脸上是一片阴沉。

他原以为只要向大明表达称臣的意愿,这次的事情就可以停歇下来。

没想到大明的胃口会有这么大。

还要占据倭国四国。

便是那九千万白银,也是一笔对于倭国难以承受的巨款。

虽然说可以分期还,可这么多的白银,要分多久才行。

相比之下,其他的条件就无所谓了,主要是割让城池还有赔偿的问题。

便是这条件,还是在付出一百七十余使臣,并且倭国公主嫁过去才给的条件。

不然更为苛刻。

目前倭国王宫的大殿内,倒是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大部分的倭国使臣都是临时指派的倭国官员。

但也有三四十人,是真正倭国朝堂上的人。

相对比足利义满,后小松天皇反倒面色轻松许多。

这倭国名义上是他的没错,但实际上的掌控权,早就不在天皇的手里,尤其是之前的南北朝之战。

看似是两个天皇之间的对决,实际上是两个幕府之间的对决。

况且这次被派遣到大明的使臣,让足利义满抓住机会,把忠于天皇的派系,又进行了一次削弱。

这让后小松天皇气愤之余又无可奈何。

现在的天皇,跟个傀儡有什么区别。

他巴不得现在乱起来,因为只有乱起来,倭国的百姓才会想到天皇,才会让后小松天皇有更多的机会,收拢足够多效忠天皇一系的大名。

所以在这方面,后小松天皇并没有要说有什么意见。

“天皇陛下觉得大明的条件如何,我国是否要答应下来。”

足利义满在愤怒之后,便也回过到整体。

在他看来,这倭国是他的天下,原本他已经打算明年就把自己幕府大将军的位置,让位给自己九岁的儿子。

然后自己出家,以僧人的身份来担任太政大臣。

倭国的太政大臣,便就相当于太师或者丞相的职位,辅左天皇,总领朝廷官员。

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势必让位是无法进行了,也没有理由支撑他让位。

这就给了天皇一系官员借口,以倭国暂且无法离开足利义满大将军而进行阻止。

不过即便是这个时候,足利义满还是要把坑挖给后小松天皇。

目前大明的条约,只有答应的可能,但是谁来答应,也是一个问题。

谁答应,则代表谁便是倭国的罪人。

后小松天皇听到足利义满的问话,顿时变得义愤填膺:

“大明实在是欺人太甚,竟然提出如此苛刻之条件,奈何我倭国九州岛众多百姓,现在正处于明军水生火热统治之下。”

“每每想到这里,我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深深的感到无力。”

后小松天皇自然不会去接足利义满的问题,完全就是答非所问。

足利义满闻言,便继续问道:“如此看来,天皇陛下是要答应大明的条约了。”

后小松天皇继续道:“大明势大,依仗火器之力,我军完全无法与正面对抗。”

“便是坚若磐石的城墙,在明军的火炮之下,也是顷刻间瓦解破碎,无可有抵抗之力。”

“倘若我国能寻找大明火器之法,必当可以战胜明军,只是明军防范甚严,如今即便是得到些许火器,也无法进行彷制。”

“现如今大明占据我国六国,高丽占据两国,九州岛大半落入他人之手,又值十月收割,九州岛产粮势必会被明军收走。”

后小松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对于现在的情势多方指点,暗中表明现在的倭国已然没有办法可言,但就是不正面去回答足利义满的问题。

意思就是很明显了,反正我不说,要说就你说。

你要是不说,那咱们就先拖着吧,看是你着急,还是我着急。

这倭国天下,真正归于天皇一系的,也不过是以寺庙为主,各地的守护大名,名义上是效忠天皇,实际上便是足利义满的命令,也选择可听可不听。

足利义满也明白,虽然天皇没有什么权势可言,但自己强迫他开口,也没有什么意义。

反正,签订条约是必然要盖上天皇印玺的。

足利义满看了看朝廷上根本没有发言意向的群臣,便就开口说道:

“时值我倭国为难之际,大明高丽双双侵入我国,明军有火器相助,我国武士如何能以血肉之躯抵抗。”

“中原王朝有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目前对我倭国来说,看似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实际上也包含了很多机会。”

“当大明驻军在九州岛后,必然会加强我国与大明之间的联系,现在的大明,至少在朝贡贸易上,我国可以获取到不少利润。”

“况且在此之后,我倭人亦是可名正言顺行于大明,那火器之秘,终有一天会在我倭国内诞生。”

“至此,诸君共勉!”

最后的足利义满起身,对着群臣遥遥作揖。

这番说法和动作,带着浓重的悲伤还有对未来坚持的憧憬,顿时就取得了在场所有的大臣的好感。

后小松天皇见此,眼底闪过深深的忌惮还有无力。

在此之后,便就是由后小松天皇拿出玉玺,在朝廷众多群臣的见证下,于国书上书写好投效的条件,然后盖上印章。

这份国书,将会被特派的使臣,由大量的武士伴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大明京师。

对于倭国来说,自然是越快越好。

时间上越快,也就代表着战争结束得更快,九州岛的百姓,也能早些回归。

目前是八月底,就看能不能在十月中的时候,赶上回收一些水稻了。

......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

奉天殿上,朱英站在金銮殿上,侧后方是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章。

下方,是满满的大明文武百官。

奉天门外,是手持国书的,以最快速度达到大明京师的倭国使臣。

这一次,昼夜兼程,加上大明驿站的运送,只用了二十天,便就是在昨夜,九月十七日,赶到了大明京师。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大明这边应当缓上几天,再行举行签章大典。

不过在知道倭国使臣来到后,朱英便就决定,在第二天,九月十八这天,接受倭国的投降。

朱元章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大孙会连夜找过来,说明天是个好日子,便就直接安排倭国进行投降的仪式。

但这点小事,便也由着他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