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六百四十八章 王不该杀

顽贼 第六百四十八章 王不该杀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4 10:05:38 来源:总裁文学

关中,西安府城外。

围城大营依旧喧嚣。

跟河南的战事比起来,西安府城的围困显得温柔极了。

不说别人,作为统帅的刘承宗都觉得离谱。

前几天,高应登报告,第一野战旅已经完成整编,两个蒙古司、两个西番司,都已调入关中,编在营内。

刘狮子随即下营阅操,发现第一旅的四个将军挺能干,不声不响就把这两部四司全面换装了。

蒙古兵、西番兵的装备水平,明眼人都知道。

作为辅助兵种,用的都是缴获装备。

第一等用缴获明军的装备,第二等用缴获瓦剌军的装备,第三等用缴获青海蒙古的装备。

相较而言,如果不算西番兵手上的火枪,蒙古兵的装备水平还要更好一点,毕竟有最好装备的西番兵,在元帅府叫蒙械番子。

总之,羊皮曳撒、红缨帽盔,修不直溜的长矛、游牧骑兵的硬弓、木棍装个铁头当骨朵,这是比较普遍的正兵武装,里面比较优秀的会有一些四镜甲、锁子甲、镶铁皮甲之类的防护用具。

刘狮子编军就没考虑他们的装备水平,原本计划是在整编完成后,赶着临近冬季,兰州后方给前线运送冬衣,让军器局给他们尽快换装。

却没想到,以高应登为首的将军们,在西安府城就把这事给办了。

他下营阅操,两个千总部的士兵把内衬羊皮曳撒换成了一水的明军卫所制式战袄,外面的锁子甲也换成了紫花布面铁甲。

脑袋上顶的红缨帽盔,换成了明军红缨笠盔,还有不少朱漆勇字盔。

所有装备,一眼就能看出来,二手货。

战袄普遍稍大,不太合身。

紫花布面铁甲不是紫色的,也不带花,只是布料叫紫花布,颜色是淡赭色。

尤其是铠甲,他们身上穿的全是经过私人改造的步兵甲。

步兵甲和骑兵甲的形制有很大差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步兵是长及脚面的全装,而且两腋到胯部插满甲片,不用考虑矮身等动作带来的影响。

而眼下两个蒙番司的衣甲,则是将步甲形制的布面甲进行改造,下摆截短至过膝,两肋从腋到胯部的甲片被拆掉,做了外挂式的护裆、护腋、护腰,避免骑马时甲片上顶两腋、下擦双胯。

甚至有些人还装备了吊腿,也就是铁护胫。

铁笠盔更不必说,他们在笠盔之下也挂上了锁子甲顿项。

甚至还人人跨上了腰刀,粗制滥造的骨朵,也换成了铁柄的金瓜锤;蒙古式硬弓,也都换成明军制式大弰软弓。

这些装备显而易见,都来自围困中的西安府城。

实际上据围城前线的低级军官所言,甲械并非围城贸易中最大的进项。

明军到营地买吃的,最喜欢用的还是银子,因为城里物价太高,他们手上的银子已经不值钱了。

除此之外,最大宗的等价物是火药、铅弹、铁弹、箭头这种零碎消耗品。

围城各营统计,光锻打箭头,他们就换了两万多个,铅丸铁弹更是不计其数。

至于火药,更多。

在高应登的第一旅整编结束之后,王文秀被任命为陇西道总兵官,携李万庆、杨承祖带兵调往巩昌、平凉,他的军队离开的时候,火药比进关中还多。

刘承宗给王文秀一样准备了一个降军副将,叫欧阳衮。

欧阳衮是甘州人,刚接到升任临洮副总兵的调令,就赶上刘承宗进攻甘肃。

他帮杨嘉谟组建了俩甘州营,就被刘狮子围在凉州像坐牢一样,直到随李鸿嗣一道投降。

元帅府用这个人,比用李鸿嗣还放心。

因为李鸿嗣是陕西人,而欧阳衮是甘肃人,说到底还是籍贯的事。

家乡已经成为元帅府的治下土地,大明太远西宁太近,人总要吃饭的,所以他刚投降没多久,就被老太爷聘为新城书院的教官,专门研究骑兵战法去了。

后来还在练兵营跟达来台吉共事。

而王文秀被调到陇西,就是因为刘承宗要把任权儿调回关中,组建元帅府的第二野战旅。

有了第一旅组建的经验,第二旅的事情要容易得多,刘承宗得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河南方向。

元帅府最关注河南动向的人是张天琳。

在张一川攻陷永宁的第一时间,张天琳便配合其部,在潼关、洪关乃至永宁县之间,打通了一条塘报路线。

毕竟豫西地带仍处在瘟疫的威胁之下,以他们的能力,河南是鞭长莫及,情报却又必不可少,因此只能两害相权,挑选士兵冒险出关,构成一道传递情报的快速通道。

河南和关中建立联系,刘狮子很高兴。

他在帅帐里跟张献忠、韩王这几个礼衙大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笑眯眯地翻看书信,还好好夸赞了张一川一番。

河南五营在豫西地区打得几场野战都很漂亮。

豫西多矿山,历来盛产亡命之徒,以山间矿徒为骨干招募一支军队,打上几场硬仗,就能让张一川的军队素质有很大进步。

同时先打永宁再打洛阳的思路也很好,有一个后方,能最大限度上增加围城军队的士气。

退一万步说,军队在遇挫时不会太过慌张,大不了还能退到永宁县,哪怕永宁也拦不住,就直接退到潼关里。

可他夸赞的话音刚落,就看见张一川在信里说,攻破永宁县之后,杀了万安郡王朱采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让刘承宗脸上直接浮上一层铁青。

韩王坐在帅帐里正察言观色呢,看见刘承宗笑容凝固,问道:“大帅,怎么了?”

“张一川,陷城之后杀了个郡王。”

韩王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凝固,顿了片刻才恢复如常,道:“永宁城里的郡王是万安王吧,伊藩旁支,杀就杀了吧大帅,他家那支没啥好人。”

刘承宗不置可否。

“治他的罪,大帅!”

礼衙尚书张献忠显然更懂礼法,怒目圆睁道:“好个张一川,拿了郡王,理应将俘虏押送至关中,竟然私自在永宁县杀了,那是他能杀的吗?”

刘狮子抬了一下眼皮,无奈地看着礼衙的尚书和主事,俩人都没说到点上。

他既不在乎被处死的藩王是恶王还是贤王,也不在乎流寇首领出身的张一川没有下属意识。

他在意的是张一川做这个事情,没脑子。

就像张天琳喜欢毁坏佛寺一样,是没啥意义的事。

大明的那些亲王郡王,对元帅府没有意义,对流寇也没有意义。

藩府唯一有意义的东西,是藩府里堆积如山的财富和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口。

前者能充实财力物力,后者也能发配到贫瘠苦寒的天山,让他们以废物之身和有限的才能,为天下干点有意义的事。

至于亲王郡王,离了藩府,不杀是浪费粮食,杀了是损耗刀子,说白了就是个废人。

“他杀万安郡王,只是不顾后果逞一时快意,王不该杀,这事怪我,没提前告诉他。”

刘承宗有几分懊恼地摇摇头:“此辈藩王享有富贵,面临攻城安危之时,如待宰羔羊置身事外,一赖宗法有制,二则未有受戮之藩王,即使城陷亦不觉死期将近而已。”

他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过去藩府面临攻城无所作为,是因为没出现过城破被杀的藩王,说到底,城外的流寇和军队,没有悬在头上动不动就废为庶人、除国的朝廷宗法可怕。

有了万安郡王开这个头,将来藩府中的王爷们畏死,恐怕真的会在危急之时发动钞能力悬金募兵。

关键张一川还就在河南府,洛阳近在眼前。

刘承宗不赞成这事,最大的原因就是河南府的府城洛阳,里面的福藩亲王是天下出了名的富贵。

你张一川真想杀个王爷,留万安郡王一命,把他送到洛阳城下给福王喊话,让他在城里别轻举妄动,降低明军士气,把洛阳拿下来,给福王杀了。

现在洛阳没拿下,却把近在咫尺的万安郡王杀了,福王能不害怕?

关键亲王又不是将领,他害怕也没法弃城逃跑,只能玩命拿钱砸了。

想到这,刘承宗摇摇头,抬手唤来羽林骑,道:“张一川攻陷永宁之功,让兵衙造赏功牌,鼓励军兵再接再厉,待河南瘟疫稍息,另行封赏,先送过去……然后礼衙,传报全军各级将校。”

张献忠没能第一时间回话。

刘承宗对待藩王的看法,让他感触良多。

他又魔魔症症地研究起刘承宗了。

不过这次,还夹杂着一点新启发。

他觉得虽然张一川,对待藩王要残忍,但明显比刘承宗更加尊重。

至少在张一川那,大明的藩王是值得杀掉、甚至杀掉之后还值得夸耀的头号大敌。

这基本上跟张献忠自己的看法差不多,对任何流寇起家的首领来说,处死藩王,都能带来内心巨大的满足感。

但他发现刘承宗显然不这样看,刘承宗是真从骨子里对藩王没有半点尊重,甚至没把藩王当成个人,不掺杂任何善恶喜怒,只是当成砧板鱼肉或苍蝇蚊子之类的工具。

正是这种看法,让张献忠感触颇深——他在庄浪卫城螳臂当车,刘承宗当时对他也是这种看法。

等刘承宗皱起眉头,韩王用胳膊碰了碰张献忠,他才反应过来,连忙领命道:“是,大帅要卑职传报什么?”

“能传报什么!”

刘承宗对他的愣神有些不满,道:“传报对待宗室亲王郡王的方法,就按你刚才说的,捕获宗王,一律收集其在藩国功过,押送至帅府中军,不应于战场处死。”

“不仅传报全军,还要送进河南、汉中、漠南。”

河南是张一川,漠南是杨麒,汉中则是高迎祥。

高迎祥此次出兵,是实属倒了血霉。

大家一起出兵,刘承宗在关中所向披靡,李自成也冲入湖广高歌猛进,就高迎祥,被困在嘉陵谷到汉江之间的山区,进退维谷。

刘承宗遭遇的是蝗灾,高迎祥那边刚挺进汉中,才刚打了几仗,仅攻破凤县、略阳城池两座,就赶上汉中盆地大雨连下四十日,山洪暴涨,淹了。

前段日子路刚通,高迎祥还派人送信过来,坦言自己正在山上种地,等地收了再下山打汉中。

刘承宗看见来信的时候,笑得肚子疼,当即表示他可以支援一批火药。

高师傅这也算搞建设的行家里手了,种地王实至名归,在陕北就种地,到了陕南还种地。

刘承宗先让兵衙给军兵发去勉励,并应下战后奖赏;再让礼衙给各部发去规定,定下今后处理大明宗亲的制度。

最后,他才自己亲笔给张一川写了封信。

信中并未提及张一川擅杀万安郡王的责罚,只是告诉他不杀宗王的原因,并提醒他,尽快发兵攻打洛阳,同时封锁消息,千万不要把杀戮宗王当成散播恐惧的宣传工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过刘狮子自己也知道,他这封信多半属于是马后炮,送到张一川手上估计就晚了。

所以他就没在这事上多说,没太大意义。

只是命令张一川把河南府、南阳府的地形舆图,以及其部围攻洛阳的布防图,送至关内。

刘承宗估摸着张一川要打败仗了。

不光是因为张一川杀戮宗王,有可能使福王拿出家财悬金募兵鼓舞士气。

还因为他没听说张一川攻占孟津、汜水、荥阳等地的消息。

历来坚城难守,都是因为在攻城方在攻取坚城之前,已经拔除坚城之外的重要据点,并且多半会在野外爆发一场大型会战。

将比如刘承宗攻打西安府城之前,在咸阳塬上击穿数万明军的包围圈。

等到他攻打西安的时候,内无兵粮、外无援救,空有上万饥军和一座坚城,没有出城野战的能力,围着围着城就失去防守能力了。

而河南府的情况并非如此,张一川并未清理掉河南府的重要据点,也没有截断位于汜水南连嵩岳、北濒黄河的崤关古道,同样没有拿下截击山西方向的孟津县。

攻打洛阳,张一川只能速胜,否则大概率会在明廷援军进入河南府的时候失利。

当然对刘承宗来说,张一川能取胜是最好,但如果不能取胜,他该准备接应其部的败兵了。

“传张天琳,看其标下潼关瘟疫的幸存军兵有多少恢复的,编伍进驻潼关东面的洪关,若前线战事不利,可叫河南五营撤入洪关。”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