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六百四十七章 倒霉王爷

顽贼 第六百四十七章 倒霉王爷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0 20:30:20 来源:总裁文学

万历年以来,天下逐步滑向深渊。

人命不值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至今北方只剩刘承宗有资格、有能力把人命当回事。

张一川没有刘承宗的本事,可是扫地王有属于扫地王的理想,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救人。

河南是中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但是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豫西地区,地貌依然以山地丘陵为主。

这里老话叫五山四陵一分川。

没有平地。

感染瘟疫的逃兵溃卒、无食充饥的流亡农民推着独轮车,在山道间游来荡去,把瘟疫传播到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因为没有人会收留他们。

河南遍地林立的堡寨,并不仅仅是为防兵备寇。

堡寨的起源,是河南地区在崇祯五年、六年经历的两次大洪水。

涝灾中幸存的人们,在高地重新修建家园,正赶上杀进华北平原的农民军被打回陕西,过境河南。

人们就把村寨修起高墙,为求自保拿起武器,在青黄不接的季节,追随堡寨里最强悍的人,保护家人和口粮,以期熬过难捱的年头。

但是一年比一年难捱,外部环境随着涝灾结束急剧恶化,遍地瘟疫、贼寇,临时宗族邻里自保性质的堡寨,逐渐成为山间野地自治的常备军。

继而,分成泾渭分明的士绅堡寨和豪强堡寨。

但不论是什么寨子,都不会接纳外人。

饥民、土匪、流寇、乱军、官军,不论来者何人,想进堡寨,就只有攻陷它一个办法。

因为在这个年代,河南人没有陕西人运气好。

在旱灾的发源地,老陕很难说运气好。

涝灾的可怕程度并不低于旱灾,甚至还隐隐胜过了旱灾。

因为大范围旱灾带来的威胁是刻骨也是慢性的,秀山清水变成荒山秃岭,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

旱灾就像一把钝刀子,一刀刀剌在人类于和平年代建立的温情社会之上,直到完全崩溃。

当温情皮肉褪尽,只剩一具弱肉强食的残酷骨架。

陕西社会被迫降级,人们就像宠物重新变回野兽。

温良恭俭让,那些当宠物时吃饱撑出来的秉性,不需要了。

凶猛、狡猾、残忍,隐藏在骨子里的野性,浮现出来,帮助人活下来。

再重新建立秩序。

而涝灾带来的伤害,是瞬间和短期的。

天象骤变,暴雨骤注,洪水泛滥,冲山倒峡,狂风拔树,骤雨偃苗,屋瓦吹飞,漂屋没村。

昼夜之间,睁眼已处泽国之中,一无所有。

人们不需要像野兽一样,因为野兽也会死在洪灾之中,它完全是运气,全看爆发洪灾时,人在高地还是低地。

站得低,就算有盖世勇武、绝伦智慧以及比肩神灵的领导力,也难逃一死。

随后是短期的瘟疫。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大涝之后必有瘟疫。

前者是因为蝗虫会在盐碱地产卵,旱灾加剧土地盐碱化,人类不再照顾旱地,蝗虫得到极好的生存环境。

后者则是因为水灾过后,活下来的蠃、鳞、毛、羽、昆全部都跑到高地上去了,相互接触;死掉的东西在水上漂浮,聚尸成丘,腐烂爆炸。

所以瘟疫这几年在河南,是很常见的东西。

不论坏人还是好人建立的堡寨,都能形成一个共识:外来人,可能会传染瘟疫,也可能是官军或流贼的探子。

总之,把他们拦在堡寨之外,离近了强闯就用鸟枪打死、弓箭射死,最稳妥。

但张一川能收留他们。

别人害怕流寇、官军……张一川不怕。

流寇、官军这种东西,他撒泡尿照照就能见到。

张一川是陕西最强大的流寇首领之一,如今又领受了大元帅府的河南总兵官,在那些别人都害怕的东西里,他是最吓人的那个。

能让他忌惮三分的只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瘟疫而已。

这玩意儿确实让人恐惧,但是对常年流窜的张一川来说,也只是忌惮三分罢了。

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杀不死、防不住、躲不过,只能硬着头皮闯。

闯过瘟疫横行的地带,是他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得益于河南五营惯于农民军的组织形式,他能够尽可能地收拢、裹挟看见的所有溃兵、流民、土匪、强盗乃至老弱妇孺,并将之依照宗族、职业、地域等特点,快速编成一支新的流寇部队,协同行动。

农民军的组织形势也很严密,张一川做为首领,以河南五营为本部人马,随后下面随招随编,编出二三十个大队。

每个参将除了本部一个营,另负数个少则二三百人、多则五六百人的大队,以本部派出十几个老流寇为大管队,招募健壮之人发给弓马刀枪,组成各个大队的中坚力量。

大队下面再分出七八个小队,对遇上的各色人等加以裹挟,一切命令都听大管队的,而所有大管队都听本管参将的,而五个参将听张一川的。

所以这种指挥,并不会像刘承宗统率数万大军那样,撞上指挥能力的瓶颈。

因为张一川管的没有那么多,他既不需要管理驻地、也不需要管理兵粮,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后勤人员。

没人愿意停下来,停下来就是死,只能跟着大队行动,在豫西翻山越岭。

每一个层级的队伍,都只知道上级队伍的准确位置,每日早晚各派人报告一次,让走就走,让停就停。

走的时候只管行军,停的时候各个大队乃至各个小队各顾各的事,随处安营,打马草的打马草、该打粮的去打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染病的人在各大队下面独自编出个小队,跟得上就走出一条生路,跟不上了就掉队、减员,躺在地上等死。

一时间五营参将标下,几十个大队漫山遍野排出方圆几十里地的宽度,整个队伍就如滚雪球一般地膨胀起来,呼啸掠过一个个郊野村落、山间堡寨。

他们经过的地方处处烽火,如同长了四脚的移动城寨,将那些曾经把他们拒之门外的堡寨攻陷,杀掠富户、裹挟贫户,继而赶往下一个县城。

能攻下城池,就攻。

攻不下来,则浅尝辄止,该撤就撤,继续走。

农民军组织形式的一大特性,就是必须流动。

人少的时候要走,在哪儿停下都不安全;人多的时候更要走,停下来人的心就散了。

攻不下城池要走,停下来没有粮食吃;攻下了城池更要走,因为一个地方的粮食不够他们吃。

当然路上张一川也没闲着,疯狂翻看大元帅的《救荒定疫书》,命军队沿途袭击堡寨、城池,着重搜寻医匠、药材,将感染瘟疫的农民军留在攻陷的堡寨里,留下医匠药物,教其自救。

至于进攻洛阳,则是因为福王海内巨富之名早就名传天下,张一川料想福藩惹得天妒人怨,攻打起来应该很容易。

张一川的部队先攻打河南府的永宁县,试图为攻打洛阳城筹集军资,并建立稳固的后方粮道,能够待瘟疫结束后与陕西的刘承宗寻求人才支援。

永宁城内有个致仕乡绅张论,尤其知兵。

此人在天启元年到四年间任四川巡按,其间爆发奢安之乱,他跟巡抚标营一起防守成都府城;崇祯二年任四川巡抚,以平叛功勋得了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荫官。

他在城外修了几座城寨,安置了一批战伤残疾的巴蜀旧部老兵,在城外初闻贼至的消息,便将老兵收进城内。

同时与知县武大烈、军官马有义一同讨论战守,此外还捐出家财募兵固守。

以至于这座小城虽然有个万安王府,但王府只是不出钱出力,并没有起到什么反效果。

实际上大明的王爷,第一等贤王自然是肃藩那种,在地方不做坏事、遇事敢出钱出力,平素里再做些善事。

但那可遇不可求。

正常的王爷都是秦王、韩王、福王、潞王这种,王府出一堆奸人,自己昏聩不理事,理事也不通人性,遇着大事没担当,不出钱、不出力,基本上城里有没有这个王府都一个德行。

没啥正面效果。

最次一等的王爷,就是现在的唐王,朱聿键这种。

虽然唐藩给朝廷捐银子最积极,动不动就捐个三千两,但架不住朱聿键这个人,几乎是藩王版本的崇祯,自我又教条。

内乡县的知县艾毓初,在流贼薄城时守城有功,因为没有早晚拜谒,被他拿祖制弹劾,弄到大牢里去了。

还有南阳府的知府陈振豪。

崇祯五年,唐王出银千两,让知府修城墙。

陈振豪对此事非常不满,认为这不是藩王的职责,所以没有差遣徭役派工提供支持。

等到崇祯六年流贼来了,陈振豪为守城把唐府仪卫调到南阳城墙上守女墙,战后又被唐王告了,说他擅取仪卫守陴。

现在南阳知府陈振豪在刑部大牢里躺着呢。

藩王干预朝政,致使地方官员受罚,崇祯以来就唐王一个,可以说震惊朝野。

在唐王诸多别出心裁的弹劾中,唯一一个幸存者是卢象升。

卢象升领兵平叛过境南阳府,没进城拜谒,唐王告状指责其失了人臣之礼。

崇祯这时候已经反应过来了,唐王就是在奉承司里被关傻了。

他在奉承司里被爷爷囚禁了十六年,对世间一切规则,了解来源不是实际生活,而是大明律法里的宗室管理办法。

以至于其继承王位之后,一切找存在感的行为,对地方起到的作用是真真正正的反效果。

地方官都被他搞没了,他自己又不能以藩王之身接手工作,遇到战事只知道告状,还能咋办呢?

所以其实整个河南,现在最好打的地方,不是福王所在的河南府,而是唐王所在的南阳府。

而就在张一川攻打永宁县的时候,河南府城洛阳的官府就已经行动起来。

驻扎此地的巡抚陈必谦、福藩亲王、参政、参将等官员联名向府内全境发布告示,命令各县严防死守,向朝廷请求援军、让开封做好防范。

同一时间,洛阳县城外乃至河南府的有钱大户以及难民、堡寨力量以及地方武装,成千上万地涌入洛阳城,城中寺庙、道观都已住满难民。

官府与商户开始在城内分设粥棚施粥,给城内难民、百姓发给号牌,布置练勇在城内巡逻,提防小偷小摸明抢暗奸,维持治安。

衙役押着数百囚犯从城外的洛河滩拉石头往城上运送,枪炮弹药也运上城墙。

张一川在围攻永宁的第四天得到消息,派出小队扮作难民向洛阳混去。

但洛阳城开门的空窗期已过去,他派遣的探子仅混进去几个人,洛阳就已关闭四门。

并张贴告示,城内凡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男女,俱要参加护城,男的上城墙,女的去做饭,如有不从,就地正法。

随后洛阳城完成了防守部署,男丁在城上进行城防演练,女眷在街道搭棚垒灶、磨面摘菜。

而在永宁围攻的第七天,张一川也迎来转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七日以来,他打得按部就班,每日以麾下小营轮流攻城,其中夹杂本部人马次第进攻,即使是夜里也要用火炮轰击,时不时起来惊扰,以期待不给守军轮换修正时机,让其朝不得食、夜不能寐。

但永宁县的守军也极其顽强,河南毕竟不是缺粮缺到极致的陕西,官府开仓,守兵吃饱,以精兵守小城,反倒比守大城更容易。

可是谁也没想到,主持防守城池的张伦,因为在城外寨子撤入城内的路上染了瘟疫,在城内主持防守又太过操劳,在这个节骨眼上病殁了。

他一死,城内守军的防守意志立即出现动摇。

而城外的张一川也察觉到这一变化,当即停止进攻,派人在城外喊话劝降整整半日。

劝降的目的不是让人投降,而是加剧意志动摇,并使守军松懈。

待到第八日傍晚,城内军官马有义弃城逃出,被围在城外的克天虎部捕获。

张一川随即下令在东西两面展开总攻,一队河南新招募的农民军攻上西城墙,城内随之大乱,人们争相自城南逃向洛河,永宁城随即陷落。

第九天,永宁失陷,万安郡王被杀的消息先传至宜阳,成群结队的宜阳百姓向洛阳奔逃,张一川的军队尾随其后,于傍晚抵达洛阳,在城外安营扎寨,人喊马嘶,络绎十余里绵延不绝。

一时间洛阳震动,城上守军愈加紧张。

就连福藩世子、德昌王朱由崧也遣王府校尉于城中采买大量酒、牲畜、布匹衣帽等物,以备战时劳军。

而在城外,扯地连天的重重大帐间,篝火堆堆而起,将夜幕映得血红。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