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五百一十章 骂街

顽贼 第五百一十章 骂街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其实在很久以前,尽管都在甘肃做武官,杨思仁却并不认得丁国栋和米剌印。

或者说他们其实见过,但是对年轻的总兵标营千总杨思仁来说,他对游击将军丁国栋、肃州千总米剌印,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杨思仁的从军履历很短,尽管也姓杨、也是凉州的武将家族,但他跟杨嘉谟不是一支,他们这一支没有都督一级的宗亲,几乎每一代袭父职的长子都会被调到南京担任中级军官。

杨思仁就是留在凉州看地的小地主,读书习武,看管仆役佃户,娇生惯养日子自在,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崇祯三年。

那年同宗的大将杨嘉谟领军勤王,随后被朝廷调至陕西平叛,连番征战人不解甲马不解鞍,军兵在征战中减员几多,亲信族人也接二连三负伤或阵亡。

杨思仁就在这种情况下披甲上马,率族人乡党投身杨嘉谟军中任职百总,到如今也不过才三年多。

过去他没有什么能跟丁国栋、米剌印产生交集的机会,直到杨嘉谟的死讯传至凉州和庄浪。

跟杨嘉谟死讯一同传来的,还有刘承宗在战后对肃州营出手大方的赏赐,丁国栋和米剌印的名字,才真正撞进杨思仁眼中。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从那时起,甘肃总兵标营的士兵,就已经知道他们该找谁报仇。

只不过谁都没想到,他们的复仇会变成这样。

援兵被两面夹击,进退维谷,败兵则更迷糊,不少人在米剌印军中,身处元帅军重重包裹之内,不少人在友军拔掉盔缨盔旗时就拔刀相向,转眼被吞没。

不过有急智的人和真正的迷糊蛋,在这个时候做出的选择倒是一模一样,都依令拔了盔缨盔旗,被夹裹着冲向援军。

身处军阵之中,个人选择的余地微乎其微。

杨思仁才刚明白自身所处的境地,脑子里还来不及分析这种境地形成的原因,军阵正面三十门狮子炮已齐齐开火,将一斤铁弹轰入阵中。

总兵标营的各队军官也不甘示弱,各队炮兵争相按着涌珠、灭虏、虎蹲打出密集的散子,石丸铁丸自炮口喷涌而出,一时间两军阵前硝烟弥漫,重重弹幕穿透硝烟,既有直射也有曲射,将阵前打得热火朝天。

但援军最大的危机来自后方。

明军在后方没有火炮,甚至连鸟枪都没几杆,米剌印一千五百余人集结成十五个纵队发起突击,尽管这场突击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漂亮,他的士兵边冲边逃,最终依然一柄柄锐利的短剑,深深刺入阵中。

多个横队同时嵌进援军阵型,一瞬间不仅割裂了中间千总、左右把总的指挥,就连各个百总横队的指挥也被大乱,整支军队陷入瘫痪。

正面的丁国栋同样抓住这个机会,准备好的横队以大宽度包抄而上,失去指挥各自为战的明军就自相撤退。

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崩溃了,但又没完全崩,因为这山间河谷算上山林地带都不到三里宽,几里地的长度里堵了近七千人,是撤也没处撤,跑又没处跑。

世间总不缺少血勇之辈,眼看撤退无望,不少明军都选择挺矛奋战拼个生死,更有人丢下长矛拔刀疾呼,号召军士们向林中冲锋,杀出一条血路。

但经历最初的以命相搏,一盘散沙的明军被前后夹击锤得妈都不认识,很多人被迫冷静下来,自相逃窜。

稳固军阵的军队是一群豺狼虎豹,失去阵形的散兵游勇在各自为战时,采用不同的生存策略相继涌现就不免给血性厮杀的战场添上滑稽。

就比如,当生存大过天,隶属于战场双方的士兵都出现了一些……一些混子。

他们隐藏在密林之中,持弓箭、火枪甚至腰刀,身边头盔戴盔缨的人多,他们就给脑袋插上盔缨;身边戴秃盔枪的人多,他们就把盔缨拔了。

人们在寺庙之外的一切农田、山地、密林、河岸以及任何可以作战的地方生死相搏,每时每刻,都有士兵遭遇冷枪冷箭袭击,也同样有士兵向身后或任何方向逃窜。

混战持续了大半个时辰,直到初秋的阳光有些刺眼,农田上再也见不到头戴盔缨的士兵,密林内间断响起的枪声也逐渐停息,山顶上的刘承宗也没有下令收兵,他只是让丁国栋重新整队,继续向南推进。

随着驰援香林寺的明军被米剌印以诡异手段击败,刘承宗的军队很快越过香林寺,沿古浪峡向黄羊川与黑松驿推进。

而在当天下午,白广恩率军进驻黄羊川。

黑松林驿堡向北十里,就是古浪河与黄羊川的交汇的岔口,古浪河从西北流来,黄羊川向东流去,交汇的河谷宽度不到二里地。

在香林寺交战的时间里,丁绍胤与白广恩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这个岔口进行据守。

山那边炮声轰隆,对他们二人来说,这样山势转角处的岔口,能最大限度上限制元帅军的红夷炮。

他们在山上修了两座营寨,丁绍胤扎营在河西的营盘顶,白广恩驻扎在河东的山那边,黄羊川南部有个地方叫营盘滩。

借助河谷地形,两营互为犄角,是最容易把战局僵持住的扎营方法。

丁绍胤这会儿又因局势改变了自身想法,他认为诡计多端的刘承宗在战场上欺骗了他,在官道上摆开的军队就是主力,周围山梁山谷之间出现在的元帅军才是疑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因此他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把刘承宗堵在古浪,能堵多久算多久,能坚持到曹文诏扰乱甘肃粮道最好,如果不能也没办法,至少要拖上几日。

香林寺与黑松驿的路程不远,刘承宗的前哨塘骑很快就沿官道一路摆到了两河岔口,并在此地与明军塘兵展开交锋,直到元帅军主力抵达,两军塘兵才各自退去。

到了岔口,丁国栋只是粗略扫了一眼这里的地形,就派人给刘承宗报信去了。

在这样的地方打仗,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刘承宗也在观察岔口的地形,攻打的难度不在于山上扎营易守难攻,而在于古浪河分流向黄羊川,虽然黄羊川那边静悄悄,但就算让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会有伏兵。

难题是攻打营盘岭,就会被黄羊川的伏兵夹击;攻打黄羊川,也会被营盘岭的军队夹击;分兵同时攻打两边……河谷摆不开他的兵力,但占据有利位置的敌军却能摆开。

山上丁绍胤没有坐以待毙,看见元帅军在古浪河畔摆开的第一时间,就派遣军兵下山骂阵,来自凉州老兵油子的各自污言秽语,把刘狮子这个陕北破落户骂得一无是处。

骂阵特别管用,他不在于被骂的刘承宗在不在意,而在于刘承宗麾下的将领都受不了主帅被人这么骂。

山上骂的正起劲儿,刘承宗身边的韩世友已经受不了了,抱拳请战道:“大帅,让我带射手去把他们都射死。”

“怕什么?他们不过徒逞口舌之利。”

说实话能射他早自己打马去把这帮骂他的王八蛋全射死了,实在是时代不一样了,这年头有炮,就算是他们这样的神射手,也至多能在七十步把握一定的准头。

敌人只要在这个距离之外埋伏两门小炮,过去放箭的好手说不定就得把命撂在阵前。

而反过来,如果他们开炮,打中了还好说,万一没打中,到时候反倒会伤了士气落人耻笑。

“世友啊,你想想。”

刘承宗笑出一声,在山坡上扬鞭指向营盘岭的方向,道:“我们一样驻军于此,我们等的是张天琳侧击、魏迁儿合围,他们在这卡住我们,等的是什么?”

韩世友稍加思索,不确定地问道:“大帅的意思是,他们也在等友军合围?”

刘承宗这时候才换上正色,缓缓摇头:“我也说不好,我们已经发现周围四条路上有一两千敌军,但我心里总觉得,这未必就是敌军倚仗,官军应该还有后手,否则不至于敢在这骂我。”

韩世友道:“洪承畴?”

刘承宗也认同这个想法,如果是按脚程算,洪承畴到宁夏就调动军队,到这会儿宁夏军应该已经快过来了。

可他心里又觉得洪承畴不会傻到这个时候就调兵过来,真要集结三边军队,在甘肃跟他大做一场,他破嘉峪关的时候,就应该已经集结军队了。

这个时候调兵,早前的兵败没有意义,也会让凉州城的坚壁清野变得没有意义。

那坚壁清野为的就是让他这个冬天不好过,就算要集结三边五镇,这会朝廷要考虑的也应该是肃清农民军,等到开春再放开手脚跟他打一场。

毕竟甘肃没有他过冬的粮食,宁夏甚至榆林的军队过来,也一样吃不到粮。

洪承畴又不傻,宁夏、榆林的兵,跟他既没新仇也没旧怨,来了甘肃吃不到粮,那就等于是给他招的兵。

想到这儿,刘承宗环顾己方军阵,前线的甘肃二营被骂得跃跃欲试,虎贲营剩下的两千总军官则显得怒不可遏。

这些军官、士兵在面对自己被骂时产生不同的情绪,给刘承宗带来一点启示。

虎贲营的军官恼怒,是因为刘承宗跟他们本身都是一样的人,他们数年以来朝夕相处,都有很深的感情,骂刘承宗就等于骂他们自己。

而甘肃二营士兵的跃跃欲试,则没有太多愤怒情绪,存在的只不过是兴奋……他们跟刘狮子没啥感情可言,只知道刘承宗是个出手大方的东家。

东家挨骂得越厉害、越愤怒,他们帮东家干掉这帮人,给的赏赐就越多。

那么反过来对明军来说也一样。

刘承宗对韩世友道:“你挑点人,到山下帮我骂回来。”

韩世友听着这命令都蒙了,小孩骂街呢?挨骂了去骂回来?

刘承宗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韩世友不能理解这道命令,便详细解释道:“香林寺的降兵说,驻守在这里敌将是鲁允昌、丁绍胤、白广恩、柴时华和曹文诏。”

“我现在不知道这座营盘岭上的敌将是谁,你们去把这五个人挨个都骂一遍。”刘承宗再度扬鞭指向山岭:“哪个挨骂的时候士兵反应大,这就是谁的兵。”

韩世友这会理解了,连忙点头称是,打马自军中搜罗了各路刺头儿,很快组建出一支不到二百人的骂街大队,浩浩荡荡奔向山脚。

一时间‘我日你大大’、‘大多娘少’之类的污言秽语在河谷中回荡,听得古浪河都羞愧地想倒流回去,鸟都捂着耳朵飞走了。

丁绍胤在山上也蒙了。

他知道对手是诡计多端的憨汗,派人骂街的目的,就是要让他恼羞成怒疯狂攻山,以免被卡在山下太过无聊,再发挥聪明才智搞点别的事情。

尽管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依靠妓女骂街,促成敌将退军的事,但丁绍胤没那么天真,他很清楚刘承宗对这场战争的势在必得。

但他万万没想到,刘承宗不单沉得住气,居然还像过家家一样派出一群人跟他对骂。

现在压力就给到了他这边……他是万万不敢下山跟元帅军对冲的,碰上这么个学人精,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最让丁绍胤感到尴尬的是,山下的士兵依次骂了曹文诏、柴时华、鲁允昌、白广恩,最后把火力集中在丁绍胤这个名字上,本来挨骂是挺雨露均沾的一件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山下的骂街兵就开始只骂他了。

他却不知道,关于山下士兵只骂他这件事,让刘承宗非常重视。

刘狮子一直以为,固守营盘岭的敌将是曹文诏……营盘岭在地形上首当其冲,而诸将之中,曹文诏经验最为丰富、战力最为强悍,又是庄浪防线上唯一一个与刘承宗早年正面作战过的将领。

于情于理,曹文诏只要在这,镇守营盘岭的将领,除了他还能有谁?

再联系到,山上骂人的士兵都是凉州口音,没有山西甚至辽东口音,刘承宗心里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曹文诏不在这。

但他不在这,又能去哪儿呢?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