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从1983开始 > 第611章 小姑娘

从1983开始 第611章 小姑娘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6-23 13:31:42 来源:总裁文学

当夜。

酒店内,许非看着几本尚未剪辑的带子,张家译、刘义君、蒋琴琴、周逊、曹影、黄海兵、王燕七位。

不看别的,看演技。

都很青涩,唯两个不错,小公子和王燕。

王燕也是天赋型选手,非科班出身,演技一向在水准之上。只是商业剧拍得多,没啥施展机会。

主要是小公子。

许非反复看一些镜头,一些细微处的表情处理,末了关掉机子。还好,没辜负自己给她找老师训练,没辜负在这些戏里打杂攒经验。

周逊成名,要等到《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太晚。而拿第一个影后的《苏州河》,1998年拍摄,2000年才参展,也太晚。

出名要趁早。

她在《苏州河》之前,没啥正经作品,一演却拿了奖。现在经验比原版丰厚,许老师打算让她踏上刷奖的第一步。

导演自然是楼烨,因为他矫情,国内要拍点矫情骚柔的镜头,还真非楼烨莫属。

小成本,不到一百万就能搞定,自己运作一下看能不能上映。

男主角么,原版贾宏声,但他讨厌这些嗑药的货色,想换一个……许老师摸摸下巴,换谁呢?

褚大爷这会也没出道啊。

………………

这年头拍电影,有专门的“置景费”,往往要占四、五分之一左右,花费甚大。

许非造了两千万,拍胸脯说不要钱,谢晋也不好意思不给,拉拉扯扯的给了一半,但把服装道具的活包给了影视城。

里外里回个本。

原版在横店,要炸山头,垫平地,都是小河沟不像珠江怎么办?还得修坝修渠,把水蓄起来,这样水面就宽了。

现实中很小的,《鸦片战争》的珠江、维多利亚湾都在此处拍摄,镜头得拉广,才能看着大气。

象山优势便在这,靠河临海,直接在海边建都OK。

那镜头一扫出去,真是波澜壮阔。

整个《鸦片战争》,群演总数达5万多人,外籍演员3000多人次,光虎门沙角部队就有4000多名官兵参与。

剧组数百人,许非把自家人员挪到镇招待所,腾出客房,又提议居民多搞“渔家乐”“农家乐”,以迎接到来的旅游潮。

不仅是旅游,电影一开,部、省、市各级领导都得来,媒体一茬一茬也接待不完。

之前老觉得酒店大的员工也不逼逼了,一家根本不够啊,第二、三家已经要动工了。隆达旗下的酒店管理公司更是欢欣鼓舞,有前途!

“滴滴!”

“轰!”

次日,在全体镇民的期待中,剧组终于到来。

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车,大客小客轿车吉普,还有大卡车,流水般涌进来。镇领导安排了欢迎仪式,锣鼓喧天锦旗招展,鞭炮齐鸣人山人海。

许非的剧组全部停机,帮忙接待。演员们跟小影迷一样,凑在里面看热闹。

谢晋下车,黄总笑容满面的迎上去,人家还一愣,瞧见站在人群中的许非,只得跟这胖子握了握手。

跟着指挥入住,乱哄哄跟打仗似的。

“小许,这俩月就麻烦了。”

“能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您预备哪天开机?”

“后天吧。”

“好,我会安排。”

两位大佬谈话,那边忙碌。

而在这剧作人员中,又有一队比较特殊,全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好奇的四处打量,还有人管理。

许非瞧见,问:“这是……”

“我学校的学生,每年我都带出来长长见识。”谢晋毫不避讳。

1994年,新上大成立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根据钱伟长校长的意见,请高水平的社会名流兼任院长,于是就请了谢晋。

挂他的名,其实没啥关系。

但老头比较负责,每年招生、毕业的时候都去瞅瞅。首届是一年制,已经毕业了,学员有赵·巴菲特·薇,陈·渣渣·思成。

“哦,知道知道。有得您慧眼的么?”

“首届有个叫赵微的,演了我的《女儿谷》,还不错。这批么……”

谢晋忽然招招手,道:“杨榕,过来!”

“谢导!”

一个十四五岁,满身稚气的小丫头跑过来,身材娇小,眼睛大大,很灵很秀气的样子。

“见过许老师。”

“许老师好!”

“她叫杨榕,我觉得还不错的。”

“嗯,是不错。”

许非稍稍弯腰,像个怪蜀黍,问:“你毕业有没有着落?想好去哪儿了么?”

“还没呢。”

“我相信谢导的眼光,有没有兴趣拍我的戏?”

“呃,可以呀。”她随口应付,满不在乎。

噗!

许非乐了,小时候就佛,长大了更佛,不争不抢万年女二,脾气还冲,啥都敢说……

赵宝钢找她试戏,说我要睡觉了,明天吧。冯裤子找她试戏,说我今天有事,明天吧……牛啊!可朕就喜欢这样的!

他没再言语,跟谢晋上楼。

同学们纷纷围过来,大呼小叫,“天啊杨榕,你知道他是谁么?”

“那么好的机会,你应该多说几句啊!”

“这下可能吹了。”

“吹就吹呗,我本来也不是拍他戏的。”

杨榕撇撇嘴。

…………

这几百人,加上原本的几百人,一千余人的体量足以让小镇沸腾。

还有不少洋人。新桥又不是京城,这哪见过啊,真跟看西洋镜似的。

休整了一天,第三日清晨。

各界领导、媒体云集,在影视城西北部靠三门湾的一个地方,搭建了天字码头。

天字码头乃广州第一码头,地标建筑。林则徐查禁鸦片,便在此登岸,鸦片战争爆发后被皇帝免职,充军伊犁,离开时也在此下船。

这景比原版气派多了。

水面上是真有船,岸上则是千余名群演。

几十个穿官服的大人,吹啦弹唱的礼乐队,静立的士兵,外围的百姓。可谓人流熙攘,樯帆林立,华洋杂处,番语盈耳。

金发碧眼的外国水手与商人随处可见,也有兜售洋烟、水果的中国小贩混迹其中。

而再外围,却是镇上百姓,好像全跑出来了,乌央央围观。

好半天才让他们安静,跟着放鞭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带着硫磺味的烟混合水面上的雾,飘飘散散,刹时间添了一层历史与现实的隔离感。

谢晋居中,左右主要演员,站在“天字码头”的大牌坊下面。

“砰砰砰!”

三声礼炮过后,谢晋喊:“《鸦片战争》,开机!”

喜欢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cwx8.com)从1983开始总裁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