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满唐红 > 第0654章 唐突之战(三)

满唐红 第0654章 唐突之战(三)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27 19:37:02 来源:笔趣阁SO

李世民感叹道:“压力肯定会有的,但这也是刘弘基自找的。”

说到此处,李世民顿了一下又道:“当然了,你要是怕刘弘基会有压力,也可以不去,无非就是多死一些将士而言,我大唐还负担得起。”

李元吉嘴角抽搐了一下,他很想知道李世民是如何泰然自若的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的,难道这就是上位者、掌权者该有的心性吗?

那是不是太冷酷,太残忍了?

虽说上位者和掌权者上位的时候,以及上位以后,皆需要骸骨铺路,可坐视着千百不需要去死的人去死,且眉头都不眨一下,这有悖为人之道。

“那就委屈大哥和二哥跟我走一趟吧。”

李元吉感叹着说。

李世民有些好笑的道:“不怕给刘弘基压力了?”

李元吉澹澹的瞥了刘弘基一眼道:“刘弘基要是感受到了压力,出了什么纰漏,不是还有你吗?到时候让你顶上去就是了。”

李世民一愣,一脸的错愕。

李元吉继续道:“你放心,我会在你背后死死的盯住你的,我相信你不会有什么压力的。”

李世民张了张嘴,有句骂人的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元吉既然有了决定,也没有迟疑,趁着蔡允恭和陈叔达忙活着查战损过大的具体原因的时候,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赶往了萧关内。

等到蔡允恭和陈叔达得到消息赶到中军大帐的时候,他已经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出现在了城墙上。

李建成对此颇有微词,一个劲的唠唠叨叨的说李元吉带他到箭失、石弹乱飞的地方是不是想害死他。

结果没人搭理他。

刘弘基在得到消息的时候,突厥人刚好退了下去。

于是刘弘基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李元吉三人面前。

“太子殿下,齐王殿下,您三位怎么来了?”

刘弘基诚惶诚恐的问候。

对于李世民,他只是点了一下头,并没有问候。

李建成想趁机发发牢骚,李元吉抢先一步笑道:“我听蔡允恭和陈叔达说,你这几日的斩获颇多,所以特地过来看看。”

刘弘基赶忙道:“谈不上有多大的斩获,倒是损伤了不少将士。”

李元吉点头笑道:“战争嘛,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能杀敌人,敌人也能杀我们,我能理解。”

刘弘基松了一口气,一个劲的道:“殿下理解就好。”

李元吉又笑着点点头,吩咐刘弘基带他们三个到城墙上各处转一转。

从城墙的这一头,走到城墙的那一头,再亲自慰问过所有将士,亲自帮着将一些受伤的将士送下城墙以后,李元吉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就待在城墙上不走了。

刘弘基第一时间就明白了李元吉为何来此,也第一时间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

所以当太阳西斜,突厥人发起新一轮进攻的时候,刘弘基果断的改变了作战的策略,当大战结束以后,一清点战损,果然下降了不少。

不过,箭失、弩枪、滚木、礌石、石弹等物的消耗增长了不少。

蔡允恭和陈叔达在战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城墙上抱怨。

到没抱怨刘弘基所用的军械开始上涨了,而是抱怨李元吉趁着他们不注意跑到城墙上冒险有些不地道。

对此,李元吉并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安抚了两句。

不是他不想解释,而是他没办法解释。

因为刘弘基在大战结束以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城门楼子内听候指示,有刘弘基在,他就不好将他和李建成、李世民来城墙上的原因讲给蔡允恭和陈叔达听。

毕竟,当着人的面说人的不是,跟打脸没区别。

人家刘弘基好歹是大唐的老臣,还是武德朝第一功臣,打了人家的脸,不仅会折辱人家,李渊知道了,脸上也会不好看。

“殿下,此处危险,您还是随臣等回中军大帐坐镇吧。”

入夜的时候,突厥人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突然发动了偷袭,成千上万的箭失一个劲的冲着城门楼子所在的位置招呼。

有十数道箭失轻而易举的洞穿了城门楼子的门户,出现在城门楼子内。

正点着灯处理各种文书的陈叔达见此吓了一跳,当即站起身,一边劝戒,一边硬拖着李元吉就往外走。

李元吉稳稳的站在原地,哭笑不得的道:“你慌什么,我既然敢坐在这里,自然不怕突厥人的箭失。”

陈叔达急声道:“突厥人的箭失既然只射向了这里,那就说明您白日里在城头上巡视的时候,已经被突厥人发现了。

您不能再待在这里了。

不然下一轮招呼您的可能就不是箭失了,而是石弹了。”相比起箭失,石弹的杀伤力显然更强,对城门楼子,以及城门楼子内的所有人的威胁也更大。

刘弘基在这个时候也跟着劝了起来。

反倒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人找了个角落窝着,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盯着城门楼子内的动静,没有说话。

白天的时候跳的最欢,对来城门楼子这件事最有意见的李建成,这次居然没跳,也没说什么。

李元吉很清楚,李建成不是不想跳,而是知道他的心意,懒得跳。

别看李建成不愿意来城门楼子,但真要他一个人离开,真要他跟李世民分开的话,他也会不愿意的。

他现在必须时时刻刻跟李世民待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自身的安全。

他可以在李世民有什么阴谋诡计的时候站出来戳穿李世民的心思,让李世民难以成事。

也可以在李元吉突然生出了干掉他和李世民的心思的时候,跟李世民联合在一起想办法祈命。

反正,无论是李世民借助阴谋诡计翻身了,还是他离开了李世民身边,李元吉趁机把李世民宰了,他都活不了。

所以他必须跟李世民待在一起。

“陈公啊,我留在这里自有我的打算,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安危的,你就不必再劝了。”

李元吉从陈叔达手里拽出了自己的衣袖,有些无奈的道。

陈叔达正色道:“臣知道您勇武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可箭失和石弹不长眼,您真要是有了个什么好歹,您让臣怎么跟圣人,怎么跟李公他们交代?”

李元吉认真的道:“我自会给我父亲和李公他们交代,你不必再劝了。”

陈叔达恼了,要开始毒舌了。

就在这个时候,宇文宝带着麾下的将士出现在了城门楼子内,单膝跪地道:“臣等誓死守卫殿下,绝对不会让殿下出现任何损伤。”

说着一行人就在城门楼子门口筑起了一道人墙,牢牢的将城门楼子给堵严实了,不给任何箭失飞进来的机会。

陈叔达见此,没办法再劝了,只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无力的坐回了属于他的位置。

有宇文宝等人筑起的人墙,突厥人的箭失就再也没有飞进过城门楼子,石弹倒是有几枚落在了城门楼子上,但除了在城门楼子上砸出了几个豁口外,并没有造成其他损伤。

至少城门楼子内的人没有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城门楼子外倒是出现了不少的损伤。

刘弘基不需要吩咐,立马就命人开始用投石机、床弩等大型的军械发功。

双方你来我往的鏖战了足足一夜。

次日清晨的时候,李元吉原以为这种攻势会停下,双方会歇一歇,却没料到突厥人不等天明就组成了各种阵型,天刚刚放亮的时候就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大战从一开始就再也没有停下,双方皆将兵马分成的数股,采用了轮番上阵的方式,日夜不歇的在萧关上鏖战。

从第五日开始,双方的战损就快速的拉开了。

从最初的二比一的战损,拉开到了四比一的战损,并且还在一点一点的攀升。

一直到第六日的时候,双方才各自罢手,停下了大战。

刘弘基带着人忙忙碌碌的去整顿起了兵马,李元吉也安心的看起了从石州、苇泽关一线,以及盐庆和银绥传来的各种消息。

至于灵州西的消息,没什么好关注的。

因为颉利派出去绕道灵州的兵马,才进入凉州边陲,就中了安兴贵提前设下的埋伏,双方鏖战了足足两日,突厥人在损失了两万多兵马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回了灵州以北,放弃了绕道灵州去偷袭会州的想法。

所以眼下需要关注的就是萧关、盐庆、银绥、石州等地的战事。

盐庆的战况跟萧关差不多,颉利只派遣了三万多人马去攻打盐庆,跟庆州守将所率领的一万多兵马打的有来有回的,谁也奈何不了谁。

银绥的战况就有些糟糕,颉利足足派遣了六万多兵马去攻银绥,在薛收和于志宁等人赶到银绥的时候,刚好碰见了岚石的突厥兵马出现在银绥,伙同银绥的突厥大军,共计八万兵马,一起攻打绥州的关口。

薛收在征集了绥州的青壮以后,带着他们,伙同带去的援兵,以及绥州的守军一起跟突厥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在持续了一天一夜,在损失了足足九千多人以后,才勉强将突厥人击退。

在此期间,突厥人曾经六次攻上绥州的关城。

李神符和殷开山到了绥州以后,第一时间就给萧关奏疏,奏疏里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求援。

在跟突厥人鏖战了一天一夜,战损了足足九千多人马后,绥州的兵力锐减到了八千多人,八千多人可守不住绥州。

所以李神符和殷开山在重新给绥州布防之余,能做的就是向朝廷求援。

一同被送来还有薛收的奏疏,薛收在奏疏中称,绥州的青壮在前隋,以及大唐立国以后,虽然应招参加过几次战事,但仍旧没办法跟成建制的兵马媲美,甚至连各地在册,且经常组织在一起操练的府兵都不如,不堪重用,只能用于搬运军械和粮草。

所以他和李神符、殷开山、于志宁等人,没办法从绥州当地,以及临近绥州的几个州得到兵力上的补充。

所以需要朝廷尽快派遣援军过去驰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