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175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175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东边天际露白。

嘉禾卫里众人一夜无眠,却个个精神抖擞。

帐营临时搭于凤尾峡侧的高崖平地上,这里可以俯观整条海峡。

凤尾峡之所以有此称谓,乃因它外海入口很是辽阔,随着深入渐渐收窄,日出时候,朝霞映浪波光粼粼,站在崖岸上观望,形似一束舒展开的凤尾。

海风吹入峡内又似凤鸣。

不过今日云重雾浓,朝阳被遮,未能看到“凤尾”粼粼生光的盛景。

当地百姓俗言道:“一丈浪从凤尾入,九丈浪从凤尾出。”此话虽有些夸张,却所言非虚——峡口辽阔,浪潮易进难出,随着两岸的收窄,浪潮不断积高,前浪未退,后浪又来,层层相叠,助长了潮势。

此时大潮未至,单单是风吹浪起,听崖岸上的浪花飞溅声,足以见得其几分气势。

几位老幕僚依旧密切关注着天象,有人守着“相风铜乌”观测风向,又不时抛物量测落地距离,有人守在海岸边,靠着长尺丈量潮汐起伏。

船将们分头行动,亲自点验军士、船员,鼓舞士气。伴着风浪声,军营里不时传出摔碗撒酒的脆响。

尽数严阵以待。

唯独将营里,牢固的帐篷挡住了呼啸的海风,闹中取静,裴少淮席地坐于矮桌前,神色平静,颇有闲情雅致,正在文火煮茶。

茶案上是一套闽地自产的德化白瓷,小壶、茶盏釉色如雪似玉,青白形轻,明明通体素色却带着独特的韵味,色美容清,似是早春碧颜,又似雨过天青。

燕承诏来回踱步,见裴少淮这般风轻云淡,遂亦坐了下来,单腿支立,绣春刀便倚在膝上。

裴少淮为其倒了一盏茶。

德化白瓷的青白,正好衬出武夷岩茶的铁青带褐。

燕承诏此时哪有这番闲心喝茶,看着裴少淮生疏的煮茶手法,他问道:“裴知州何时对煮茶品茶有了兴致?”

“不是对煮茶有兴致。”裴少淮应道,“而是对我大庆的陶器、瓷器有了兴致。”

自打见识过焙烙之后,他觉得有必要洗洗眼睛。

又言:“德化的瓷,武夷的茶,在闽地愈久,愈发现此处人杰地灵。”这种韵味是刻在骨子里的。

“燕某是个俗人,此时只对凤尾峡感兴趣。”

裴少淮却笑道:“离大潮还有些时辰,急不来的。”

帐外有人来报,小兵道:“指挥使大人,外海好似有两艘商船归来,正往双安湾驶来。”

“商船?”

两人皆面带疑色。

走出将营,海上依旧灰蒙蒙一片。厚重的乌云遮日,将至辰时,海上的雾气迟迟不散,像是蒙着一层薄纱。

裴少淮借着千里镜观望,果然见到两艘旧福船缓缓归来,甲板上的船员皆是大庆装扮。

“大人,是否要派船前去驱赶,以免扰了计划。”一名船将问道。

有些商船前往东洋做买卖,四五月时耽搁了,等到十月才有机会乘风返航,这也是常有的事。

裴少淮却不信事情这般凑巧,说道:“莫打草惊蛇,先仔细盯着。”

果不其然,两艘商船在双安湾外游弋一圈后,竟侧帆往北走了,沿途放下一艘小船,快橹往东划,消失在海上浓雾中。

倭寇狡猾,商船只是个幌子,实则是来探查情报的。

假商船走后,接下来数个时辰,海面上一直风平浪静,未曾再见到船影。一直到了午后,浓雾尽数散尽,凤尾峡外风浪渐渐加急,远处自东向西涌来一道“白线”,匀速前行,畅行无阻——初潮潮头来了。

不过潮头不高,约莫不及半丈高,还没涌入凤尾峡就渐渐弥退了。

老幕僚来报:“指挥使、大人,用不了半个时辰,大潮就来了。”

倭船也会趁潮而来。

确认各艘战船已经隐匿守在各处,裴少淮站在崖岸上,举目远眺,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今已期至,壮哉壮兮!眼前这片壮阔沧海是我大庆的,谁若敢乘战船而来,便是我大庆之敌,定叫他寸板不留。”

此话言罢,未见潮至,先闻潮声,隆隆潮响,如雨前闷雷,又渐渐化成四面密鼓。

随后,海平线上显露风帆,只见十余艘倭寇关船摆成楔形阵,乘风破浪疾速而来,根本无需船橹助力。临近双安湾后,又散作左、右、中三段。

是倭寇的先遣队。利用关船的灵活轻便开道突围。

时而散、时而聚,虽在海中,却灵活似在陆上。

足以见得倭寇之警惕,没有遇见防敌,亦严密摆出船阵来。

等到“楔形阵”已经开入湾内,大部队才尾随而来。估摸七八百料的安宅船风帆最大,最是显眼,三张船帆尽数支起,全速前行,两侧的关船、小早船分散跟随,形似安宅船的两翼。

宛若禽鸟张开两翼飞行,倭人遂称之为“鹤翼之阵”,两翼合拢时,即形成了包围攻击之势。

安宅船船头战鼓擂动,将领手执金扇起舞——以鼓与扇为信号,指挥两“翼”船只行动。金扇子反射之光很是耀眼,裴少淮站在崖岸上亦能不时看到烁光。

裴少淮暗笑,这些倭寇颇有些自负,还未入湾就敢摆包抄所用的船阵,如今瓮中之鳖是他们。

老幕僚借着千里镜观望,看得更是仔细,一位老幕僚看出些端倪,前来禀报:“大人,倭船船体漆黑,好似涂抹了什么东西。”

裴少淮俯身凑到千里镜前观望,不一会儿,他直起身,下定论道:“船体抹了海泥。”而且是新鲜的。

海泥潮湿,可以防火。

倭寇知晓大庆火器的厉害,提前预防火袭,以防木船生火,船毁人亡。

准备倒是充分。

裴少淮又道:“不妨碍,依计划行事。”今日一战,要用到火器,却不主要靠火器。

燕承诏点燃信号弹引信,站于崖石上朝天一炮,“咻——嘭!”尖锐清脆的炮鸣响彻云霄,整片海湾之内皆可听闻。

闻令而动。

隐匿在海湾小岛中的战船快橹出动,火速占据事先商议好的几处峡口。风来军旗黄似锦,陡然间出现,好似夏日里一扰芦草白鹭群飞。

海上看似还留有许多缺口,可那些缺口处,要么是水下浅滩,要么是坚硬礁石。

不止嘉禾卫将士们听到信号声而已,倭寇们也听到了,知晓有埋伏。

倭寇的鼓声愈发轰隆密集,两翼的关船伸出船橹,四处分散行驶。然而此时大潮已至,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不断由东往西推进,关船船体轻便,容易随波逐流,倭寇们收起风帆、奋力打橹,也未能逃出海浪的推力。

分散比往时更艰难一些。

令倭寇想不到的是,大庆的战船没有出现在他们前面,而是从他们的两侧绕过来的,便是说他们连当面撞击的机会都没有。

且嘉禾卫的战船有龙骨,船体结实稳固,吃水深。

倭船不断随风、随潮前行,嘉禾卫的战船行进得慢,便渐渐绕到了倭船之后——顿时改了局势,嘉禾卫占据了风浪的上口。

裴少淮站在崖岸上,可以清晰看到双方的战船的大小比对和位置布局,双安湾里好似无线棋盘。

倭寇们也不是吃素的,见退路被封锁,便想利用关船的轻便,快橹靠近嘉禾卫战船,企图两船靠近、进行白刃相见的接舷战。

他们善于此。

裴少淮看出了倭寇们的企图,说道:“火龙出水加炮轰,把他们逼进葫芦湾里。”

一支“火龙出水”可飞三里,攻击范围远,适合远距离“虚张声势”,让倭船不敢贸然靠近。

把倭船逼进了葫芦湾中,再一收拢,倭寇们便只剩凤尾峡一条路可走了。

凤尾峡外口宽广,看不出端倪,只有进了里头,才会发现中计。

燕承诏再次发射信号弹施令。

一时间,众多船只一齐点燃火龙出水,“咻——咻——”声响,昏沉沉的白日里,可以见到海上一道道火光亮起。

又见船上架起短炮,轰隆隆以驱敌。

距离太远,准头不足,这一片炮声没炸沉倭寇的船只,但却达成了目的——避免了接舷战,把倭船赶入了葫芦湾中。

倭船又“顺其自然”地逃进了凤尾峡中。

裴少淮听到远处浪声大啸,如万马奔驰、四面擂鼓,一道又宽又粗的“白线”从东边袭来——是一堵两三丈高的浪潮。

他谦虚对燕承诏道:“裴某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要安静观潮了,接下来就看燕指挥的了。”

燕承诏拱手回应。

裴少淮负手站于崖石上,闲心观赏二十年难得一见的大潮,看它们如何在凤尾峡里来回翻涌。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是谁走漏风声,恰逢合适时间,凤尾峡崖岸的后端围过来许多老百姓,也在期待着“观潮”。

以往倭寇来袭,本应是东躲西逃的老百姓,来看嘉禾卫如何在凤尾峡里灭倭。

一开始还小心翼翼的,做好了一有意外就跑的准备,慢慢地,百姓们放下戒心,索性搬来几块石头,坐在崖岸上高高观望着。

凤尾峡里,随着浪越来越高,船只随浪越来越快,倭寇们看到两岸越来越狭窄,开始意识到不妥。

他们企图奋力回航,却已经来不及了——既有嘉禾卫战船守在峡口外,又有一大波浪潮即将袭来。

云涛雪浪浮鸿毛,木船在大潮大浪面前还是太渺小了。

不能准确利用到风浪,就只能被风浪摧毁。

更令倭寇们绝望的是,狭长的凤尾峡末端,最窄之处,竟有几艘废弃的战船用铁链相连,牢牢围堵着。

轻薄的关船冲上去必定是粉身碎骨。

关船退居安宅船之后,重新扬起安宅船的风帆,企图用这艘最坚固的大船一举冲破障碍。

眼看着远处巨浪滔天,再过一会儿将涌入凤尾峡,燕承诏率领弓箭手站于上风口,发令道:“点火,发弓!”

所瞄准的并非船只,而是最大那艘安宅船的风帆。

箭矢带火,顺风飞行,直奔船帆。可惜白日里火光不够亮,不然必定是一片流萤。

安宅船失了风帆,没了风力,船速陡然降了下来。

“嘭”一声巨响,安宅船和废船撞击在一起,连坐一团。正好此时,大潮已经涌入凤尾峡内,在潮涌之下,倭寇们的小船就像是小溪里的落叶,一旦前面被堵住了,便接二连三地撞在一起,一船叠一船。

只不过落叶多是宽圆的,而关船细长,船头还装有尖锐的水押。

属实是自己捅自己了。

几十艘倭船堵在一块,阻挡了潮水前进,潮水如撞到巨石了一般,哗一声巨响,潮头溅起一道冲天的水柱,比水底龙王炮炸得还要响十倍不止。

细水珠如雨一般洒落,岸上众人脸上凉津津的。

裴少淮向燕承诏介绍道:“赭山潮势接天来,燕指挥,这个叫‘冲天潮’。”

船底的余潮继续向前推进,但凤尾峡的末端有一折角,余潮撞在石岸上没有办法再前行,余威未尽,故又折了回来,自西向东重新成潮。

裴少淮又介绍道:“浪潮回奔,燕指挥,这个叫‘回头潮’。”

回头潮自西向东,而第二波大潮从外海涌进,两道浪潮在倭船积聚处交汇,五六丈的浪潮把破船们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再一看,已有半数的关船不见了踪迹。

“前潮未尽后潮又来,燕指挥,这个叫……”

裴少淮正打算介绍,却被燕承诏出口打断,他看着海峡里四处飘零的碎木板,说道:“这个叫阎罗潮。”

裴少淮夸赞道:“看不出燕指挥还是个文化人。”

“承让,谬赞。”

浪潮一波接着一波,百姓们在崖岸上看得欢欣鼓舞、雀跃相呼。

虽知砸不到那么远,但有许多老百姓捡起石头,奋力朝余存的那些倭船扔。

此战接近尾声,负责指挥岸上放炮的副将一脸焦急跑过来,行礼之后,道:“指挥使大人,炮营部下准备就绪,虎蹲炮已经瞄好方位。”

他瞥了一眼海峡里的破船、碎木板,又看到远海外仍有浪潮袭来,一时间自己说话都没底气了,声音弱了许多,问道:“指挥使、知州大人,还要不要填炮发射……”

似乎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浪费火-药。

燕承诏望向裴少淮,询问他的意思。

裴少淮问道:“嘉禾卫里缺火-药吗?”

“暂时不缺。”燕承诏应道。

裴少淮笑笑,说道:“那就放几炮、轰几声,一起听个热闹吧。”

炮营一起操练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把准头练好,岂能不让他们上场露个脸,一展大庆炮火的风采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