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174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174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制定好基本策略后,嘉禾卫转入实战操练阶段。

船队每隔日便出海操练,熟悉远近海况,帆手、舵手着重感知不同风向、风力、潮流对航向的影响。

对照着新绘制的海防图,裴少淮亦数度随船出海、实地考察,对双安州外海域熟识于心。

每每出海时,随着身后的嘉禾屿渐渐变小,眼前沧海渐渐壮阔,海水深沉,海风腥咸,叫人心境壮阔又不免心生畏惧。

云涛雪浪浮鸿毛,帆前无山唯有天。

便是千料、两千料的大船,在沧海之中也宛若鸿毛、竹叶。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期间,裴少淮与王矗又见了一面,这回是王矗主动约见,还是在嶒岛石亭里。

大庆实施海禁,镇海卫所分布于岸上,与倭寇在海上鏖战的经验并不多。王矗身为海贼,曾在海上与倭寇周旋过,有些经验在身上。

王矗为表诚意,主动告知经验,说道:“王某也不晓得裴大人知晓哪些,不知晓哪些,便先全都讲了,大人挑需要的听。”

先说倭寇的船只。

王矗言道:“倭寇常以安宅船为主舰,身长十几丈,和大庆五百料的中船一般大小,船上搭有几层阁房,看着又似扬州河畔的画舫船。此船累赘颇多,守多于攻,不便航行,多以风帆为力,一旦拆桅收帆,以橹推进则行动迟缓。”

独木不成林,倭寇能在海上为非作歹,自然还有其他船只在。

“倭船里以关船居多,此船十分轻便,可载数十人到百余人,航行时以帆为力,劫货时以橹为力,可灵活穿插游弋,捉摸不定……倭寇常常借着夜幕或是海雾,驾着关船悄然靠近商船,杀人劫货。”

“此外,此船船头装有尖锐水押,若是鏖战不休,他们也会借着关船船速,以水押击沉商船。”

裴少淮了然,心中琢磨着,关船轻便,机动灵活,便说明这一类船十分轻薄。

太仓船厂积攒的经验告诉他,传统木船不可能兼顾“牢固沉稳”和“轻便灵动”,二者不可兼得。

便是说关船船体比较脆弱。

王矗接着说道:“倭寇还有小早船,类似扁舟,用于前出刺探消息、战情,大人若是见到此类小船,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除了此三类船,或也还有些福船、粤船,是从大庆海商那里抢来的。”

小早船前出刺探,安宅船主防兼指挥,关船机动劫货,倭寇已形成了一套战术策略。

裴少淮问道:“他们近战如何?”

“接舷战不顾死生。”王矗应道。

两船舷侧相靠,借着横梯绳索,登上敌船白刃相拼。

“火器又如何?”

王矗早有准备,往石桌上摆了一陶壶。此壶泥褐色,斜接又黑又粗的手柄,与大庆精巧的陶瓷器相比,逊色许多。

“大人可听说过此物?”

裴少淮摇摇头,他未曾研究过倭人陶具。

他端看了一下陶壶的形状,黑色手柄,褐色壶体,裴少淮略有迟疑问道:“这是夜壶?”

见到王矗神色一滞,又看到陶壶太小,裴少淮知晓自己猜错了,笑笑掩饰尴尬,又道:“也总不至于这么小。”

“此乃焙烙,是倭人煮茶的一种器具。”

“哦——”裴少淮尴尬神色更浓,终于明白王矗为何神色一滞。

王矗接着介绍道:“倭人以焙烙壶为器具,在里头填以火-药,只留一引信在外,雅称其为‘焙烙玉’……这便是倭寇接舷战最常用的火器,倭寇用绳索把焙烙玉串成一串,点燃后抛上商船,再趁着烟雾、爆炸登船劫货。”他略作回忆,又补充道,“焙烙玉威力一般,烟雾倒是极浓,呛得人睁不开眼。”

这不正大庆土制的炸-弹吗?名字却取得怪花里胡哨的。

倭国盛产硫磺,想来是硝石不足,在壶里多添了硫磺,使得爆炸时烟雾弥漫。

倒更像是一种烟雾弹。

此番会见之后,裴少淮对倭寇海上的抢掠方式多了几分了解。

嶒岛上海风大,桌上佳肴早已凉了,酒盏里的酒泛着波澜,与海上的浪水同摇,裴少淮举起酒盏,道:“王岛主,合作欢洽。”

了解得越多,制定的策略就能越详细。

王矗赶忙也端起酒盏,两杯相碰,一同饮下。

……

从嶒岛归来,裴少淮却高兴不起来。

明明大庆的船只、火器皆优于倭人,却受倭人袭扰多年,便说明镇海卫所过于松弛,以致战力废弛。

不得不改矣。

又庆幸这次一同来的是燕承诏,至少这些实情可以上达天听。

……

十月海上霜雾重,一会北风,一会南风,海上乱浪千层叠。

终于到了倭寇侵扰的小汛期。嘉禾卫里士气高涨,重重戒备着,裴少淮更是每日都到嘉禾卫来。

这日清晨,一片扁舟摇摇晃晃停靠嘉禾屿,下来的人正是包老九。

军营里,裴少淮拆开信件,场下诸位船将齐齐望过来,等着知州大人发令。

“倭船已经从萨摩州出发了,约莫有五六十条船,大概率是奔双安州一带而来。”

规模不算小。

近段时间东北风急,又有洋流加持,用不了几日就能到双安州外海。

十余位船将当即起身,向燕承诏拱手,齐声道:“请指挥使发令!”过往几个月,将士们反反复复操练,为的就是这一战,岂有惧战的道理?

燕承诏与裴少淮合作数月,早已形成默契,他通晓裴少淮的策略,遂抬手摆了摆,让诸位部属安静,先不要急。

又道:“传八位幕僚来见。”

那八位观测风浪的老幕僚正好也有急事来报,就在将营外守着,此一召见,很快便进来了。

领头那位老幕僚神色有些焦急,行礼后禀报道:“指挥使大人、知州大人,若按风速来算,倭船恐怕是打算十八日靠岸双安州。”

涛之起也,随月升衰,从两弦到望朔,潮水日涨。

望月之后两三日,潮汐起伏最大。

想来倭船是想借着东北风和大潮,顺势而来,直逼九龙江口。这样的风力、潮力,远足以抵消九龙江水外流的推力。

若只是如此,尚不足以让老幕僚焦急,裴少淮问道:“还有其他境况?”

老幕僚点点头,应道:“若是推算无差,十八那日是二十年一见的大涨潮。”

日月一线相引,潮水更高更急,推力自然也就越大。

在这样的大潮之下,倭船即便收起风帆,也能全速行进,实属于来势汹汹。

相反,嘉禾卫逆风、逆潮而行,很难绕到倭船的背面去;若是正面相抗,也容易吃逆风、逆潮的亏。试想,倭人一架轻便的关船全速而来,靠着尖锐的水押撞破嘉禾卫的大船,如此一算也太不值当了。

裴少淮也眉头微皱,先前没有预料到会遇上二十年一见的大涨潮。所幸幕僚们发现得早,还有时间准备。

裴少淮皱眉是在思索对策,在外人看来,却以为他是有所顾虑。

一位骁勇的船将站出来道:“将军、大人,逆风逆潮又如何?接舷近战、白刃相见又如何?只要将军一声令下,我等必定誓死把倭寇堵在双安湾外,叫他片板都靠不近岸上。”

其他将领纷纷出声应和。

一时间再次士气高涨。

裴少淮自然知晓,靠着大船、火器,正面硬刚也能取胜。

只不过代价太大、战损太多,他并不想如此。

此战用的毕竟是百姓们的商船,掌舵扬帆的是三个氏族的船员,不能为了一战而让双安州元气大伤。

燕承诏依旧冷静,再次摆摆手,沉声道:“安静,听知州大人安排。”

再给裴少淮一点时间。

营房里顿时静默,目光皆聚在裴少淮身上,约莫过了一炷香,裴少淮终于起身来到海防图前,神色恢复自然,胸有成竹,他说道:“大涨潮吞山挟海,气势汹汹,能让倭船提速不假……却也能让倭船失控。”

毕竟安宅船迟钝,关船轻薄。

看似处于劣势,却又不全是劣势,可以转劣为优,大大减少战损。

“倭寇精于预测风浪,也精于航行,却不比我们熟悉双安州外海,我等可以想法子把倭船引到此处。”

众人顺着裴少淮的手望去,只见他指着海防图上的“凤尾峡”。

一处外宽内窄的海上通道,形似喇叭。

将领们迟钝一些,尚未想明白此中道理,反是那几位老幕僚瞬时明白过来,方才的急色一扫而空,忍不住赞叹道:“知州大人好计谋。”

裴少淮随后又仔细为众人讲诉了其中道理,众人恍然大悟,面露喜色。

剩下的便是如何“请寇入瓮”了,裴少淮借着海防图继续说道:“双安州外海看似辽阔,实则能走的海道并无几条,更何况海潮汹涌,船只飞速难控,我等只要在南边锁住这几处,倭船便只能往西驶进凤尾峡内了。”

“大人,北边尚未设防。”有人提醒道。

燕承诏与裴少淮相视,他出言道:“北边不用管,我自有打算。”

因为北边有王矗守着,若是王矗失约,让倭船北窜,则到了泉州府的海域,那里亦有卫所镇守着。

……

夜幕下,裴少淮站在崖石上,眼前正是狭长的凤尾峡。

崖岸对面为一海岛,与崖岸相夹,形成了海峡。

夜色下只能模糊看见海岛的轮廓,而风浪声不绝于耳。

凤尾峡内的海浪已经开始加急了。

燕承诏走过来,说道:“前方来报,倭船最晚明日就到双安湾外了。”

顿了顿又问:“裴知州在此处观望,是在思索明日的战事?或是有所担忧?”

在燕承诏看来,一切准备就绪,无需担忧什么,照计划行事就好。

裴少淮的策略已经相当完善了。

战场上瞬息万变,兵家岂有十全十美的良策呢?

裴少淮回过身,应道:“确实有所担忧,却不是担忧明日的战事。”

他解释道:“明日一战之后,该来的就都要来了,这才是裴某所顾虑的。”

明日海战之后,倭寇扰乱不成,裴少淮即将正式开海,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会一一显露出来。

平一时之乱易,平长久内患难。

裴少淮换了轻松的语气,又道:“不管怎么说,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燕某习武出身,思虑不如裴知州周全。”兴许他没能想通其中所有的弯弯道道,燕承诏说道,“但燕某知道,至少在开海一事上,陛下不会对裴知州生疑,裴知州大胆去做便是了。”

“陛下要怀疑,也是先怀疑燕某。”

裴少淮意会,笑道:“裴某先谢过燕指挥了。”

“好说。”燕承诏也望向凤尾峡,冷冷的语气中带着些兴奋,言道,“这夜也太长了些,怎还不天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