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芯科技 > 第二十四章 教育大计

国芯科技 第二十四章 教育大计

作者:榕之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30 13:31:36 来源:ibiquge.com

万事开头难,八零一一厂的厂办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师相继到位情况下,终于开张了。

幼儿园暂时分为两个班,一个是爬爬班,就是还不会自己独立行走需要老师随时看护的班级,招收2岁以下的儿童。另一个就是中大班,将全厂大于2岁未到6岁的儿童都统一收拢管理,至少让职工能安心上班没有后顾之忧。

而小学由于师资问题,暂时开设学前班到三年级,每年级一个班,招收附近5个单位的职工子女上学。

为解决学校教学场地问题,八零一一厂将一栋物资仓库小楼腾了出来。一楼是幼儿园,二楼就是小学。

俞美诗本想到幼儿园当老师,正好可以照看自家儿子周逸,但因为她年轻学东西快,被小学校长硬是要了过去。

原打算幼儿园12个老师编制,而小学有20个编制,要求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并从事教育工作优先考虑。

但临近开学时,实际上幼儿园到了6名老师,而小学只有9名到岗。

具体原因嘛,一是当时确实许多人不愿意当老师,怕跟臭老九沾边。二是原有工作单位不愿意放人,他们一时半会过不来。三嘛,就是八零一一厂地处皖南山区,原本有意向的人实地看了之后打退堂鼓跑了。

不过八零一一厂为子弟学校对外招收教育人才,还是请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张国华,原先在沪江市物理研究所工作,是1958年交通大学的核物理系本科毕业生。

他的妻子在1969年调到八零一一厂工作,现任财务科科长一职,为了解决夫妻分居以及远离大城市运动漩涡,趁此机会主动请缨调来山区工作。跟随他一同而来的还有刚满10岁的儿子,和年逾六旬的老母亲。

厂长郑云德亲自跟张国华面谈了2个小时,从其口中得知了工厂办教育的困难以及应对之策,认定对方为小三线紧缺的教育人才。当场拍板认命张国华为八零一一厂办学校筹办组负责人,并且在教育科挂副科长一职。

教育科是八零一一厂为了筹办子弟学校而新成立的部门,加上张国华本来就有副高职称,担任副科长一职也算是降级使用了。

“子弟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方便职工子女入学而办。但不能光为了读书而读书,应该为了学到知识而读书,还应该为了他们的明天而读书。

我们这一代人进山算是为了支援内地奉献了青春,看样子还得长期扎根,称之为奉献终身都不为过。

这一点想必你和我都心知肚明。

但我们牺牲了,可子女们是无辜,他们不应该因为父辈的选择而一辈子留在大山之中。可以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凭借读书走出大山,重新回到沪江这样的大城市。”

38岁的张国华一番话可真正说到了郑云德心坎里,也说到了所有小三线职工的心底深处最敏感的地方。

为何要千方百计办学校,还不是为了让小三线职工二代们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路。

“下面是我个人提的问题,并不代表组织。

我想问一下,既然那你知道进山是一条艰辛又困难的道路,为何将小张也一起带来了呢?实际上,他完全可以留在沪江读书,走一条顺畅的大道。”

要说郑云德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年将儿女的户口全部迁了过来,导致他们在读书问题上变成了借读生,平白遭受许多挫折。

于是,他看到张国华一家就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既好奇又好心地提醒一句。

“这是我们家开过家庭会议的共同选择,就算是小周也明白他此次进山跟母亲团聚所有付出的代价。

不过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是‘既然爸爸你那么厉害,那我相信在你的教导下,我在山里也一样能考出好成绩。’

借用他母亲的话来说,就是我将儿子绑上了自己的战车,以此来向大家明志并奋力一搏。”

张国华的儿子刚10岁,上三年级,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而且身为天之骄子毕业生的张国华,有信心在自己培养下儿子也能长大成材。

“我们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或技校,为职工子女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另外在教材方面,我们要统一使用沪江市教材,并以其为教育标准,向城市里的学校看齐。”

进山之前,张国华就在心里谋划过从核物理研究转向教书育人工作的步骤。虽然一直从事科研工作,但他的眼界和能力却是毋庸置疑。

尽管想得非常美好,但无情的现实却给了他深刻一击。

以他的打算,先筹办幼儿园和小学,然后便是初中和高中。

但一开头便面临老师数量都没有满编的窘境,于是他不得不先压缩规模,将幼儿园和小学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依照规划,幼儿园应该分为爬爬班、小班、中班和大班。而小学则从学前班,一到五年级,完完全全跟沪江市教育系统相匹配。

如今为了变通,幼儿园分为了两个班,而小学则只开到了三年级。就连张国华的儿子也不得不留级,继续读一年小学三年级。

俞美诗本想到幼儿园工作,但张国华看了一下到编教师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还是将其调来教小学。

“说实话,这次招聘的老师当中,真正拥有教学经验的不超过7个人,其余都是文化程度符合但从事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要想学生教得好,必须老师要素质上得去。因此我们这些人也要内部培训,真正学会如何当一名好老师。

你年轻学东西快,知识用在幼儿园太过屈才,到小学帮忙最合适发挥长处。”

教师素质跟不上,不得不让张国华另想办法。他打算先到华阳县当地学校取经,利用业余时间对厂办学校新报到的教师们进行教学交流培训。

在郑云德的指点下,俞美诗的父亲俞天阳,在华阳县拥有足够影响力,便成为能促成“厂地教学合作”的关键人物。

鼓动俞美诗帮忙出面协调,她这个当地人更容易充当双方的中介桥梁。

“管饭,包接送,还有补贴拿!”

这是郑云德为前来厂里帮忙培训的华阳教师开出的条件,要知道地方上逢年过节才能吃肉,而八零一一厂可以天天开荤。

当然,跟华阳县教师交流只是权宜之策,张国华真正的目标是要跟沪江市知名中小学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来打造八零一一厂子弟学校。

可以说,正是张国华的入局,让八零一一厂子弟学校在所有小三线基地同行之中,从起步就走在了最前方。

借着厂里货车到县城采购之际搭便车,俞美诗将自己和儿子周逸的行李打包一起带了回来,从此他们一家三口正式定居八零一一厂。

周逸虽然半懂不懂,但得知要一直在厂区生活也非常高兴,他喜欢这里的伙食以及山清水秀的环境。当然,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再也不用每周从县城奔波到山区,还能每天跟父亲周建国待在一起。

父母在身边陪伴成长,对小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哇呜——哇呜——”

幼儿园第一天开学,无论老师还是被家长“诱骗”着送入教室的儿童,都表现得手忙脚乱并茫然无措。

爬爬班倒还好,幼童哭着哭着就习惯了陌生大人用奶瓶的照顾。反倒是中大班,一共16名儿童,年龄覆盖了2到6岁区间,拥有一定认知能力和自我定位,突然离开父母被关押在陌生教室内,哭着喊着要父母要回家。

“妈妈——我要回家!”

“哇呜,我要妈妈——”

……

儿童堆之中,往往情绪很容易传染,一个人哭了很快其他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一大群儿童拼命挤在教室门口,隔着护栏拼命大哭,期待着哭声能引来父母将自己带回家。

“先让他们哭吧,哭够后情绪宣泄完毕就老实了。当然,有表现不适的儿童还是让老师带到一旁安抚下。”

张国华作为教育科副科长,也是学校筹办组负责人,他来回巡视开学第一天的状况。

“咦——还是有正常小孩的嘛。”

从窗户看进去,发现教室最里面有两个男童,正在拿着七巧板玩耍,丝毫不受到哭声影响。

他看到的就是周逸,另一位个头矮的就是小跟班曾其立。

送周逸进教室前,俞美诗就指了指楼上说自己会在上面工作,让儿子不要闯祸。

在县政府大院时,外婆就曾带着周逸来到县幼儿园前参观游玩,使其知晓幼儿园大概是怎么一回事。

加上他早早就习惯了跟父母分离,拥有一定的独立心理,并不觉得在教室内有什么不适。

而曾其立一开始还有些害怕,但看到周逸也在教室,立马跟在对方屁股后面玩耍。

看到角落纸箱上有一大堆玩具,周逸就带着小跟班一起玩了起来。明明不到4岁的小孩,却表现得比同班6岁的大龄儿童要老练。

为此,他和曾其立双双得到了一朵小红花奖励,老师也在诸多小朋友面前不遗余力夸奖了他,让大家向他学习。

没想到,当天午睡时周逸就闯了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