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_开局徐家嘲讽_我杀敌升级 > 第二十四章 防疫之策

大明_开局徐家嘲讽_我杀敌升级 第二十四章 防疫之策

作者:按时的小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5:06:52 来源:飞卢

在繁华的京师,皇城之外,崇祯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繁忙的街道:“王承恩,暂且不回宫,我们先去一趟顺天府衙门。”

“遵旨!”王承恩毫不犹豫地传达了皇帝的旨意。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队伍缓缓转向,朝着顺天府衙门行进。

大明的疆域辽阔,府治众多,每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知府。然而,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的长官,却有着更为尊贵的称号——府尹。

知府虽为正四品官,府尹却高居正三品之列。更为特殊的是,在众多正三品衙门中,唯独顺天府使用的是银印,其地位与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并驾齐驱。

当崇祯皇帝抵达顺天府衙时,府尹王庭梅早已率领一众官员恭候在衙门外。他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皇帝并未立刻下马,而是端坐在马上,目光如炬地审视着眼前的王庭梅。

这位年约四十的府尹,身着整洁的大红官袍,眉目间流露出一种精神干练的气质。然而,仔细观察之下,他的眼中却流露出几分疲惫。王庭梅手下的差役们亦是如此,一个个面黄肌瘦,仿佛经历了无数磨难。顺天府的职责之重,可见一斑。

京师之中,皇室、宗亲、勋贵、朝臣四贵并存,管理难度之大,非比寻常。崇祯皇帝深知王庭梅的难处,但此刻他更关心的是京师鼠疫的严峻形势。

他直视着王庭梅,声音沉稳而有力:“朕问你,截止到现在,京师鼠疫死了多少人?”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他深知数据统计的困难。京师百万人口,难以做到一户一查,只能逐级上报。

然而,他仍然尽力给出了一个大致的估计:“回陛下,臣估计京师百万民众已十去其二。”听到这个数字,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他明白,这个数字只可能更多。

然而,他并未过多责怪王庭梅,而是继续追问:“顺天府衙在这期间做过什么?”王庭梅连忙回答:“臣按成化年间处理瘟疫之法处理鼠疫,于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提供草席棺木掩埋尸体。同时,臣遍寻天下名医,以治百姓。”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对顺天府衙门的努力表示肯定。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追问:“何为鼠疫?”王庭梅一愣,随即回答道:“鼠传人,是为鼠疫。”然而,崇祯皇帝却摇了摇头,郑重其事地纠正道:“不对!鼠疫并非以鼠传人,而是通过跳蚤传人。”

这一番话让王庭梅震惊不已。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言论,但眼前的大明皇帝却言之凿凿。他顿时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非凡的见识和胆识。崇祯皇帝见王庭梅面露疑惑,微微一笑:“朕之前也不知道,是祖父皇帝托梦告诉朕的。”

此言一出,王庭梅更是震惊不已。他立刻跪倒在地,双手举过头顶,口中高呼:“天佑大明!神宗黄祖保佑大明!”

崇祯皇帝在医学的领域中虽非专家,但在面对鼠疫这一肆虐人间的瘟疫时,却展现出了异常的清醒与果断。他曾亲眼目睹鼠疫的残酷,深知其危害之深重。他明白,鼠疫杆菌这种病原体,通过跳蚤这一媒介,在鼠群与人类之间悄无声息地传播,一旦感染,便会引发高热、毒血症、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症状,其致死率之高,令人胆寒。

面对王庭梅的忧虑与感慨,崇祯冷静地指出:“鼠疫之传播,全赖跳蚤为媒。我们应迅速行动,告知百姓以稻草熏烤被褥衣物,地面墙面则用石灰水泼洒消毒。禽畜圈中同样如此处理,如此方能断绝跳蚤之患。”他的话语虽简短,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决心。

“至于其他防治之法,”崇祯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朕尚需时间思索,诸位便自行探索吧。”

王庭梅听闻此言,感动不已,再次跪拜在地,双手高举过顶,向崇祯表达深深的敬意与感激:“臣代京师百姓谢过陛下隆恩!”

崇祯淡然一笑,声音平和而有力:“朕乃大明天子,天下百姓皆是朕的子民。为父母者,自当如此。”

随后,崇祯又询问起春耕之事与土豆种植计划。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因此,他对于这两项事关民生大计的事务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当得知王庭梅因忙于缉拿流贼而暂时搁置了劝课农桑之事时,崇祯并未过多责怪,只是淡淡地叹了口气。他明白,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但作为皇帝,他更需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百姓的福祉。

“行了,办好这两件事朕给你升官!”

“谢陛下!”

离开顺天府衙,崇祯再次松了口气。

大明朝,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帝国,如今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面对这倾颓之势,我们必须深思熟虑,全面考量。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究其根源,不过是一个“饿”字。天灾**频仍,百姓们食不果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深知,继续当那老实巴交的农民,只有死路一条;而跟随李自成,至少还能有一口饭食维系生计。

在这个小冰河时期,寒冷与干旱交织,使得农作物难以生长。然而,土豆却以其耐寒耐旱的特性,成为了一道救命稻草。它成长周期短,仅八十到一百天,且淀粉含量极高,最适合在干旱的北方种植。更难得的是,土豆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一旦丰收,将会为百姓们带来巨大的生机和希望。

眼看着皇城就在前方,崇祯皇帝的心中却涌起一股不安。他转头问向王承恩:“王承恩,你可知道李若琏此刻身在何处?”王承恩恭敬地回答:“皇爷,出宫前奴婢遇到了李若琏,他说您交给他一项绝密任务,便急匆匆地离去了。”

崇祯皇帝心中一紧,难道李若琏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搞刺杀?他如此匆忙,难道真的打算动手?然而,崇祯皇帝深知,李若琏是个聪明人,他绝不会在皇城之内行刺皇帝。一来,守卫皇城的勇卫营和锦衣卫不是等闲之辈;二来,一旦行刺失败,这罪名必将难以洗脱。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疑虑,崇祯皇帝还是骑在马上,努力保持镇定。他不敢有丝毫晃动,生怕李若琏趁机动手。这种纠结、后悔和不安的情绪如同重压一般,让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左右两侧同时响起了破空声。箭矢如同闪电般袭来,崇祯皇帝反应不及,只感觉身上的罩甲被箭矢擦边而过。这罩甲乃明朝皇帝特有之物,轻便且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然而,箭矢余威不减,竟射中了旁边的王承恩。

“啊!”王承恩惨叫一声,捂着屁股倒在了地上。顿时,整个队伍乱作一团。“有刺客!”“护驾护驾!”“保护皇上!抓刺客!”勇卫营的兵士们迅速将崇祯皇帝团团围住,刀剑出鞘,弓弩上弦,严阵以待。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崇祯皇帝心有余悸。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