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_开局徐家嘲讽_我杀敌升级 > 第十三章 崇祯决断

大明_开局徐家嘲讽_我杀敌升级 第十三章 崇祯决断

作者:按时的小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7 15:32:26 来源:飞卢

在他们的煽动之下,朝堂之上,竟有半数的大臣们纷纷屈膝,为其求情。

随着求情之声如潮水般汹涌,崇祯皇帝的愤怒如同火山爆发,愈发炽烈,难以平息。那些自称心怀天下的儒生们,似乎将大明二字作为了谋取私利的幌子。

韩非子曾在《五蠹》中犀利地指出,学者是国家的蛀虫,而儒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似乎在这些儒生的行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可以随意解释和扭曲的双重标准。

以孙传庭为例,崇祯十一年,外敌入侵,他与洪承畴率领五万秦军进京勤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然而,这样的功绩并未为他带来升迁,反而成了他获罪的理由。那些朝堂上的儒生们,他们对孙传庭的策略提出质疑,甚至在他因病请求辞官时,也未曾给予一丝同情。

这样的仁义,究竟在哪里?为何在孙传庭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沉默?朝臣们心中都清楚这一切,但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自保,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这一事件,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使得君臣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皇帝和将领之间的关系,变得岌岌可危。国家需要农民辛勤耕作,需要士兵勇敢战斗,但朝堂上却无人为他们谋利,反而想尽办法压榨他们。于是,农民不再愿意耕种,士兵也不愿从军,国家的根基开始动摇。

明朝的灭亡,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崇祯皇帝和这些儒生们,也各自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是这场悲剧的推手,也是历史的罪人。

崇祯皇帝心知肚明,这些所谓的认错不过是他们为了苟延残喘而编织的谎言,洞悉了那些大臣们虚伪的认错,他心中燃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怒火,厉声喝道:“王之心!”

王之心,原本在一旁默默观察,被这突如其来的点名惊得心神一震。他小心翼翼地从眼角瞥向皇帝,见皇帝的目光并未落在自己身上,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朕命你,即刻与吴指挥使同行,对朕所言之官员进行彻底核查。若有不实,无需请示,立即抄家拿人!你二人需相互监督,确保无误。抄没之财物,一律上交国库。若有半点包庇或疏忽,朕将严惩不贷!”

“臣遵旨!”王之心的声音带着颤抖,他连磕头,如同捣蒜一般,然后急忙跟随吴孟明,逃离了这充满紧张气氛的皇极殿。

王之心心中涌起一股预感,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清除魏忠贤的崇祯皇帝再次降临。但这次,皇帝的手段更加果断,更加无情。这不仅是对某个党派的打击,而是对所有不忠不义之人的清算!

王之心在庆幸自己早已捐钱保命的同时,心中却也不免生出恐惧。他清楚自己的家产丰厚,一旦被查出有不轨之举,恐怕也难逃一劫。

随着吴孟明和王之心的身影渐行渐远,崇祯皇帝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在这关键时刻,他深知只有依靠锦衣卫和东厂的力量,才能确保朝廷的稳定。

明朝的皇权并非独裁,而是处处受到制约。以军队为例,除了皇帝能够直接调动的勇卫营外,锦衣卫和东厂是他手中仅有的两张王牌。其他军队的调动,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和层层审批。这也是为何权势滔天的太监,也难以掀起风浪的原因。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不再是那个犹豫不决的君主。他决心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铲除一切奸佞。王正治等人望着内阁首辅,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们不明白,为何崇祯皇帝会突然变得如此决绝,如此无情。

在那一刹那,除了范景文,众人皆如热锅上的蚂蚁,慌乱不已。因为只有他道出了实言。而反观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他们两人却如惊弓之鸟,同时挺身而出,跪倒在地。

不未等他们求情崇祯帝神色决然,不容置疑地挥手制止了朝堂上的议论声:“诸位爱卿,稍安勿躁。朕决定从王侍郎开始,锦衣卫和东厂将迅速行动,不久真相将大白于天,为王侍郎正名。”

“正名?”王正治的心中一片冰冷,仿佛被冰雪覆盖。

魏藻德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瞬间洞悉了皇帝的意图。无论财政如何紧张,皇帝都打算以此为由,对他们进行清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魏藻德迅速作出决断。他知道,若再执迷不悟,恐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全。于是,他选择了妥协,向崇祯帝叩首:“陛下,若您执意要查抄臣等家产,臣愿献出全部家财,辞官归隐。”

张缙彦见状,也紧随其后,叩首附和。

然而,崇祯帝却不为所动,他断然拒绝:“朕今日定要查明真相,给你们一个公道。待真相大白之时,再谈辞官归隐之事。”

此时,李邦华站出队列,拱手进言:“陛下,臣李邦华斗胆弹劾内阁首辅魏藻德,他德不配位,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请陛下明察秋毫,为朝廷除害!”

“臣附议!”“臣也附议!”在李邦华的带领下,二十多位朝臣纷纷出列,齐声请求查办魏藻德。

魏藻德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本以为辞官可以保全性命,却不料皇帝竟要一追到底。他心中焦急万分,在朝堂上左顾右盼,当他的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成国公朱纯臣时,魏藻德的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希望。成国公朱纯臣乃是世袭公爵,家族底蕴深厚,在朝中关系错综复杂。若有他相助,或许能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于是,魏藻德朝朱纯臣投去一个求助的眼神。而朱纯臣也正愁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见到内阁首辅的眼神示意,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两人眼神交汇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

达成协议后二人同时起身,魏藻德紧握双拳,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声音铿锵有力地回荡在朝堂之上:“诸位同仁,流贼猖獗,京师岌岌可危,正是我们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之时。然而,皇上竟欲以抄家之举筹措军饷,此等行径,令人痛心疾首!”

“今日抄我家,明日或抄你家,若满朝文武皆遭此劫,那大明的根基何在?国将不国,君将不君!”他的声音愈发高亢,充满了悲愤。

“君失其道,臣子当谏;臣子若沉默,则大明危矣!”魏藻德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震撼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我魏藻德虽无盖世之才,但今日愿以微薄之力,唤起诸位的良知与勇气。我虽死无惧,只盼后世能明辨是非,还我大明一个公道!”他的话语落下,朝堂上一片哗然。

王承恩见状,眉头紧锁,厉声喝道:“魏藻德,你竟敢如此大逆不道!来人,速速将其拿下!”然而,锦衣卫的脚步却犹豫不前,他们可有不听任何人但是必须得听崇祯的,而此时崇祯却没有做出指示让他们进一步行动。

崇祯帝缓缓站起,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官员,沉声道:“诸位爱卿,你们皆是大明的栋梁之才。朕知道,你们中有忠勇之士,有智谋之士,也有为了大明江山而默默奉献的贤良之士。”

“朕知道,党争之中,你们各有立场,各有苦衷。”崇祯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断。

“你们私底下那些爱好朕可已看不到,朕今日在此,不是要抄家,不是要清算,而是要正本清源,是要让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他们无一不是历经沧桑、智谋过人的精英。崇祯皇帝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警觉。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话语背后的深意,在这位君主的眼中,朝堂之上似乎没有一人能完全逃脱嫌疑。他的目光犀利如刀,洞察一切,仿佛能穿透人心,只要他愿意,任何人的过失都将成为定罪的依据。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