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玄幻 > 我的外贸生涯 > 第2章 准备行囊

我的外贸生涯 第2章 准备行囊

作者:慎须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6-17 13:13:14 来源:笔趣阁SO

去房山呀?还转户口?那不成了房山人哪?房山可是个山区,户口转过去,是不是就成了农民呀?认识我们家的人几乎全部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妈妈则宽慰我说道:“总算是工作了,也不知道能挣多少钱?如果能养活你自己,那也就让你爸松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我爸在东城区汽车修理厂当工人,每月挣五十五元,我们兄弟五人,我上头有一个哥哥,活标准每人十元计算,我爸单位每个月还要补助十五元。后来我哥工作了,每月工资15元,父亲单位的补助也随之取消了。现在如果我能养活自己,我爸肩上的担子也就轻了一些。但现在的报到地点还是学校,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工作,也不知道人家给不给钱?还是我们要交学费?哎!只能到了房山再说。我和妈妈聊着一片茫然的未来……

通知书写着需要携带行李,那就得有褥子、被子、床单、背心、裤衩等,我还没有穿过袜子呢!这也得准备呀,要不让人家笑话,鞋子就没辙了,先穿着这打着包头钉着掌的吧(大多数时间里我都是穿着我哥剩下的鞋,到我这儿时,底子薄了,需要用轮胎剪成片钉在底子上,也就是俗称的打掌。鞋帮上已露脚趾,用皮子缝在鞋帮与鞋底之间,俗称打包头)。我妈对我说:“现在你去房山,咱们家也没有厚实点的衣服,到时候你穿着你爸在五八年时做的那身制服吧?”“那也太大了吧!我爸一米七五的身高,我才一米六九,衣服还不得盖过屁股啊!”我回答道。后来就只能穿着我爸的这件衣裳走了。

也不知道到了房山时睡地铺还是睡土炕,要是有木板床就好了。接下来还得准备被褥呀!我们家这炕就一床炕褥子,早起来把炕褥子一翻,露出炕席就行,我这么一走就得给我做一个单人的褥子,要是脏了不好拆洗,还得准备个床单,还要买条毛巾!我们家七口人可都只用一条毛巾呀!还有牙膏、牙刷等等,都得给我准备新的,花钱的地方可真是太多了!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所以花钱的的地方就显得更多了。

终于开始准备行李了。

我和我妈一起到隆福寺商场,买了毛巾、牙膏、牙刷、尼龙夹底的袜子、背心等,裤衩就穿我妈亲手做的温暖牌了,然后又买了棉布,准备做褥子和床单。

回家后,我妈拆了一床被子,取出了一半的棉花填在给我做的床褥子里面,做好这软乎的褥子,又一针一针在裁好的彩色条形的布上纤着边做完了漂亮的床单。

“快试试袜子的大小吧,你都十六岁了还没穿过袜子呢!”妈妈催促着我。两只手撑着袜边,五个脚趾头紧紧靠在一起,脚后跟一使劲,整个脚就被这棉线织的尼龙底的袜子包裹住了,真是太舒服了呀!合适!太合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时我爸发话了:“这就算是工作了。可不可心、顺不顺意都由不得你。到了那好好干,对得起人家给你的钱,才是做人的本分。没能耐、不会念书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今后一定要多长本事,多卖力气,让人家瞧得起才是正道。房山那条件差,多带几张烟盒的隔潮纸,垫在褥子底下,省的落病。我再多说几句:爸爸曾经是蹬三轮的,经常由东直门处的燕京造纸厂拉各种纸张到广安门马连道仓库,为了防止好纸被剐坏,就在三轮的平板上放好几层香烟的防潮纸。那会的香烟最外的一层是有图案外包装,里面是香烟,好烟卷在外包装与香烟之间是锡纸隔潮,次一点的香烟中间则是隔潮纸。隔潮纸就是两层纸之间涂沥青。”

东西都准备齐了,行李也打好捆了,办事处粮油关系的转移也办好了,派出所户口关系的转出证明也开具完备了。万事俱备,就等着去报道了。我爸嘱咐我道:“到那么远的地方,这行李难免扔来扔去,容易弄脏,我在你的行李外面用你爷爷半身不遂时用的垫布裹住,再用麻绳捆好,等你走时办好。”

该办的都办好了,等候出发。

1965年10月13日,我们早早起来,爸爸给我打行李,妈妈给我爸打下手,结结实实的将行李捆好。二大妈也早早起来,把蜂窝火捅着,给我做了一大碗热汤面,还卧了两个鸡蛋。要知道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家就没条件正式吃过早点。二大妈端着面条笑呵呵的说:“吃口面条,顺顺溜溜,吮口卧蛋,圆圆满满。”我从二大妈手上端过碗来,挑着面条,啜着点有香油的面汤,吃着那圆而挺实的鸡蛋,真香啊!真好吃!这顿早点我记住了一辈子。

爸爸给了我到外贸局南大礼堂的车钱并对我说:“我就不跟着去了,如果你到学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先和老师说,让学校先垫着,等发了钱再还上或等回家时爸再给你还上。”穷啊!真穷啊!穷的没尊严!穷的没面子!但……

我扛着行李,爸爸将我送到四路公交车的北新桥站,没等车来就转身进入胡同回家了,没有过多地言语,没有嘱咐,没有叮咛。看着父亲的背影,我读懂了他的心,读懂了对我的期望,虽不指望我出人头地,但总算有个挣钱、吃饭的地方了。车来了,上了车,到了电报大楼后倒十路后到了三庙前街站。下车后我扛着行李走到了南大礼堂,路边停着3辆大敞篷的货车,还是矮槽帮。我停在中间那辆车旁边,过来了一个大人,我连忙叫了声“先生”(我们念初中时,称呼老师为先生),因为他就是面试我的那位老师。老师笑着对我说:“我姓潘,叫潘且勋。你叫我潘老师就可以了。”我笑着叫了声“潘老师”。潘老师望了望四周问我:“你的家里人呢?”“没来,就我一人!”我回答道。潘老师不解的摇了摇头,他帮我把行李扔到车上,我也随即爬上车厢。三辆车我是第一个爬上去,我也是唯一一个让老师帮助把行李扔上车的。只见路边70多位同学和他们的家长们说说笑笑,忙着拜托老师,叮嘱孩子们互相照顾……70多名同学里唯一没人送的我呆呆地看着他们,等待着开车。

不知几点,汽车开动了,载着70多名落榜生驶向人生的第一站----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半工半读)。这些学生都是被分配的,而不是考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