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李三古堆 > 第35章 神仙眷侣

李三古堆 第35章 神仙眷侣

作者:老兵阿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10:53:24 来源:笔趣阁SO

柯岩从寿县回到南京,就邀楚文明去见蔡廷祥。

尽管蔡廷祥并不是自已真正的老师,但他照样敬重他,崇拜他。

可是一打听,蔡大师并不在南京,他和着名学者梁思成夫妇去了山西。

梁思成是国学大师梁启超1的大儿子,考古学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妻子叫林徽因,同样热爱建筑,研究建筑。两人意趣相投。

还是在十年前,正在美国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天书”《营造法式》,如获至宝。

正是这本《营造法式》,把他夫妇俩引到了研究古建筑的漫漫征途。

在人们眼里,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民国学人中的神仙眷侣。这对着名的建筑学家,为保护中国古建筑而奔走的故事,对很多人而言,也是耳熟能详。

而蔡大师是梁思成的老师,也即是说梁思成也是柯岩(实际是他爷爷)和楚文明的学兄。梁思成在美国给蔡大师写信,希望回国能和老师一起为保护祖国古建筑贡献出一份力。

这次他们就是偕同前往山西寻找古建筑的。

这是他们宏伟计划中的第一步。而这个宏伟计划却与一个日本人的“挑衅”有关。

此事说来话长。

1930年6月,日本建筑学家伊东忠太的“挑衅”,如同平地惊雷,令中国建筑界五味杂陈。

伊东忠太是应邀到中国营造学社演讲,他提出从文献和遗物两方面研究中国建筑,并建议两国学者合作。

但他强调,中国学者应当以调查、研究文献为主,而对中国古建筑遗存的研究,则应由日本学者代劳。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于那年的三个月前,创办人正是《营造法式》的发现者朱启钤。

朱启钤坚信,《营造法式》不仅是工匠的技术指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国家贫弱,士人对西学趋之若鹜,对自身的传统却视若无睹,甚至弃之如敝屣。

更为吊诡的是,中国古建筑的风貌,反而吸引着海外建筑学家纷至沓来,不断研究甚至竞相模仿。

因此,朱启钤深感这门“数千年之专门绝学”的重要性,而要传承“绝学”,不仅要依靠工匠,士大夫也责无旁贷。

伊东忠太的态度当然令中国学人颇为尴尬,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他揭示的正是中国建筑界的症结所在。

——自古以来,建筑在中国都被视为工匠之技,不受重视,而学者们习惯于钻研古籍,皓首穷经,不愿亦不屑进行田野考察。

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创刊号上,史学家瞿兑之发表了一篇纪念李诫的文章,希望学界从六个方向研究中国营造:

训诂解释、考据、考察制作流程、考察材料、社会经济状况和外来文化影响。

他的论述代表了中国学界研究古建筑的态度和取向,而他倡导的这六个方向其实正符合伊东忠太对中国学者的界定——“以调查、研究文献为主”。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学者的探索与研究方法。

关野贞、大村西崖、常盘大定等人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伊东忠太更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