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民族的裂缝

帝国风云 第五百四十七章 民族的裂缝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虽然冯承乾留给顾祝同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顾祝同早就坐落部署。

别忘了,在攻占哈瓦那之后,顾祝同就刻意让空军不去轰炸迈阿密、彭萨科拉等几座港口城市。

也就是说,早在几个月前,顾祝同就意识到,彭萨科拉是最理想的登陆地点。

只不过,这都是战略层面上的部署。

在正式确定登陆彭萨科拉之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比如,选择一处最合适的登陆地点。

回到战区司令部,顾祝同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海军航空兵派出侦察机,去摸清楚彭萨科拉附近的情况。

只是,顾祝同多做了一手安排。

这就是,每往彭萨科拉派一架侦察机,就得往迈阿密派五架侦察机,往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派十架侦察机。

显然,这是为了迷惑美军。

当然,出动的不仅仅是侦察机,还有侦察兵,即陆战队的特种侦察兵。

在陆战队的特种侦察部队中,有一支很特别的分队,这个分队的所有官兵都是德裔,有的是依据中国的日耳曼人,有的则是早年跟随冯承乾来到中国的德国人的后裔,因此该部队的所有官兵都长着西方人的面孔,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德语、能阅读德文,并且在强化训练中学会了流利的英语口语,军官则要求必须能够阅读英文书籍。这支部队的主要使命就是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

事实上,在组建这支特种侦察分队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攻打美国本土。

要知道,在美国的白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日耳曼人,而且很多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才依据美国的德裔侨民。可以说,如果不是美国白人中的英格兰后裔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财富、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德裔就将起到主导作用。而美国也不会成为英国的盟国,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

当然,绝大部分美籍日耳曼人都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而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臣民。

只是,有着日耳曼人面孔的侦察兵在美国活动,显然更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至少要比其他中**人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德裔美国人就主要居住在美国南方地区。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最先移居美国的日耳曼人大多穷困潦倒。无法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生存下去,其中不乏破产者,甚至有很多人是逃犯。在来到新大陆后,因为语言问题,很多日耳曼人都无法在北方的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因此大多去了南方的种植园,成为庄园主用来镇压努力的打手。还有一分布人参与了西部拓荒活动。虽然大部分去西部的日耳曼人都没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那些神出鬼没、拿着毒箭的土著居民,但是在西部淘金热中发了财的日耳曼人,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东部地区,其中很多人都在南方购置了庄园,成为了拥有大片土地与大量黑奴的庄园主。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这些发展壮大的日耳曼庄园主就是南方的主要支柱。也正是如此,在美国的白人社会中,日耳曼人并不受欢迎,在其他白人族群眼里,日耳曼人不但是肮脏的暴发户。还是思想保守的守旧分子,更是奉行极端种族主义团体的中流砥柱。

显然,在美国的主流社会中,日耳曼人一直遭到排挤。

只不过,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日耳曼家族,不但拥有财富,还拥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在美国南部地区。就有十几个日耳曼大家族。

从这些家族里出来的人,不但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还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甚至成为了州长,州参议员等政界要员。

更重要的是。这些日耳曼家族大多亲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十几个日耳曼家族联合起来,想让美国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

可惜的是,日耳曼人做出的第一次努力彻底失败了。

此次大战爆发后,这些日耳曼家族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美国能够成为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当时,甚至有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日耳曼人提出,争取建立一个三足鼎力的新世界,而美国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足。可惜的是,这完全是异想天开。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两个超级大国都嫌多,又如何容得下三个超级大国呢。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

要知道,在国家斗争中,民族观念往往得靠边站。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组成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国家,而且奥地利还曾经是南德意志联邦中最强大的国家,是普鲁士在完成统一大业中的第一个劲敌。如果以民族为重,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无论如何也应该救奥匈帝国于水火之中。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出手拯救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个传人,只是在战后吞并了奥地利,完成了德意志大统一。

不难想像,日耳曼人在美国参战前做的所有努力都以失败收场。

只是,在美国以轴心国的身份参加战争,并且成为美英俄轴心中最强大的国家时,并非所有日耳曼人都心甘情愿的为国家服务。当时,在美国南方地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逃避服兵役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主要就是日耳曼人不愿意参军。当时,日耳曼人的民间机构还专门开辟了一条通道,把那些不愿意服兵役的年轻人送往墨西哥,安顿到同样由日耳曼人经营的庄园里面。

当然,也有一部分日耳曼人坚持认为应该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结盟,而不是替英国卖命。

只是,在大环境的压迫下,这些把民族看得比国家还要重的日耳曼人根本不敢公开表露自己的主张。

直到战火烧上美国本土,他们才获得了机会。

在美国西海岸地区,中**队雇佣的很多当地向导就是日耳曼人,而中**队在美国组建的第一支地方警察部队就以日耳曼人为主。

显然,在洛基山以东地区,同样有这种愿意为中**队服务的日耳曼人。

毫无疑问,这些日耳曼人就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特种侦察兵的最好助手,更为侦察兵提供了最重要的保护。

当时,大部分侦察兵都是搭乘运输机,在夜间空降到美国本土。

某些时候,顾祝同也会派出潜艇,把侦察兵送到美国的海滩上。

因为海军情报处早就联系上了很多亲德与亲华的日耳曼人,所以侦察兵到达之后,就会有人前来接应。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这些侦察兵都将换上便服,最多只携带自卫用的手枪。

当然,必要时也可以带上由当地人提供的步枪。

别忘了,在美国,公民是可以合法持枪的,而且这种风俗在美国南部地区尤为盛行,而美国枪支协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南方人。用美国南方人的话来说,只有枪才能捍卫与保护他们的权力与利益。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南北战争中,南方是失败的一方,而放下武器就意味着放弃保护自我的能力。

当然,侦察兵的主要任务,还是为了搞清楚彭萨科拉附近的美军部署情况。

只是,侦察兵来送来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消息。

比如,在美国南部地区,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奋起抗战,特别是很多农场主,对战争都不太热心,更不愿意成为替北方佬卖命的炮灰。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只有八十多年,很多南方人的祖父就参与过这场战争,因此大部分年纪在四十岁以上南方人在小的时候都听祖父讲过南北战争的事情,自然对北方抱有成见,而这些人也正是南方人中的骨干与核心。

对顾祝同来说,这显然是一条极有价值的情报。

在收到这条情报之后,顾祝同给海军情报处派来的联络官员安排了一项工作,即对美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情况做一次详细调查。准确的说是全面统计,即利用已经掌握的情报与信息对美国南北地区的经济环境做一次评估。

顾祝同不需要知道情报人员怎么去做,他要的只是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美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有多大的关联性,有没有办法在经济层面上割裂美国南北地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有机会完成当年罗伯特-李所没能完成的使命。

显然,今非昔比,美国再也不可能出现一位像格兰特那样的伟大军人,更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林肯。

当然,侦察兵还送来更重要的消息。

这就是,彭萨科拉附近的美军并不多,而且较为松懈。

结合其他情报,顾祝同有理由相信,他做的欺骗工作已经产生效果,美军并不清楚中国海军陆战队将在什么地方登陆,更不可能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会在什么时候登陆,因此才没有调整防御部署。

在弄清楚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地点之前,美军都不大可能调整防御部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