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强攻

帝国风云 第五百一十二章 强攻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战斗首先围绕着克鲁塞斯进行,而这也是最苦难的一步。

因为在西恩富戈斯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当陆战队再次向克鲁塞斯推进的时候,美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

从一开始,战斗就打得极为艰难。

虽然在此之前,各个陆战师都对编制做了调整,主要就是把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以应对美军的装甲师,但是与正规的装甲师相比,陆战队集中起来使用的装甲部队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知道,装甲部队不仅仅是有坦克战车,也不仅仅是把坦克战车集中起来使用。

大陆战场上的战斗已经证明,装甲部队并不是单独作战的坦克战车,而是一支由多种作战力量集合起来的作战部队。一支合格的装甲部队,除了需要足够多的坦克战车,还需要一支强大的战术航空兵,此外还需要数量众多的炮兵,同样强大的后勤保障力量,以及一支优秀的工程部队。

把这些力量集合起来使用,装甲部队的威力才能发挥出来。

显然,陆战队没有合格的装甲部队,即便把坦克战车集中起来使用,得到了舰载航空兵与舰炮的支援,也算不上是合格的装甲兵。

相反,美军的装甲兵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一支装甲部队得从编制上着手,即在一个装甲师中,除了需要有坦克旅、装甲旅之外,还需要有炮兵旅、侦察营、后勤旅、工兵营等等辅助部队,此外还需要有航空兵协助。

显然,美军装甲师的编制非常健全。

虽然美军缺少优秀的士兵,连服役超过三年的老兵都没有多少,但是美军并不缺乏组建装甲部队所必须的武器装备。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前,美军拥有三万多辆坦克、其中五分之一是重型坦克。此外还有大约六万辆各种型号的装甲战车,火炮与突击炮的装备量则超过了两万门,半履带式车辆有差不多十万辆,而像军用卡车、吉普车等军用车辆,装备总量更是超过了十万辆。

这些武器装备,可以组建数十个装甲师。

此外,美军装备的性能也不算差。

虽然在刚刚参战的时候。美军几乎没有装甲部队,其实美国陆军的规模都很渺小。但是这数年的战斗打下来,美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开始发挥作用,而且美国的军火工程师也在战争中学到了许多。到一九四五年,美国生产的新式坦克战车在性能上,已经不比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差了。比如,“潘兴”式坦克的性能就非常突出,并不比德军的“虎”式坦克差多少。而换上了新式坦克炮的m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在各项性能上都能与德军的“黑豹”式坦克匹敌。

显然,这些都是中国海军陆战队想得到的主战装备。

虽然陆战队也有不少的坦克,但是大多是中型坦克,还有少数是水陆两栖坦克,而这些坦克都比美军的差多了。

当然,关键还是陆战队并不擅长大规模装甲作战。

这个缺点,在攻打克鲁塞斯的时候彻底暴露了出来。

战斗从二月十七日清晨开始,打得极为艰难。

似乎是找到了感觉,美军依靠严密的防御部署。成功顶住了陆战队的进攻,甚至利用战术反击挫败了陆战队的多次进攻。

打到二月二十五日,第三陆战师推进了不到五公里,第五陆战师则在原地踏步。

显然,最大的问题就是陆战队缺乏攻坚能力。

要知道,这还是在得到舰队支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舰队的支持,陆战队恐怕一步也前进不了。

面对美军的坚固防线。陆战队除了拼消耗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进攻范围。

虽然古巴离美国本土很近,但是在后勤保障上。美军并不占优势。

这就是,美军只能在夜间用航速较高的小型舰艇向古巴运送作战物资。虽然美军有足够多的小型舰艇。但是只能在夜间活动,而且古巴北部海岸线上的港口根本不可能同时接纳上千艘舰艇。结果就是,大部分小型舰艇只能在锚泊的状态下、甚至只能在港口外卸下运载的货物。更要命的是,这些小型舰艇必须赶在天亮之前返回美国本土的港口,不然就肯定会遭到轰炸。这样一来,留给美军舰艇卸货的时间就非常有限,而这直接决定了美军舰艇运载货物的数量。说得简单一点,运载的货物再多,如果不能及时卸下,那也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任何一艘舰艇的价值都超过了其运送的货物。

显然,这点运送能力,根本无法保证上百万美军的作战消耗。

当时,为了解决运力匮乏的问题,美军还动用了大量运输机,在夜间向古巴运送作战物资。可惜的是,空运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中国航空兵早就炸毁了古巴的所有机场,美军运输机根本不可能降落到古巴的机场上,所以大部分时候只能进行空投,而能够空投的物资非常有限。要知道,大部分重要的军事物资都无法空投,而且所有重型装备都无法通过空运送抵前线。

当时,美军每天运送到古巴的物资不到十万吨。

看上去,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是跟美军的兵力相比,这点补给就算不了什么了。

要知道,当时守卫古巴的美军超过了一百万,而且大部分都是作战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的美军在五十万以上,前线作战部队则在三十万左右。这些美军,每天至少要消耗掉十五万吨作战物资,如果算上战斗损失,那么美军每天的补给量至少得达到二十万吨。低于这个数字,就意味着美军迟早会弹尽粮绝。

对此,顾祝同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当时,情报机构提供了准确情报。只要高强度的战斗持续下去,那么到三月中旬,美军就会崩溃。

显然,拼消耗是击败美军的有效办法。

只是,顾祝同不想拖到三月中旬。要知道,即便美军在三月中旬弹尽粮绝,也要到四月初才有可能攻占圣克拉拉。

为此,顾祝同更希望在三月初就占领克鲁塞斯。

这样一来,就必须加快美军的物资消耗速度,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战线长度,增加美军的战斗消耗。

强攻克鲁塞斯不成,陆战队开始横向运动。

美军没有别的选择,自豪能跟着扩大战线宽度,准确的说是在更长的战线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要知道,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之前,美军就已经建好了防线。

二月的最后一天,顾祝同一口气投入了八个陆战师,而且这八个陆战师在长达一百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

显然,这绝对不是正确的进攻战术。

在任何情况下,进攻方都应该集中兵力,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敌人的防线,然后才是向两侧运动,扩大突破口。

把进攻力量平均分配在整条战线上,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

当然,顾祝同也没有指望在这个时候突破美军的防线。

陆战队在整条战线上发起进攻,只有一个目的,即找到美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然后再集中兵力发起突击。

要知道,任何一条战线都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各部队的防线连接起来的。

这样一来,各支部队防线的结合部就是整条战线上的薄弱点,也就是进攻方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

当时,守卫这条战线的是六个美军师,而且全部是步兵师。

布雷德利非常精通防御作战,他把最强大的装甲师都留在了第二道防线上,充当机动防御部队。

不可否认,装甲部队有极强的机动能力。

问题是,运动速度再快的部队,都不可能立即到达需要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当时布雷德利只动用了三个装甲师在克鲁塞斯到大哈圭的战线上,而且部署地点相距较远。这样一来,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找到了突破点,而且不止三个,且投入了足够多的突击兵力,那么布雷德利准备的机动防御部队就只能堵住三个漏洞,而无法照顾到更多的地方。

显然,这正是顾祝同想要达到的目的。

美军由六个步兵师守卫第一道防线,因此有五处结合部,而只需要在其中四处结合部取得突破,然后迅速投入突击部队,那么就肯定能够在一个地方取得重大突破。即便布雷德利立即动用战略预备队,也不可能立即补上漏洞。对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只需要十多个小时就足以撕开美军的防线了。

当然,在找到突破点之前,八个陆战师都得全力以赴的发起进攻。

准确的说,当时投入进攻的只有五个陆战师,而且这五个陆战师都瞄准了美军步兵师防线的结合部。另外三个陆战师充当预备队,就跟在突击部队后方数公里处,随时都能为前方的友军提供支援。

必须承认,美军的防御阵地极为坚固。

只是,再坚固的防线,也经受不住一波接一波的冲击,而且每一波冲击都伴随着猛烈的炮击与轰炸。

不管怎么说,舰队与陆战队都不必为弹药发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