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零九章 航空兵收尾

帝国风云 第四百零九章 航空兵收尾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七点三十五分,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抓住了这场海战中最后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开始追击转向后向北航行的德舰。

只是,两艘美舰所做出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回报。

原因就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八节,而且在接近满载吨位时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七节。虽然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也接近于满载状态,但是最高航速能够达到二十九节。

这两节的差距,决定了两艘美舰无论如何也无法追上德舰。

追不上,就等于战败。

别忘了,此时已经是七点三十五分。

虽然现在是北半球的冬季,日出的时间要比夏季晚得多,但是天色已经放亮,双方的航空兵随时有可能出现在战场上。

显然,德军的航空兵做了更加充足的准~~-更新首发~~备。

要知道,这是由公海舰队发起的伏击行动,希恩斯肯定早有准备,而英军是在遭到伏击之后才开始准备。

此外,希恩斯也没有给两艘美舰任何机会。

虽然他很想击沉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但是理智占了上风,现实告诉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避免与两艘美舰交战,把剩下的战斗交给航空兵,没有必要为了多击沉两艘战舰而付出代价。

事实上,在“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被击沉之后。希恩斯就打赢了这场海战。

即便没有后面的战斗。英国皇家海军保住了四艘快速战列舰,也没有能力去拦截意大利舰队。

此外,本土舰队的士气肯定遭到重创。

加上“安森”号与“豪”号遭到重创,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仅剩下了两艘战列舰,本土舰队更加不可能去拦截意大利舰队。

问题是,要想摆脱美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在七点三十五分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十一公里以内。即便德舰有速度优势,也需要三个小时才能把距离扩大到二十二公里,因此只要美舰追击,就能对德舰构成威胁。

更重要的是。两艘美舰的舰首方向上都有六门主炮。

在追击德舰的时候,两艘美舰一直在开火。

要命的是,在四艘德舰中,位于队列后方的不是两艘防护强大的战列舰,而是两艘防护薄弱的战列巡洋舰!

虽然“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速度更快,即便在满载情况下,也能够达到三十二节,但是这同样意味着,两艘战列巡洋舰需要一个半小时,才有望与美舰拉开距离。离开美军的打击范围。

一个半小时,显得太漫长了。

七点四十分不到,“格奈森硇”号就遭受了重创,一枚从“马萨诸塞”号上打来的十六英寸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格奈森硇”号的舰尾,不但导致邻近尾部主炮炮塔的甲板变形卡死了炮塔,还导致尾部舰体破裂。勉强跟随“沙恩霍斯特”号航行了十多分钟后,“格奈森硇”号不得不转向退出编队。

有趣的是,美舰没有继续攻击“格奈森硇”号,而是把炮口转向了“沙恩霍斯特”号。

显然,美舰的目的也很明确。尽可能多的重创德舰,降低公海舰队的战斗力。至少对今后几个月来说,那些遭到重创的战舰与被击沉没有什么区别。从战略上讲,如果公海舰队丧失了战斗力,至少在未来几个月里。对英国本土的威胁将大幅度降低,英国依然有机会坚持下去。

“沙恩霍斯特”号没有退出编队。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美舰的打击对象。

七点五十五分,“沙恩霍斯特”遭到重创。

虽然这挨了一枚穿甲弹,但是弹着点与“格奈森硇”号几乎一样,就在尾部主炮炮塔后面的甲板上。

结果就是,“沙恩霍斯特”号不得不在八点过后退出编队。

这下,直接面对美舰的就是“威廉一世”号了。

虽然在八点之前,希恩斯对编队做了调整,让“腓特烈三世”号向左偏航,从而让两艘战列舰错开,可以同时向美舰开火还击。但是“腓特烈三世”级的主炮配置方式与“南达科他”级一样,三座三联装炮塔是两前一后。也就是说,两艘“腓特烈三世”级的后向主炮火力仅相当于一艘“南达科他”级。

要命的是,美舰在追击的时候,也错开了队列,让两艘战列舰都能开火。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两艘德舰肯定打不过两艘美舰。

可以说,这是公海舰队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候。

只不过,这仅仅持续了十多分钟。

虽然在八点过十分之前,“威廉一世”号也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但是中弹部位是尾部主炮炮塔的顶部,而炮塔顶部装甲的厚度高达二百四十毫米,比战舰的水平装甲还要厚一些。

正是如此,这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仅使“威廉一世”号的尾部主炮炮塔暂时丧失战斗力。

此外,“腓特烈三世”号也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中弹部位是尾部的舵舱,而且穿甲弹打穿了全部装甲,钻进了舵舱。所幸的是,这枚穿甲弹没有爆炸,而且十多分钟后就被损管人员拆掉了引信。虽然“腓特烈三世”号在回到威廉港之后,花了足足一个半月才修复了舰尾受到的损伤,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对其航行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腓特烈三世”号依然能够全速撤退。

八点十五分左右,第一批德军战机到达。

有趣的是,这批战机中,多数是战斗机,只有三分之一是俯冲轰炸机。

事实上,这也是希恩斯的安排。

主要就是,在希恩斯看来,偷袭得手之后,英国皇家空军肯定会全力出动,因此天亮后首先得保证公海舰队不遭到轰炸,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战斗机。至于攻击本土舰队,只要偷袭得手,能否轰炸本土舰队都不重要了。如果偷袭没有得手,那就更需要为公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协助其撤退。

这样一来,自然要在第一批机群里安排足够多的战斗机。

当然,对于攻击两艘战列舰来说,只要有二十多架俯冲轰炸机就足够了。即便不能击沉两艘战列舰,也至少能使其遭到重创。

很快,希恩斯的部署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八点半不到,在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开始对付两艘美军战列舰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的机群也来到了战场上空。

与德军不同,英军机群的主力是战术轰炸机。

显然,英国皇家空军非常清楚,此时最要紧的不是保护本土舰队,而是要尽一切努力干掉公海舰队。

问题是,德军的战斗机早已严阵以待。

更重要的是,德军的战斗机得到了战舰的有力支援。

虽然“腓特烈三世”级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为舰队航母护航,但是鉴于太平洋战场上的惨烈战斗,以及中国海军提供的经验,德军在这两艘战列舰上都配备了完善的空战指挥系统。

也就是说,两艘德舰都能够直接指挥战斗机作战。

更重要的是,两艘德舰上都有性能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能发现上百公里外的机群,也就能够让战斗机及时部署到位。

相反,美舰就没有这个能力。

虽然两艘“南达科他”级也有性能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甚至为安装高射炮火控雷达留出了位置,也有配套的防空指挥系统,但是这套系统只能与美军的战斗机配合,而此时赶来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马萨诸塞”号上的对空搜索雷达已经在战斗中损毁。

当时,只有“亚拉巴马”号的对空搜索雷达还能正常工作。

在只由一艘战舰指挥,而且指挥系统还不够灵便的情况下,英军战机的作战效率显然比不上德军战机。

此外,英军也没有多少战斗机。

结果就是,英军机群在距离德舰还有四十公里的时候就遭到拦截,而少数突破了德军战斗机拦截的英军战机在逼近德舰之后,还得面对强大的防空炮火,以及在八点四十五分赶到的第二批德军战机。

事实上,当时英军战机甚至没法掩护两艘美舰。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对英军极为不利。

八点五十分,在第二支德军机群赶到之后,两艘美舰选择了撤退。要知道,第二支英军机群要到九点半之后才能到达。

继续追击,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还有可能付出惨重代价。

事实上,此时两艘美舰已经付出了代价。“马萨诸塞”号被四枚炸弹击中,“亚拉巴马”号则挨了三枚炸弹。

可惜的是,德军使用的是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

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海军航空兵早就发现,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的威力偏小,不足以对付快速战列舰。要知道,从一九四二年底开始,中国海军就基本淘汰了这种炸弹,全部换上了五百公斤级航空穿甲弹,而库存的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全部移交给了对地支援部队。

美舰选择撤退,希恩斯也无心恋战。

要知道,谁也不清楚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了多少战机。

到此,震惊世界的“多佛海战”宣告结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