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四十四章 最高难度

帝国风云 第五百四十四章 最高难度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战略轰炸靠边站,登陆与攻打美国本土势在必行。

只是,在哪里登陆?

当时,有四个方案可供选择。

如果要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战争,而且不考虑作战难度、特别是战斗损失,那么最理想的登陆地点是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最好是在切萨皮克湾附近。登陆之后,不但能够夺取附近的港口,还能够直接攻打华盛顿。

只是,这绝不是最佳方案。

关键就是,作战难度太大了,而且谁也无法估计出会有多大的损失。

要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就在切萨皮克湾北面,另外切萨皮克湾里还有美国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即诺福克海军基地,该地也是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母港。附近还有弗吉尼亚比奇、里士满、巴尔迪摩与费城等大型工业城市,更有贯通美国东海岸地区的多条铁路与公路。

想都不用想,部署在切萨皮克湾附近的美军肯定少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美军,登陆的难度也非常大。

主要就是,切萨皮克湾西岸城市密布,没有合适的登陆地点,而东岸是特拉华州所在的特拉华半岛,即便能够成功登陆,美军也可以通过封锁半岛北部地区,把中**队困在这条狭长的半岛里面。

当时,海军陆战队针对该方案拟定了一份作战草案。

按照海军陆战队的估计,在攻占华盛顿之前,需要投入二十个陆战师,而且还得另外动用相当于五个师的后勤保障部队。随后,为攻打华盛顿特区,至少需要动用五十万地面部队外加三千架作战飞机。

显然,这几乎是陆战队的全部兵力。

问题是,这还不是结束。

以陆战队的实力。最多就只能打下华盛顿,接下来的战斗就得由陆军接手。

按照陆军的估计,攻占包括费城、巴尔迪摩、里士满与弗吉尼亚比奇在内的大城市,以及诺福克海军基地,总共需要投入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且不包括用来攻打华盛顿的五十万陆战队官兵。

虽然对陆军来说,一百五十万兵力不算多。当时陆军在完成裁军之后,兵力规模依然高达一千二百万。但是支持一百五十万陆军、以及五十万陆战队在离中国本土有半个地球之遥的地方作战,后勤保障绝对是一个噩梦。

更要命的是,如果只有一座港口、或者是没有夺得港口,就不可能为两百万地面部队提供足够的作战物资。

事实上,按照陆战队制订的作战草案,在登陆之后未必能够及时夺得一座港口。

这就是,在特拉华半岛上登陆之后。陆战队首先得向北推进,攻占巴尔迪摩,然后才能攻打附近的港口。虽然巴尔迪摩在切萨皮克湾最北面,本身就是一座港口城市,但是美军肯定会封锁切萨皮克湾,因此中国海军的运输船只不可能在地面部队占领切萨皮克湾西岸之前到达巴尔迪摩。

这样一来,陆战队在向华盛顿进军之前,就得攻打巴尔迪摩北面的费城。

准确的说,是费城南面的威尔明顿。

这座规模不大的港口城镇座落在特拉华湾最北面,是费城的外港。同时也为巴尔迪摩服务。

显然,攻打威尔明顿与进军华盛顿是背道而驰。

不出所料的话,陆军在这个时候就得参与地面作战行动。

毫无疑问,陆军的参与,将加重后勤保障负担。

事实上,就算占领了威尔明顿,也未必能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即这座港口离华盛顿太远了。还要途径巴尔迪摩。

由此可见,在特拉华半岛上登陆,很难取得胜利。

正是如此。陆军认为应该在切萨皮克湾西岸登陆。

显然,陆战队绝对不会采纳这样的建议。原因很简单。切萨皮克湾西岸壁垒森严,等于让陆战队官兵直接去送死。

那么,在切萨皮克湾以南的地方选择登陆点呢?

切萨皮克湾的南面就是弗吉尼亚比奇,而这座城市是巴尔迪摩那面最大的工业城市,再往南是罗阿诺克河的入海口。这条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河流非常湍急,在海岸线上冲出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显然,河口三角洲不是适合登陆的地点。继续往南,则是由几座条状环保起来的帕姆利科湾。这是一座典型的近海浅水海湾,平均水深不足十米,而且到处都是暗礁与浅滩。显然,除非陆战队的指挥官发疯,不然就绝对不会把登陆舰队送到这种地方去执行登陆作战任务。再往南是利昂诺湾。虽然这是一座开放性海湾,而且没有河流汇入,条件比帕姆利科湾好得多,但是海湾西岸是向内陆延伸了近两百公里的沼泽地,而且没有一条公路与铁路。要到切萨皮克湾南面大约五百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附近才有适合登陆的地点。

显然,如果以攻占切萨皮克湾为目的,就不可能把登陆地点选在这么远的地方。

如果不以攻占切萨皮克湾为目的,而是以扫荡美国东海岸南部地区为目的,也没有理由把登陆地点选择在南卡罗来纳州,而是应该选择在佛罗里达州或者是佐治亚州,因为这两个州离古巴更近一些,离巴哈马群岛更近,登陆部队可以得到更有力的支援,后勤保障也要轻松得多。

至于在切萨皮克湾北面选择登陆地点,那就更不现实了。

要知道,巴尔迪摩往北,就是美国城市与人口最密集的东海岸北部地区,费城、纽约与波士顿全部在海岸线上。在城市如此稠密的地方,显然没有合适的登陆点,而且就算有,附近也肯定驻扎了大量美军。

继续往北的话,要到波士顿北面,才能找到合适的登陆地点。

问题是,这里离中**队控制的古巴与波多黎各太远了,离百慕大群岛也太远了,登陆行动根本得不到支持。

此外,还得考虑气候因素。

这就是,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的冬季非常寒冷,有大部分时候都在下雪,而且很多地区的积雪厚度超过了一米。也就是说,在冬季登陆的话,恐怕陆战队在上岸之后的最大敌人就是严寒。在夏季,虽然没有积雪,但是海洋的气候状况极为恶劣,三分之二的时候都有风暴或者是雷暴。要知道,即便是最好的登陆艇,也不可能在海况高于三级的情况下把陆战队官兵安全送上海滩。春季与秋季的气候稍微好一些,只是在这两个季节里,该地区往往是阴雨连绵,而这对地面作战极为不利。

当然,再往北的话,就是加拿大了。

如果必须借道加拿大,就更加没有理由在美国的海岸线上登陆,即可以首先攻占斯科舍半岛。

事实上,不管在美国东海岸地区的哪个地方登陆,最大的问题还是作战损失。

按照陆战队的估计,在夺取港口之前,至少会有十万名陆战队官兵伤亡,然后在攻打华盛顿的时候还得付出十万名官兵伤亡的惨重代价。

当然,这个估计还非常保守。

在陆军看来,仅攻占切萨皮克湾附近地区,就要损失四十万官兵,而随后攻打费城等地还会有近百万官兵伤亡。

当然,陆军的估计有点夸张。

事实上,当时根本没人能够估计出伤亡数字。

主要就是,中**队的伤亡规模,得看美军的表现,即美军是否会在保卫本土的战斗中表现得足够顽强。

对此,顾祝同给冯承乾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

如果美军在保卫本土的战斗中的表现与在古巴的相当,那么在攻占从费城到弗吉尼亚比奇之间的切萨皮克湾地区的战斗中,伤亡规模在五十万左右。如果美军表现得更顽强,则伤亡数字会扩大许多,甚至会增加一倍。当然,如果美军斗志涣散,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伤亡数字则会相应减少。

问题是,即便伤亡规模降低一半,也很难让人接受。

要知道,中**队在这场战争中已经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已经有三百万官兵阵亡,而在胜利即将到来时候,谁也不希望让更多的官兵去做无谓的牺牲。

用冯承乾的话来说,如果一定要用五十万官兵的生命与鲜血去攻占美国首都,他就情愿让战略航空兵去把华盛顿炸成废墟,哪怕还要摧毁附近的所有城市,用掉上百万吨炸弹,他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当然,这也正是顾祝同的观点。

地面进攻的代价太大了,可是战略轰炸又不可能在短期内迫使美国投降,而这场战争要是再拖上几年的话,恐怕同盟国集团就得在没有取得完全胜利的情况下,被迫与美国签署停战条约。

地面战争不可避免,但是不能在美国东海岸地区打。

这样一来,直接登陆切萨皮克湾的作战方案就被否决掉了,而第二份作战方案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

这就是,以减少战斗伤亡、降低作战难度为主要目的。(未完待续)R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