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四十九章 最后冲刺

帝国风云 第四百四十九章 最后冲刺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8:59 来源:test

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

最初,〖中〗**方高层认为可以像对付英国与〖日〗本那样, 通过战略轰炸迫使美国投降。

在一九四五年底,〖中〗国空军还专门为此制订了一份规模庞大的作战计划。在这份被很多人认为是疯狂至极的计划中,〖中〗国空军打算在美国本土西面、东面与南面,各夺区一座前进基地,然后部署上万架重型轰炸机,对美国本土的核心地区进行昼夜不断的轰炸,最终迫使美国投降。

显然,这是一份超前了数十年的战争计划。

要知道,美国不是一个岛屿型国家,而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空军暂时还不具备单独打败一个国家的能力。

所幸的是,到了一九四六年,残酷的现实让〖中〗国高层认清了问题。

可以说,轰炸只能削弱美国的战争实力,但是要让美国投降,就必须把军队送上美国本土,在美国本土好好打上一仗。

原因很简单,在一九四六年三月到九月的半年间,〖中〗国空军在轰炸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的战斗中损失了近三百架重型轰炸机,而且都是极为昂贵的“超级空中霸王”阵亡与失踪飞行员数千名,取得的战果却并不显著。

甚至可以说,持续半年的轰炸并没有对西海岸地区的美军造成多大影响。

虽然这与轰炸策略有关,即这半年的战斗中,主要打击的是军事目标,而不是更有战略价值的工业目标,而对日与对英战略轰炸都表明,最只得打击的是工业目标,其次是国家基础设施,即便是平民生活的社区也要比军事目标更有价值,而轰炸军事目标,往往会得不偿失。

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作战半径太远了,让轰炸机群不得不单独面对美军完善的防空系统。

显然,根本不可能通过战略轰炸来迫使美国投降。

只是,也不能否定战略轰炸的价值。

比如,在轰炸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的战斗中,〖中〗国空军就让居住在这里的美国平民品尝到了战争的滋味。

对于还没有经受过战火考验的美国人来说,这无疑让他们认清了战争的本质。

也正是如此,西海岸地区的美国人的反战情绪更高,甚至出现了一些反对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民间组织。

显然,轰炸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军民士气。

到了九月底,随着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加上囤积物资的速度比顾祝同的预期慢得多,所以顾祝同不得不下令降低轰炸强度,把轰炸机群的出动频率由两天一次降低为三天一次。到了十月底,又降低到子一周两次,而到了年地的时候,则降低到了半个月两次。

显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要知道,战略航空兵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如果不加遏制的话,那么海军陆战队在登上美国本土之后就得不到足够多的作战物资。

一九四六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攻打美国本土的准备工作开始加速。

十月初,登陆舰队就到达了夏威夷群岛。

当时,夏威夷岛上的美军已经投降,所以陆战队在夏威夷岛附近开辟了铛泊地,登陆舰队没有进入珍珠港。

为了让运输船只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装卸货物,连战斗舰队多只能在港外停泊。

到了十月底,到达夏威夷群岛的舰船已经超过了一千艘。

当然,这还是不最终结果,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平均每天都有十艘以上的舰船到达群岛东部的某处临时铛泊地。

十一月,陆战队的作战部队陆续开赴夏威夷群岛。

当时,为了减轻海运负担,大部分陆战队官兵都是乘娄运输机到达目的地的。

为此,顾祝同调集了数百架大型运输机。这些运输机一般从琉球岛起飞,途径关岛、威克岛与中途岛,最后到达再胡岛或者夏威夷岛,全程飞行时间超过二十个小时,因此需要在中途某个地方停留数个小

时。

事实上,这也是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运行动。

虽然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过空降兵,特别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但是大规模空运却从来没有过。主要就是,空运不但运力有限,而且成本极为高昂,几乎是海运的一百倍。

当然,这场空运也证明了空运的价值。

要知道,〖中〗国空军在战后大力发展战略空运力量,打造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运力最强大的运输机群,就与这次空运有关。

不可否认,空运确实存在很多弊端,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水准,也主要用于运送人员。

只是,同样不能否认,空运的发展潜力极为巨大,而且有一项超越了其他所有运输方式的优势。

这就是,空军极为迅速。

在总共动用了一千八百架大型运输机的情况下,〖中〗国空军只用了一个半月,就把三十二万陆战队官兵送到了前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走海运,而且使用大型运兵船,那么需要动用上百艘船只,耗时两个月到三个月才能运送这么多的人员。

更重要的是,通过空运送抵前线的陆战队官兵在落地之后就能投入战斗。

或者说,空运对官兵造成的影响最小。

如果走海运,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之后,陆战队官兵得休整好几天,才能缓过气来。

当然,空运的缺点也很突出。

在这一个半月内,运输机消耗掉了差不多一百子吨燃油,相当于一百艘万吨级油轮的运送量。

所幸的是,运输机消耗的主要是储备在后方的燃油。

按照顾祝同的安排,大部分运输机在飞最后一程,也就是由中途岛飞往瓦胡岛或者夏威夷岛的时候,都会满油起飞,这样在返航之前,

只需要少量补充一些燃油,然后就能飞回中途岛加油,再飞往威克岛。

到了十二月中旬,陆战队已经准备就绪了。

当时,最先到达的十个陆战师已经搭上了登陆舰队,而两支登陆舰队在十二月初就已经离开了铛泊地。

此时,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十二月十日,第31舰队、第32舰队、第33舰队与第34舰队同一天离开了瓦胡岛附近的铛泊地。

这次,顾祝同没有随舰队出征。

虽然他很想到前线去指挥战斗,但是冯承乾让他留了下来,而且要他等到第35舰队正式组建成立之后,再去前线。

当时,第35舰队还在关岛整编,要到十二月底才能到达夏威夷群岛。

此外,在那霸港整编的第36舰驮也将在十二月底到达,从而使第三舰队的战斗舰队数量增加到六支。

这就意味着,顾祝同能得到十八艘舰队航母。

对顾祝同来说,如何使用这六支战斗舰队,绝对是一大难题。

要知道,在此之前,不管是他,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指挥过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仅想像一下都让顾祝同觉得头大。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坚持要到前线去指挥战斗。

只是,这次他不会在舰队航母上指挥战斗。

虽然“白起”级舰队航母的排水量不算小,比“唐太宗”级大得多,比“秦始皇”级更是大了接近一倍,但是航母上的空间依然非常有限,留给舰队司令部的地方并不多,只能容纳几十名官兵。

显然,要指挥这么多战舰作战,几十人肯定不够。

要知道,当时顾祝同手下的参谋就有将近两百人。

为此,海军专门改造了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业旗舰,而这也是顾祝同必须暂时留在瓦胡岛上的主要原因,因为这艘被命名为“青岛”号的旗舰将跟随第35舰队到达。

搞专业旗舰不是顾祝同的主意,而是冯承乾的决定。

事实上,早在大战爆发后不久,冯承乾就想建造一艘旗舰,只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他的想法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直到一九四五年初,

在〖中〗国海军的优势已经足够明显,而且造舰压力大大降低之后,冯承乾的想法才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只是,重新建造一艘旗舰需要huā费大量时间,仅设计就需要huā上一年半载,因此根本赶不上战争的步伐,也就只能拿已有的战舰进行改造。

显然,不可能把舰队航母改造成旗舰。〖中〗国海军再富裕,舰队航母也不会有多余的,即便是那些退到二线的舰队航母,也承担着很重要的作战任务,比如向前线运送舰载机,或者是在后方培训飞行员。

主力舰也不大可能,毕竟〖中〗国海军就没有几艘主力舰。

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的结构过于局促,缺乏安置舰队司令部的地方,改造的工程量也相当惊人。

小型航母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大部分小型航母的速度都不够快。

这样一来,剩下的各种舰艇中吨位足够大、空间足够大、速度足够快的就只有快速战斗支援舰了。

也正是如此,海军选择了一艘战斗支援舰,将其改造成舰队旗舰。

改造工作huā了一年半,到一九四六年十月“青岛”号才正式交付给海军。因为舰体部分是现成的,各主要系统也是现成的,所以只用了一个半月“青岛”号就完成了海军的验收测试,正式服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