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现言 >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 第 20 章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第 20 章

作者:寒土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00:03:24 来源:奇书网

裴宴这一个月来的看房经历,概括为两个字,就是“头大”。

但这些天看下来的商铺,要么地段不好,要么面积太小,要么管道太乱,没有致命问题的都贵得叫人咂舌,裴宴再在熙来街摆半年摊才能勉强买得起。

也不奇怪。

商铺有“旺铺”和“淡铺”之别,那些样样好的旺铺,生意不可能差。房东无论是自己开店,还是出租,每年收入都红红火火,除非急缺钱,否则都不会将旺铺出售,那简直跟杀鸡取蛋差不多。

如果裴宴只是想租商铺,还不会有这么麻烦。

偏偏她是要买的,一锤子买卖不说,后续还得交房贷,自然挑剔了些。

这么看了一个月,就当裴宴真有些崩溃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个不错的商铺。

因是托张全的人脉联系上的商铺户主,若是有什么差错,张全面子上也不好看,便提出由他帮着把关。

裴宴有驾照,但十几年没开,不好上路。有人接送,自然没意见。

去时捎了几个烧饼,分给张全两个。张全美滋滋啃着烧饼开着车,这个点不堵车,五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市中心。

裴宴看中的这家商铺位于浔阳市中心核心地段,一条很有历史的步行街“槐南街”内。

槐南街紧邻浔阳的中心cbd商区,周边写字楼、商场大厦鳞次栉比,客流虽说比不上近年新造的、就在商区内的步行街和几座大型商场,但也十分可观。

道路和店面都古色古香,在街边百年老槐树的印衬下十分有韵味,一到周末和旅游旺季,还会来不少来这拍照打卡的市内外游客。

槐南街地上铺的是青石板,据说有百年历史,建筑也大多是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顶多三层,因为多次修缮、精心维护,看上去一点都不破败。

光是这外部环境,就很让在古代待了十几年的裴宴喜欢。

待售商铺位于槐南街中段,挨着一栋三层的、内部正装修的气派钟楼,很好找。

户主是个肚子滚圆的中年男人,擦着汗迎上来:“来了,来了!大哥,不是说买家是个女的?怎么……?”

他以为张全才是来看房的。

张全笑道:“来看铺子的不是我,是这位小裴。”

户主目光在裴宴脸上一落,有些迟疑。

实在是裴宴太年轻了,看着顶多20岁吧?这么小年纪的,真买得起商铺么?

他怕不是被人哄了?

裴宴不知户主在想什么,给他递了个烧饼,“我做的,您最好热热吃。”

户主没什么心情吃东西,甭管这姑娘靠谱不靠谱,他还是尽心尽力带着裴宴在商铺内兜了一圈。

商铺面积不大,从门口望进去一览无遗。

整个一楼呈长方形,客堂大概三四十平方米。最里面左边是后厨,开了后门,方便装货;右边则是卫生间门和通往二楼的楼梯。

商铺二楼面积很小,户主说是因为原先修房子的时候,大部分面积就跟右隔壁打通,归给右隔壁去了,二楼属于这家商铺的只有十平方出头,对着后头开了两扇窗。

店后门对着的是几条交错的、通往中心商区的小路,中间门点缀卖工艺品的小铺子和槐树,虽说没什么特殊风景,但也不会挡光。二楼挺亮堂,原先户主是当第二个客堂用的,一楼坐满了,客人就能来二楼坐。

裴宴越看越满意:“这铺子多大面积?按市场价卖么?”

这个地段的市场价大概三到四万,裴宴估算面积大概在70平方出头,她这些天摆摊又攒了些钱,可供首付的资金大概是80万左右,这个商铺应该正好在她承受范围内。

户主报了面积,果然跟她的估算大差不差,但报价时却出乎意料:“230万,如果本周内签合同,可以再便宜5万。”

这下不但是裴宴,张全也震惊了。

这么便宜!?这个铺子按市场价,怎么也得叫个二百六七十万才对!

他狐疑地往四周看看,难不成这商铺有什么问题?

看出两人疑虑,户主眉毛耷拉下来,叹气道:“瞒你们也没用,一打听就知道。”

他把去年一年发生的事说了:“先是我父母相继病逝,再是我妻子车祸重伤,上月我儿子又倒下了,肝病,得移植。我的型能跟儿子配上,但手术费就要好几十万,所以才急着卖这祖传的面馆。没想到刚挂上待售,就有风言风语说这铺子风水不好,买或租这铺子的,不仅生意不会好,还会有血光之灾。”

“我们家连着坏事,这话我听了都有几分信,别说别人。生意人本就忌讳多,这下人家恨不得绕着这铺子走,这大半个月,就一人给了个价,180万——这,骨折都不是这个折法,我真没法答应。”

裴宴原本是不信这种神神叨叨,玄而又玄的事情的。

但想到霍妗妗能吸人气运,想想叫出面板,询问客服:“世上有风水这种事?”

客服:[亲亲,成事在人,不要把什么事都怪无辜建筑呢。咱们要相信科学,不要封建迷信~]

裴宴:“”

她其实觉得“气运”的说法就挺封建迷信。

仿佛知道她在想什么,平时问一句才打一个屁的客服竟屈尊多说了一句:[气运本质是一种磁场能量,死物理论上也拥有这种能量,但都微乎其微,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

这下裴宴完全放心了。

不过面上却没有显出来,她得确认一下户主所言真假,可别有什么比他说的更严重的毛病。

说了句“回去想想”先行离开,户主显然认为裴宴不可能买他的铺子,面上更是哀愁。

一出铺子,裴宴明显感觉到周围异样视线。

她想了想,去不远处一家糖水铺买了碗糖水,还没等她旁敲侧击,老板娘就压低声音:“你们是来看商铺的?”

裴宴眼皮动了动:“是,怎么?”

“哎哟!”老板娘一脸不可思议,“哪个中介介绍你们来的,那个商铺,可是出了名的风水不好!”

老板娘的说辞跟户主大差不差。

难怪户主一点没有隐瞒的意思,看这老板娘八卦的热心劲,还有周围那些隐隐约约的视线,就算他不说,只要不是当场签下合同,不然一出门保准会知道“风水不好”的事。

多方打听加请人实地考察,确定这铺子除了所谓“风水不好”没别的毛病,裴宴干脆地跟户主签了合同。

225万,裴宴没再压价,实在是户主已经够惨,实在下不去手。

户主喜不自胜,周围店主则觉得裴宴冤大头。

槐南街有全国连锁老牌餐饮店分店、浔阳本地老字号这些中大型餐厅,也有不少普通小店。

下午时分,小店主凑一块八卦:“那家店卖出去了。”

“真卖出去了?哪来的冤大头?”

“说是个二十出头小姑娘,年轻人不信这个。啧,到时候生意做不下去,才知道后悔。”

人群中,唯独刚售出商铺右隔壁茶庄的老板面色难看。

他替人办事,带头传播“风水不好”谣言,知道最多内情。思量许久,咬牙到一边拨通电话。

几百公里外,魔都。

魔都地标之一,银城大厦88层,一个男人拿着手机,神色匆匆绕过几群受邀前来的媒体。

看到迎面走来几人,他神色一松:“宋经理!”

几人中略富态的中年男人脸上肉一抽,训斥道:“小朱,二小姐——不,现在是宋总经理了。宋总经理人还在这呢,我哪配得上一句‘宋经理’了?”

说着,他略躬下身,朝身旁打扮得体,相貌明艳的女人陪笑道:“总经理,我这助理没教好,不会说话。”

宋宛如笑笑,没出言纠正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宋怀忠暗暗松了口气,暗叹自己反应快。

他虽说是跟了宋老爷子几十年的嫡传四徒弟,照着宋家的规矩改姓了宋,还跟着宋宛如亲大哥一道排了“怀”字辈。但他厨艺上天赋不高,并不得老爷子看重,一把年纪还只能跟在其他嫡传徒弟后面做个二厨。

好在他多年以来,一直拍宋宛如马屁。

今年宋宛如一反常态,开始插手家中生意。他因为最合她心意,成功上位,成为宋家最重要的家传老店——宋家酒楼浔阳新分店的大厨和实际管理者。

他知道这位置能不能保住,不过是宋宛如一句话的事。

宋宛如的脾气,一有点不称意的,就得发怒。

浔阳店账面好不好看,关系着她的面子。因而宋怀忠有心捞油水,却也一直不敢动什么手脚。

好在,宋氏酒楼近期有个新企划,要求他收购两家临近铺子,作为附属于酒楼的礼品店和甜品店。等打出名气,总部会开单独的连锁甜品线。

其中一家铺子打听到买方是宋家,十分上道,求着贱卖。宋怀忠按市场价略低一点做账,成功吞下大几十万。

无本万利的生意,隐蔽又毫无后患。

因为账面比市场价略低,宋宛如查账时,还夸了他一句。

宋怀忠心中不知多么窃喜,本以为能再捞一笔,偏偏另一家铺子不识好歹,并不上道。

他跟心腹助理一合计,使了个毒计,买通附近一茶庄老板,让他传该铺子风水不好,这下果然赶走其他买家。

铺子户主急着用钱,宋怀忠打算再吊他一段时间门,别说180万,急切之下,150万说不定都能成。

刚上任个把月,就能到手一两百万。

以后虽没机会捞这么大油水,但管人可比给人帮工好太多。

宋怀忠更是铆足劲要拍宋宛如马屁,眼看过两天魔都店要剪彩,巴巴地过来帮忙露脸。

宋怀忠装孙子才勉强上位,管的不过是浔阳这一准一线城市的分店。宋宛如这种天生好命的可不一样,她直接空降魔都新店总经理。

魔都店作为宋氏集团本年度重中之重,比起浔阳店,这才是亲生的。

在魔都标志的银城大厦盘下两层高层,各种装潢也金碧辉煌,尽善尽美。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造势,几天后剪彩,宋老爷子和宋宛如大哥还会亲临现场。

这些天宋氏其他产业都十分低调,浔阳店到现在都没做任何宣传。

与之相对,魔都店这边请来的媒体络绎不绝,看得宋怀忠十分眼热。

眼看着马上又要接受媒体采访,宋怀忠压根顾不上助理欲言又止的神色:“有天大的事都给我憋着,等剪彩完再说。”

他不仅得拍宋宛如马屁,还得费尽心思想着过两天怎么在老爷子面前多露露脸,忙得很。

浔阳那头一切都安排得极为妥当,宋怀忠想不出会有什么差错。

不过鸡毛蒜皮小事,过两天再说也不迟。

媒体采访,宋宛如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她和三金影帝霍行结婚多年,常常艹恩爱人设,女儿霍妗妗也是童星进圈,小有热度。

在场媒体除了为餐厅造势,还有不少问生活相关。

以往宋宛如被问到类似问题,从来脸色甜蜜,滔滔不绝。

但今天不知为何,唇角僵硬,似乎不愿多说。

偏偏有记者想搞个大新闻:“宋女士,霍昔退圈已快半年,你们还有联系吗?她现在在做什么?”

宋宛如面色一僵,深呼吸两下才没露出破绽:“霍昔退圈后赌气离开霍家,阿行对她十分失望,也无法联系到她。”

言语中,刻意塑造霍昔不懂事的形象。

见记者们还要追问,她十分烦躁,忽然想起前段日子,从沈老太太寿宴回家途中,妗妗因为没上春晚跟霍行抱怨。

以往一直顺风顺水的女儿遭遇挫折,显露出任性,霍行被缠得多了,竟有些不耐烦道:“你怎么变成这样?还不如霍昔原来懂事。”

霍妗妗气得摔车门离开,宋宛如甚至没顾上去劝。

多年夫妻,她多少能看出霍行想法——

虽然霍昔大闹一通,离开霍家,但那不过是骤然得知当年往事,意气之举。若是霍行哄一哄,她肯定会恢复原来模样。不哄,只是他不愿放下身段。

霍昔离开后,不再有人天天嘘寒问暖,早晚问安,每天变着法做咖啡点心讨他喜欢;不再有人随叫随到,仿佛你是她心里唯一最重要的人,霍行多少觉得不习惯。

霍妗妗一向爱撒娇,爱使小性子,霍行从前不觉有什么,但此刻对霍昔厌恶下降,便发觉霍妗妗似乎有些过于任性。

宋宛如暗自心惊,心底生出了种莫名的恐惧。

因为这不知缘由的恐惧,她还试图去查霍昔动向。然而,直到此时,她才发现她对霍昔的认识十分浅薄。

当初她对霍行一见钟情,查出对方务工时,在一个镇子有怀孕女友。

反正未曾领证,她只一句话,看见攀高枝希望的霍行便干脆利落跟那女人断了关系。

后来霍行越走越高,将那段乡下过去当做耻辱,从不提起。

霍昔被接到霍家后,也一直很乖巧地不提过去,把自己当石头里冒出来的人。因为霍妗妗高考分数极一般,靠人脉在艺考拉分才进了电影学院,霍昔连自己上的什么大学都不曾说过。

以至于现在宋宛如真的想动手查,却猛然发觉——她不知道霍昔参加校园歌手大会前的人生。

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不知过去的人谈何容易?

霍行倒是多半知道霍昔老家,但涉及他的禁忌,宋宛如不敢贸然提起。

她只能自我安慰,霍昔现在肯定处境悲惨,不知在哪个村里挣扎。

她成功说服了自己,但潜意识还留有一丝恐惧,因而她不再满足于安稳闲适的贵妇生活,向家里提出要插手生意。

她是宋家幺女,父母和上面一个哥哥都很宠她,闻言没有不答应的。

宋家生意集中在岳东和燕京,近年有意向南方发展,今年一口气在南方开两家“宋家酒楼”分店。本想让宋宛如拿其中较小的浔阳店练手,但她压根看不上浔阳这准一线城市,愣是要走了最重要的、关系到宋家能不能在南方扎根的魔都店。

至于浔阳这家,她自认能力不错,也没交给别人,自己挂了个总经理名头,挑了个合心意的人过来管着,隔两个月跟她汇报一声。反正以宋家的名气,生意不可能不好,到时候也是给她的履历增光。

“宋女士,宋家酒楼的魔都店,有信心能拿下本届‘新店之星’吗?”

宋宛如猛然回神,抬眼望去,果然是《华国美食月刊》的记者,提问时都有种独属于圈内人的底气。

新店之星。

这是华国美食协会每年一评的重要奖项,只有开业三年内的新餐厅有资格入围。

全国范围内一共十八个名额,且每省(直辖市)最多只能有一个获奖餐厅。

对于美食圈内人,尤其是宋家这种世家来说——家传老店开新分店,一定得尽早拿到这个奖项。

如果当届两家新店都没能拿到“新店之星”,那不仅要成圈内大笑话,还会被怀疑是不是宋家的手艺走了下坡路。

家传老店,是一个厨艺世家的立身之本。

总店代表这个家族的最高水准,像宋家酒楼的总店,就是宋老爷子和最得意的徒弟掌勺。

分店大多由嫡传徒弟和族中子孙做一厨,代表这个家族的平均水准。

总店败落,那家族直接完蛋;分店手艺下滑,会被认为该家族金玉其外,只有总店苦苦支撑,其实早已不行,宋氏集团旗下酒店、低端连锁餐馆等产业都会受到波及。

毕竟,大家光顾宋家产业,就是看中“宋”这个姓氏,以及它代表的那份传统和手艺。

家传老店都败落了,这个家族哪还有手艺和传统可言?

宋宛如将那些霍昔不霍昔的杂念甩开。

第一梯队五家沈、黎、白、邵、宋。

江南邵家和首位沈家早早在魔都扎根,八百年前就拿过“新店之星”;白家的产业星罗棋布于川地和中原,还没在魔都开过分店;黎家虽说手艺仅此于沈家,甚至出了个堪称天才的继承人,但产业体量最小,这么多年来一直蜗居于广粤,颇有些不思进取的意思。

宋家手艺在五家属末流,但既然前四家都不做对手,那便无人敢与宋家争锋。

她笑容自信:“当然。魔都的新店之星,我们宋家,势在必得。”

“宋家酒楼于魔都开分店”的新闻全网开花,偏偏裴宴最近无心关注窗外事。

办完所有贷款和商铺过户手续后,主线任务四的奖励成功到手。现在面板的图标变成了七个,左上角是这回并没有任何变化的“声望值”和“存活时间门”,右上角是“任务”“食材检索”“商城”,前段时间门新增的“客服”以及这回新增的“每日食材安全扫描”。

“每日食材安全扫描”是个绿色图标,点击后面板正中会出现一个绿色圆形网状图案,中间门指针在圆网上缓慢转过一圈,面板便显示[今日食材无食品安全问题]。图标暗下,再点开便显示“冷却中”,第二天才能再次扫描。

裴宴打算以后每天进的货到手就扫描一次,以防万一。

然后才是这次奖励的重点:一次性店面设计功能。

因为之前客服说是在脑内设计,裴宴也没专门跑去店里,躺在床上,选择使用奖励。

一瞬间门,她感觉到种失重感,再睁开眼,眼前空间门已不是她的卧室。

裴宴瞪大眼睛,看着以前跟商铺一模一样,只不过变成毛坯房的空间门:!!!

摸一下,都能感受到水泥墙壁的触感。

黑科技,这就是黑科技吗!

也太神奇了!

裴宴暗自激动了一会,才按照耳边响起的提示音,设定好心理价格,开始设计。

她参考了在古代见过的一些酒楼内部装潢,一楼客堂摆12张4人桌,用的是颜色略深、带有自然纹路、厚重不显廉价的木材;座椅同材料,加了一圈圆弧形的低矮靠背,高度能托住人的腰部。

地面铺一层浅灰色瓷砖,白墙左边挂三幅画民间门饮食的国画,右墙则挂一幅卷轴,提几句苏轼的《老饕赋》。

收银台同是木制,后有窗口和窄门通往后厨,窗口旁挂一小黑板用来写菜单。

右边浅色屏风挡住木质楼梯,楼梯后是洗手池和一间门男女共用的厕所。楼梯上去,二层隔成两个小包间门,因空间门小不设门,用布帘充当隔断。

门是普遍的玻璃门,招牌则是古色古香牌匾,用镶金大字上书“裴氏食府”,旁挂两盏古典宫灯,入夜可以点起。

整体古色古香,十分符合槐南街的氛围。

挂画、卷轴、收银台旁的流水青松盆景就连桌上摆的筷桶都是裴宴精心挑选,虽说按着系统推荐,所有软装都用了最便宜那档,但组合起来却半点不显廉价,还十分有意趣。

裴宴对这效果很满意。

确定没什么遗漏后,系统给出设计图纸、推荐装修团队表和软装购买清单。

装修团队裴宴挑了排名前十里最便宜那家,询问清硬装所需时间门后再下单软装,让商家等地砖铺好、腻子刮好后再配送。

这前前后后弄好,大概要一个月时间门。

期间门系统一直没下发新主线任务,裴宴跟客服报错,才知道要等装修好后才会下发任务。

裴宴:“。”没有任务做,好不习惯。

不过这下她终于有空带裴珠去医院复查。

结果十分喜人,医生盯着裴珠看了好几眼:“您恢复得特别好,以后复查可以减少到半年一次,目前看来基本没复发可能。如果心里还不放心,可以去中医院配点中药调理,针对性的西药是没必要吃了。”

裴珠一出诊室就对裴宴说:“这下你能答应我给你帮忙了吧?”

裴宴看着报告,心中欢喜。

她辛辛苦苦做任务,提高气运,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裴珠。

裴珠身体变好,说明她的努力十分有效。

虽说她心里更希望裴珠享清福,但想想裴珠今年其实才四十不到,离退休年龄还早,这几个月闲着,都快闲出心病来了:“那,你去新店那边帮我多盯盯装修队,顺便看下周围房源。等正式开店,我们要在周围租房。”

“家里房子不卖?”

“到底是外公外婆留给你的,镇上的房卖也卖不了多少。”

裴珠连连点头,当天就跑去看房。

没任务做,裴宴也没闲着,除去到熙来街摆摊,还抽空将攒下来的食材检索券用了。

一张用来检索“大米”,另一张则用来检索“辣椒”。

大米自不用说,浔阳是南方城市,主食就是米饭;而辣椒则是调味料里,用得最多、且品质影响较大的。

最重要的是——之前面粉囊括低筋、中筋、高筋,让裴宴生出一些想法。

这次检索辣椒,出来的排名表格果然囊括了各种辣椒品种。灯笼椒、子弹头、小米辣

要知道,不同的辣味菜肴,需要用不同辣椒。

这张检索券用得十分划算。

挑选之下,大米和大部分辣椒,都有网络渠道购买、价格适中且排名前列的选项。

唯独“小米辣”和“二荆条”除外。倒也不是没有排名靠前列的,只是

小米辣排名第三,二荆条排名第二的,购买方式都写着“川省眉江市x县x山小涓村,得到农户邱老儿认可后可购”。

怎么这年头买个辣椒还得得到农户认可的?

裴宴真有点好奇。

搜了下这个小涓村,虽说在山里头,但川地多山,小涓村并不算偏僻,周边有几家农家乐,也有直达的中巴路线,交通还算便利。

这两种辣椒排名更前的,都显示“已被承包,难以购买”,裴宴思索之下,决定去小涓村看看。

一是因为好奇,二是等后面正式开店,恐怕就没时间门专门去川省一趟。

有机会拿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辣椒,裴宴可没有退而求其次的习惯。

当天便定好机票,摆摊时跟客人们打了个招呼,说要出去几天办事。

客人也都习惯了,裴宴忙开店的事,有空才会来熙来街摆摊。他们自知留不住裴宴,自然不会多抱怨,只希望她能多留一天是一天。

第二天清早,从浔阳机场直飞川省,转大巴到了眉江市。

眉江市是个面积不大的三线城市,位于川东,临近渝州,因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常有外地人来旅游。

一下大巴,就听见当地人操着□□和川地方言拉客:“女娃娃,住店噻?”

“妹儿,要不要坐车?”

今日日头有些烈,裴宴轻装上阵,只背了个大帆布包放换洗衣服。包底部有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墨镜,她翻出来戴上了,抿着嘴绕过这些不知底细的拉客人,径自往外找专门打车处。

三月份,淡季,天气乍暖。打车处停着一排车,大多开着车窗聊天。

裴宴挑了个口音纯熟的本地师傅,上车便问:“师傅,你们这儿有那种开了好多年的老字号大排档么?”

师傅讶异地看她一眼,这女娃娃虽然打扮时髦,但浑身气质极佳,墨镜一戴,还以为是哪来的女明星。

他还以为这女娃娃要去的是什么高级酒店,连锁大餐厅,没想到竟问他大排档?

“妹儿,大排档烟火气足,吃饭的什么三教九流都有。”看上去纤纤细细的小姑娘,能习惯这种地方?

裴宴笑道:“师傅,下河帮川菜,不去大排档,难不成去找高级餐厅么?”

师傅越发惊讶,他通过后视镜仔仔细细看了裴宴几眼:“看不出来,妹儿你还是个会吃的、懂行的。”

川菜由三种流派组成,分别是“上河帮”“下河帮”和“小河帮”。

上河帮的代表是川省省会锦城的“官府菜”,以高档宫廷菜为主,用料讲究,菜品精致,代表有宫保鸡丁、回锅肉等。

小河帮分布在川南地区,古代是重要盐产地,盐商云集,经济发达,小河帮菜注重调味,以水煮为主,高端大气,代表有水煮牛肉、冷吃兔等。

而下河帮则分布于川东和渝州地区,古时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经济不怎么发达,在此讨生活的多为码头上运货的伙夫船夫。下河帮菜起源于重劳力中,用料不讲究,甚至多为动物内脏等下水。调味粗犷大胆,也被称为“江湖菜”,代表有灯影牛肉、泡椒鸡杂。

吃上河帮、小河帮菜,得找正经餐厅。

下河帮菜则反其道而行之,本就是从民间门出来的流派,自然要去民间门找。

码头,河边,大排档。

裴宴虽说以买到辣椒为目的,但却没直奔目的地。

她厨艺虽强,但世上高人不知凡几,她不会自傲到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活到老,学到老,从前升上尚膳后,她也经常出宫找民间门名厨切磋学习。

彼时大庸在建昭帝和姬凭阑的努力下发展得十分昌盛,水路陆路都建设得很好,皇帝一年总会微服出巡几趟。她抓住机会将江南、岳东、广粤几大菜系的发源地走了个遍,却唯独没去过巴蜀地区。

巴蜀并非贫穷艰苦之地,蜀商赫赫有名,川菜也传遍中原。然蜀道艰险,并无官道直通巴蜀,从京城到蜀中短则几月,长则难以计算。皇帝不可能去,裴宴也不可能玩忽职守,放着整个尚膳局的工作不管,人间门蒸发一年半年。

如今虽没时间门将三种流派吃遍,但既然眉江市正巧是下河帮发源地之一,她于情于理,都得淘一下最原汁原味的下河帮手艺,运气好,还能参悟一二。

裴宴提前在网上做过功课,但网络信息繁杂,不如像现在,直接和当地人打听。

师傅将裴宴拉到本地人才知道的大排档一条街,这地方开在旧城区中,临近古时码头。摊位挤挤攘攘,卖什么的都有,口子上甚至还有现杀活鱼。摊位间门是一排排金属桌椅,排布得七零八落,正值饭点,街上熙熙攘攘,什么人都有:中午休息的小白领,叽叽喳喳的大学生,身上还有泥点子白灰的农民工,还有露着纹了青龙的健硕胳膊,一脸凶悍,给人感觉做什么一点都不和谐行当的大汉

论干净整洁,跟管理严格的熙来街天上地下,更没有高级餐厅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就是这种人间门烟火气里,才隐藏着下河帮独一无二的美味。

墨镜挡住大半天光,本就超乎常人的嗅觉变得更加灵敏。

裴宴微阖着眼,在周围繁杂的气味中剥丝抽茧。去除人味、劣质的香气,寻找最能吸引她的那一缕气味——

她睁开眼,目的性极强地绕过几个歪七扭八的摊位,找到深处一家面积不小的铺子。

大排档,摊上没有专门厨房,煎炒蒸煮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裴宴站在角落,直直盯着大师傅炒过五六个菜,才上前点单:“辣子肥肠,炝炒田螺,再一瓶冰矿泉水。”

随后在角落位置坐下。

炝炒田螺先上。

裴宴闭眼感受了一下香味,随后夹起一个田螺,先将肉往里吹一点,再一吸。

鲜美的螺肉伴着汤汁流入口中,微微咀嚼,螺肉极其劲道。田螺处理得很好,沙吐得干净,也新鲜。辣椒香料也掌握好了度,既掩盖住田螺自带的一丝河水腥气,增添了独特的香辣风味,又不会掩盖住螺肉的鲜味。

她一连吸了十几个田螺,感觉到再连续吃下去,叠加的味道会过重,这才喝了一口冰水。

冰水不像热水,不会让口中辣味提升,却能洗去舌苔上酱料的咸味。

这道田螺做得极好,从前宫里头不流行这种吃起来麻烦的,裴宴经验不足,让她来肯定比不上这个。

她一面仔细品味,一面观察大师傅的手法,试图看出这家大排档有没有第三样招牌。

裴宴目光专注,精神集中,因而没有注意到,另一头,有人正观察着她。

大排档面积不算小,饭点人声鼎沸,三步外除非大喊,否则难以听见。

白小川神思不属地吸了几个田螺,唉声叹气地趴到桌上:“表哥,你说我真是我爸亲儿子,我爷爷的亲孙子不?”

“我才24岁,他们就把我丢去家传老店‘白记川菜’的新分店当一厨。嘴上说得可好听,说只是历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人生经验,还说都知道咱家走亲民路线,族里人多,新店也多,每年只要一家新店拿到奖,就不会被认为白家手艺走下坡路,让我不用急着争奖。实际呢?要是三年内我没拿下‘新店之星’,铁定得吃一顿‘竹笋炒肉’1,以后在圈里还有面子么?”

“我说我太年轻,当不起这重任,他们就拿我大堂姐说事。是,我大堂姐24岁就拿了‘新店之星’,但那可是咱白家一堆小辈里no1,在所有世家小辈里仅此于表哥你的天才白佳丽小姐!我能跟她比么?”

“‘新店之星’一年就18个名额,世家要占几个吧?那些给人打了半辈子工,出来单干的独立名厨要占几个吧?更别说每年都会冒出来几个听都没听过的野生厨艺大师——都知道是地狱级难度,别人家都是派干了几十年的徒弟子孙去争‘新店之星’,拿到奖再把小辈送去历练。我爷我爸倒好,直接把我丢去刚开的新店,他们这是要我死啊!”

白小川口中的“表哥”黎白昕,是个眼如繁星,却胡子拉碴,略长的头发散乱,看上去十分不修边幅的青年。

他正盯着某个方向出神,闻言笑了笑,声音清越:“你家大概是为了世界厨师联合大赛,作为拿到新店之星奖项餐厅的主厨,可以跳过海选,直接参加全国小组赛。”

各国美食协会统一组成“世界美食联合总会”,由各国协会派人合作管理。

“世界厨师联合大赛”便是由世界美食联合总会举办的全球性赛事,四年一届,是全世界厨师的盛会。

若是能在大赛上拿到名次,那可是能吹一辈子的。

白小川这位表哥黎白昕,就是在上上届大赛拿到了世界冠军,从此在圈内风头无二,出去世家里那几位老爷子,哪怕大他几轮的名厨,都不敢随意和他比试,就怕丢人。

黎白昕从此颇有点“独孤求败,百无聊赖”的意思,除去偶尔回家里老店打个卡,其他时候满世界探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转行当了美食评论家。

白小川更加崩溃:“大赛全国前三才能出线去国际上参赛,我的水平顶多拿个国内名次,从海选打又怎么了?还能多打两场呢!”

他哀嚎半天,黎白昕又开始神游天外。

白小川这才发觉表哥没在听他说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表哥,你啥时候对美女感兴趣了?”

那确实是个美女。

身材纤细,五官精致,气质宛若冷玉,往那一坐,不像在大排档,像在高级餐厅吃法餐。

黎白昕瞥他一眼,嘴角带笑:“她进来,没点菜,先盯着大师傅看了十几分钟,然后直接点了田螺和辣子肥肠。”

白小川坐直了:“不是看了什么推荐?”

这家大排档开了有二十来年,菜单上十几样菜,唯独这两道做得最好,整个下河帮流派都能排上号。

“看过推荐,就不会先盯十几分钟,”黎白昕托着腮,“更何况,她没点主食,只吃菜,吃螺蛳时不用牙签挑,娴熟吸肉。咸味积攒到一定程度,还会专门喝冰水冲淡。”

白小川盯着那漂亮姑娘,皱起眉:“食评家?但没听说过这号人。”

按黎白昕说法,这姑娘纯靠自己精准挑出店内招牌,在美食评论家里都能算优秀的,还年轻漂亮,真有这号人,在圈子里早该打出名气。

他们这些出身厨艺世家的,对有点名气的食评家都如数家珍,以防对方上门来时没认出人,招待不周,被大批一通。

白小川一顿,又想起什么:“完了!若真是食评家——”

这家大排档可是出了名的反感食评家!

白小川话音未落,就见大师傅兼大排档老板端着一盘辣子肥肠,极重地砸在裴宴面前,语气恶劣:“吃完就滚!我们小本生意,可坐不下食评家小姐您这座大佛!”

大师傅姓杨。

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接手家中大排档。

他们家大排档是老字号,出了名的味道好,鼎盛时期还上过《华国美食周刊》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板块,虽是小本生意,也十分风光。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年纪上来后中风,味觉、嗅觉下降,做出来的味道不比以前。

有个小有名气的食评家听闻此事,如鬣狗嗅到腐肉,名义上前来鉴赏,实际借机将大排档大批一通,父亲在报刊上看到对方撰稿,郁郁寡欢,不出几月就去世。

杨师傅悲痛万分,恨屋及乌,从此痛恨食评家这一群体,对寻常探店博主都不给好脸色。

此时没直接将裴宴扫地出门,还是看在她年轻,恐怕也没做这行当多久的份上。

裴宴正美滋滋吃着田螺,骤然被一声大吼,愣了几秒才道:“我不是食评家。”

杨师傅冷笑:“你不点主食,吃几口还要喝水冲淡味道,不是食评家,谁信?”

裴宴:“……”天降大锅,就不许有喜欢独自品鉴的食客?

若非好奇辣子肥肠是否与田螺一般美味,她肯定拍桌就走。

见杨师傅横眉冷目,她辩解肯定没用。

裴宴也懒得多费口舌,打算吃完就走。

她在杨师傅冒火的目光中慢条斯理夹起一块肥肠,咀嚼。

咀嚼的动作逐渐变慢,裴宴微微皱起眉。

一直盯着她的杨师傅见状冷笑:“怎么?不好吃?”

他长得膀大腰圆,寻常人被他冷斥一声,再多的话也说不出口。然而裴宴仿佛没看到他有多愤怒似的,点头:“确实不够好,跟炝炒田螺不是一个水准。”

杨师傅心中一突。

他年轻时不着四六,跟父亲学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父亲中风,五感不再清明,脑子也有些糊涂,有些秘方配料——如这道曾经征服无数老顾客的辣子肥肠,在中风后便消失于云雾中,再也不见。

那段时间门他拼了命学,然而一直到父亲去世,也只学到父亲鼎盛时六七份本事。

这倒肥肠,更是怎么做都觉得缺了什么,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然而杨师傅并不认为裴宴真尝出肥肠缺陷。

这么一个年轻姑娘,年纪在这,再怎么摆着食评家的架势,也不可能有食评家的本事。

食评家想精确评判一道菜好坏,不仅要靠舌头、靠天赋,更要靠经验。

这姑娘最多20岁吧?乳臭未干,能有什么经验?

杨师傅讨厌所有食评家,其中最讨厌眼前年轻姑娘这般装腔作势的半吊子——这种人没什么本事,只会哗众取宠。言语如刀,不知害了多少父亲这样的人。

他握紧拳头,露出胳膊上肌肉,面目凶悍:“那你说说,这肥肠到底哪里不好?若是你说不出个四五六七,让我满意,今天我这大排档的门,你可就不那么好出了。”

他倒要看看,这半吊子能胡诌出什么东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