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现言 > 在北宋当名医 > 第 10 章

在北宋当名医 第 10 章

作者:爱吃咸蛋黄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5 15:58:07 来源:奇书网

许黟进入到饭店,随意地选了个靠窗户的空桌,将后背的竹筐放到地上。店小二看到有客人来,拿着抹布过来擦桌子,笑脸相迎地问道:“几位客官要吃点什么?”

“来一份豆豉鸭,还有一份炒菜,一份米饭。”许黟说道,目光看向坐到他对面的一家三口。

躲雨的地方正好开着一家卖豆豉鸭的饭店,这是宋朝时期广南东路就有名的吃食,因有名,盐亭县也开了几家。

许黟没尝过,正好可以试试。

那一家三口虽然穿着朴素,身上的棉布衣裳却没有补丁,见许黟都点饭菜了,自然是要一起吃的。

孩子父亲说道:“我们要两份豆豉鸭,两份米板。”

“好嘞,客官们稍等。”店小二眼睛眯了眯,笑道,“可要为客官们上茶?我们这有散茶,罐茶,还有今年的春茶。价格分别是散茶两文一盅,罐茶是十文一盅,春茶是二十文一盅。”

春茶价高,盐亭县下属的几个镇上有茶山,茶山上摘下来的春茶几乎被各大茶馆和大酒楼承包了。

这家饭店的春茶不知是真是假,许黟喝不出茶多好,便没有让店小二上茶。

他不要茶,那孩子的父亲却是让店小二上来三盅罐茶。

茶水很快端上来,孩子的父亲亲手接过那盅茶,送到许黟的面前,他羞愧说道:“让许小郎见笑了,实属是手头不便,让小郎君喝这样的薄茶。”

许黟面上没有多大的表现,心里对这孩子的父亲多出一丝欣赏。能舍得花钱请大夫给孩子看病调养身体,还记得他这个萍水相逢的过路人,都说明这个父亲有多疼爱他的孩子。

于是,缄默了一秒,许黟微笑地说道:“在下叫许黟,官人直呼我的名字就好。今日再看令郎脸色,瞧着大好几分,看来是对症下药有疗效了。”

那日过后,许黟本已经把遇到这一家三口的事放一边了。

在这个有诸多医馆的盐亭县,他开的药方不算多另类,只从只言片语里得知,这家人原来看的那个大夫,水平不太可。而他对症下药,只两副药下去,就能看出效果来,但想要立马好,还是不行的。

“杨某不敢直呼小郎君的名字。”孩子父亲轻叹,“要不是小郎君诊断出我儿确切的病情,如今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他家来说,遇到许黟是他们的幸事,这也是为何他们连续两天去依禄山等人了。

可惜没等到人,反而在南街这边遇到许黟。

这一问,他们才知道许黟就住在南街的石井巷,而他家前年刚搬来南街的平路巷,隔着三条巷子。

孩子父亲问道:“还没问许小郎怎么在雨中奔跑,是有什么急事吗?”

“没什么,就是小黄还在家里。”许黟一愣,笑了笑说道,“但既然遇到你们了,还是要坐下来聊聊。”

许黟看向有些腼腆,依靠在母亲旁边坐着的懵懂孩童,柔声地让他先伸出左手。

脉诊最佳时间在清晨空腹的时候,不运动不吃饭,对脉象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因而,许黟这次脉诊仔细不少,左手对应心、肝、肾,他沉默诊完,让小孩伸出右手,右手对应的五脏六腑是肺、脾、命门。

观小孩的脉象,脉沉而快,寸关尺三部均呈现出脉虚无力的脉象,这是主虚症,从而判断小孩体虚,气血不足。不过与上次对比,还是有了改善,没有出现脉搏跳动减弱、脉细弱等症状[注1]。

许黟心中当即有数,问道:“杨官人可带了纸笔?”

“带了。”孩子父亲立即应道。

上次的经历,让他后来出门都把家中的纸笔带上,便是防着需要用到。

许黟接过纸笔,一边执笔书写,一边说道:“上次的药汤再喝两日就可以停掉,换成当归四逆汤,有补血活血,温经散寒的功效。”

药方需对症对人,他没有直接照搬《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而是将里面的两种药物稍减,又加入另一味药物,再把大人的药用量换算成小儿的。

杨家娘子接过许黟的方子,眼角沁出泪花:“多谢许小郎为我儿再度诊脉开方。我与郎君子嗣薄,这么多年就生了荣哥儿这孩子,这几年里为了荣哥儿,郎君的俸禄和我的嫁妆都花费不少,我们都搬到南街来住了,就是不想放弃。”

“都是举手之劳。”许黟连忙说道,“杨娘子不必心伤,再喝一旬左右就可以把药停了。是药三分毒,后续还是以药膳来调理身体更好。”

杨家娘子听罢,立即问:“可否请许小郎再给荣哥儿写几个药膳方子?”

许黟思索了一会儿,写下两个养身的方子。

一个是淮山党参鹌鹑汤,其中的鹌鹑可以换成母鸡、鸽子等。另一个是黑芝麻粥,只需要粳米、黑芝麻和盐,适合体虚便秘者。小孩经常便结难排,喝些养生粥能补益肝肾,通利大小肠。

这时,店小二把他们点的饭菜端上桌。

这家饭店卖的豆豉鸭,是将鸭肉切成片津在浓重的豆豉汁里面,上面点缀着数颗豆豉,带着酱色的鸭皮看起来油亮亮的,令人非常有食欲。

许黟正好饿了,他夹起一块鸭肉吃进嘴里,这鸭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他味蕾敏锐,可以尝出里面加的是糯米酒,口感醇厚甜美,去腥还提鲜。

一顿饭结束,他们再度聊起小孩的病情。

药膳虽好,同样不能天天吃,这杨家人有前车之鉴,他担心自己不说明白,这药膳拿回去后,就会每日出现在小孩的饮食里。

于是,他又把没写完的方子,继续添上几行字,让他们斟酌着喝。

“以后要是有需要,可以到石井巷来寻我,每天的酉时前后我都在家中。”许黟道。

杨父感激地起身行礼:“多谢许小郎了。”

许黟看着他们一家三口,不疾不徐地说道:“这都是我作为郎中的本分之内。”

他作为医生,做不到完全旁观。学医本就是为了治病,既然看到了,他就将自己的所学贯切落实,而不是挂一个“医学世家”的名头,连看病治病都不会。

当然,看诊的诊金得拿。

许黟这里不是公立慈善医院的“安济坊”,他需要吃饭,自然就要收钱。不过自古中医治病,会针对不同的病人收取不同的诊金费。

“穷人治病,富人拿钱。”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注2],许黟是知道的。

他象征性地收取了杨家五文钱的诊金,可谓是意思一下。

……

离开饭馆前,许黟让店小二打包一份豆豉鸭和两份米饭。豆豉鸭味道不错,可以带给小黄吃。

出了门,外面雨水停了。

街道恢复素日里的人来人往,挑着货担吆喝的货郎们这会都来穿街走巷地卖货。

许黟拦住一个货郎,在他那里买了灯油、针线和巴掌大的小陶罐。

转身又去铁匠铺里,买一把用来砍药切药的砍刀。

铁价贵,买完这把刀,许黟身上全部的银钱都花光了。

从小到大他就没这么缺钱过,这种身无分文的感受,让他非常不习惯!

可梅雨季节,随时随地都会下雨,明后两天该是没法上山采药,看来这两天他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许黟:“……”

要不,他再想个挣钱的法子?

除了挖草药卖钱,和给人看病治病,还有什么是来钱比较快,又是他会的?

许黟那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脸庞上,温润的眉峰微微蹙起,思来想去,好似他能挣钱的途径真的不多。

其中,就有原身之前挣生活费的方法,那便是给书肆抄书赚取佣金。抄一本普通的书籍,能得到一百五十文,以目前他的书写速度,最快也要两天。

两天挣一百五十文?

不行。对他来讲太低了!

果然啊,当大夫也是要花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