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 第 11 章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第 11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3 20:07:23 来源:奇书网

檐下双盏亮,席上一堂欢。

秋冬夜色深,屋内烛光似薄纱,映在笑颜上,添了几分柔和。

今日座上,唯有一个话题,人人笑语中都带“乔五郎”。

乔时为每背诵一小段文章,便有三哥、四哥争着举手,意气呼道:“这几句是我教五弟的。”

一番较量之后,三哥更胜一筹,教得更多。

乔仲常平日里对乔见山、乔见川的关注度高一些,如今涉及到养子的蒙学大事,他亦不含糊,他取来两卷蒙学书卷,翻开当中一页问乔时为:“五郎,告诉爹爹,你可认识书页上的字?”

乔时为摇摇头。

三哥、四哥可没教过他认字。

“那便是了。”乔仲常了然,分析道,“想来是五郎日日见兄长们读书记诵,潜移默化之下,便也以记诵为乐事,像学说话一般,把兄长教的全记了下来。书若不脱口成诵,则难以思索致用,五郎有如此天赋,读书一事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他接着说道:“然,若是不通字句义理,则难辨文章真谛,只背文章不识字义,等同于还没理会方寸,就急着要学七尺。”

所以乔仲常与老爷子商量道:“当务之急,是要教五郎识字识义,又不能太过枯燥苦闷,免得小孩子家家失了兴致……父亲以为如何?”

乔时为心中暗暗大赞,这便是他想要的。

老爷子应道:“你说得在理,只是眼下恐怕不好寻这么一位塾师……纪夫子倒是善教经义,可时为小子年岁实在太小了些,不宜过早送到学堂。”

他再三斟酌,仍是犹豫不决:“我倒是愿意一试,只是你也晓得我的气性,一谈文章便是天南地北一通说,只怕会糊涂了他……”

乔仲常早注意到父亲今日大有不同,那样清高自居的人,今日目光竟一直锁在五郎身上。

修道之人的“眼缘”,是他理解不透的。

“父亲既有此心,不妨一试。”乔仲常劝说道,“寻常学童才用寻常法子,五郎第一步便走得不寻常,父亲的教法兴许正合他的心意。再者说,眼下不过是识字识义罢了,父亲从前也是教过山儿、川儿的。”

“那我便一试?”

连老太太都揶揄道:“你那心思早写脸上了,就莫犹豫了。换了别人,还能比你更尽心不成?”

事情就此定下。

……

更深人静月色浓,唧唧虫鸣透窗纱。

乔时为翘着腿躺在床上,今日家人们的句句欢喜仿佛还萦绕在耳畔。

橘子从外头扒开窗扇,钻了进来,大摇大摆跳上乔时为的床,熟练躺下,占了他大半张床。

“橘子,所以……我今日的选择是对的。”

橘子甩甩尾巴,予以回应。

当科举把“读书”与“成功”挂上了钩,世人心里便失了权衡,家庭、情感、身边的种种、世道的万般沧桑都与读书丝连缠绕。

“橘子,我真的需要读书,才能重新知道自己是谁。”

多少人被世道推着往前,终究也只能给出“姓甚名谁”这个刻版的答案。

……

此后每日,乔时为用过早膳后,便会背着娘亲缝的小书袋,上祖父的院子学识字。

祖父特意为他找了一方矮桌,乔时为坐在小凳上,正好合适。

而祖父却需要屈身弯腰。

老爷子说文解字的法子很古派,他并未图省事而直接说出字义,而是一个个拆解笔划、部首,给乔时为讲解字的古今由来。

教的第一个字是“時”。

“時,汉隶也曾写为‘旹’。一个‘時’可拆解为‘日’、‘止’、‘寸’三个部首,将它们组合起来,你便知晓‘時’为何义了。”

“日,便是你头顶上的日头,朝升暮降;止,足迹所致之处;寸,义为度量。日头移动,足迹变化,于是便有了昼夜、四时。”

短短几句话,乔时为仿佛看见了几个刻录景观的象形符号,一步步演变成了“時”字,又渐渐演变出更多的意义。

老爷子的教学方法,乔时为很受用,听得入神。

“时为,你可听懂了?”乔守鹤问道,“会不会太深奥了?”

乔时为点点头道:“听懂了,日头落山,一日便过去了。”

乔守鹤欢喜,喃喃自言道:“难得难得,记性与悟性比两位兄长更甚几分。”有此天分,他便可有的放矢了。

几日下来,乔时为慢慢摸透祖父讲授的路子——字不离史,词不离字,像砌墙一般一层层往上,真叫人佩服。

只不过祖父讲授时,一开口就是之乎者也,寻常孩子只怕听不了一刻,便会昏昏欲睡。

乔时为毕竟还不到三岁,老爷子讲半个时辰,便歇半个时辰,能学多少算多少,并未列下定式。

……

……

冬去春来,乔时为将满三岁,也意味着父亲三年任期已至,到了考满的时候。

像乔仲常这样的京外小官,朝廷的考核依据主要是印纸。

所谓印纸,类似后世的纪实考察表,每年岁末由县衙主官填写当年的政绩功过,签批过印后,上交路级监司。

乔仲常学问上是差了些,当官处事却是一把好手,任期内,辑破了数起私茶、私盐案,域内无私造铜石之失,亦无漏事之过,颇得封丘知县、通判的赞誉。

所以,乔仲常历年的印纸上,功绩可圈可点。哪怕是算巡查走过的里程,他在京畿周围一众州县巡检中,也数靠前的。

若是论功行赏,乔仲常配得上评一个“优等”,提一提品级。

至于换个差遣,此事要讲究些机遇,倒是不敢强求。

……

文书下达这日,乔仲常早早便归家了,脸色很是难看。

他的批文竟是“无功无过,续任旧职,领九品俸禄”。

白其真没有拘着他,任他饮了一场酒,再扶他回房歇息。

父亲“耍酒疯”吐真言,声音颇大,乔时为隔着墙壁也能听清楚——

“若是人人皆如此随意打发,便也就罢了,可那新乡的焦文太,单是我知晓的,便有三桩青盐案没办好,那盐贩回回都是转入新乡就不见了踪影,这难道不算过失吗?凭何他却升了?”

白其真一边用热巾布替他擦拭,一边应道:“想骂你便骂个痛快,至于道理,酒醒了你自然会明白……从前我爹在世时,就同你说过的,这入官的门道可比写文章难多了。”

“他们劝我道,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再等下回便是了。”乔仲常冷笑,连啐了几口,接着疯道,“无能为力自然只能拿‘顺其自然’安慰自己,若是有本事,谁人不想操控结果?终究是我没本事,才会被人劝我顺其自然。”

“他们兄弟仨不能像我这般没本事,都好好考,只管考,考到集英殿上,做官做到官家跟前,我看谁人能抢他们的功劳,谁人又敢春秋笔法。”

“倘若天降大雨,万物均沾,哪根野草长得高,谁敢断定?”

乔时为听出了父亲对出身的耿耿于怀,还有暗藏的蓬勃野心。

这场“风波”很短,短到三哥、四哥都没有察觉,因为父亲翌日便恢复了正常,仍是勤勉公务,每日散衙归家后,按时考校孩子们的功课。

日子还是照旧。

乔时为唏嘘,自己还在追寻的答案,也许父亲已经找到了,让他举步维艰的是下一个难题。

……

……

益祯元年,新帝登基。

这一年,乔时为五岁,到了正式开蒙的年岁。

乔家如约把乔时为送到了纪夫子的竹南学堂。

竹南学堂由纪家旧宗堂修缮而成,地方很宽敞。

还是婴儿时,乔时为就曾来过这里,后来又常过来接兄长们回家,所以并不陌生。如今,四哥乔见川仍在竹南学堂天字班读书,而三哥则已转入封丘县学就读。

这几年,跟着纪夫子蒙学的童子不断增加,原先三个班改为了现在四个班,仍是以“天字班”为首。

刚刚开始蒙学的小学童,理应先入最末的“黄字班”,但乔时为觉得“小子黄字班乔时为”说出去不太好听,便主动提出先考校学问,再定班级。

开蒙这一日,乔时为一身青色直裰,腰间以绦带系束,向纪夫子行拜师之礼。

乔家孩子敬的茶水,纪夫子是怎么都喝不够,他愣是把整杯茶都饮了干净,盼着新收下的乔时为能如两个兄长一般,大振学堂名声。

到了考校的环节,纪夫子端重了几分,严肃道:“早听说乔巡检家乔五郎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读书苗子,若是能有几成你三哥的天分,便是你的大造化了。”

十三岁的乔见山在县学里,连考了三回月试案首。

陪弟弟一同过来行蒙学礼的乔见山赶紧上前,解释道:“夫子,可不好这般说。”

自己的弟弟究竟是什么本事,他知道。

乔见川也帮忙道:“应当这般说,能生在五弟的前头,便是我们的造化了……我俩也就在年纪上略胜五弟一筹。”

乔见山谦虚也就罢了,纪夫子可还没见过乔见川服气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