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主角叫韩度的小说 > 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没有武力,要钱有何用?

听到韩度的话,朱标不仅转头好奇的看着他,试探着问道:“你觉得前宋重文轻武不对?”

韩度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朱标这个问题。转而说道:“那殿下以为,一个小儿抱金砖行于闹事,这事有没有不妥?”

“这,小儿抱金砖行于闹事,必然会引起旁人的觊觎,当然不妥。”朱标对韩度的意思已经有了明悟,不过还是如实说了一句。

韩度微微颔首,“前宋商业发达,每年光是海贸的收益就超过一亿四千万贯,可谓是金山银海。大明现在每年的赋税连三千万贯都不到,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

朱标脸上闪过一丝愧意,也不知道是因为大明的财源不让前宋,还是因为百姓的生活不如前宋。

“可是前宋在金钱上那么富有,偏偏在武力上太过无力。没有足够的武力,直接导致了前宋对外征战的软弱。别说是前元这样的强国了,就连偏安一隅的西夏,都能够把前宋按在地上摩擦。”

“割地、赔款、和亲、岁币......简直就是在转着圈的丢人。天下百姓活的一点尊严都没有,这样的富有,要来有何用?”

韩度目光迷离好似回到了百多年前的前宋时期,语气冷厉充满了对前宋的软弱和恨铁不成钢。

见朱标低头沉思,韩度继续说道:“咱们大明虽然从赋税上和前宋相比还差的远,但是大明武德充沛,横兵数十万。不管是平时对草原的屡次清剿,还是历次大战,从来都是大获全胜。”

“同样都是蒙元人,前宋遇到就只有被打的灰头土脸、抱头鼠窜,最后甚至还被灭国了,简直就是华夏五千年的耻辱。而大明却能够以贫寒之兵,多次征伐北元,甚至将他们的皇庭都给破灭。这么一对比,殿下是不是就觉得清楚多了?”

朱标笑笑......何止是清楚啊,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这两年随着大明国力日强,征伐蒙元都还比较轻松,立国之初的那几年是最为艰难的。

一方面,刚刚被赶回到草原上的蒙元十分的不甘心,对于中原的花花世界念念不忘,一年不知道会扰边多少次。

另外一方面,那个时候大明刚刚结束内部的战乱,天下一片狼藉、百废待兴,可谓是穷到了极点。就算是这样,还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钱财到军队里面。

正如韩度说的那样“贫寒之兵”,真是一点都没错。

父皇为什么要亲自在御花园里开垦土地种上粮食?还不就是因为太穷了,快要吃不起饭,想着贴补一点嘛。

这两年日子好过了一点,朱标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老朱种地的事了。

朱标感叹了一番,把目光放到眼前的开封城上。

“当初父皇是准备把五弟封在开封的,可是五弟不肯,最后连封国都没有要,留在京城钻研他的岐黄之术了。”

“殿下想不通周王殿下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封国不要,反而去钻研医术吗?”韩度笑着接话。

“是啊。”朱标叹着气点头。

韩度闻言,转头看向开封城说道:“这个,怎么说呢?或许是人各有志吧,在殿下看来就藩是最好的。但是在周王殿下看来却不是这样,或许他认为能够有医书看,能够有病症可以钻研,反而更好。”

韩度见朱标也没有深究的意思,脸带微笑道:“再说了,这开封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为何这样说?”朱标抬眼望向韩度。

韩度伸手指着和开封城毗邻的黄河,“殿下请看,这黄河的河底都要比开封城还高,在前宋时候就经常泛滥改道。那时候前宋将这里作为京城,在黄河的威胁下,他们早就想要迁往他处。当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

“不过有此可知,这里的确不是一个能够让人安居乐业的地方,住在这里的风险实在是太大。殿下也不想周王住在这里吧?”

朱标身为嫡长子,对于一众弟弟们从来都是爱护有加,自然不会有将周王放在这危机四伏之地的心思。现在看来,当初五弟没有选择就藩开封,反而是一件好事了。

......

在开封稍作停留之后,朱标一行人又再次启程,经过洛阳朝着西安而去。

西安曾经是朱樉的封地,可是自从他在封地横征暴敛的事情东窗事发之后,就被老朱下旨给召回京城。后来更是干脆直接就藩安南,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

原本朱标在见识了河南的繁华之后,以为这声名鼎盛坐拥八百里秦川的西安,应该不会比河南差。

可是一路走来,朱标看到的却是满目的凋敝。百姓没有河南百姓那种朝气蓬勃的精气神,就连道路也是修的敷衍了事。

朱标看了眼脚下,的确也是水泥道路,可是却布满了泥土。

这天晴还好,顶多就是一路上尘土飞扬而已,可是要遇到下雨,岂不是也和以前一样泥泞满地?那这水泥道路修与不修,又有什么区别?

百姓大多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一路来到西安,朱标感觉到这和他印象当中百姓的境况很像,而不是想河南那样繁华的让人不敢相信。

而且西安城和朱标想象的也完全不一样,西安从周朝开始,一直从秦、汉、晋、隋、唐等等延续下来,足足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定都。

“千古真龙地,百代帝王都。”

可是现在入目朱标眼中的西安,却是一片残破不堪的景象。曾经万国来朝、八水环绕的长安城,在经历了唐末和五代战乱之后,宫殿早已灰飞烟灭,整个城市除了一片残垣断壁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即便是当初朱樉就藩这里,大明还将西安城给修葺了一番,要不然那真的是连个像样的模样都没有。

可是自从朱樉离开之后,朝廷便将这的一切土木都给停下。就连曾经的秦王宫都人去楼空,完全荒废在那里。

“殿下是不是大失所望?”韩度策马上前,来到朱标旁边问了一句。

朱标侧头看了韩度一眼,叹息一声,“不错~孤怎么也没有想到,曾经钟天地之灵秀的长安城,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韩度站在高处俯视了一下矗立在平原上的西安城,感叹出声:“四关拱卫,浮渭据泾,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不过这些都是过去了。曾经的关中坐拥函谷关天险、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那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朱标心里大为不解,满脸疑惑的侧头看向韩度。

韩度笑了笑,说道:“沧海桑田嘛,很正常的。”

“正常?明明曾经这里是那么的繁华,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这哪里正常了?”朱标情不自禁的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些尖锐问韩度。

韩度吁出一口气,耐心说道:“不知道殿下注意到一件事没有?”

朱标眉头一挑,“何事?”

“就在咱们来的路上,我发现这里土地有些泛白。”韩度继续说道:“泥土出现这样的颜色,其实就表面这些土地非常的贫瘠。按照道理来说,关中千里沃野,土地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

“你知道为何会变成这样?”朱标见韩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猜到他知道原因。

韩度点点头,“人人都知道种庄稼需要施肥,要不然庄稼就长不好。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即便是施了肥,光是这点肥料却根本不足以支撑庄稼的生长。每年庄稼都会将土地里的养分个汲取走一部分,虽然不多,但是年复一年下来,再肥沃的土地也会承受不住。”

“关中之地已经养了百姓千多年了,从肥沃变得贫瘠不堪,岂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原来是这样......”朱标缓缓点头。

韩度继续道:“土地贫瘠,再加上这些年关中之地的雨水逐渐减少,曾经的八水绕长安都消失不见了。没有水的地方,百姓如何生活?”

还有一句话韩度没有说,朱樉在西安横征暴敛,虽然后来老朱下旨补偿,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那这西安就只能够这样继续民生凋敝下去,没有办法了吗?”朱标忍不住一阵叹息。

韩度摇摇头,“通常情况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现在这里的百姓也开始种植红薯土豆了,至少吃穿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其他,就只有以后再看了。若是这里能够发现几个大的石炭矿,或者是其他有价值的什么东西,那就腾飞了。”

朱标听了一句话没说,一提缰绳策马快走几步。

过了西安,朱标带领众人直接北上,前往山西太原。

太原是晋王朱棡的封地,对于朱标此行明明是代老朱巡视天下,但是却偏偏只去了河南、陕西,即便是加上即将去的山西,那也才不过是三个地方啊。

相比起代老朱巡视天下的说法,韩度现在看来朱标的举动更像是在巡视他的那些藩王弟弟们。不过这样也说不过去,毕竟河南开封和陕西西安可没有藩王,为什么朱标也去了了呢?

韩度虽然心里疑惑,但是脸上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一副无所察觉的样子跟在朱标身后。

反正不管朱标说要去哪里,韩度都不反对,完全就是为其马首是瞻的态度。

大明虽然设有九边重镇以防备蒙元,但是整个北边的防线最主要的就是以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二人互为犄角为主,两人麾下将士都超过十万人马。

并且,朱棡麾下还有冯胜和傅友德在列。

当然,朱棣麾下现在也有着蓝玉带兵协助。不过以朱棣和蓝玉的关系,真不知道蓝玉带兵驻扎在燕地,是对朱棣的协助多一点,还是对他的监视多一点。

韩度跟着朱标踏入太原,顿时感觉到了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气氛。如果说河南给人的感觉是异常繁华,而西安给人的感觉是凋敝的话。那太原给韩度的感觉就是紧张,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就在朱标进入太原地界没有多久,远处管道上迎面奔驰过了一队骑兵。领头的百夫长纵马来到面前,勒住马蹄,高声大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毕竟太原时时刻刻都要防备着草原上的蒙元人,虽然朱标一行打着明军的旗号,但毕竟是有好几万人进入太原,被盘查一番也是免不了的。

韩度一提缰绳,策马上前,扬指怒骂道:“瞎了你的狗眼,本侯乃是镇海侯韩度。这是皇太子殿下奉皇上旨意巡守太原,还不赶快去通禀晋王前来迎接?”

韩度猛然一挥手,让人将朱标的旗牌给打了出来。随后便将自己的腰牌取下,朝着百夫长扔过去。

百夫长接过腰牌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问题,再加上看到打出的皇太子出行、代天巡狩的旗牌,心里再无疑惑。

至于说,他亲自上前核实皇太子殿下的身份,要核实那也是晋王亲自前来核实,他还没有这个资格。

百夫长翻身下面,快走几步来到韩度马头下面,抱拳朝着朱标的方向虚拜一下:“末将拜见太子殿下,拜见镇海侯。”

随后便将令牌还给韩度,“请侯爷收好,末将这就回去禀报王爷。”

韩度神色淡然的伸手接过令牌,重新挂在腰上。

百夫长见状后退两步,急冲冲转身跑回去起到马上。“其他人留下,老许和小罗随咱回去禀报王爷。”

百夫长留下的人,当然是为了跟着韩度等人,以便监视。毕竟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韩度等人身份的真假,有些防备也是十分必要的,若是韩度等人真的有问题的话,一队骑兵只要不被人给围了,怎么能够跑掉几个回去通风报信。

韩度没有理会留下的这队骑兵,跟在朱标身旁继续朝着太原进发。

一路走来,跟在旁边的晋王麾下骑兵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有进千骑。

这些骑兵和韩度等人保持着一个距离,就这么不远不近的跟在一旁。

韩度也不去管这些骑兵,反正改行军便新军,改扎营便扎营,完全将他们当成了透明的。

这些骑兵也谨慎的没有靠近,就这么跟着。

直到次日中午,韩度正跟在朱标身边走着的时候,一阵阵沉闷的声响好似从地下传来。见识过蒙元骑兵冲锋的韩度,顿时就知道这是有大队骑兵奔腾才能够弄出的动静。

抬头朝着前面看去,一眼就看到一面旗帜上硕大的一个“晋”字,在迎风咧咧摇摆。

“太子殿下,是晋王来了。”韩度脸色一喜,抬手为朱标指过去。

朱标脸带微笑的颔首,“孤看到了。”

随后左手抬起,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止步的动作,朱标说道:“孤就在这里等着三弟吧。”

随着晋王离得越来越近,韩度能够明显的看到骑兵奔腾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就连传出的轰鸣声都开始慢慢淡下去。

晋王带来的骑兵在二十丈外停下,当朱棡看到身穿一身明黄蟒袍的朱标的时候。脸上瞬间露出大喜之色,连忙策马向前,来到朱标面前。

翻身下马,就要朝着朱标跪拜下去,“臣弟拜见皇兄。”

朱标也高兴的大笑着翻身下马,连忙上前将朱棡扶起来,哈哈大笑着说道:“三弟,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多礼?”

韩度也跟着朱标下马,上前拱手拜道:“臣韩度,拜见晋王殿下。”

朱棡侧过目光,朝着韩度点点头。

然后又满脸惊喜的转过去,用力将朱标猛然一抱,激动的说道:“皇兄别来无恙,进来可安好?”

朱棡和朱标一同拜在大儒宋濂门下,他和朱标不仅是兄弟,更是同窗关系自然非比寻常。而且朱棡这个人虽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爷,不仅长得仪表非凡眉清目秀、相貌堂堂、颇具智慧、很有威仪不说,还是一个文武全才。

可是别看朱棡长得是眉清目秀的样子,但性格却是十分的彪悍。朱棣向来以勇武自居,但是他面对朱棡的时候,却只能够被碾压。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朱棡手下的一个千户,竟然抢占了朱棣位于大明川的果园。事情不见得有多大,但是这件事的影响可一点都不小。

试问区区一个千户,哪里来的胆子敢抢占王爷的果园?而且,还是抢的以勇猛著称的燕王。显然,这位千户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胆子,就是因为他知道他背后的晋王根本就不怕燕王。有着晋王在背后给他撑腰,他有什么不敢抢的?

最诡异的还不止于此,而是朱棣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

朱棣毕竟是亲王,对方只是朱棡麾下一个小小的千户。就算是朱棣不是朱棡对手,不愿意和朱棡硬碰硬的交恶。但至少冲上去,将这个千户给抓出来打一顿是没有问题的吧?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烟火更新,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没有武力,要钱有何用?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