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主角叫韩度的小说 > 一千百十八章 三足鼎立

主角叫韩度的小说 一千百十八章 三足鼎立

作者:大明烟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8 18:58:49 来源:ibiquge.com

朱标陷入了沉思,以往他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说法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被韩度提起,他忽然也觉着有些不同寻常。

“为什么会这样?”

韩度长叹一声道:“这就是那些读书人的高明之处,他们把控舆论,扭曲民意,不断的在向所有人说,武将治理天下不行,治理天下还是必须要文官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说的多了,不仅他们和百姓信了,甚至就连武将也信了。”

朱标瞠目结舌的看着韩度,问道:“你不是在胡说八道吧?”

韩度耸耸肩,随意道:“殿下你看,就连你也更加偏向认为文臣才能够治理天下,是吧?”

朱标没有说话,喝了口茶之后,才皱着眉头说道:“武将......”

迟疑了一下,朱标才摇摇头,继续说道:“孤实话和你说吧。”

“臣洗耳恭听。”韩度笑着淡淡点头,情不自禁的靠近了朱标一点。

朱标也压低声音和韩度说道:“武将能不能治理天下,孤不知道。但是武将造反是会祸乱天下的。”

韩度闻言浑身一震,瞳孔猛烈一缩,低下头沉吟起来。原来,什么文官才能够治理天下,什么天下安定就要马放南山......说白了,就是怕武将继续掌着兵权。

“从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前车之鉴太过深刻了,不得不防啊。”朱标真是拿韩度当自己人,连这么隐晦的事情都毫不犹豫的和韩度谈论。

韩度沉默片刻,忽然缓缓摇头。

朱标见了好奇的问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难道你还要想说些什么不成?”

韩度微微颔首,说道:“殿下,虽然说武将手握兵权,的确是有着谋逆的便利,但是难道文官就一点害处都没有吗?”

朱标愣神了一下,抬眼看向韩度。

韩度笑了起来,说道:“就拿安史之乱来说吧,的确,安禄山把大唐江山给祸害了一遍。但是难道当时的文官就没有祸害天下?”

朱标闻言不语,等着韩度的后话。

“安禄山都起兵了,可是大唐的文官们却还在大办宴席醉生梦死。而且既然说文官可以治理天下,那我倒是想要问问他们是怎么治理天下的。为什么安禄山一起兵就可以如同一把火一样,飞快的蔓延到整个天下?”

“殿下,百姓的忍耐性已经是很高的。只要百姓有饭吃,哪怕是仅仅能够果腹,他们也不会造反。而百姓辛苦劳作,如果不上缴赋税,殿下以为他们自己产出的粮食布匹,会不够他们自己吃用吗?”

朱标淡淡摇头,对于农事他很是熟悉。甚至不止一次的和父皇一起种过地,所以他深知若是百姓不用上缴赋税,那真的是轻易就可以自给自足。

“可是,若百姓不纳赋税,那朝廷又哪里有钱粮给百官俸禄和养兵守边呢?”

韩度微微叹了一声,说道:“若只是按照皇上制定的赋税,那百姓缴纳之后,还是可以过的很好的。但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初,天下都能够在短短数十年里面恢复过来。可是为什么明明都已经处于盛世了,为什么还会衰落呢?”

“这......盛极而衰不是常有的事情吗?”朱标神情疑惑了一下,理所当然的说道。

韩度顿时哈哈笑了起来,说道:“什么盛极而衰?不过是文官找的狗屁借口而已!”韩度的语气极为不善,直接在朱标勉强爆了粗口。

朱标皱了皱眉头,并没有打断韩度的话。

韩度神色带着狰狞,说道:“明明百姓已经生活的很好了,为什么还会落魄下去?既然百姓自己种地缴纳赋税,都能够生活下去,为什么在他们有家有业之后,还会反而陷入到食不果腹的地步?”

朱标闭口不言,脸色也逐渐变得难看。

韩度深吸一口气,嘶喊道:“那是因为只要天下一进入盛世,除了百姓缴纳的赋税之外,文官还会不断地巧立名目,收刮百姓的财富。起初的时候,因为百姓有着一定的积蓄,所以这种收刮并不明显,就连百姓也不会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可是等到百姓的财富被收刮干净,这个时候的文官不仅不会主动减轻百姓的负担,反而会变本加厉的继续巧立名目更加猛烈的收刮百姓。所以殿下翻看史书的时候,才会看到,一个偌大的王朝,在短短数十年之内边会逐渐分崩离析,天翻地覆。”

朱标张了张嘴,想要反驳韩度,脑海里千言万语闪现,却找不到一句能够指出韩度不对的话,最终只余下一声叹息。

“你说的没错,既然百姓们能够在天下安定的时候,在短短数十年之内就让天下走进盛世,那没有道理不能够在盛世当中过的更好。”

韩度见朱标点头赞同,心里顿时送了口气,能够劝到朱标,让韩度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原本韩度也没有把握,朱标能够将自己的这些话给听进去。毕竟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教育,什么武将只能开疆,什么文官才可以治国,什么盛极而衰、循环往复等等,这些都是朱标从小就听进脑海里面的,想要让他摒弃这些儒家灌输给他的理念,跳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结果和韩度期望的一致,朱标的智慧让他能够站在韩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角度不同,看到的利弊自然不同,这么一眼看下去,朱标便知道韩度说的是对的。

“所以,我从来就不信什么文官治国。如果文官真的能够治国,那他们就应该将天下治理的越来越繁荣昌盛,而不是在盛世走向衰落的道路。”韩度撇撇嘴,满眼都是对文官的鄙视。

朱标凝神说道:“可是孤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孤对文臣的了解颇多,却没有发现有你说的巧立名目的。”

韩度抬眼看了一下朱标,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自信,敢说文官当中没有人巧立名目收刮百姓。正色说道:“殿下,即便是现在,臣也该像你保证,就此时此刻天下官员一定有人在巧立名目收刮百姓贪墨肥己,但是这种人现在肯定还不多。殿下之所以看不到,那是因为和殿下接触的几乎都是京城文官,有皇上坐镇,那些文官才丝毫不敢放肆。出了京城,越是远离京城的地方,他们的胆子就越大,就越是有人该收刮百姓。”

“而且,皇上百战而立天下,威望极高无可匹敌。不管是什么样的官员,面对皇上都只能够退避三舍,不敢针锋相对。但是,殿下扪心自问,若是继承大位,也能够有皇上的威势么?”

“当然没有。”朱标毫不犹豫的说道,对于这一点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韩度继续说道:“殿下虽然没有皇上的威势,但是殿下的威望也是极高,因此这个时候文官还不敢造次,所以大明也可以顺利的迎来盛世。可是以后的帝王,声威就更加不如殿下了,若是有足够的手腕还好,若是没有足够的手段,那肯定会和文臣爆发冲突。到了那个时候,要么帝王有着足够的实力,将百官给强行压下去。要么......”

“怎么样?”朱标脸色不好看,抬眼望着韩度。

既然朱标问了,那韩度也没有什么不敢说的,咬牙突出几个字来:“反客为主,文官获胜,将皇权架空,让帝王成为一个人形印章。”

“碰~”朱标愤怒的一拳锤在桌子上。

韩度知道朱标愤怒,可是再愤怒也不得不面对事实。眼中喷火道:“这样的事情,以前的文官并不是没有干过。前宋的时候,不就是文官在和帝王的交锋当中大获全胜,将后来帝王的权力彻底架空了吗?帝王的旨意,一个文臣稍有认为不对,便可以直接驳回。这不是架空皇权,这是什么?若殿下不信,可以自己对比试试。现在朝中的大臣,有哪个敢驳回皇上的旨意?”

朱标只是略微一想,便认为韩度说的有理。前宋虽然将‘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挂在嘴上,但其实这也是前宋皇帝的无奈。大明曾经也有臣子向父皇建议,想要‘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结果被父皇直接暴怒训斥,“大明乃是皇帝与百姓共天下”,并且直接将这人给贬黜,永不叙用。从这一点上来看,父皇和韩度对文官的态度几乎是一致的。

嗯,相比起来,韩度反而要更加极端一点。

韩度继续说道:“而且,就算是文官们架空了皇权,排挤了武将,获得了最大治理天下的便利。可是结果呢,天下不一样被文官给治理的一团糟?贪腐横行、叠床架屋,巨额的薪俸之出让朝廷连年入不敷出。最后,也只有步入灭亡一途。”

“是啊,文官总是将前宋视为政绩最为开明的时候。可是讽刺的是,即便是如此,前宋一样也短短的二百来年就亡了,真是让人扼腕叹息。”朱标语气惋惜的同时,也不再相信以往儒家灌输给他的那些东西,至少他可以站在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去理智的辨别事情的对错。

朱标回头朝韩度看了一眼,见他满脸无所谓的表情,心中一动,尝试着问道:“你一想是足智多谋,对此有没有办法?”

韩度心里忍不住吐槽了朱标一句,用的着自己的时候就是“足智多谋”,用不着自己的时候就是“鬼点子多”,真的是好话坏话都被朱标一个人给说尽了。

不过尽管韩度心里不满,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反而直接就回答了朱标,毕竟这是自己今日前来找朱标的目的。

韩度喝两口茶水,两手交叉放在肚子前面,淡定的说道:“殿下何必要问我,殿下饱读史书,史书里面不就有着答案吗?”

朱标没有去细想,看了一眼韩度道:“孤还是想要听听你的看法。”

“好吧。”既然如此,韩度便说道:“其实想要制衡文官,并不复杂。”

韩度将桌子上的茶杯挪过来三个,说道:“天下最稳固的关系,就是三角关系。就如同魏蜀吴一样,三国彼此制衡谁也不能坐大。曹魏虽然一家独大,但是也在蜀吴的制衡之下花了百多年,才结束了这种关系。”

“这是殿下,这是文官。”韩度先摆出两个杯子,说道:“若是朝堂之上只有殿下和文官,那么不用想,文官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肯定会将所有的敌意都放到殿下身上。一步一步削弱皇权,直到彻底将皇权完全架空为止。”

朱标眼睛紧紧地盯着两个茶杯,沉默不语。

韩度继续说道:“但是若这其中再加上一个杯子,那就不一样了。”

韩度又伸手拿过一个杯子,放在桌上两个杯子中间,顿时成三足鼎立之势。“原本属于文官的权力,被人先分走了一半。因此,文官就在和殿下针锋相对之前,就必须要先收回这部分权力。要不然,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殿下叫板,更容易被对方坐收渔翁之利。”

文官想要和皇帝相争,就绝对不允许有人站在一旁看戏。因为,若是他们和皇帝正激烈争斗的时候,这股势力瞬间倒向皇帝,那他们必然就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文官在想要和皇帝扳手腕之前,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先将这股势力给除掉。

见朱标点头,韩度顿时笑了起来,伸手将代表朱标的杯子给他那边推了推,说道:“这样对殿下就极为有利了。既然文官要和这一方争斗,那这一方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奋起反抗。这个时候,皇上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拉一把,就可以让他们谁也奈何不了谁。”

“从此,再也没有谁能够威胁到殿下。”

朱标眼睛一亮,瞬间就明白了韩度的意思。忽然疑惑的问道:“这些话,你以前为什么不和孤说?”

韩度撇撇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若是殿下没有和景云大婚,这些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在殿下面前提起。”

“哦?这是为何?孤若是不娶景云,难道就不值得你辅佐吗?”朱标的眉头皱起,脸上有着不悦。

就算是一个普通男人,听到韩度这样的话,都会不高兴的。因为这话,有让人借助妻家势力的嫌疑。更何况,还是朱标?

韩度却解释道:“殿下对臣有救命之恩,而且殿下贤明,待人仁厚,臣自然愿意辅佐殿下。但是臣愿意辅佐殿下,却不意味着臣敢在殿下面前说这些话。因为,臣不知道在殿下心里,与那些文官孰轻孰重。”

说完,递给了朱标一个是否明白的眼神。

朱标顿时领会到了,不禁暗暗点头。

韩度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不是两人如此牢固亲密的关系。即便是韩度说了,朱标都未必能够听的进去。

朱标听了韩度的解释,便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指着韩度最后拿过来的茶杯,说道:“这个,你是怎么想的?”

韩度抬头看着朱标笑的意味深长的看向自己,便说道:“这不是很明显吗?现在朝堂之上,能够和文官抗衡的,就只有勋贵武将了。”

朱标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笑着说道:“你还真是不客气啊,如此明目张胆的为勋贵说话?怎么,就因为你也是勋贵?”

“当然。”韩度撇撇嘴,无所谓的说道:“臣一向都是帮亲不帮理,殿下又不是不知道。”

“你!你真是不以为耻。”面对滚刀肉一样的韩度,朱标顿时被气的差点噎住。抬手指了指韩度,又无可奈何的放下。

“臣这才算什么?”韩度完全没有半点的羞愧之色,说道:“臣看过一些前宋的杂记,那些文官为了夺权,无耻起来那才是让人大开眼界。”

朱标不再与韩度纠缠这个问道,转而问道:“可是你也说了武将手握重兵,若是谋反的话,那可是反手之间便能够弄得天翻地覆的,孤若是给了勋贵武将权力让他们娶制衡文官,那你就能够保证他们不会造反?”

“当然!”

原本朱标是想要听听韩度的辩解,可是却没有想到,韩度竟然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直接点头。

这下连朱标都诧异了,连忙问道:“你真有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韩度笑了笑,说道:“殿下的思想还是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紧紧跟谁这大明的沧桑变化。若是在二十年前,臣也没有办法可以完全约束住勋贵武将。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朱标听着韩度说可以完全约束住勋贵武将,胸膛都不争气的猛烈起伏几下。若是真的能够做到如此,那对于他的后世子孙的好处,那可就太大了。甚至朱标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就怕打扰到韩度,怕没有了下文。

韩度伸手从腰间摸出一颗左轮子弹,自从韩度遇袭之后,从来都是双枪不离身。在入宫的时候,虽然被人将左轮给收去,但是缠绕在腰间的子弹带,却没有被取下。因为没有了左轮,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威胁,也没有取下的必要。

捏着子弹放到朱标的眼前,韩度沉声说道:“左轮加上子弹,这才是大明的神兵利器。但是只要没有了这么小小的一颗子弹,那左轮完全就是一个废物。就算是扔出去,砸到人身上,都未必能够把人砸疼。”

“如果大明所有的大军,全都换上火器,那只要掌握了子弹,就可以牢牢将大军掌握在手里。”

朱标若有所悟,怔怔的伸手将子弹从韩度的手里拿了下来,放在手心仔细观看。

韩度也不插话,就静静的坐在一旁,等着朱标看个够。

半响过后,朱标才蓦然抬头,感叹道:“原来竟然这么简单,可是这么久了,竟然就没有人能够看的出来。”

韩度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没有人想到,至少皇上肯定想到了的。而且,虽然左轮已经出现这么多年了,但是了解它的人并不多,没有想到也属正常。”

“可是,用子弹又该如何控制武将呢?”朱标皱了皱眉头,他只是心里有所猜测,但是并不确定,因此想要问问韩度。

韩度点点头,耐心解释道:“很简单,只要平日里不将子弹分发给士卒,等到有需要战斗的时候再将子弹发下去便是。这样一来,平日立士卒没有子弹,根本就丝毫威胁。即便是武将想要鼓动士卒,士卒也不会听的。”

“哦?这是为何?”朱标有些疑惑。他对大明的军队并不陌生,自然知道武将为了提高战斗力,会让麾下的士卒完全听从他的命令。这也是武将容易造反的根源,因为他麾下的士卒只听从他一个人的。

韩度继续解释道:“因为只要士卒见识过火器,自然就知道火器的威力无可匹敌。他们手里若是没有子弹,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前来镇压他们的大军,肯定是装备着火器的。”

“找死的事情谁都不会去做,若是这样的情况下武将还敢鼓动士卒,那恐怕还不等武将振臂一呼,麾下的士卒就会将他五花大绑起来,送过来领赏了。”

“哈哈哈,有道理,你说的果然有道理......”朱标好似想到了,原本准备造反的武将,在一呼之后,竟然被自己麾下的士卒给绑了起来的画面,顿时高兴的连连大笑。

“还不仅如此,武将自然也能够猜到他说出造反的话之后,麾下的士卒会如何选择。因此,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他绝对不敢表露分毫。”韩度又补充了一句。

朱标闻言大喜,脸色全都是开怀的笑意,点点头说道:“你果然是足智多谋,不过若是大军里面没有子弹,必须要等到慢慢送过去的话。那一旦遭遇袭击,会不会来不及?”

韩度想了一下,诚恳的点头说道:“殿下的担忧不无道理,的确是有着这个问题。”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烟火更新,一千百十八章 三足鼎立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