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主角叫韩度的小说 > 一千四十一章 团圆

主角叫韩度的小说 一千四十一章 团圆

作者:大明烟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8 18:58:49 来源:ibiquge.com

县令听了果然身心一阵舒畅,他还怕此人是个古板之人,会让他下不来台呢,没有想到此人如此的上道。

高兴之余,瞥了此人身后两人一眼。这两人自从跟着此人进来,从始至终都是一言不发,即便是衙役就要上前捉拿他们,两人也是一脸平静无动于衷。

别的不说,光是这份定力,就不是寻常人能够有的。

“这两位是?”县令朝着他口中的赵贤弟问道。

为首之人也趁机抬手,向县令解释道:“这两位是小人同袍,劳烦他们专程护小人一程,等到小人安顿好了之后,他们还要回去向镇海侯复命。”

“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县令笑着点头附和,心里更是冒出一股后怕来。幸好他刚才捉拿这三人的想法没有成功,要不然时间一到,这两人久久未回去复命,说不定还会把镇海侯给招来。

“大人,粮长的官凭可以给小人办了吗?”为首之人见县令问东问西,就是没有提到他最关心的粮长之位,忍不住提醒道。

县令顿时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道:“当然,当然,贤弟稍待片刻。”

说完,回头朝着坐在一旁的师爷使了个眼色。

师爷连忙颔首,低下头伏案奋笔疾书,不大一会儿,一张粮长的官凭便新鲜出炉了。

吹干墨迹,盖上印章,县令亲自将官凭交到为首之人手里。

笑眯眯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此地的粮长了。放心,现在的粮长本官会即刻派人前去通知他,让他滚蛋的。”

虽然说现在的粮长严格说起来是县令的泰山大人,但是显然,泰山大人在官帽面前连屁都不是。

只要他还在县令的这个官位上,泰山大人他要多少有多少,而他的官帽却只有一个。若是丢了,那就就真的没有了。

“多谢大人。”为首之人双手恭敬的接过官凭,心里激动不已,以至于他的双手拿着官凭都有些颤抖。

县令见了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因此多说什么。反而热情的说道:“本官和贤弟一见如故,不如今日就由本官做东,也算是为贤弟接风?”

为首之人闻言,再次躬身施了一礼,略带遗憾的道:“多谢大人盛情,原本小人不该拂了大人的颜面。但是小人归心似箭,一刻也不想耽搁,还请大人恕罪。不如等小人回去安顿好之后,再亲自备酒向大人赔罪可好?”

县令被驳了颜面自然是有些不高兴,不过既然此人都如此说了,他也不好再计较什么。

拿到官凭,三人便立刻县衙,一刻不停的朝着记忆中的老家赶去。

而县令在三人走了之,也挥手将众人散去。今日不管怎么说,他这个县令都有些丢脸,好在他丢脸是因为镇海侯的缘故,没有人敢说他什么。

众人也知道县太老爷今日的心情不妙,一个个脚下生风的闷声离开,就怕被县太老爷给记住。

县令回到后堂,下意识的就要抬步往小妾的院子而去,却还没有来得及迈下脚步,便陡然顿在半空中。

走在前面的侍女察觉到县令没有跟上,不由得回头奇怪的看了一言,疑惑问道:“老爷?”

县令将脚步收了回来,本着手平静的问道:“夫人今日在吗?本官去一趟。”

“在的,老爷这边请。”侍女不明白往日夫人喊都喊不过去的老爷,为什么会突然提起来要去夫人的院子。

不过她谨记着自己侍女的身份,对于老爷没有说的事情,她都不会追问。

赵姓三人一路奔走,迈过一个小山坡之后,炊烟渺渺的景象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旁边两人见赵姓之人在山坡上停住了脚步,便不由自主的侧头看向他。

其中一人看了看山下的乡村,又回头看了看赵姓之人,咧嘴一笑道:“赵哥,这就是你的老家了吗?有山有水,田地也不少,真是一个好地方。”

“是啊,这就是咱老家。”赵哥眼睛里面又泪光打转,差点潸然泪下。

从他跟随义军离开的那一日开始,他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够回到这里。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老家的记忆都开始变得模糊了。可是当他站在这里的瞬间,虽然这里和他的记忆当中的老家有些对应不上,但是一个浓烈的、生命为之羁绊的感觉却是无比的熟悉。

不用证实,他就能够肯定,这里就是他的老家。

“走,去咱家里坐坐。”赵哥朝着两人怅然笑道。

“好!”两人也为赵哥高兴。

来到村口,赵哥情不自禁的放慢脚步,两眼游弋着张望,好似想要找寻他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

“你们......找谁?”乡村还比较封闭,看到一下子来了三个外人,顿时就有好几个年轻人围了上来,堵住三人的去路。

年轻人小心的防备着三人,为避免三人来者不善,还派人赶紧回去通知其他人。

赵哥呵呵笑了下,正要开口询问。

旁边猛然冒出一个犹疑不定的声音,狐疑道:“你......你是赵哥么......”

“三叔,这人你认识?”三叔身旁的年轻人听了,连忙回头问道,对三人的戒备之心也放松一些。

三叔没有回答旁边的年轻人,反而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赵哥不断的左右细看。

赵哥也惊讶他都离开快三十年了,竟然还有人认识他。回看了此人两眼,赵哥记忆里冒出一个从小的玩伴来,颤抖着手指指着他,试着问道:“你......你是黑牛?”

“我是黑牛啊,赵哥真的是你啊~”说完,激动的热泪盈眶,连忙上前搂在一起。

其他的村民面面相觑,没有想到原本的陌生人,竟然会摇身一变成了村里人?

黑牛和赵哥激动了片刻,两人才分开,看在对方激动的眼眶,两人心中都不禁生出感慨。

“赵哥,这么多年你都去了哪里,大家还以为......还以为你已经不在了呢?”

赵哥谄笑两下,也不好和黑牛解释,便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对了,咱家里还好么?”

黑牛闻言,脸色顿时一僵,随即又点头笑道:“还好,还好。你爹还在,你弟弟也在。只是......你娘,两年前不在了......”

赵哥闻言神色一黯,不过他在来之前就已经有过准备了。当初他离家的时候,正值元末乱世,连他都是朝不保夕,还能够活命多久他自己都不清楚。现在听到一家人都能够从乱世当中活下来,这已经是老天保佑了,他也没有什么好伤心的。

黑牛见他脸带哀伤,便想岔开话来劝慰道:“你弟弟也早就成亲了,孩子都十几岁了,是个棒小伙。”

“弟弟成亲了?孩子都十几岁了?很好,很好。”果然,当赵哥听到黑牛提起他家里的事情,他的注意力果然转移到了弟弟的孩子,也就是他的侄子之上。

“当然,你还不止一个侄子呢,还有个侄女。”黑牛一边说着,一边感慨道。

等回过神来之后,抬手拍了一下自己额头,懊恼道:“看咱这糊涂的,你还是先回去看看吧。你家就在村子边上,走咱带你回去。”

“那就多谢了。”赵哥也想快点回去,有黑牛带路要方便太多,拱手朝他一礼。

黑牛见了慌慌张张的回礼,也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后脑勺,说道:“赵哥多礼了,走吧。”

随着黑牛带头,将一行人带着朝赵哥家里走去。整个村子就好似壶里烧开的水一般,顿时炸开了锅。

“赵家老大回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赵哥三人虽然只是穿着棉布衣衫,但是整个人的精气神却是让寻常村民望而生畏。

在京城棉布衣衫好似只有寻常百姓才会穿,但凡有点家底的人都会尽量弄些丝绸来穿。不过,不要以为这全天下的百姓就人人都能够穿得起棉布衣衫了。在这县里,棉布衣衫仍然是大多数百姓可望不可及的高级货。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只穿过麻布,连棉布都没有穿过。

更加不要说是绫罗绸缎了,绝大多数人别说是有机会穿了,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一行人还没有走到赵哥家门口,黑牛就扯起嗓子大声高呼:“赵叔,赵叔......”

“谁呀?是黑牛吗?”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残破的房屋里面传来。

这屋子是真的残破,泥砖砌的墙壁已经被雨水冲刷的沟壑纵横,有些地方甚至站在屋外都已经能够看到屋里的样子。墙壁外面隔三岔五都是一根根斜着支撑墙壁的木头,好似在竭尽全力的维持在墙壁的不倒。原本的院墙已经不见,留在地上的只有一道浅浅的突起痕迹能够看的出来曾经这里是院墙的位置。简易的篱笆围着院子绕了一圈,只有齐胸高,正是因为如此,刚才黑牛在外面的喊话,才能够穿透进屋内。

嘎吱一声,老旧的木板拼凑的房门被打开,一个老人杵着半截干树枝走了出来。

赵哥看到老人的瞬间,神色顿然愣住。整个人好似对外界无所察觉一样,不受控制的一步一步朝着老人走去。

而老朱在看见赵哥的瞬间,眼睛瞪大,好似有些不敢置信,又好似觉得他是在做梦一般。

其他人见此都屏气凝神,除了山峰拂过枝头的细微声音之外,此地再无半点声响。

“爹.....孩儿不孝!”赵哥突然连奔数步,来到老人面前噗通跪下。

老人倒是还很清醒,伸手不断的摸着赵哥的头,嘴里不断的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爷爷,谁来啦?”一个稚嫩的女声从屋里传来,没过多久,一个衣衫破旧,光着脚丫子踩在冰冷的泥土上的丫头跑到门口,探出脑袋来看着。

“是你大伯,你大伯回来了......”老人老泪纵横,忍着哭声回道。

“大伯?”小丫头对于这个称呼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别的玩伴的大伯,她都见过,却从来没有见过她自己的大伯。

黑牛看到赵哥父子相认,也不好打扰,便招呼着其他人离开,只剩下山字营的另外两人留下。

“老大啊,这两位是?”赵老爹看着两人问道。

赵哥这才收敛了情绪,左右擦拭了一下,欢笑着解释道:“他们是儿子在军中的兄弟,这才是专程护送儿子回来的。”

“儿啊,你入了行伍了?”听到“军中”两字,找老爹顿时大惊。

“对,儿子以前在山字营。”赵哥点头肯定的回答。

“也......也好,也好。”找老爹叹了一口气道。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虽然当兵便成了军户,有了军田可以种粮,也不用上赋税。但是由于大明连年征战,兵丁都需要自己准备战马武器,因此军田的大部分收入都要投到这里面去。算下来,反而还没有种粮上赋税划算。

当然,这是在百姓仅仅是缴纳老朱规定的赋税的情况下。而通常时候,百姓在缴纳赋税的时候,都会被粮长和县里给克扣一大部分,这个数量恶劣的时候,甚至会超过上缴朝廷的赋税。

再加上军户一般没有人敢招惹,因此找老爹也不知道儿子成了军户,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以赵家现在的情况,穷的都快要解不开锅了,什么军户民户都没有区别了。

赵哥的弟弟和弟媳妇,以及侄子都在田地里忙活,得到大哥回来的消息,三人才急匆匆的赶回来。

“大哥......”赵哥虽然和当初比起已经算是大变模样,但是弟弟还是能够从依稀的印象当中,将他认出来。

而弟媳和侄子就对赵哥无比的陌生了,两人站在一旁不断的看着赵哥,好似要把他记住一样。

寒暄过后,赵哥跟着老爹进屋,可是走进去一看,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家里的窘迫。甚至是连供人坐的凳子都没有一个,只有几块石头上面垫着一些干草充当凳子,聊胜于无。

“家里寒酸,脏乱的很,让两位见笑了。”找老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头,朝山字营的两人说道。

其中一人笑声爽朗的回道:“叔父不用见外,咱们和赵哥是生死兄弟。咱们在草原上什么没见过?别说是石头了,那时候有块石头坐都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够坐在满地血水的泥地里。咱们坐地上便可。”

两人叹息着回忆,一屁股就在地上坐下。

找老爹见了顿时大惊,连忙说道:“不妥,不妥,来者是客,你们快快请做到这里来。”

两人坐在地上完全没有丝毫的不自在,连连挥手直说:“不用,就这样挺好的。”

可是找老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两人第一次来家里就坐在地上,在他的不断要求下,两人只好换到了石头上。

众人坐下,老爹才似回过神一样,问道:“刚才听你们说起草原?老大你这几年究竟去了哪里?”

赵哥也不含糊,笑了笑说道:“去草原是今年的事情,开春的时候儿子所在的山字营随着镇海侯去了草原。”

“你们是去打仗?”老爹声音有些颤抖,显然他到现在都还在为赵哥去打仗而担心。

赵哥坦然的点了点头。

赵老爹想要继续问赵哥打仗危不危险,可是又忽然回过神来,他这问的是一句废话。自古以来,这打仗就没有不危险的。而且既然儿子都活着站在自己面前,再大的危险儿子也趟过去了。

就在显然冷场的时候,小女孩柔嫩的食指在赵哥背上的盾牌边缘摸了一下,刺骨的寒意让她情不自禁的一缩。

怯生生的问道:“大伯,你背的这是锅吗?”

赵哥笑着将盾牌给解了下来,拿在手上翻过来,解释道:“这不是锅,这是精钢所造的盾牌。当然,你非要说它是锅也没错,因为大伯也时常拿它来煮东西。”

“什么?这东西是精钢?”赵哥弟弟满脸的惊讶。要知道精钢的价格可是不菲,以前一把夹着精钢锻造出来的长刀,就能够卖上二十贯。虽然现在长刀的价格下降的厉害,但是这个盾牌这么大,如果全部都是精钢所造的话,那价格肯定会高的惊人。

至少,他将这家里的东西全卖了,也未必买得起。

赵哥没有过多解释,直接将钢盾递给弟弟。弟弟好奇的接过钢盾,入手沉重,他猜的没错,这可比一把长刀要重多了。屈指在钢盾边缘猛力一弹,清脆悦耳的颤音顿时弥漫开来。

“好盾,好盾,大哥你可要收好。”这么贵重的东西,他再也不敢拿在手上,连忙想要还给赵哥。

“给我做什么?你先放着吧,以后我用它的机会少得很,也没有必要背着它了。”赵哥挥手将递过来的钢盾给挡了回去。

弟弟面面相觑,侧头看了一眼老爹,见老爹微微点头,他才将钢盾放到身边。

小丫头见到钢盾被她爹收走,想要过去看看,却被她爹一个眼神给吓住在原地。嘟囔着嘴,有些不高兴的回头,朝着大伯看去,又被她看到大伯身上的另外一件东西。

小手指再次伸了出来,朝着赵哥要上的牛皮匣子戳了戳,奶声奶气的问道:“大伯,这又是什么?”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烟火更新,一千四十一章 团圆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