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475章 封赏过重

初唐小闲人 第475章 封赏过重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17:43:42 来源:ibiquge.com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出声附和:“赏,该赏,理应重赏!”

听见朝臣们齐声请赏的声音,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更甚。

李让立下如此泼天大功,不重赏确实说不过去。

“诸卿以为,该怎么赏?”

听见李世民发问,一众文臣武将的目光立即投向仍旧未曾从激动之中回神的房玄龄身上。

按照大唐的军律,士卒的军功如何赏赐,肯定还是要等李让和安修仁班师回朝,由兵部进行拟定来决定是进行升官还是赐爵。

但是将领的功劳,可以提前先将一些恩荣赐下。

其兴致,与李世民年前要赏赐前线的将领的兴致一样。

而在这方面,没有人比房玄龄更有经验。

见一众同僚的目光朝自己看来,房玄龄不由得大笑着抚摸一下颌下长须,大笑道:“如此泼天大功,不管怎么封赏都不为过,不过,具体的赏赐,还需待李县侯和安县侯班师回朝以后进行军功核算。”

房玄龄开口,一众朝臣,包括李世民在内全都安静下来。

见状,房玄龄也不卖关子,直言道:“所以这赏赐嘛,臣以为,理当以荣誉为重!”

一听这话,满朝文武脸上顿时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问道:“玄龄以为,这荣誉赏赐,该怎么赏?”

听见李世民发问,房玄龄不由得呵呵一笑,伸出一个手指。

“其一,臣请陛下立即派出使节对松州守军进行嘉奖。”

“其二,对松州将领的纪家眷即时恩荫,臣的意见,依旧是夫人封诰命,子嗣入皇宫。”

“其三,立即召定远将军李让,泾阳县侯安修仁回长安受赏。”

房玄龄笑呵呵的说出三条嘉奖方式,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犒赏三军!

而封赏家眷,去年已有先例。

现在只需要按照去年的方式进行筛选,由吏部下发诰命与官员告身即可,总归都是些名义上的封赏,花不了多少钱。

至于召李让和安修仁回长安受赏,众人倒也能理解。

李让和安修仁与李靖不一样。

李靖手中的大军,大半出自长安十六卫,李靖肯定不可能抛弃大军率先回长安的。

李让和安修仁麾下,则尽是松州本地守军。

现在战争结束了,松州军肯定还是要留守松州。

李让和安修仁就可以先回长安,享受他们该得的荣光。

听完房玄龄提出的三条赏赐方式,李世民不由得沉吟一瞬,环视一圈满朝文武,问道:“诸卿以为呢,如此封赏方式,是否妥当?”

“臣以为,理当如此!”

长孙无忌率先站出来表态表示同意。

而其他大臣,见两位宰相都已经达成了一致,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意见。

纷纷出言表示附议。

见房玄龄的提议全票通过,李世民也不再墨迹,当即大手一挥道:“传令,令大唐人民日报,将松州大胜的消息刊登上头条,传阅天下,让百姓们也都乐呵乐呵。”

李世民开始下旨,秘书丞顾新当即开始起草旨意。

如今,顾新也算在朝堂站稳了脚跟,不仅负责辅助三省处理政事,起草诏书,复核圣旨之类的重任,也逐渐落到了他的肩上。

李世民语气不停,继续吩咐道:“唐俭,你替朕走一趟松州,替朕好好的犒赏一下三军将士。”

听见李世民点名,唐俭快步出列,笑道:“臣领旨。”

“另外,再起草一份诏书,授定远将军李让,为银青光禄大夫,赐金鱼袋,泾阳县侯,左卫将军安修仁为通议大夫,赐银鱼袋,其余校尉以上军官,授朝散大夫,赐告身,冠服,印信各一套!”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愣住。

房玄龄愣神一瞬,不由得低声道:“陛下,如此封赏昭应县侯,会不会有些过重了?”

房玄龄一开口,其他朝臣也急忙上前出言反对,皆是认为对李让的封赏过重。

李世民方才说出来的三个官职,银青光禄大夫,通议大夫,朝散大夫,都是散衔,即有官职,无职位的名誉头衔。

而满朝文武之所以认为这些官职封赏过重,则是因为这些散衔的品级。

其中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

但大唐授官,有一个规矩,即正职的品级,最多比散衔低上一级。

也就是说,假如现在封赏李让为银青光禄大夫,那么等到李让回朝授官之时,正职至少也是从三品下或者正四品。

而大唐的最高官职,大唐尚书左右仆射,也就是左右宰相,品级也才从二品。

六部尚书六位堂官,也才正三品。

关键六部尚书和大唐两位宰相,都是资历,功劳都已经熬到了极致的大佬。

安修仁授通议大夫无所谓,毕竟安修仁本身就监领左卫将军的官职,而其他校尉,授散朝大夫,也还能接受,最多就是官升一级或者两级。

但李让授银青光禄大夫,这个封赏就有些过了。

李让本身的传国县侯,算是从三品,但他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也就是从四品下的扬州别驾。

现在一下子授从三品的散衔,等他回到长安之后,怎么给他封官?

难道让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去六部做侍郎吗?

这让满朝文武如何自处?

听见满朝文武反对的声音,李世民不由得皱了皱眉,旋即也反应过来,这个封赏确实有些欠考虑了。

毕竟,现在大唐的三四品的朝官,也就那么几十个,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外放的话,李让未必肯去,他也不舍得再将李让外放。

想到这里,李世民果断改口,问道:“诸卿以为,赏赐李让一个什么官职比较合适?”

“臣以为,还是令其与左卫将军安修仁一样,授通议大夫即可。”

房玄龄沉吟片刻,最终定下了通议大夫的散衔。

通议大夫,从四品下,等到李让回朝,哪怕是同品级授官,也要好办得多。

否则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人,陡然高居从三品乃至正四品的高官,如何能服众?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zhuike.net readw.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