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六百六十五章 重现被遗忘的时光

随着《无间道》票房大卖,口碑发酵。

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无间道》在开画首日仅仅拿到1.2亿票房的情况下,却因为口碑爆棚,而在首周后续的日票房就没有低于这个数字的。

上映第一周结束,单单是港岛地区就拿到了3000万的票房,直接用一周就拿到了港岛年度票房冠军。

而这才只是第一周而已。

内地方面,首周票房更夸张,直接破10亿大关!

同样的也创造了港产影片的票房记录。

关键是,大众影评网上,已经有超过八十万人参与评分,而评分依然还在9.2分,事实上,电影之前跌落过9.1分,可是后续随着各种解读贴,各种解读影评的出现,随着相关话题增加,结果评分竟然反常规地上涨。

不过,在9.2分之后却是开始趋于稳定了。

但是这样的票房,这样的口碑却已然让无数媒体纷纷喊出了“港片复兴”的口号!

与此同时,许多港岛电影导演,纷纷开始筹备全新的港岛警匪片。

而看到《无间道》的成绩,资本也开始朝着港岛警匪片这一类型的项目倾斜。

而港岛媒体更是夸张地称《无间道》是李易的真正的“封神”之作!

其实这也不能说多夸张了,如果李易继续成功下去,如果港岛警匪片真的因此而复兴,曾经的辉煌,不说重现,只是得到延续,那么在港岛电影圈,李易就是真正的封神了!

港岛电影金像奖组委会创始人之一,港岛最德高望重的老导演,陈翰专门为《无间道》撰写了一篇影评。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为《无间道》,也算是正式为李易真正的正名。

“港岛电影巅峰之作!——《无间道》!”

“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看《无间道》,越看越喜欢,我很开心,很兴奋,很激动,能在这个时代——这个媒体影迷高呼港片已死的时代,还能看到如此精彩的充满港味的影片。

人物性格的鲜活丰满,演员的精湛演技,剧情的波荡起伏,配乐的缥缈煽情,画面的纯净饱满......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无间道》是部让全世界人重新对港岛电影刮目相看的电影,它从哲学的角度直接深入探索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种窒息,感受贪婪与自私,和所谓的善与恶。

黑白卧底的人物塑造《无间道》整部电影的桥段,虽然仍然不脱港产警匪片及卧底的格局,但它对各人物的造型,以及情节的布局,的确比同类电影更胜一筹,尤其对黑白两道界线的含糊,带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质疑。陈伟杰饰演的刘建明,和梁枫饰演的陈永仁这对黑白卧底,标志着双生兄弟般的同质与迥异。两者同样是卧底,则注定要不断徘徊伪装角色和真实角色中。电影的整体推动力正是由两者作为警察/卧底,忠奸甚至牵连警司/黑道几种对立层面的斗智角力。刘建明冷峻的外表及处事不惊的态度,使观众到最后还搞不清,他到底符不符合警匪模式中的忠奸行为?

《无间道》最让我欣喜的是,影片有别于过往的港片警匪片的大开大合,摒弃细节的毛病,反而更加注重细节!

电影中只有几场表现刘建明对自我身份的怀疑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

一场是在回忆镜头中,刘建明眼看陈永仁被警队逐出警校时,画外音道出:“我想和他换!”!

但问题是刘建明想离开自己伪装身份来回到社团古惑仔身份?还是想离开社团,恢复自我想当好人呢?另一场是黄警司被杀后,刘建明在看着他遗下的工作证照片时,眼神泛起一份迟疑。到底他是惋惜黄警司被黑社会迫死,还是理解到迟早有日他也会招来横祸?

另一场是刘建明抚摸着自己的新警察身份工作证时,又出现一种迷惘。似乎在告诉观众,他对当警察或卧底,产生很大的挣扎,似乎考虑他由奸变忠。这种心理转变,一直导引观众对刘的行为有所期望。然而,当刘建明在枪杀琛哥以及另一个同门卧底时,电影却清晰地展示刘建明利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来杀人灭口。

小书亭

可以说,从剧情上来说,电影误导了观众的认知,让观众以为刘建明挣扎于正邪的何去何从,其实他只想消灭伪装身份的证据,他一直是贯彻他以利益作前提之“奸”的性格。

甚至在最迫切的角色和自我抉择关头中,也完全由形势决定他的行为。

相反,陈永仁的角色一开始充满委屈,他做卧底并非自愿,近十年的卧底生涯迫使得他要看心理医生来平衡自我。回复警察身份等于做个正常人,而他的本性亦和真正角色吻合,他变成正邪不分,只为工作,他的心理斗争只是继不继续伪装,没有伪装和本我的含混。到最后,想恢复身份却是再也没有了机会。

电影人物的对立和营造,仍然是外在因素和自由意志的挣扎。镜像一般的人物设定,也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部分,陈永仁被迫做卧底,表面是「奸」,内里是「忠」。而刘建明表面是「忠」,内里却是亦正亦邪的变数。

正如韩琛对即将混入警队的古惑仔说:“这条路是你们自己选的!”但这些人从踏上社会开始,又何曾自主选择过。从电影一开始,“选择这条路”几乎是一种讽刺。刘建明被选混入警队是一种无选择的选择,正如陈永仁之被选做卧底一样。陈、刘在表面上有做不做,伪装不伪装的行为选择,但现实却不容个体选择。正如刘建明杀琛哥之后说:“是你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建明杀琛哥的必然选择,正好是迫使刘在不能走回头路时,在无可选择情况下杀人灭口,这亦是韩琛选择做大佬,总有一天遭横祸的必然因果。

似乎电影中的四个角色——刘健明、陈永仁、韩琛、黄Sir都是无可选择。可以有选择的人,可能只有刘建明,但观众亦可隐约感受到,他选择「奸」下去,也像是形势迫成。透过刘建明和陈永仁两个人物并时的尔虞我诈的斗智角力,加以精密计算的平衡剪接手法,以及各演员的精湛演技,的确使港岛乃至内地观众对港产片重拾信心。电影选用昏蓝的沉郁色调,来拱托出黑白江湖全无出路的悲剧效果。其中实力派的港岛演员们的卖力演出,简直如点睛之笔。

角色的卖力演绎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正如其名,在此所受的苦永不间断、永无止尽,是谓“无间”。整部故事由于两位主角的关系,剧情非常扎实也相当具有对称美,往往给人更深一层、无穷远的想像空间。然而活下来的刘健明是否真如电影末所说的,残存下来,才是真正的苦难?这或许能从电影结尾,刘建明向陈永仁墓碑致敬的眼神去发挥想像。

《无间道》更深刻处,是双重卧底的处理,要警贼对战,更觉今非而昨是的无奈─以往白道总见常人,而今趟的警界才俊,竟是由黑帮渗入的卧底,同染悲情;《无间道》说了一个很港岛故事,然而故事仍然难以阐释,因为港人原来都是另类潜行弱者,要承受无光,无根,却又自信努力地,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身份。

其实最难得的,是《无间道》没有以往港产片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愚蠢花巧和卖弄。枪砰然响,人颓然倒,慌张中只剩模糊不安。黄SIR睡在摔扁的车上,嘴角挂着血丝,静止的身驱在血腥中透出得固执,让人相信他是曾经的朋友和严肃的上司。韩琛的阴鸷残忍,在影片开头几个眼神中便已画出。而他逃往消防楼道趔趄脚步,心里趴出的慌张和绝望,到无声无息中枪死去。很生活告之,真实老大和死人的区别,其实很小。

卧底,说到底还是喜爱天台的光明。被遗忘的昨天确实敲打了港人的心窗,只是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又会稍稍地返回我们的心坎。就像《无间道》最后的镜头,仍然是陈永仁刮净胡子向观众微笑,而升官发财的刘建明的眼眶,却偏偏泛着无奈的泪光,像是在向陈永仁忏悔说:“对不起,我是卧底,但我想做个好人!”

警匪片,素来是港产片的强项。双雄戏,也是众多成功电影的片种,配上双卧底的意念,李易的《无间道》确实再次为港岛电影业赢了漂亮的一仗,除了票房的空前成功外,更是港产电影的“救世”之作,因为它让港岛电影人看到了港岛警匪片的未来的道路。

好的影片,往往有许多解读,还须得亲身去看,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希望大家可以去电影院再看一遍《无间道》,这绝对是港岛电影的巅峰之作!”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