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部电影被誉为经典,并且多年过去依然在口碑和评分上居高不下,自然而然地会引发更多的解读,所以,李易自己也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答案。

纯粹就是看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带来不同的表演风格,这才是李易需要关注的。

安东尼的回答,其实并不出乎李易的预料,其实只要看了故事剧本,大概都能分析出一些东西来。

当然,不同的演员,给出的答案还是略微有些不同的。

最终李易还是选择了安东尼·罗宾。

无他,这位和李易记忆当中的原版的安迪最为相似。

当然,虽然主要演员定下来了,但是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涉及到的其他的演员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出境都不少。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并不好拍,因为电影几乎都是文戏,文戏的话,就很考验演员的状态,而这又不是一部独角戏,里面涉及到的角色很多。

但是没有一个是没用的角色,所以对于这些演员的演技同样的也有不低的要求。

当然,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在于,在各方面都必须精益求精。

为此,在选角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更侧重这一点。

同时为了让电影拍摄的时候,演员们更快地进入状态,接下来,“肖申克”监狱,将会实行为期一个月的“监狱”化管理。

是的,就是参演的演员,特别是那些囚犯演员,都会进入“肖申克”监狱,体验真正的“囚犯”的生活。

当然,体验是体验,肯定不可能是真的所有一切都和监狱一样。

为此,李易还特意让迪恩影业,聘请了在监狱从事了多年工作的“专家”来担任电影的“监狱”顾问。

但是有些东西可以体验,可是也有很多东西是无法体验的,比如瑞德,被关押多年,在监狱里面服刑多年,这样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心态?

这是很难通过体验来获得的,为此,饰演瑞德的黑人演员摩尔就必须去搞定这个难题。

当然,这种问题,通常解决的方式也很常见,虽然无法体验,那么就去观摩,去询问真正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人。

所以,这段时间,摩尔几乎天天都在和一些监狱的囚犯,以及刑满释放的人交流,同时安迪也好,以及瑞德也罢,还有几个主要的演员,都需要去监狱观察囚犯们的平时的日常。

虽然说时代不同,但是有些东西却是一样的。

李易也在不停地修改拍摄计划,同时关注电影的前期的其他方面的筹备,很多东西都是李易需要考虑的。

导演的工作有时候很简单,但是有时候却又非常复杂。

或许很多人说到导演,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坐在监视器前面,喊开始和喊咔而已。

但是实际上,导演需要做的工作真的太多太多了。

李易需要关心,自己需要的场景有没有布置出来,需要做拍摄计划,哪一个场景,哪一场戏,需要什么样的道具,需要演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镜头如何拍摄,灯光如何打,需要什么样的天气,等等,等等。

可以说非常之繁琐。

同时他还需要和不同的部门的人沟通,比如化妆,需要角色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要和演员沟通,和道具组沟通,和副导演沟通,制片人沟通,等等,等等。

所以,演员可能过只需要会演戏就可以了,但是导演不同,导演需要学的很多很多,或许导演本身演戏不行,但是对于演戏的理论却一定要懂一些。

摄影不那么专业,但是却一定要能说出需要的影像是什么样的,所以同样的也要略懂。

还有灯光,调色,等等,或许不需要你精通这些,但是却至少不能一点都不懂。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相比起安迪的角色,瑞德这个角色,同样的戏份不比安迪少,而且这个角色和安迪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

这一点李易和摩尔也聊过。

“从戏份上来说,其实《肖申克的救赎》你很难说安迪就是唯一的主角,更应该说这是一部双主角,或者干脆,瑞德才是电影的主角。

因为整部电影由他的旁白推进,你会发现瑞德才是那个真正需要救赎的人,他也最像很多普罗大众,或者说干脆说他很像是观众。

他看起来像是个无欲无求之人,就像没有棱角的石头。

瑞德因谋杀罪入狱,在监狱的牢笼里几乎耗尽生命,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他的结局应会跟老布一样。

他的三次假释贯穿影片的始终,分别是服刑20年、30年、40年时。

第一次假释是在安迪入狱前,面对法官,他有些紧张和局促,例行公事般的表达自己已改过自新,不会再危害社会,希望获得假释,结果被驳回。重新回到监狱的他有些失落,但很快就恢复了,继续做着那个在监狱里“无所不能”的人。

第二次假释是在安迪入狱后第十年,在安迪的影响下,他对自由产生了前所未有憧憬。此次他的表述与第一次差不多,但情绪明显急切了不少。结果还是被驳回,这次打击对他很大,更改变了他的想法,“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本就不该有。

辗转又是十年,此时安迪已成功逃狱。他虽然答应安迪如果假释就去完成他交代的事,但他对自由已不抱希望。安迪能逃出去,是因为“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安迪是这种鸟,他深信自己绝对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次假释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每一天都在后悔,但不是因为受到了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想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什么是对是错。可我办不到,那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垂老之躯。我得接受这个现实。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儿,你盖章吧!别再浪费我的时间,跟你说句实话吧,我他妈的不在乎了。”

他像被磨圆了棱角的石头,失去了锐利和个性。他不仅放下了罪孽,同时也放弃了希望。无欲无求,心已被监狱上了难以打开的枷锁,身在何处都无济于事。

有时候我们为了适应环境,因为工作、生活、迎合大众来逃避孤独,给自己画了个无形的圈,强迫自己变成那个讨喜的人,内心挣扎数次,却从不敢走出去,直到最后彻底失了勇气。

而对于监狱里面的囚犯而言,习惯,是比生物钟更强大的东西!

瑞德假释之后,被安排去超市套袋子,住的是老布曾住过的房子。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可怕的是他根本无法适应高墙之外的生活。

“40年来每次上厕所都要请示,不请示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我想这应该只是他诸多不适应中的冰山一角。

他看着街边橱窗里的物品,每天都想犯罪,这样就能够破坏假释条例,再回到肖申克监狱,结束这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瑞德曾这样形容肖申克:“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当你被判终身监禁,你就等于交出了一生,至少也是一部分。”

在里面待了四十年的瑞德,已经习惯了监狱的一切,在那里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生意人,有着一群谈得来的朋友,熟悉的环境他已游刃有余;出来之后成了最底层的超市打包员,每天与人的交流只是报告上厕所,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讲陌生又孤独。别跟他谈自由,他完全没有体会到自由带给他的丁点儿好处。

习惯,是比生物钟更强大的东西,养成之前痛苦的要命,养成之后,却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它走。想丢掉必要再次经历痛苦,艰难程度甚于养成习惯时。

服刑50年的老布,假释后不适应外面的一切,被曾经梦寐以求的“自由”逼死;安迪是完美的自由者,他的自由在心里,与环境无关;瑞德介于老布和安迪中间,他渴望自由,却又惧怕它。

最初的时候,我看了剧本也觉得奇怪,自由难道不是罪犯最应该渴望的东西吗,为何要怕呢?

后来,我询问了几个在监狱里面服刑多年的人,他们很多人,都不愿意出去了,甚至抗拒出去,他们甚至为了能让自己不出去,在监狱里面故意做一些事情,给自己加刑期!

然后我明白了,习惯真的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好比肖申克监狱里的犯人,他们必须听从命令行事,否则就要挨打,随时可能失去生命。被判无期的人,每十年才有一次希望极其渺茫的假释机会,老布到了垂暮之年才假释成功,瑞德用了四个十年才被核准。在囚犯看来,被判无期与死无异,“重获自由”只是个梦,而且是个会害死人的梦。

生活在外面的我们又怎么样呢?拥有看似自由的躯体,每天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日复一日地重复一件工作,即使它从未能激发你的热情;年复一年地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即使早已沉闷不堪。

曾有人抱怨说,他只能完成别人让他做的事,如果没有指示,他会陷入彷徨、无所适从。

禁锢住我们的看似是环境施加的压力、是他人设下的牢笼,真实情况是我们自己在无形中锁住了自己。看不开尘缘聚散、看不开诸事成败,把自己尘封在了记忆的死角。

瑞德最初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他可能觉得安迪有趣,便关注他。慢慢的他想了解安迪,了解他为什么会做一些我们普通人不会做的一些疯狂之事,当他在屋顶喝啤酒的那一刻起,偷取了一小会的自由起,他就改变了,我想这应该是自由的魅力,从空气中浸入他的肺腑,自此不可收拾。

瑞德的四十年,安迪的十九年,肖申克成了他们旅途的一站,却成为了有些人的终点站。”

李易挺喜欢这个老家伙的,不得不说,老摩尔的阅历足够丰富,事实上,这个老家伙的品德并不如他的演技。

但是有些人,你不得不承认,他们身上的确有一股子岁月痕迹镌刻的东西,很有魅力。

比如老摩尔,他在好莱坞的名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他有很多被人诟病的事情,但是你却不得不承认,这老家伙,对很多事物的理解,真的不是一般的年轻人能够展现出来的。

如对瑞德的理解,他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写了厚厚的一本笔记,那些笔记有的是他和那些囚犯接触的时候,记录下来的,有些是他自己的心得体会。

合作过多次,李易知道,这是这个老家伙的习惯,他每次出演角色,总喜欢用本子记录下来。

按照老家伙的话说,他这是在给自己的未来的自传做准备。

写自传,在国内可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在老美这边,可以说,真的屡见不鲜了。

特别是像好莱坞明星,体育明星,乃至于媒体人,大亨,资本家等等,他们很多都喜欢给自己写自传。

老摩尔的确也够的上号了,毕竟,虽然他在好莱坞不能算是顶级演员,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的那种,越老越妖,年轻的时候,可能反而一事无成,但是年老的时候,却越老越吃香。

可以说很多好莱坞的电影里面有些相关的角色,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他参演过的作品很多,而每一部都堪称可圈可点。

前期的筹备,花费了李易不短的时间,事实上,这也是电影制作的常态了,大多时候,电影的拍摄时间并不会太长,但是前期的各种筹备,却会耗费很长很长的时间。

为此一些电影常常打出了几年磨一剑的名头,可是这有时候还真的不止是噱头,而是真的就是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

像《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有了合适的拍摄场地,但是同样的也需要进行整改装修,布置。

而这些,就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然后是演员,也需要做好准备等等。

终于长达三个多月的前期筹备,《肖申克的救赎》前期筹备正式完结,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拍摄阶段!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