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永恒的孤独

华国首届科幻电影节,对于国内的科幻影迷们来说,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但是大多数人的吐槽,其实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

所以实际上,科幻迷们对这一届的科幻电影节依然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

而实事求是地说,哪怕是这一届科幻电影节,展映的电影,如果没有李易的《月球》,那么真的就很尴尬了。

倒不是说国产的科幻电影少,恰恰相反,其实还挺多的。

小成本电影,走的都是剧情流的软科幻,只是可惜的是,软科幻其实很考验创意和剧本。

但是这些东西往往又是小成本电影的导演无法触及的。

而所谓的大制作的国产科幻电影,却大多不尽如人意,有客观的环境的原因,也有国产科幻电影本身依然还不够成熟的原因。

为此《月球》自然而然地受到的关注就更多了,毕竟是独苗。

不止是影迷们,同样的媒体们也最为关注《月球》,很快地媒体们也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评价。

“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入的主题探讨,《月球》为观众带来了对人类存在和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孤独和挑战面前的坚韧和勇气,这部电影不仅在科幻题材中呈现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还通过剧情的设置和角色的塑造提供了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和启示。”——《华国电影报道》

“电影《月球》中的科学元素和技术描绘充满了现实与想象的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未来太空探索的引人深思的世界,电影展示了空间旅行和登月任务的实现。”——《电影与技术》

“《月球》:比孤独更绝望的是,虚假的过去和没有未来的孤独!”——《电影周刊》

“《月球》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在荒凉的月球上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孤独氛围,对人类面对孤独时的心理状态探讨层次之深,让视觉眩目却“无脑”的大片汗颜。”——《科幻》

《月球》的确是小成本电影,可是实际上,《月球》的阵容真的不差,影帝主演,最佳导演执导,哪怕只是一个场景一个角色,可是依然成为了科幻电影节上的最靓的崽!

其实有时候影迷们的要求真的不高。

你要说《月球》有多牛逼,还真的没有,故事其实也称不上多新鲜,多创新。

实际上这类的电影,并不少见,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甚至于很多人看到一半其实都能够猜到结局了。

可是这却并不妨碍影迷们喜欢这部电影。

从大众影评网上的评分的占比来看,给低分的人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只有1%的人给了1星或者2星。

“有一说一,《月球》放在全世界科幻电影范畴,或许真的谈不上多精彩,但是放在国产科幻电影里面,绝对是堪称顶级的。”

“本来以为是打怪兽,结果没想到,差点被致郁了!不愧是你,狗导演,这样的电影请再给我来一打!”

“老实说这部电影真的很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整部电影堪称简陋至极,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低成本科幻电影,但是这样一部只有寥寥无几的场景,甚至只有一个主角的独角戏的电影,特么的却蕴含了很多很多的内容。

蕴含了包括有关克隆、人性、孤独甚至人伦方面的问题。

可是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故事讲的很有逻辑性,甚至于我都在想着,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

答案居然是很有可能,就很牛逼,很离谱了!狗导演,真的是YYDS!”

“做为一名社畜,看完电影之后,突然就觉得,我们时下的很多社畜,其实何尝不是一个个吴刚?

吴刚伐桂,永无休止地工作,克隆人3年一个轮回,永无止境!

而我们呢?996,007,资本永不眠,还有大老板疯狂灌毒鸡汤,说什么996是福报,关键是,我们就算知道了,那都是扯犊子,就算有再多的怨,再多的不满,又能如何?

我们硬生生地把最讨厌的996,活成了福报,这个操蛋的社会啊!”

“有人说《月球》的故事不够创新,可是实际上真的很有创意,因为这好像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克隆人和工作结合的故事。

细思极恐,月球上的克隆人吴刚,因为技术上还有缺陷,所以只能存活3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克隆人技术成熟了,不,哪怕不成熟,只能活3年。

很多人在探讨克隆人算不算人的问题,可有没有想过,如果克隆人也算人的话,那么他们也工作也是需要支付工资的,他们如果可以获得和人一样的待遇,那其实反而对于我们而言是好事。

可是如果如电影里面那样,克隆人只是被当做工具来使用,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着失业,因为从成本上来说,克隆人既然不算人了,那么他们就不需要工资,任劳任怨,不听话直接毁灭,成本比开除一个员工要低的多,那么还要人干活吗?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可怕!”

各种各样的讨论,各种各样的争论,在网络上开始出现。

当然了,回到电影本身。

更多的人谈论的还是绝望,和孤独!

自媒体影评人我不做人了在自媒体号上这样写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个人,3年保质期,克隆人,一生父母妻友儿女都是虚假的记忆植入,重复劳动做一辈子,死后即刻被另一个克隆人替代,这样的人孤独吗?

一个人,80年保质期,一生父母妻友儿女终会散尽,工作总会被另一个人取代,这样的人孤独吗?

可以把《月球》看作一个人简短的一生。

这个人有妻有女,到月球上重复劳动采矿三年,采矿结束就能回家。每日靠妻女的虚假记忆和视频度日,闲暇时养养花、做做雕件。三年是大限,身体垮了,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这个人也可以有妻有女,在公司996上班,做到退休就能结束。每日靠刷段视频、打游戏度日,闲暇时吃个饭、看个电影。80岁是大限,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去彼岸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所以呢?

《月球》弥漫着强烈的孤独感。

而这种孤独感,其实并不是针对克隆人,而是针对所有人。

大部分人都满怀期待去往所谓的“彼岸”,他们快乐地走进坟场,就像克隆人1、2、3、4。

他们不知道真相,他们一直都认为那是真的,他们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于是他们的确去往了他们向往的彼岸。这样的人,我们可能会说,他们真可悲,可是他们的短暂的一生,却又何尝不是幸福的?

有所牵挂的人,有所惦记的人,抱有希望的人,我们都知道他们一直向往着回家,而他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是回家了。

我们常常说,一个最高明的骗子,是不但要骗过别人,更要骗过自己,他们做到了。

也有少数人清晰认识到一个人来,终究要一个人走,踏入坟场后,就没有彼岸了,就像克隆人5。

有人想摆脱这个无尽循环,就像克隆人6。

而哲学家愿意给大家一些思考契机,突破自己命运的极限,就像电脑八戒。

克隆人的终极目标,也不过是想成为真正的人,从始至终,其实他们本就更像人,不像电脑八戒,他在无尽地岁月里,或许才会真正的有可能做到突破自己命运的极限!

我们看的科幻电影,是我们人生的再映射。

以隐晦的方式,告诉一些不易察觉的真相。

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区分真实与虚假,正确与错误呢,世界上存在真相吗。

我们不断的去了解未知是不是只是在创造更多错误的认识呢,我们只能假装自信的拥护自己的思想,免得不断的被一波又一波浪潮淹没,又或者将所有事物都模糊界限,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似的。我想要填补脑子中所有的未知,却又被告知所有的未知被了解后仍停留在未知,因此我选择无聊,不停靠,无所依赖。

突然又想到了,其实这部电影提出来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因为有些生命的存在就是因为需要他的牺牲,比如我们饲养的家畜。大量的流水线上繁衍出来的家畜,如果稍有慈悲心,认为它们不该被杀了吃肉,那么事实上它就不会出生。在短暂的生命和根本就没有生命中,我想两种都会有人选。人类的生命也很短暂,可总有人连这短短几十年都等不及。

所以从这方面上来说,电影中最大的伦理问题其实是欺骗。欺骗也是没办法的事,至少从技术上来说,当时的记忆传输技术或者是只能达到下载和上传的层次,还不能随意编排记忆本身,或者是被克隆的细胞也自带记忆无法替换,只能修改,无论如何这样的谎言似乎已经是对克隆体最大的善意了吧?

就算是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类也不过是工具而已,是目前为止,机器尚不可替代的复杂的工具,一旦可以使用机器,人类这种诸多变数的不稳定工具分分钟被替换掉。

不想被当做牺牲,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生。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明白人不愿意生了。”

《月球》很神奇,至少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到那些解读文章,就会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很神奇。

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放在《月球》这部电影里面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因为那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答案。

也不会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网络上的网友们为很多问题争论的不可开交。

第一个问题“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这也是《月球》上映之后,被议论的最多的话题。

有一部分人认为:“克隆人既然有了人类的完整的记忆,有完整的情感,乃至于身体,也有七情六欲,为什么不能算人?”

可是另外一部分人却认为:“人应该是从母体胚胎发育,从无到有,从婴儿开始成长起来的。而克隆人始终那些记忆也是掠夺或者复制出来的,哪怕各方面似乎都很真,或者说跟真的一样,但是却依然是假的,所以,又怎么能算是人呢?

如果克隆人也算人,那么我们人类又算什么?”

两边吵的不可开交。

同样的对于克隆技术的讨论也是如此。

“克隆人也是人类研究出来的,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克隆技术来治愈一些当下的技术无法治愈的病。所以技术本身并无善恶!比如刀具,一开始只不过是为了生活上的需求,做为一种人类的生活的辅助工具而出现,有人用它来切菜,可是有人用它来作恶,但是却不能说刀本身有善恶!”

可是另外一些人却也提出了反驳的意见。

“这个例子举得有点奇怪了,那么干嘛不说,枪械,或者核弹呢?这些东西发明出来是为了什么?本质上就是一种凶器!”

当然,这些话题扯的比较远。

还有一个话题也很有意思,是和电影的结局有关的。

因为李易在电影里面,并没有展现克隆6号吴刚回到地球之后的事情。

这也成为了很多人讨论的话题,或者说争议的话题。

“其实吴刚6号回去又能怎么样?女儿是真·吴刚的女儿,家是真吴刚的家,和他在本质上又有什么意义?”

“那难道就不回去?月球上继续循环轮回,继续无知地作为工具被使用?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他未必就一定要和女儿在一起,他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

等等,等等。

其实《月球》本身也沾了这方面的光,毕竟,克隆人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和人工智能的话题有一些像,但是却又有很大的不同。

人工智能,就算再牛逼,可是那也是独立的一个个体,但是克隆人却是源自于人类本身,这才是为什么这个话题会引起那么多的讨论的原因。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