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大家都没错,错的是这个社会

千人千面,同样的不同的人看同一部电影,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哪怕是叶蓝秋也同样的有人不喜欢,觉得,她“作”!

哪怕是陈若兮也同样的有人觉得她没错,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媒体人会做的事情。

当然,这种人始终是少数,不过网络上有一篇影评却是另辟蹊径。

这篇影评来自李易的铁杆粉丝,刘飞。

“又到了狗导演的电影时间,《搜索》,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虽然自己也说不出个一二三,但是就如同片名一样,看完了电影之后,自己脑海中在搜索,搜索什么?

看到网络上有很多人评论这部电影,看到很多人为叶蓝秋鸣不平,为叶蓝秋的结局意难平,看到很多人骂陈若兮,骂唐小华,骂杨佳琪,乃至于骂杨守诚。

同样的也看到不少人骂叶蓝秋,说讽刺的是,她本不是小三,可是在临死前却当了“小三”!

这些评论让我脑子有点混乱,最初也是因为这是李易导演的电影,所以才去看,想着,这部电影应该就是契合“反网暴公益基金”而拍摄的一部相关的影片。

我对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其他任何念想,但是看完之后,觉得电影是这么的令人喜欢,更是让人在电影散场后脑海里回荡叶蓝秋在电影结局之时说的:“我要过好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然后画面定格戛然而止。

我们习惯性的都会在电影看完之后问上一句“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是呀,想要表达什么呢?我也在问,可我不是狗导演,我们都不是李易,就如同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都不一样!

而或许李易导演就是要我们自己去搜索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答案,让我们自己去选择这样一个答案,就如同片中陈若兮选择做大新闻,站在批判的角度去做新闻,而不去试图理解为何叶蓝秋不让座,就如同叶蓝秋选择离开选择自己承受这些来自媒体的冷暴力而不拿出她的一纸癌症检验报告来为自己做出辩解,就如同沈流舒选择不做解释自己与叶蓝秋的那一幕,而继续高傲的面对莫小渝,将商场上的一套带到家里......

有太多的需要我们去搜索的为什么,造就了这样一部电影。

所以,我的影评一直都有些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随后我回想了一下,首先,从这部电影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说起。

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觉得其实就是一只蝴蝶的故事,而且这部电影本身就旨在讲述一个故事而已。

为什么说是一只蝴蝶的故事?因为这是一部群像戏,一部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引发的许多人的命运被改变的戏。

所以,这部电影,让我想到的有两句话,一句是“蝴蝶效应——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导致一场暴风雨的发生”,另一句却是“蝴蝶再美,终究飞不过沧海”。

因为叶蓝秋的偶然间发现自己得了淋巴癌而走神,导致了一场风波,改变了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命运,就像是一只无辜的蝴蝶,却要背负起道德的责任,她也选择自己主动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陈若兮只是做了一个身为媒体人理解的应该做的事情,却最终落得与爱人背道而驰,丢了工作背负骂名。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这话说的有失偏颇,但是我这里想说的是,陈若兮做的那些事情,你去问一个旁人,或许大家都会觉得她是错的,但是你去问一个媒体人,我想绝对是不同的答案。

很讽刺,但是这却是事实,其实这一点从影片当中,陈若兮的身边的人的反应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是一部多线同时叙述的群像影片,在快速的剪辑间,没有了真正的主角,只是简单地把故事以不做评价的中立讲述出来,我们偏爱叶蓝秋,因为她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遗世独立般的灿烂美丽。

叶蓝秋的一出场,着实让我感到惊艳,但实实在在的看到的却是一种苍白的美。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叶蓝秋的了解来自于草草的在影院里看过的一遍电影预告,印象中就是诸如小三之类的字眼,先入为主的就这么定性了叶蓝秋,但是当看到叶蓝秋穿的那么美那么高贵的挤公交,沈流舒的一句“你从来没陪我出过差”发现自己的定义是错的,我立即调整了看这部电影的态度,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做自我填补的观众,美美看过一遍不完整的预告片就在大脑中自我填补对角色的猜测,来定义角色,来定性影片,虽然多数时候都能判断的**不离十,但这次我还是选择如同学生上课般,认认真真的带着思考的把电影看完。

电影里,我看到了很多东西,支离破碎的很难组织起有序的语言。或许是因为自己接触过很多媒体人,同时也学过一点传媒的课程,所以我对片中的媒体冷暴力的刻画异常敏感,对陈若兮、杨佳琪等一干媒体人的角色塑造也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电影很大程度上做了夸张,但却真实反映了自媒体时代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现在大环境下媒体人生存的现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注意,陈若兮,杨佳琪这样的媒体人,她真的错了吗?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站在道德的立场上,他们无疑是错的。

但是,可悲的是,站在她们媒体人,当下的媒体环境下,同行的人是不会认为她们是错的!

所以,她们自己本身也同样的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她们只会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个媒体人该做的事情。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部电影中没有人做错了任何事,但我们着实感到一阵悲哀,因此这是一部爱情片的外表,文艺片的气质,商业片的本质,悲剧的情感的电影。

陈若兮没错,她爆出叶蓝秋不让座的事件并不断推动升温,这是每一个媒体人的本能,她需要这条新闻提高她的地位,知名度,然后才有可能买房,让自己,男友,男友的妹妹不会成为流浪猫。所以站在她的立场上,她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错!

至于叶蓝秋,对于陈若兮这样的媒体人而言,她是她的道具,不是她也会是别人,她陈若兮有什么错?

杨佳琪没错,她在公交车上拍到这一幕,是出于一种媒体人的敏感度,也是出于公民的公德意识;

她走了一步好棋,把陈若兮拉下马,自己顶替了上去,但那是被人利用了,何况她拍的好新闻也被陈若兮抢走了。

她一直无辜,即使不无辜也是无心之失,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她为什么要帮叶蓝秋,帮了叶蓝秋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只可能有坏处,比如得罪陈若兮,乃至于被台里的人责怪。

所以她杨佳琪有什么错?她凭什么为叶蓝秋做那么多?

大家可能会觉得电影的最后给来了大清算,可是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在“反网暴基金”的这个援助案例之前,你见过几个被清算的?

没有!这才是现实啊!反而电影里面那样的大结局,纯粹是狗导演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而拍的!

言归正传!

莫小渝没错,看见丈夫和年轻美貌的女秘书搂搂抱抱,早已失去青春美貌的她怎么可能不紧张?没有危机感?丈夫什么都不跟她解释,她怎么可能不怀疑?她给电视台打个电话骂骂小三怎么了?

再说,她也对丈夫认错了,虽然那和叶蓝秋无关。

沈流舒没错,他是一个男人,男人把成功放在第一位有什么不对吗?他对叶蓝秋的确感情不纯,但那是人之常情,这么美的年轻女人天天在面前晃悠,不动心的是太监,更何况他们实质上什么都没有。

还有那三个激烈辩论的专家,那个大骂叶蓝秋,轰她走的大妈,那些黑她博客,用最恶毒的话骂她的网民,打击无公德的人,打击小三,人人有责好不好?大家都这么干,我有什么错?

你看,这是一部人人都没有错的电影,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悲哀。恰如一只只蝴蝶相继的扇起了翅膀,而暴风雨就因为这些翩翩起舞的蝴蝶悄然而至。

叶蓝秋也没错,她有什么错?她坐公交车,自己得了癌症,很可怜了好吧?凭什么让座?调戏?只不过是绝望之下的发泄而已。

她有什么错?

让我完全带着个人情感来说,这部电影中叶蓝秋太美,但是却不完美,狗导演在电影里面对叶蓝秋的气质和美丽做了最极致的渲染,那么好,那么绝望,那么绚烂,那么热烈,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叶蓝秋却是不真实的,因为她哪怕是在最后的遗书之中也没有表达自己的爱情,她在对待自己的爱情也如同自己面对质疑与谩骂那样不解释一般的不表达,仍旧优雅与从容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这样的叶蓝秋真的让人心疼到无法呼吸!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三观不正啊之类的,觉得,我居然为陈若兮,杨佳琪这样的人说话,居然说她们没有错,可能也会有人说,其实我也是键盘侠。

我知道大家看了我这篇评论会很生气,但是你们先别气,看完再说!

首先从大方面来说,电影涉及到一个**权的问题,“人肉搜索”处于互联网规范与现实社会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其对象林林总总,片中的事件是一起缺乏道德事件引起的,尚且有理可循,但却为当事人造成了远超于道德惩罚所承受的危害,而结果又讨回了公道,但现实在遭遇“人肉搜索”的当事人是无法达成这个结果的,更何况有一部分是遭遇到夸大甚至是诽谤的起因,“人肉搜索”的过程逐渐由“行善、寻找真相”演变成为一种“只求立场”的行为,事件背后的真相反而被放在其次。

另一方面,哲学上表示,事物存在本质与现象的差异,现象不等于本质,片中那段网络视频就是事物的现象,电影带领观众去寻找事件的本质。但现实生活中,通过现象往往会决定本质,又有谁会去关注事件背后的真相呢?

而我之所以说那些人都没错,那其实才是最大的悲哀,是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不幸。

因为陈若兮们在现实当中比比皆是,她们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情,她们并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叶蓝秋事件爆发,只会让陈若兮们觉得,自己倒霉,刚好遇上了,叶蓝秋自杀事件,出了人命!

试问,如果叶蓝秋没有做出那样的选择,那么结局又会是怎样的?

叶蓝秋接受治疗,随着新闻热度的冷却,陈若兮们又会开始炮制其他的博取眼球的新闻,最终,可能陈若兮们都会忘记曾经报道过这个叫叶蓝秋的人。

人们可能也会忘却,她们曾经对一个叫叶蓝秋的人,口诛笔伐。

于是,叶蓝秋被遗忘了,她受过的伤害,仿佛了无痕迹。

有人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可是有时候互联网也是最擅长遗忘的。

而偏偏我们放到现下的社会当中,叶蓝秋们是更多的被遗忘,还是如电影里面那般,最终真相大白?

所以,在个人看来《搜索》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一部理想化的事件,表达了电影主创者对网络暴力的控诉,但其结果还是在引导大众去关注事件背后的真相。现实生活中的网络暴力,人人都可以是受害者,也都可以成为行刑者,其结果无论对与错,都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片中借助叶蓝秋最终的结局,也寄托了导演想要的正面效应,对于网络暴力要冷静思考,稍有不慎就会被蒙蔽双眼。

同时也是给予警告,网络真的不是法外之地,顺便说一句,“反网暴公益基金”鄙人也捐款了,愿网暴事件越来越少,世界越来越好!”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