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参与感很关键

《十二怒汉》很快地就进入筹备阶段,其实也没什么可筹备的。

因为这部片子,真的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其他的准备,演员方面更不用多说,这一次,《十二怒汉》的阵容并不算豪华,但是却绝对是一次演技大比拼。

对于戏疯子,老戏骨们而言,他们对这部电影那可太喜欢了。

因为这部电影,绝对是可以让他们过足戏瘾。

而李易并没有完全按照原版的台词来,而是给予每个演员,设定好他们每个人的身份。

如1号陪审员,也是陪审团团长,职业在原版里面是高中球队教练,在北美高中有球队教练,而且身份不低,但是在国内,包括港岛,实际上,这个职业并不算突出,所以,李易索性改成了港岛大学的球队教练,负责主持会议。出演这个陪审员的演员是港岛的老戏骨,罗立宵,这位虽然并没有那么出名,也不算大明星,但是却绝对是老戏骨。

2号陪审员,银行职员。这里李易倒是没有进行修改,出演2号陪审员的却是来自内地的一位老戏骨,周田,这位虽然在演艺圈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演技却同样的堪称顶级。

3号陪审员,职业方面并不重要,但是这个角色却是十二个陪审员里面的比较重要的角色之一,因为他的设定是一位父亲,并且是一位和儿子有矛盾的父亲,他对自己儿子有着很强烈的不满情绪。

4号陪审员,金融行业的证券分析师。

5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

6号陪审员,工人。

7号陪审员,足球球迷。

8号陪审员,建筑设计师,由陈伟杰领衔。

9号陪审员,老好人,罗贤出演。

10号陪审员,带有阶级偏见。

11号陪审员,钟表匠。

12号陪审员,广告业从业者。

总体上来说,李易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变,不过,在剧情上,李易的要求是,让每个演员自己知道,适应自己的性格,职业,去理解,去知道,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职业的人,会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因为毕竟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背景,不同的国度,所以,李易更希望他们能够自由发挥。

当然了,肯定是在框架之内的自由发挥。

其实这种拍戏的方式,在港岛还是蛮流行的。

有不少电影,甚至可能剧本写出来的时候,只有几页大纲,然后在拍摄的过程之中进行填充,很多时候,一些角色,根本没有特定的台词,完全靠演员自由发挥。

但是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当初的《无间道》,甚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完整的剧情,更不用说是对白了。

当然,这种方式,的确很冒险,不过李易却很有信心,一方面是出于他自己,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演员,每一个都堪称是老戏骨级别的。

越老越妖,而且他们演戏的经验无比的丰富。

哪怕是陈伟杰,他对于李易的这个剧本,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他自己之前就拍过一些这样的电影。

很快地,《十二怒汉》演员就位。

这部电影,说不好拍,是因为,本身单一场景,可是角色却众多,如何让每个角色都出彩,并且能够推动剧情,这很考验剧本和导演的功力,当然,演员的演技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又很好拍,同样的是因为,这部戏,李易完全可以直接采用顺拍的方式进行,因为不需要转场,从头到尾就一个场景,甚至于,如果顺利,可以拍到哪里就拍到哪里,一直到不满意再停下来。

所以,这种电影对于演技精湛的老演员来说,绝对是过瘾的。

其实拍戏的时候,演技压制真的是挺可怕的,而对于一些演技精湛的演员来说,他们当然也更希望遇到势均力敌的演员,那样的话,他们就不需要刻意压制自己的演技,完全可以自由发挥。

而如果遇到演技差的演员,那双方都会不好受,演技差,必然被压制,效果自然也会变差,而同样的对于演技好的一方也是如此,他们必须克制自己的表演欲,甚至需要的时候,还要拉低到和对方同一水平线。

当然,开拍之前,剧本围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其实也不算是剧本围读了,主要是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各自的角色需要在这部影片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

“每个人都说一说,你们觉得为什么你们一开始会投支持或者反对票。”李易笑着说道。

“因为我认为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

其实为什么投有罪票,这一点并不难回答,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看到那些证据的时候,都不会去想太多,他们并不是专业人士,更多的是停留在这些递交的证据上面。

所以陈伟杰饰演的八号陪审员就显得很关键了。

“我觉得,我应该也不认为那个男孩是无辜的,我之所以投无罪票,只是因为觉得,大家都投了有罪,如果我也投有罪,那么我们可以不经过讨论迅速地达成有效决议,可是要知道我们的决议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我们错了呢?”陈伟杰想了想说道。

李易也不由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也正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那么精彩的精髓所在。

被告到底是不是无辜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一点,并没有答案,或者说,在这个制度之下,陪审团的成员,不需要真相,或者说,他们也无法找到真正的真相。

毕竟,知道真相的人只有当事人。

而证据摆在那里,最初的时候,哪怕是8号陪审员,他也并不是说就真的觉得那个男孩无罪,只不过,他作为一名建筑师,本身他的职业,就让他对一件事情,天然地带上了比较严谨的态度。

作为建筑师,他平时的工作,也必须严谨,否则的话,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大问题。

当然,或许不完全是这个,还有一点那就是,不经过讨论就定罪,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他们就算那么做了,也无可厚非,毕竟,这就是程序。

但是如果可以讨论一下呢?

“我觉得,我或许也希望自己能够被其他人说服!”陈伟杰又补充道。

“那你觉得,他是否是想着说服其他人?”李易又问道。

“我想是有的,否则的话,他不会拿出那把和证据当中的凶器一样的摺叠刀出来,显然,他对这个案子是有过分析的!”

“在我看来,他应该是觉得,男孩不是无辜的,可是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说,那些证据却又不够完美......”

这个时候,那位设定为和儿子有很大的矛盾的陪审员演员开口道:“我其实有一点不太能理解,首先,既然我也有儿子,哪怕我不喜欢他,和他有矛盾,看不惯他一直以来的行为,但是那毕竟是我儿子啊,而且那个孩子和我儿子年龄相差并不大,那么我难道心里对儿子只剩下了不满?没有半点的......”

其实这一点上,国内和国外,是有很大的区别所在的。

在国内,一个父亲,哪怕对儿子有再大的不满,当然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也是虎毒不食子。

所以,3号演员的问题,李易是能理解的。

“首先,正因为他有儿子,而且和儿子的矛盾非常大,当然,虎毒不食子,这一点没毛病,可是那个被告不是他的儿子,只不过是同龄而已,其次,他坚决地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做错事也一样需要受到应有的惩罚,正因为,他的儿子做的一些事情,他很不满,可是他又无法真正的惩罚自己的儿子,所以,仇恨转移了。”李易解释道。

其实《十二怒汉》的整个剧情的进展的过程,在于,8号陪审员,如何一条一条地对那些证据提出合理的质疑,并且通过这些合理的质疑,来达成说服这些陪审员的目的。

而李易拍摄这部电影的计划表上,计划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他计划分成,几个大场,也就是每次投票结果改变的节点。

第一场戏,毋庸置疑,就是十二位陪审员们第一次投票前后。

第二场戏,8号陪审员开始提出自己的合理怀疑,从一个戏剧性场景开始。首先案件的最直接的证据,杀人凶器,这也可以说是谋杀案之中的强有力的证据。

男孩买了折叠刀,刀很独特、很少见,店里仅此一把。男孩称回家时刀弄丢了,同样的刀又杀了他父亲。难道这是巧合吗?之后8号从兜里掏出一把刀,插在桌子上,两把刀一模一样,众人惊诧不已。

而这个惊诧,其实并不是说,八号提出的这个怀疑就一定是成立的,不是说,那把凶器就不是被告的,只是说,这个证据并不完美,它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

但是按照疑罪从无的法律核心来说,那么这个证据就相当于被推翻了。

无罪推定加合理怀疑,评议有了微妙的变化。于是第一个陪审员9号陪审员,他成为了第一个改变主意,投出无罪的一票的陪审员,这个时候,投票的比例就变成了10:2。

8号陪审员,成功的GET到了一票。

李易他们这边的剧本围读,肯定要梳理剧情,因为虽然可以让演员们自由发挥,但是却不可能脱离掌控。

所以,大概的流程必须是按照李易的要求走,也就是按照剧本的大纲来走的。

于是接下来的一场戏,有人犹豫,有人愤怒。激烈的争吵,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始触及其他的关键性证据......住在楼下的老人,听到男孩大叫“我要杀了你”,一秒后听到有人摔倒的声音。老人跑到门口,看到那男孩夺门而出。街对面的女人从窗户往外看时,看见男孩举刀杀人。当时有车经过,她透过车窗,目击了案发的经过。将两人的证词结合起来,疑点就出现了。电车经过窗前时,发出轰隆隆的噪音,老人能听到楼上的声音吗?他能听出那男孩的声音吗?合理怀疑,这个合理的怀疑让众人内心有了变化!于是又有两人改变立场,这个时候投票的比例又一次变化8:4。

接下来的一场,依然是对证据进行合理的怀疑,一个跛脚的老人从床上下来,穿过卧室和走廊“跑”到门口,在15秒内完成,他能做到吗?8号陪审员按示意图布置了现场,模仿老人步伐,演示了这一过程,41秒!老人的证词不可信。再次投票:6:6。

于是接着下一场,雨声打破了寂静。窗外大雨如注,破旧电扇也转起来。阵阵清凉没能弥合分歧,难道案件要成为悬案?合理怀疑无法排除,争论继续,新的疑点又提出来了。男孩比父亲矮很多,伤口是向下的,这可能吗?鲁莽、暴躁的3号,顽固地坚持有罪,他反握匕首做了示范。恰恰5号在曾经混过社团,见证过持刀斗殴。以他的经验,折叠刀都是向上捅人的;没有人反握折叠刀刺向对方,这样做太蠢了。合理怀疑,源于经验法则。12名陪审员出身不同、行业不同,论日常经验和生活常识,他们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这也是设定赋予的这些陪审员的职业的精彩之处,原本,他们这些人的职业,其实和陪审员这个临时特殊职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在这里,他们被联系上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参与感的体现。

众所周知的事情,最初的时候,大家对这个案子,其实根本意义上,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因为被告并不值得同情,而且还是弑父的罪行,所以,让大家觉得既然证据充足确凿,那么干脆直接判了就完事了。

而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其实对陪审员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深的参与感。

因为他们的职业在这个案子里面,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

可是随着讨论,他们每个人的职业,开始在分析案件的时候,开始产生效果。

比如混过社团的5号陪审员,他知道摺叠刀的真正的用法是怎样的。

包括之后的戴眼镜,揉鼻梁上的压痕,等等,其实同样的都是一种参与感的体现!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