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不怕套路老,就怕绕圈圈

《七宗罪》的项目,赵光明看完之后就直接表示可惜了。

他当然知道这个故事是好故事,剧本是好剧本,但是这种电影,显然不可能过审。

太过阴暗,压抑,以及绝望,关键是,结局也同样的对于电影来说,或许是个最好的结局,但是显然,这样的结局对于观众而言,影响绝对是负面的。

当然,一部能被誉为经典之作的电影,肯定不止是仅仅是剧情。

事实上,《七宗罪》的角色的设计也很出彩。

当然,也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和把控角色的能力。

首先老警,这个角色可以说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存在,老人,凶杀案专家,老谋深算,冷静乃至冷漠,整个人仿佛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一切阴暗面,一心只想在七天后离开岗位,退休以避俗世间的负能量。

李易自己在研究这个电影的时候,也很是认真地分析了这两个角色。

老警的角色,他是什么人?他是从业多年的老警探了,可以说,这个职业本身就需要面对无数的令人难以想象的阴暗面。

他不是刚入行的菜鸟警探,只能说,他心已死,已经化为灰烬。对于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不正义、不体面、不上进的一切,沙摩塞和其他只把缉凶归案当作工作的警察不同,他同情这一切,然而这颗悲天悯人的心却在整个社会的冷漠中,渐渐窒息。他的同情心曾迫使他愤慨于冷漠,结果他最终妥协了,收拾起自己的热血和悲悯,藏在冷静后,表现出对世事的消极态度——他终于变的同样冷漠了。

当然了,这样的主角,必然需要一个搭档,因为如果是他单独办案,那么这个案子,他很大的可能会直接拖到自己退休,然后交给其他人来办。

哀莫大于心死,也许这位老警探本来就要这样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结果,米尔斯出现了。

典型的人物塑造是需要典型的环境,米尔斯,和沙摩塞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他年轻,冲动,富有激情,对正义有纯粹的坚持,对解决重大案件充满渴求,有一位从高中开始恋爱的美丽妻子,朝气蓬勃地来到这里。

对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一个重要的衬托就是这座城市的环境描绘。这里的纽约,不再是灯红酒绿纸醉灯谜的繁华都市,而更像是一个阴暗、混乱的城镇,这里每天都在下雨,阴云密布,仿佛阳光从不光顾一般,直到最后,才施舍般的出现了夕阳。随处可见涂鸦和流浪汉,这样一个灰色城市,和印象中的“典型”的纽约并不相符,但却和阴郁的故事、外表冷漠的老警探非常匹配。而故事里的唯一一抹亮色——米尔斯恰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刚到此地想要建功立业而略显毛躁的年轻人似乎预示着他将改变这一切。

当然,这些设定也让这两个角色,需要演员去展现非常精湛的演技。

特别是前者,可以说一定是需要那种老而弥坚的老戏骨来演绎,一般的演员真的很难演出那样的味道来。

其实相比之下,年轻的警探,同样的出彩,和老警探不同,他是初来乍到,身上的锐气的棱角还没有被社会磨平,所以,这里是老警探的终点,但是却只是他的起点。

“李,你可真的是太神奇了,这个故事太棒了,我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他呈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的样子了。”詹姆斯·迪恩对李易的到来和《七宗罪》展现出来的极大的热情。

当然,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七宗罪》同样的不会是什么超级大片,可是票房的预期却一点都不会低。

简单地说,詹姆斯·迪恩,太明白老美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口味的电影了。

关键是《七宗罪》一点都不“新”!

是的,在好莱坞创新不是不行,但是创新就意味着风险,如果投资不高的话,或许还没什么,但是投资高到一定程度,他们的首选必然不是所谓的创新剧本。

而《七宗罪》这个故事,套路真的不算新。

连环杀人案,连环杀手,富有仪式感的犯罪现场,等等,这些,真的不稀奇。

而詹姆斯·迪恩在拿到李易的剧本之后,其实也第一时间召开了内部会议走流程。

按照迪恩影业的其他的几个高层和制作人的说法,《七宗罪》的优点非常明显。

首先,是开篇剧情老套!

是的,这是优点,不是缺点!

为什么说是优点?

因为这可以让观众很轻易地看明白电影到底在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可以让观众观影门槛大大降低,相比起《看不见的客人》这样的电影来,《七宗罪》要显得更加直白。

开篇就是案件,没有太多的故作悬疑,就是发现尸体,发现犯罪现场,警探到场勘察,等等。

这些可以让电影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

其次,虽然老套,但是却有很强的可看性和悬念。

悬念在于,这些人被害,现场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仪式感。

再加上凶手并不是直接杀死受害者,再延伸出“七宗罪”的宗教教义,于是让观众对案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

再次就是创新部分了,第五个案件之后,凶手出现,但是却直接自己去自首了,可以说,直接打断了所有观众的所有的猜测。

也推翻了所有观众的猜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最后,是结局部分,再次出现反转,而且关键是,凶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是的,这一点或许在国内是最难过审的关键,但是在老美这边,这个结局,就是无数观众最喜欢的。

但是偏偏《七宗罪》又并不是那种完全的“结局式影片”。

所以,迪恩影业这边,几乎可以说集体看好《七宗罪》这个新项目。

毕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所以合作的相关条款什么的,很快地就谈妥了,之后就是进入电影筹备阶段。

拍摄场景的搭建这些,对于迪恩影业来说,不,应该说对于好莱坞来说,搭建一个过去的旧时代的街景,真的太容易了。

其次就是布置那些富有仪式感的重口味的犯罪现场。

这些,好莱坞也同样的有专门的人来做这种事情,是的,电影工业化,牛逼的地方就在于此。

他们可以细分出很多职业来,每个职业各司其职。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像《七宗罪》里面的那些犯罪现场,那些受害者尸体等等,这些是靠化妆师道具师什么的去布置。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不同的电影,不同的题材的电影,需要的是不同的场景,但是在好莱坞这边,却都可以有“参照物”!

因为在好莱坞工业化之中的是有经验积累和套路成型,其实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公主电影都有着相似的故事架构,这是他们在最开始就明确了主要受众和寓意的前提下,在每制作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各个分工领域的专家积累了宝贵经验的结果,特效人员、设计师知道怎么再做一个新的公主,营销人员、配乐师知道怎么再去做公主的配套工作,这些人就成了公主领域的专家。他们的每一次成功都为下一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不同的电影公司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因为他们几乎把这个类型像做机器一样,分配成了很多个不同的零部件,专业的人完成专业的事情,然后组装起来。

当然,不是说导演不重要了,事实上恰恰相反。

因为,好莱坞的工业化体系,他们能够做出你想要的场景,道具,可是却需要你的想象力,比如《七宗罪》!

七宗罪里面每个受害者,最终是什么样子的,必须李易去画出概念图,然后他们才能够按图索骥。

接着就是很关键的,演员部分。

《七宗罪》其实涉及到的主要演员真的不多。

除了前面五个受害者,剩下的主演其实就三个,两个男主角,以及凶手,当然还要加上戏份不算多的女主角。

而最关键的自然是两个男主角和凶手了。

好莱坞的政治正确,李易同样的也需要遵守。

所以《七宗罪》里面,同样的男主角方面李易也会沿用原版的剧情,当然其实原版上映的时间,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夸张。

但是一黑一白,可以说是标准配置。

再一个连环杀手这方面,不能是黑人!

其实这也是好莱坞的潜规则了,连环杀手几乎就没有黑人的。

李易偶尔也会胡思乱想,怎么说呢?

这算不算是歧视?

比如连环杀手通常你可以说他精神不正常,极端主义者,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很聪明。

而偏偏连环杀手却很少有黑人的设定,这是为什么?

这算不算歧视?

可是反过来,你真要用黑人,那么可能他们又要说,你这是在歧视。

所以,这就很尴尬了。

好在李易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首先是老警探的角色的选择,其实李易的选择真的不多。

因为这个角色,前文说过了,这是一个老而弥坚的老警探,他冷漠,但是却又不缺乏睿智,这种演员,又是黑人,这就PASS掉了很多普通的演员。

必须找的是那种好莱坞的金牌绿叶。

好在这种演员,虽然选择不多,但是目标却非常明确。

最终,李易直接敲定了好莱坞的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黑人老演员,丹尼尔·摩尔。

试镜之后,李易表示相当满意。

因为这位是真的可以说好莱坞的金牌绿叶!

当然,对方的片酬不低,不过,对于李易而言却完全不是事儿。

他不需要关心这个东西,而且毕竟只是一个老绿叶,再高能高到哪去?

男主角方面,其实反而并没有那么难选,因为男主角的角色,年轻冲动,有正义感,同时野心勃勃,这种角色不是说不需要演技,只不过相比之下,这个年纪的演员在好莱坞不说比比皆是,但是却至少可选项很多。

最终李易在试镜了几个人选之后,选定了好莱坞一线男明星,派尔·波克!

无他,纯粹是因为性价比高。

好莱坞在演员这一块,可以说不说都是演技派,但是却至少的确没有所谓的“流量小生”之类的。

当然,演员选定之后,不是说马上就可以开拍。

哪怕是丹尼尔·摩尔,他在拿到角色之后,也同样的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去接触这类角色的原型人物,去了解他们平时是如何办案的,去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对待案件的时候的想法等等。

好莱坞的触角早就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这同样的不难。

其次,就是这电影,虽然李易有原版的作为参考,他也完全可以复刻,但是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自己都不了解电影里面的社会背景,这些东西,那么哪怕复刻出来也是没有灵魂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剧组特意雇佣了一个退休的警探,以及一个退休的FBI。

这种人在好莱坞并不难找,事实上,他们的职业在好莱坞其实还是很吃香的,聘请这样的人做顾问,的确会给剧组省掉很多事情。

李易当然也有事情要做,他必须随时关注布景,拍摄场地,以及绘制导演分镜头,布置拍摄计划等等这些。

当然,剧本围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七宗罪》是一部比较特别的好莱坞电影,但是仔细去看,其实这部电影依然严格地遵循了好莱坞的商业片的模式。

电影的头30分钟左右提出一个主要冲突——冠以7种罪名的连环杀人案;接下来表现这个冲突之下的各种事件——杀手不断犯案,警探一点点接近真相;最后解决这个冲突——情况急转直下,凶手居然投案自首了。他到底想干什么?。在这个结构里,什么样的内容表现最多?毫无疑问,在这部电影里表现最多的,就是“罪”。而这个“罪”,不光是连环杀人案的犯罪,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畸形病态的“罪”。

也就是明线表现凶案,暗线表现社会病态。这两点电影说得非常明白,毫不晦涩,根本不用猜。再次,《七宗罪》完全没有什么“幕后真凶”这种设计。任何一个成熟的剧作人员,都不会干这种画蛇添足的事情。商业电影剧本一个很忌讳情节转折次数太多把人绕晕了,第二个忌讳前后矛盾自己拆自己的台,第三忌讳过于晦涩,指向不明确。所以《七宗罪》一点都没有脱离商业电影制作体系规则。

这就是一部黑暗向的好莱坞商业电影!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