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真正的苦难从未离开,只是我们丢掉了曾经的善和美

《隐入尘烟》和《暖春》相继结束,影院内的影评人和媒体人一个个都感受到了李易的浓浓的恶意。

这影评特么的怎么写?

《隐入尘烟》或者《暖春》单独拿一部出来,影评都很好写,可是两部放在一起就让人头疼了。

如果没有看或者只看其中之一,那么对于任何一个影评人来说,影评都是好写的。

可是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就完全不同的。

你可以说,不相信这个时代还有《隐入尘烟》里面那样的人情冷漠的地方,那么《暖春》呢?

这部电影你相信吗?

任何一部电影,单独拿出来,《隐入尘烟》会让人觉得,太压抑,太苦,都什么年代了,哪里还有这么苦的地方?

《暖春》又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把农村里的人拍的太好了?

每个人都那么的暖,那么的有爱?

杜向海作为李易的御用影评人,他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尽管他也觉得,李易这次,两部电影一映,的确很鸡贼。

让想黑的人,也挺难受的。

杜向海第一时间炮制了一篇影评出来。

「对于爱情电影,我其实一直都挺讨厌看的,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不管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值得的东西,那些痴男怨女们虚头巴脑、无病呻吟的爱恨情仇,我不在乎,也不想浪费时间去。

其实农村题材电影,我同意的一开始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毕竟,李易导演的出身,从来都和农村关系不大。

一个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导演,能拍出什么样的好的乡土片?

但是《隐入尘烟》不一样,它非常深切的戳中了我。

它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又不仅仅只是一部爱情电影。我看到了一段乡村爱情故事,看到了两个脏兮兮的人,两个满身苦难的人,两个不知道爱是什么的人,因为彼此的陪伴而获得了新生,因为见识到了爱,被爱温暖,最终也因爱走向了死亡。

说实话,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爱情是什么?

时下的影视作品里面的爱情,要么男的俊,要么女的靓,仿佛不这样,就不配谈爱情。

可是《隐入尘烟》不一样,真的不一样,这是一部简单到极致的电影,同时这也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复杂到极致的电影。

《隐入尘烟》里面的爱是「给你一个馍馍,吃去」,是「上车吧,我给你做了一个窝窝」,一点不矫情,反而充满了浓厚的、质朴的、沉甸甸的情感。我观影结束之后,会愿意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两个这样的人,在某个角落里如此朴实的相爱过。

它甚至引发了我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人类的爱情,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

如此看来,这的确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极端一点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和他的驴,他的猪,他的鸡,他的房子,他的女人。….

可它展现出来的东西,却又是无比的复杂的。

简单的是那不知道是否能称作是爱情的爱情,复杂的是,这段故事的背景,以及这个故事。

它的简单在于,影片并没有去刻意地复杂化这个故事,从始至终,讲述的都是两个乡村的边缘人物的悲喜。

马有铁和曹贵英,剧情一直伴随着他们,主线看起来是他们的简单却又奢侈的「爱情」,姑且称之为爱情吧。

虽然穷苦,但是却不乏浪漫!

但是这部电影又是复杂的,复杂在什么地方?

首先这部电影为我们揭开了农村的阴暗的一角,它对农村的描述十分真实,这是目前我们影视行业所十

分稀缺的一个特点。前几年和媳妇和女儿一起看过不少新的电视剧,从那以后我就对国内的相关题材的电视剧彻底失去了兴趣,其中不乏描述乡村的电视剧,但恕我直言,这些片子都有一个通病——故事的发生地不像在国内农村,更像是发生在瑞士或者北欧某个人均gdp超过5美元的农村。那些影视剧中的农民人均住着几层楼的平房,家家户户都要开车,每天吃的用的都十分精致,让我看了自愧不如。

观影过程之中,有同行吐槽说,李易导演展现出来的农村是不是有些太虚假了?

这个时代的农村,有那么穷吗?这个时代的农民有那么苦吗?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拍给城里人看的乡村电影。

可是我想说的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要知道即使是在今年,我们国内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有18931元,根本过不起一些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些生活。每年回老家过年,我都会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在农村时间仿佛停止了,外面的世界对于这儿来说没有丝毫关系。在这部片子里,的生活非常简单——吃饭,劳作,睡觉,就连看电视也成了十分珍贵的消遣,这些过于真实的描述也许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你必须得承认,这就是最真实的华国农村。

不排除有真正的富裕起来的农村,但是你同样无法否认,《隐入尘烟》里面这样的农村,一直都存在着。

为此我不客气地说,《隐入尘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节点。就像暴风雨过后狼藉沙滩上的一枚遗珠。

它的故事太简约了,但又很不简单。一个叫有铁的老农民和年轻他很多但患有小便失禁的女人贵英的爱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简单是全片你看到的,就是一对农民夫妇努力种地改善生活的事儿。不简单,是因为这对最底层最寸光的农民夫妇,在种地和生活琐事里所表现出来的真爱和语出惊人的生命哲理,反倒会让我们这些自觉高等的城里人受益,汗颜。

从有铁和贵英初见时的冬雪,到一起播种的初春,又到房顶夜睡的仲夏,再到丰收稻穗的金秋,最后到起高楼楼塌了的初冬,组成了一个季节循环。….

我们每个人好像都在抱怨现在「一切都太快了」,然后又蜷在床上刷起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太久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模样了,我们进化的太好了,所有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一次点击完成,已经忘了食物是需要时间来生长的,衣服是需要针线来缝制的,我们只要结果,却忽略了过程。能轻易达到的结果,是最没乐趣的,于是焦虑,如影随形。

有铁和贵英的家历经了「三迁」和「三拆」。而背后的原因,无非都是「因钱变脸」。是啊,「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我们大多数人家里所谓的「难念的经」,无非也都是因为利益而造成的。有铁太贫困老实和卑微了,几乎让人无利可图,才沦落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窘境仍无人问津,只能与贵英相濡以沫,平地起土屋。导演通过空间变异揭露了人性——没有真正的依靠,只有自己的双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最关键的时候,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如果只是一部描绘农村图景的影片,那不是李易的野心。他在影片人物身上,埋下了一个稍加思考,才能读解的隐喻。

有铁,从名字来看,就暗示了他在家中的地位。大哥叫有金,二哥有银,三哥有铜,到他了,只是一块「铁」了。顺理成章的,他在家里的地位就是被其他人占便宜,当个免费劳动力。这是人与家人。

有铁在村里,被人当众开玩笑,也只是默不作声。突然有一天他家里挤了个水泄不通,不是因为他娶了个媳妇的大喜,而是他的血对富人有用。于是,他成了村霸的血库,除

了血,有铁就是个工具,这是人与社会。

有铁在沙漠放走了驴,但驴不动,有铁骂驴「贱骨头,被人使了一辈子,放你走都不会走」,有铁哪是骂驴,他是在骂同样被人使唤了一辈子的自己,这是人与自己。

通过这三下,老老实实做人,仔仔细细种地的有铁意识到了自己好像毫无意义,于是,便没有什么好留恋,那就干干净净的离开。

再来看这个故事,一辈子给兄弟打工,只有一头老毛驴的老农民,是一个很温柔的男人;一位身患重疾,被哥嫂嫌弃,只能住窝棚的老姑娘,是一个很倔强很有生命力的爱看电视的可爱女人。

我向来不愿意在大银幕上看异性恋爱情故事,因为多半觉得无聊,但是这对最被人看不起的夫妻,让我又觉得看爱情故事也不是那么肉麻,而是非常真实,他们就像我的父母,我的伯父伯母,我的叔叔婶婶,我的兄嫂,依赖土地又受困于土地,只能从土地里讨生活,离开了土地不知该往哪里去,只有认命地劳作,并肩劳作自然产生的情和义,而土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和其他作物、圈养的猪鸭鸡就是生活的全部希望与意义。….

只是,生活真的太难了。

夜里突然来了暴风骤雨,用来盖房子的土墩子重新成为烂泥,两个人对于「家」的期待从具象的一块块土墩子重新化为乌有,又得从头开始,但是相互搀扶起不来的两个人满身泥水在风雨中又哭又笑,是坚强,也是许多华国农民固有的那种无用的乐观,那一幕看得我想哭。

我太熟悉这一切了。也许,我也有那种在风雨中笑起来的勇敢吧,也许没有。只是,我懂他们,就像他们如果早早相遇或许就会生出的女儿一样懂他们。

他们当然不会有孩子,相遇太迟,遇到之后彼此珍惜,但命运就是这样的,麦子会长得好,包谷也长得好,小鸡成功孵出来还下了蛋,房子也盖好了终于有自己的「家」了,但最宏大的失去也来了。我无法洞悉导演安排的这样的结局的意图,但我接受了这样的艺术表达带给我的重击,我愿意伤心。

像有铁这样踏实为活着而努力的农民,国内有几亿,但处境大抵都不如人意。

当势得道的是哪些人呢?是那些在家里心狠使唤的亲戚,在村里吸血又克扣粮食的权贵。有铁一粒粒的播种,一砖砖的盖房,是唯一一个用双手创造实物和价值的人,是一个国家能强盛的最小根基。但美好的果实总会被那些聪明的狠人轻易夺走,逼到真正的嵴梁彻底粉碎。

有铁倒下了,全世界「以土为本」的乡土关系就倒下了。原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简单真理,变成了「种恶得瓜,种恶得豆」的歪理,从此,这个极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剩下的就只有唯利是图蘸着人血吃馒头的满目疮痍。

当然我想影片更多的其实是在用这种悲剧的方式向我们哀嚎——唯利的黑手你轻点吧,给踏实创造生活的草民留一***下去的底气。毕竟,你们所享受和挥霍的这个世界,都是他们创造的。

题外话,其实李易导演这一次耍了一个花招,《隐入尘烟》同时点映的是另外一部乡土片《暖春》!

这两部电影的同时上线,让我们这些影评人,也不免开始自相矛盾起来。

因为《隐入尘烟》展现的是苦,而《暖春》却恰恰相反。

我在写《隐入尘烟》的评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脑海里会浮现另外一部影片的画面。

在《暖春》里面,苦难是同样苦难,都一样的穷,但是不同的是,却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另外一种农村。

我不得不说,李易导演的野心的确很大,因为只有《隐入尘烟》,的确会让人对人性之恶感到惊骇,可有了《暖春》,却又让我们愿意去相信,人性之

善美。

《隐入尘烟》里面,马有铁,曹贵英,遇到的人,身边的人,仿佛都都充斥着一种叫做冷漠的视线,可是在《暖春》里面,却又处处都带着善意。

《暖春》发生的年代更久远,从这一点上来说,《暖春》里面的农村,比《隐入尘烟》里面的农村,更苦。

但是人心却更善,我不知道,李易导演是想要通过这两部截然相反的电影来表达,这个世界的正反面,亦或者是想通过两部时代不同的影片,来表达,时代在发展,可是精神层面上却在坠落。

《暖春》的真善美,《隐入尘烟》的假恶丑陋,是否是时代发展,物质丰富的同时我们丢掉的?」.

天下小黑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