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比起李易记忆之中的《八佰》面临着诸多的争议,因为宣传的不当等等,在李易这个版本里面,都没有了。

比如逃跑第一的“飞将军”的后人之类的,李易根本不需要去搞那些有的没的。

毕竟,哪有拍岳飞的电影找秦桧后人来正面宣传的?

所以,在上映初期,《八佰》虽然不说零差评,但是却还是以好评居多,在大众影评网上,评分也高过8分。

当然也有人把电影和真实的历史拿来做对比,那么肯定《八佰》里面的确是有不少和历史有偏差的地方。

这也是有着历史背景的电影都难以避免的事情。

不过,对此普通影迷们的反应是最直接的。

“和孩子一起看的,特别震撼,虽然很多情节可能为了烘托很假,但仍不失为一部好电影,我看了心堵,其实旧国民直至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电影没几个不堵的。孩子看的时候眼眶红红的,泪水打转,我故作轻松问他,怎么了,看完电影难受?他嘻嘻鼻涕,挥了挥手,没什么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不能为过去的事情难受......

其实,我想告诉他,看到河的对面歌舞升平,这边为了保卫国家生死挣扎,如果你长大了还要去当兵,我先打断你的腿!”

“如果不是国破家亡,有几个父母愿意将自己孩子送上战场!陈树生的家书,太震撼了!”

“我觉得许多人搞错了一点:历史改编电影本属二次创作,存在一定虚构和艺术加工并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影片分明是在借八百勇士的境遇讽刺果军当局的孱弱和无能,揪着“史实”和“立场”否认《八佰》价值的人都没说到点上。

至于影片最终没让观众足够“尽兴”,除去部分没拍好的原因外,这种感觉实际上是到位的,因为《八佰》所蕴含的那份屈辱感,本来就没打算让人看得痛快。”

“真的,从未有过哪部主旋律电影,像看《八佰》一样的憋屈,特别是最后八佰壮士的结局,真的让人心头发堵!本该是英雄的他们,却只能被幽闭在那里,明明有实力突围,却因为所谓的“大局”不得不忍着,如果一个国家,到了需要靠这一群英雄背负着屈辱地活着的时候,其实本身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果党当局根本不配统领这个国家!”

同时对于这部电影,也有了更多的解读。

周清泉在《电影周刊》专栏上对这部影片进行评论。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意义何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否有必要打?等等,这个问题,一直在被很多人讨论着,热议着。

可是联系当时的那个历史背景,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表演也好,作秀也罢,四行仓库保卫战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有着其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话成为了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

我们来看看为何这场战役打的好,必须打?

电影的开篇,通过老妇人的口述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那个时代。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就是疲惫、军容涣散、装备杂乱的军队走在绿油油的田野中,之后一下子拉到远景,受到战火洗礼变得破败的尚海市,再配上几声鸦叫,电影的感情基调就奠定下了——悲壮。

依然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来塑造人物、烘托环境。扬起蹄子的骏马像和字幕苍白无力的战况解说,一条苏州河隔成的两个大相径庭的世界,以及军人们、租界内国人们前后的表现。

我们观影的时候,不难发现,起初,人们对于战争或是抵触,主张放弃抵抗;或是毫不关心,仿佛即将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毫不相干。千方百计逃跑的士兵、明知战争即将带走自己同胞的性命却还因为漏水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吵个没完的教授夫人、明明有能力援助却冷眼旁观的赌场大姐,此间种种,迅速营造出一个畸形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只顾自己,无谓国家与民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沿街叫卖热狗的洋人一边盯着坐在路边、对仓库的情况毫不关心的华国人,一边大叫“hot dog!”,这究竟是在叫卖还是在讽刺?

飞艇中的各国观察员说租界中的华国人好像正在经历一件“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

影片中最扎心的对话莫过于小湖北和小七月的对话:

“那边真好看......”

“那边是租界。”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

到了这个时候,河对岸的国人,依然是冷漠的。

而国人的冷漠,才是侵略神州大地的最强武器。

他们需要被人唤醒。

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对于军人来说的转折点是面对敌人的“铁甲阵”时,陈树生将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然后将自己的遗物交给自己的连长,毫不犹豫地纵身跃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他留给母亲的白汗衫上写着八个大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民族大义在中华男儿心中永远都是最崇高的,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亲情。

那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山河激荡英雄之气。

在得知这种办法会奏效之后,士兵们没有一人退缩,而是准备效彷,机枪连列队,报出自己的名号后义无反顾的跃下,终于逼得敌人撤退,也看得对岸的国人泪目,何先生也说出了那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是啊,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在面对飘来的毒气时,租界中有人大喊“我泱泱大国不要怕”,可是画面却是人们抱头鼠窜的样子,强烈的反差是多么的讽刺啊!

如果在侵略者入侵的第一天,四万万同胞便有这样的想法,奋力抵抗,可能结果也会变的不同吧?

然则,这些似乎依然无法让租界内的“观众”有着切身的体验。

因为他们在河对岸,因为这里是租界,这里是安全区!

多么讽刺,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代表着耻辱的租界竟然成了安全区?

而关键是,他们竟然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他们是租界内的,对外来的难免竟还有着一种优越感。

呜呼哀哉!

这样的无知,这样的冷漠,需要被唤醒。

对于租界之中的国人的转折点我想是许多人以命相拼将电话送到仓库。

在那之前,有学生以一时的意气,由到了对岸,可是当战争的残酷真正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肤浅。

但是这依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我们的学生们,我们的少年们,还有着一股热血,一股血性,少年强则国强!

守军们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精神终于唤醒了国人,学生、黑帮小弟们排成排,以死相拼想要将电话送到桥对岸的仓库,在几次失败之后,赌场小弟刀子站了出来:“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愿意一试!”刀削拇指,按了红手印就往桥上跑,中弹也不回头。这一跑,有去无回,身卧血泊。

刀子这个角色,相信让人印象深刻,尽管他的戏份不多。

他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哪怕是最后,很多人也对他是否算的上是英雄而争论不休。

可是,他是华国人,他是敢于为这个国家,献出生命的国人,或许他本没有国家的概念,但是至少,他做到了无数人做不到的事情。

捐赠的旗帜被高高的升起,士兵们为了护旗先后赴死;影片最后果军特派员传来命令,谢团长下令撤军,士兵们含恨冲桥——军人们护的是这个残破的国家最后的尊严,冲的是对于明天美好的希望。

那一面旗,在整个尚海滩都沦陷,在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竟然没有一面我们的旗帜,这是何等的屈辱,所以,当旗帜飘扬,所有人为之欢呼,这种举动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因为国人心中本就有一团火,只因沉寂太久,需要有人将其重新唤醒,陈树生不仅唤醒了一路败退,对于战争失去信心的羊拐等人,更是唤醒了对岸租界的国人们。

唤沉睡国人,醒民族大义。

民族大义之火一旦被唤醒,四万万同胞将会前所未有的团结,我们一定会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才知道今日的和平多么来之不易。一寸河山一寸血,如今的大好河山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洗刷过的,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太平盛世。

多年后的今天,祖国空前的强大,我们有着腾飞的经济、领先世界的科技、崇高的国际地位——而且我们空前的团结。无论再大的困难,放到战争的时代之中相比较都会显得不值一提,今日,没有任何困难会让中华民族再次屈服!

如此,这样的电影作为一部电影作品,我认为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在网络上总有那么一票人一直黑八佰违背历史云云,我个人觉得大可不必,电影没有艺术加工那大可去看纪录片,问题是有吗?这部电影一方面肯定了果军的抗日先辈,另一面也点到了当时**的环境,正如租界戏台上的戏,唤醒更多国人对来之不易生活的珍惜和爱国之心,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如此,足矣!”

对于这类的真实历史改编的影片,往往都会被许多人拿来说电影违背历史云云。

而实际情况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而言,他们其实并不熟悉这段历史。

所以,很多普通观众其实对此并没有特别大的反应,不过电影里面也出现了一些让很多人议论纷纷的东西。

比如影片开头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但它到底表达了什么?很多人不解其意。

不过,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神通广大的影迷们当中自然有人会给出解释。

事实也是如此。

有影迷就对这句话进行了科普:“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那个原先的我化为烟尘、不复存在时,你将看到我会心的笑容。言下之意是,不必为我的离去而伤心,那样做是我乐意的,我将为能摆脱原来的那个我而倍感欢欣。

这个意思是怎么得来的呢?要联系原文。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出自鲁迅的《墓碣文》!

《墓碑文》表达的大致意思是: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与墓中死尸谈话。讲述了墓中人从生前“浩歌狂热”的战士,变为内心虚无与灰暗的死尸,最终认识自己的消极,想要通过“成尘”来寻求解脱的故事。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是墓中人(死尸)对自己虚无与灰暗的否认,也就是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状态过于消极,于是想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以求解脱。这种解脱对他来说,是一种慰藉,因此会感到无比欢欣,这就是他说“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的原因。

后来,我们在引用这句话时,会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延伸和拓展。在当下,“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一般表示当一个人为了某项事业而献身时,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因而无怨无悔,乃至倍感欢欣。

这里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八佰壮士戍守四行仓库,即便最终粉身碎骨,为国捐躯,也觉得这么做无比正确无上光荣,因而内心坦然,无怨无悔,能够以微笑面对死亡,在死亡中得到超脱与永生。

当然,这里我个人认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大家应该看到了八佰壮士在过桥之后的悲惨经历,所以,也许,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可以说,在孤军营被幽闭期间,他们就如同墓中人一般,他们曾经是英雄,是壮士,可是却没有获得鲜花和荣誉,而是如俘虏一般被关押。

甚至于死亡对于他们而言或者才是解脱,他们甚至更羡慕那些在战斗之中牺牲的战友们,因为他们可以大声地喊一句,为国捐躯,我辈之荣幸。

可是他们呢?

为此,这句话或许也和当时的八佰们的心路写照有着很大的关联吧?”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