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九十一章 赤伶

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九十一章 赤伶

作者:天下小黑,明星,轻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07 00:12:12 来源:总裁文学

对于李易而言,任何作品上线之后,那就成为了过去式了。

《一碗阳春面》被解读了很多,肯定会有人跑出来说,啊,这是过度解读巴拉巴拉的。

其实不止是《一碗阳春面》任何一个作品,只要被解读的多了,必然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但是本身这也表明了,这个作品的热度。

通常能被过度解读的作品,至少也是优秀的作品。

而同样的道理,一部电影如果被太多人赞赏,那么必然也会跑出一堆人来说,这是过誉之作等等。

但是前提是你这部作品,必须有让人“过誉”的基础。

比如《战狼》,很多人说是一部被过誉的电影,可是偏偏这部电影票房高的吓人。

那么是否过誉,其实对于原作者来说,就完全没有什么关系了。

同样的,李易其实并没有关注外界的声音。

他这个时候在干嘛?

他此时此刻正和媳妇慕晴一起在长安大戏院听戏。

其实说起来,李易对戏剧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虽然肯定不能和专业人士相比,但是导演这个行业,你还真的必须对这类的东西有所了解。

说起来,戏剧大概是国内传统文化逐渐没落的一个最让人无奈的类型了。

要说在古代,戏剧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影视作品。

不说每个人都懂,但是至少很多人都会看,也是深入民间的一种比较民俗的娱乐了。

在早些年,其实戏剧在民间还是很流行的,那个时候,电影院都很少,人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去电影院看电影。

电视节目也相对比较贵乏,所以,戏剧在民间反而很受欢迎。

哪怕小孩子不懂戏剧,可是至少,也不会那么陌生。

或者说,小时候去戏台下看戏,根本也不是真的看戏,而是去看热闹去的,但是哪怕是看热闹,也至少会有一些印象。

想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一些节日,或者老人过寿之类的,民间通常也会邀请一些戏伶人来唱戏,热闹是肯定非常热闹的,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看的却不是戏,而是那些小吃,而是可以去玩闹。

可是提起戏剧来,相信很多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不会陌生。

但是现在呢?

看戏的人有多少?

不说小孩子了,就是大人又有几个会去看?

乡下的戏台,或许偶尔还会邀请伶人去唱戏,可是去看戏的却很难看到小孩子和青壮年的观众了。

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家,甚至于,因此,戏剧在很多人印象之中,都成了老人看的节目。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传统文化逐渐消弭的悲哀。

当这一代的人老去,新一代的人又有几个会看?

甚至于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未必看过一场真正的大戏。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戏台上唱的剧目是昆曲的剧目《桃花扇》。

对于昆曲和京剧,李易倒是有过一些了解,当然也仅限于一些比较泛泛的了解。

他只知道昆曲被称作“百戏之师”,而京剧在形成之初,也是大量借鉴了昆曲的表演技巧和方式,如唱念,身段,妆容,程式化的表演以及大量的武戏剧目,所以又有人说:“京昆不分家”。

不过,不懂戏的人,大多很难分辨昆曲和京剧的区别。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于此同时李易的脑海之中却是恍然浮现了一抹鲜艳的红色,一个戏伶人穿着戏服在台上唱着。

紧接着,熊熊烈火将其淹没。

而一段现代的流行唱腔响起:“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赤伶》,这是一首歌,但是也是一个故事。

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首歌,当然了,为了歌曲,编造出了完整的背景故事,不过,有一说一,因为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还是比较罕见的。

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戏子报国的故事,赤,赤者,红也,伶,就不需要多说了。

赤伶翻译成白话,那就是:烈火中的戏子。

回过神来,这场戏已经到了谢幕的时候。

“谢幕了?”李易不由有些恍然。

“对啊,你想什么呢?想的那么入神?”慕晴一脸好奇地问道。

“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和戏剧有关的故事。”李易倒是没什么好隐瞒的。

“新电影的故事?”慕晴对李易经常会突然灵感突发已经见怪不怪了,不怪,还是颇有些好奇的。

“不算吧,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不过电影......”李易摇了摇头,《赤伶》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赤伶的故事,本身说白了,只是一首歌的故事。

电影虽然同样的也是讲故事,但是却不是那么简单明了。

当然,赤伶的故事,也不是说就不能改成电影,至少,可以说,故事如果要拍成电影的话,那么《赤伶》的故事,的确可以做为主线,但是这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原版的故事,也不过是拍成了mv而已。

而要拍成电影的话,这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决定的,因为真要拍的话,那么必然会有许多戏剧相关的东西。

毕竟,赤伶的主角,就是一个戏伶人。

而故事也是围绕着伶人而发展的,那么这样的戏要拍电影,必然要对昆曲,京剧等等,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这样的戏,找演员也不是那么好找。

虽然说华国有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等等专业的院校。

但是想要找到这样的演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关键是,李易也没有想好,毕竟,只是灵光乍现。

而且,真要拍成电影的话,剧本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攒出来。

这可没有现成的让李易直接来抄。

除非李易只是想拍个mv短片了事,否则的话,就涉及到很多东西了。

当然,李易的确也有一点兴致,毕竟,这类的作品,本身在国内也是极其少见的。

喜欢催泪系导演请大家收藏:()催泪系导演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